春天,是希望的季節。
提到春天,我們總會想到很多美好的意象:草長鶯飛、桃紅柳綠、百花爭豔……古詩詞中,描繪春光的也是數不勝數。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分享幾首和春天有關的詩詞。
首先,標題中就有一句詩,出自韓愈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其一)》: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這是一首描繪早春的小詩,乍暖還寒的季節,原野的小草最早感受到了春天的到來,從冬眠中醒來,給大地帶來一抹似有似無的亮色,詩人認為,這才是一年中春光最好的時候,
小草是最先感受到春天到來的嗎?蘇軾對此有話要說!他認為,最先感受到春天的應該是鴨子,有詩為證: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如果有人抬槓問蘇軾:鵝也是在水裡遊的,為什麼不是鵝先知呢?對了,最先知的不是應該天天在水裡遊的魚嗎?相信蘇軾肯定也無言以對吧。
對了小編這裡插一句:上面兩首詩,同樣寫春天,一首是唐詩,一首是宋詩,大家發現有什麼不同嗎?其實唐詩往往比較感性,而宋詩卻往往帶有說理的成分,比如「春江水暖鴨先知」,這句話現在就經常被引用為在某些大事發生之前,早已經有敏銳的人感受到了。
關於唐詩和宋詩的區別,小仙下次再和大家細說,接下來再來看看別的和春光有關的詩詞。
村居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這首詩出自清朝詩人高鼎。
春暖花開的時節,最適宜出門活動,美好的春天也正是因為有了人的活動才顯得更加生機勃勃。春天放風箏也是一項流傳已久、司空見慣的活動。
孩子們在春天的草地上放風箏,大人也成群結隊的出門賞花踏青遊玩,貓了一個冬天,趁陽光明媚、清風拂面,出門舒展舒展筋骨,沐浴溫暖的陽光。唐朝詩人在他的作品裡是這麼說的:
城東早春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
出門看花固然是賞心樂事,如果能在賞花的途中遇到一位美麗的姑娘,那更是美妙的經歷,可能很久都不會忘,比如唐朝的崔護,就有過這樣的感受:
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這首詩千百年來廣為流傳,讓無數讀者也好奇:崔護後來究竟有沒有跟這位人面桃花的女子在一起呢?
陽光明媚的春天固然令人心情舒暢,即使下雨也無妨,杜甫說:「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南宋詩僧志南也說「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細膩的春雨和連綿的秋雨完全不同,不會給人以蕭瑟、厭煩之感。唐朝詩人戴叔論說得更加直接:
蘭溪棹歌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春天的細雨伴隨著片片桃花落下來,想想就覺得美不勝收啊!
春天,不僅僅活在唐朝詩人的詩中,也活在宋朝詞人的詞中,比如這首膾炙人口的《玉樓春·春景》,就是描繪春光的傑作,出自宋朝著名文學獎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其中「紅杏枝頭春意鬧」一句更是點睛之筆,將春天的生機與活力渲染得淋漓盡致,宋祁甚至因此句而被後人譽為「紅杏尚書」。
春天的美好,能夠感染每一個人。就連一生愁苦落魄的杜甫,在成都草堂感受到春天的溫暖後,也寫下「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等溫暖活潑的詩句,比如下面的絕句二首: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正如《同一首歌》中所唱:「陽光想滲透所有的語言,春天把友好的故事傳說」,唐朝詩人在他的《賞春》中也發出這樣由衷的感慨:
芳草和煙暖更青,閒門要路一時生。年年點檢人間事,唯有春風不世情。
世人慣於趨炎附勢,捧高踩低,只有一年一年的春風,還是吹遍了世間的每一個角落。
既然如此,在這春暖花開的時節,不管你現在的生活是幸福還是悲苦,都不要介意,放下心情,出門感受春光的洗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