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媛
吃得安全、買得放心、用得滿意,這是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關鍵。「十三五」收官之際,青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的「答卷」中「安」字當頭:食品評價性抽檢合格率99%,學校食堂和餐飲單位「明廚亮灶」率100%,藥品評價性抽檢合格率100%,工業產品合格率97%,全國100城市消費者滿意度測評青島排名第三……青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張杰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對民生關切的食品、藥品、產品質量、特種設備「四大安全」問題,始終堅持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保持對各類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
「十三五」期間,全市市場監管系統紮實實施質量強市戰略,落實「標準化+」戰略,持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為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質量基礎、營造了良好的營商環境。全市市場主體總量、企業質量認證覆蓋率、國家級標準化示範項目、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有效註冊商標總量全部位居全省第一。
青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張杰
優化營商環境,市場主體總量達到177.9萬戶
「十三五」期間,青島市市場監管局通過營造寬鬆便捷的市場準入環境,營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助力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改革市場準入制度,推進「先照後證」改革,調整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目錄,僅保留37項前置審批,開辦企業需提交的前置審批文件較改革前減少90.3%。改革商事登記制度,「多證合一」逐步深化拓展,漸次實現「20證合一」、「42證合一」、「53證合一」。實施住所申報承諾制,推行企業名稱自主申報登記。完善企業退出機制,在全省率先實行企業簡易註銷改革,企業退出市場更加快捷便利。
維護全國統一大市場,下發《關於取消外地企業入青信用登記有關要求的通知》、《關於進一步簡化外地企業入青信息管理的通知》,加強重點領域市場監管,持續開展網絡市場專項整治行動,建立直銷企業行政約談制度,積極開展無傳銷城市創建工作,推進「全國無虛假違法廣告城市」建設。持續開展反不正當競爭執法行動,集中整治商業賄賂、虛假宣傳、侵權假冒等不正當競爭行為。
為小微企業創造良好環境,以市委、市政府名義下發《關於大力培育市場主體加快發展民營經濟的意見》,出臺20條惠企政策。深入落實「十五個攻勢」、「學深圳、趕深圳」創新要求,積極開展「雙招雙引」,籤約落地4家企業,引資總額8.1億元。推出「促進一帶一路國家貿易便利化服務」6項措施,吸引國內外知名檢測機構20餘家入駐上合示範區,幫助企業實現「檢測前置、結果互認、一路暢行」。
「今年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市場監管部門抓服務、促發展,為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出臺了支持復產復工『16條』,想方設法為企業做好服務,經過一年努力,全市市場主體新增33.2萬戶,總量達到177.9萬戶,保持全省第一。」張杰介紹,全市市場監管系統共為企業減免各類檢測費用3.8億元,整治港口收費減免支出5.27億元,監督轉供電企業為市場主體退費1887萬元。對市場主體包容審慎監管,出臺輕微違法行為不予處罰清單2.0版本,落實省、市免罰和減輕處罰事項94項,為405家輕微違法企業免除罰款2200多萬元。
針對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打造銀企對接平臺,為126家信用好、成長性強的「優選」電商融資214萬元;首創專利權質押保險貸款新模式,幫助175家專利持有企業融資10.23億元;打造動產抵押平臺,指導企業盤活資產,幫助企業融資115.7億元。
守護「舌尖」,食品評價性抽檢合格率99%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是最大的民生,也是一個城市的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十三五」期間,青島市市場監管局把食品安全列為「四大安全」的首位,出臺「食品安全責任清單」,深化「食安青島」建設,堅決守護舌尖安全。「十三五」收官之年,市市場監管局亮出食安「答卷」:全市農貿市場全部建立食品快檢室;學校和幼兒園食堂「明廚亮灶」實現率達100%;1612家校園周邊食品店得到規範整治;2萬餘家網上餐飲店納入智慧監管;食品定性定量檢測完成7.6萬批次,評價性抽檢合格率達到99%,創歷史新高。
舌尖上的安全,青島如何守護?「守牢監管執法底線,全市市場監管部門持續開展『守護舌尖安全』整治行動,『嚴』字當頭,鐵腕執法,重拳出擊,對食品違法行為查處堅決不手軟,實現查處一個,震懾一批,教育一片。」張杰表示,2019年全市查辦食品違法違規案件2115件,罰沒款1649.96萬元,移交公安偵破犯罪案件46起,今年以來查辦食品違法案件2500餘件,罰沒款2100餘萬元,執法態勢持續高壓。
只有嚴格監管好「出口」,百姓才能放心地「入口」。按照國家和省部署,對標國家創建要求,市市場監管局將「一老一少」(保健食品、校園食品)「兩大三小」(大型企業產品、大宗食品和小作坊、小餐飲、小食品店)等重點場所、重點時段的4個目標進行了拉升量化。青島積極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按照覆審細則要求,從地頭田間到餐桌舌尖,全鏈條、各環節上緊「安全弦」,通過「鐵腕執法+智慧監管」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以島城市民最關心的孩子用餐安全為例,青島在「十三五」期間出臺指導意見,要求學校食堂在內的餐飲服務單位全面實施「明廚亮灶」,搭載「網際網路+」,孩子家長、消費者和執法者就像有了一架可以看到後廚的「望遠鏡」,菜品的切、配、烹飪、冷食類和生食類食品加工、餐飲具消毒等環節盡收眼前,使後廚成為可觀、可感、可知的「陽光廚房」,消除餐飲單位與公眾間信息不對稱的障礙。張杰介紹,截至目前,青島市學校食堂、中央廚房等4萬餘家餐飲單位全部實現「明廚亮灶」。
保民生安全,本地企業產品合格率超97%
「食品、藥品、產品質量、特種設備『四大安全』問題是市民關切,關係到千家萬戶吃得安不安全、買得放不放心、用得滿不滿意,必須堅持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保持對各類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在張杰看來,要築牢市場安全防線,必須向「四個最嚴」發力。
安全用藥關乎性命,「十三五」期間,青島市市場監管局聚焦小連鎖、小診所、單體藥店、連鎖加盟店四個重點業態,形成「定區域、定人員、定職責、定標準」的三級監管網。推出「區域性智慧處方審核監管」一個平臺,打造處方藥銷售和藥事服務信息化、專業化、智慧化的「青島模式」。整治非法渠道購藥、銷售回收藥品、不憑處方銷售處方藥「三個突出問題」,確保老百姓用藥安全。到今年,藥品評價性抽檢合格率達到100%。
嚴守特種設備安全,對電梯、鍋爐、壓力容器、大型遊樂設備等8大類特種設備進行監督檢查,推動特種設備風險分級,連續4年實現特種設備「零事故」。試點氣瓶充裝追溯體系,運用智慧監管手段,提升安全保障水平。試點電梯「保險+服務」模式,電梯責任險投保率達到65%,充分發揮電梯責任保險事故賠償和風險預防作用,加快老舊電梯更新改造,全市已更新改造電梯163部,受益居民1.2萬餘戶。建立「96333」電梯應急處置服務平臺,探索物聯網+應急救援新模式,救援人員到達現場平均用時8.71分鐘,遠高於國家規定的30分鐘達到現場要求,現場救援平均用時僅3.48分鐘,大大提高了市民乘坐電梯的安全感。
產品質量安全不斷提升,今年的最新數據顯示,針對群眾關切的老年用品、兒童玩具、學生文具等97種日用消費品和工業產品,組織開展1601批次的產品質量抽檢;加強日用消費品監管,著力強化服裝、日用百貨、家電電子、建築材料等質量監管,工業產品總體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強化對不合格產品的後處理,實現產品質量從抽檢到後續處理工作的閉環監管;全市成品油抽檢覆蓋率達到100%、合格率達到98%以上;青島本地企業的生產合格率穩定在97%以上。
今年以來,全系統累計查處違法案件3902起,同比增長18%;罰沒款8247萬元,同比增長67%,食品藥品案件的頂格處罰率和案件曝光率均達100%。
質量強市,「實」字打頭服務經濟發展高線
「十三五」期間,青島市市場監管局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充分運用市場監管系統發展職能優勢,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深入落實智慧財產權強市戰略,全市有效註冊商標總量27.16萬件,馳名商標148件,列全省首位;馬德裡國際註冊商標4804件;全市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3.6萬件,每萬人擁有39.36件;入圍第21屆中國專利獎預獲獎項目金獎3項、優秀獎23項。全市累計培育國家智慧財產權優勢企業107家、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企業12家。
深入落實質量強市戰略,發布青島市質量提升行動計劃,創建國家產品質量提升示範區,建設青島國際檢測認證總部基地(城陽)和國家檢驗檢測認證公共服務平臺示範區,檢驗檢測機構同比增長19.2%;組建350餘家企業參與的全市質量提升和品牌高端化培育梯隊,截至目前,共培訓750餘人次。48家企業成功入選山東省製造業、服務業高端品牌培育企業名單。
深入落實「標準化+」戰略。高質量、高標準完成2屆青島國際標準化論壇舉辦工作,齊聚世界三大標準組織,提升青島標準國際影響力。制定《青島標準領先性評價辦法》,試點推動「青島標準」認證制度,打造青島產品質量品牌。主導或參與147項國際標準、1300餘項國家標準,發布電冰櫃、雷射電視等13類青島先進性標準,提升「青島製造」的競爭實力和發展後勁。承擔48項省標準化綜合改革試點任務和86項標準化項目建設任務,立項「山東標準」計劃項目130項,列全省第一。推行供青食品標準體系建設,為市民營造「吃得放心」消費環境。
建設「國家質量基礎設施物聯網」,探索標準、認證、智慧財產權、檢驗檢測等一站式服務,為青島市打造「工業網際網路之都」提供有力支撐。完成300多名首席質量官和首席品牌官任職培訓,增強企業抓質量、樹品牌意識。
目前,全市企業質量認證覆蓋率、國家級標準化示範項目、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有效註冊商標總量全部位居全省第一。國家時間頻率計量、國家棉花質檢、國家環境監測計量等國家級檢驗檢測中心達到8個。青島高速動車組製造項目、城陽區公共服務示範項目獲批國家標準化試點。
100城市消費者滿意度測評,青島全國第三
在最新的全國100個城市消費者滿意度測評結果中,青島市排名第三,全省第一。從全國第12名躍居「三甲」,青島如何做到?
「十三五」期間,青島深入開展「放心消費在青島」創建活動,全市28個部門聯合制定《關於開展放心消費創建活動營造安全放心消費環境的實施方案》,對12大重點消費領域定出了任務,目標是把青島建設成為全國最放心消費城市。青島市市場監管局利用「標準化」戰略,制定了《放心消費示範街創建指南》,這也是青島市的第一個市級地方標準。
「在高規格創建方案的指引下,隨著高質量創建標準的精準落地,『放心消費在青島』創建活動全面助推島城消費升級。」張杰介紹,近年來青島已創建10條示範街、2234家示範店、1.4萬家承諾店;先後發布30家大型商場NPS口碑指數、10大特色商業街NPS口碑指數;組織評審2020年「青島好禮」20件,壯大消費品牌效應,發揮好消費對經濟拉動作用。
實施「農貿市場規範提升三年行動」,連續4年將星級農貿市場創建活動納入市辦實事,從設施、環境、秩序、安全等方面,明確27項創建標準,政府累計投入獎勵資金6000多萬元,重點改造設施老化陳舊、環境「髒亂差」等問題,2017年以來新建改造農貿市場61處,市場環境衛生、交易秩序明顯好轉,誠信經營意識明顯提高。
守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強化消費侵權整治,根據10個民生領域管理服務提升行動方案,市市場監管局會同相關部門聚焦群眾集中反映強烈的預付卡退卡退費、培訓機構收退費、汽車銷售服務、網絡訂餐、「三包」與網購、難降解塑膠袋等消費領域7大熱點難點問題,在全市開展消費糾紛管理服務提升行動。
健全企業信用監管機制,開發建設青島市場監管「企信通」,搭建統一信用平臺,制定信用約束「兩清單」,推動建立市場監管系統信用約束「三統一」,即統一的信用約束機制、統一的信用約束範圍、統一的信用約束措施。
返回半島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