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厝垵文創村景區人氣恢復指數位居全省前列(抱歉,讓期待我們倒下的某個天天博眼球傳遞負能量的廈門本地一自媒體失望了)
突如其來的疫情將民宿行業逼近了死胡同。民宿行業的極限生存法讓危機有了轉機,還生存以機會。
民宿作為住宿業的一個近年來炙手可熱的品類,面對公共衛生事件也不可避免地呈現敏感和脆弱。房租、人工、維護、易耗品以及貸款等方面的開支讓民宿經營陷入了有史以來最艱難的生存困境。這是民宿全行業的共性。進入疫情防控的常態期,即便偶發個別城市的疫情反彈,也會讓民宿的生意受到影響,但民宿的威脅不再是疫情本身,而是如何吸客如何創造更多的營收。一場疫情之後,小部分民宿由於資金成本、收入減少、合同到期、房租壓力等原因被洗禮掉了,絕大多數民宿則通過極限生存法提升了自身免疫力,暫時求得了生機和發展的動力。接下來筆者就曾厝垵民宿行業這個典型案例談談民宿行業的極限生存法。
一、什麼是民宿的極限生存法?
人們喜歡看國內外的真人秀節目,其中有一檔就是「極限生存」類節目。在一個七天或半個月較短的時間內,個人或分組完成孤島生存挑戰。節目組全程跟拍參與者面對極限生死時的心態、堅韌、勇敢以及人性道德。
民宿經營者面對公共衛生事件之後的旅遊環境,無疑是一次孤島生存考驗。當顆粒無收的時候,你還能憂愁不形於色?當房租壓力無法減少的時候,你還能悠然悠哉嗎?當民宿同行無法援手只能各自自保的時候,你還相信守望相助嗎?當民宿面臨倒閉時,是不是還有一種民宿精神支撐你繼續堅持?
民宿的極限生存法就是以最有限的資金、最少的人手、事必躬親的成本控制、減免到底線的房租,面對尚無法完全穩定的旅遊市場、十年來最有限的客源、低到不能再低的客單價,採用一系列減少開支、拓客、轉型的方法實現民宿的極限生存和擺脫困境。
二、民宿極限生存法之節支。
曾厝垵文青街一家民宿老闆,在疫情剛開始就認為必須行動起來,否則接下來一家老小的吃飯是個大問題。老闆去上李一超市應聘做了售貨員,其老婆在家裡打理兩家民宿,老公白天上班,老婆負責民宿的日常,裡裡外外都有了照應。疫情防控期間,超市生意還是不錯的,老公一個月下來賺了5000多元。老婆客串了民宿主人、管家、前臺、保潔員、花草養護員、維修工等十來種角色,疫情防控期間沒有生意,打理起來倒也不是多麻煩的事情。
停業期間,房間長期沒有使用,房間內容易潮溼,黴味重,布草和設施損耗都比較大。曾厝垵民宿老闆們,自己動手,每天定時打開門和窗戶,天氣比較好的時候,曬曬布草,擦洗擦洗民宿內設施。停業兩個月之後,遊客住進房間,依然覺得清新和溫暖。
停業期間讓民宿經營者,特別是民宿老闆們一改往日的文藝不食人間煙火的做派,開始參與民宿內的打掃、換布草等一般性工作。以前的不少民宿老闆,趕上行情和收益不錯,聘請一幫管家,很少插手民宿這種輕鬆的「小生意」。疫情之後,民宿主人回歸到民宿本質和初心,現如今穩定開業,民宿主人的主動參與式服務成為大部分民宿的常態,客人們有了更多機會感受民宿主人服務和家的溫馨。
以前,曾厝垵乃至廈門的民宿97%以上沒有向客人提供一日三餐的餐飲服務。主要理由可能是大部分民宿位於景區或商業街,周邊的餐飲配套較為齊全,又比較豐富,比民宿來說有了更多的選擇。另外部分民宿沒有廚房或廚房較小,控制人工成本,也是沒有餐飲服務的重要原因。據我了解,廈門民宿這種無餐飲配套行業特點,直接影響到文旅部民宿國標對民宿提供餐飲服務的多元化解決方式的認同,從最早的必須有餐飲服務調整為可以通過周邊配套來解決餐飲服務。
筆者發現,自從這次疫情發生以來,民宿開始有了煙火氣,廚房開始忙碌起來,民宿主人和管家們的廚藝大漲。可能是兩個多月的訓練有素,曾厝垵多家民宿開始經營起私房菜,至少敢於主動向客人提供餐飲服務。旗杆內街一家民宿,疫情發生後,考慮到外面吃飯不大方便,直接聘請了一位廚師,員工每天吃飯有了美味可口的飯菜,民宿的客人每人每餐只需20元就可入夥品嘗地道的閩菜。真是物超所值,而且還提升了民宿的服務品質。這家民宿還把酒吧做起來,白天是飲品吧,咖啡茶檸檬水隨時供應,晚上是酒吧,民宿的小院子,歌手駐唱,弄得特別有氛圍。小小民宿,堪比一家四五星酒店的配套,規模比不上,好在其全且更加溫馨人性化。極限生存貴在小而全,以性價比高的客單價提升遊客居住體驗。
三、民宿極限生存法之贏在轉型。
民宿的核心服務是居住,賣的是房間、空間、時間。
情勢之下,實屬無奈,民宿經營不得不使出渾身解數。
極限生存之下,如何賣房間?
房間成為直播間。曾厝垵不少民宿把房間的床和洗漱用品清空,花個三五百買套直播設備,改善下燈光,三四十元買幾盆花,搖身一變就成了直播間。民宿主人、管家客串主播,直播帶個貨,特別是在疫情停業期間,多多少少有那麼一點收入,就當貼補家用。有的民宿一晚交易額三四萬元,利潤達到50%以上,這個收入算起來並不比為遊客提供住宿差。不過,能實現這種銷售業績的還是鳳毛麟角。曾厝垵大部分民宿轉型做短視頻和直播的時間比較短,直播ID還需要時間去沉澱。
讓空間生錢。大部分民宿擁有較大的經營空間和使用空間。碰到如今這種旅遊市場,有些民宿打起了空間生錢的主意。曾山上兩家民宿,分別做了一個網紅咖啡館。有了曾山無敵海景和山景作為環境背書,一大波時尚潮人蜂擁而至,每天下午都把咖啡廳擠得滿滿當當。民宿空間的一次小小轉型,讓民宿經營獲得了豐厚的回報。筆者根據其咖啡廳經營狀況,考慮到當下民宿的景氣指數,其飲品的收入應該超過民宿,而且網紅咖啡廳的流量也有助於民宿入住率的提升。還有些民宿採用出租辦公、開設店面、增設經營項目等多種方式提升空間的價值,讓空間生錢,都是不錯的嘗試。轉型,讓民宿化被動為主動。
讓時間給民宿帶來財氣。做民宿的,大都知道,民宿經營的時間是富裕的,絕大多數時間無事可幹。大部分民宿只有10多間客房,滿房很容易也不容易,不管每天住幾個房間,似乎從早上8點到夜間12點總得開著門。一方面民宿在正常經營,客人要進出,還要期待新的客人入住,打開門來做生意,另一方面,民宿沒有客人,經營者真的無事可幹,看電影看書聊天啥的總有個盡頭,大把的時間只能眼睜睜流失。時間分為三種:一是民宿經營者的時間。
民宿主人和管家可以用這個時間打理民宿,還可以想方設法在網絡社交平臺和浩瀚網絡海洋裡打撈客人。如果能把直播平臺打開,每天固定直播一兩個小時,時間久了,多多少少也有作用,畢竟用的是閒暇時間,也不會增加多少成本。二是民宿空間和設施的時間。空間和設施租賃給單位舉行聚會,給客人辦求婚和生日趴都是不錯的選擇。有的鄉村民宿結合周邊的果林和田園進行採摘活動,還有的民宿多租了幾畝地,分割出租給城市遊客,做起了「城市菜地」和「開心農場」生意,每年1200元擁有兩分地的使用權和蔬菜採摘權,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當季蔬菜。周末還可以帶著家人去自家田地裡採摘,蠻有意思。三是客人的時間。客人住民宿,大都來旅遊,民宿是其旅行的一個驛站。很多客人不知道去哪裡旅行、買哪些東西合適、如何避免各種坑,要麼就是大把時間浪費在民宿裡,如果民宿主人善於抓住客人的時間,利用每晚的「民宿八點伴」給客人答疑解惑,讓旅行更加有趣,另一方面也可以成功做起了旅遊二銷或產品銷售,賺點差價。
四、民宿極限生存法之民宿精神。
精神力量是民宿之魂。民宿精神不倒是民宿極限生存之道。
疫情之後,不少民宿經營者沒有了以前的榮光,唉聲嘆氣不絕於耳,喪氣之話隨口而出,懟天懟地但不反思自己。還有不少民宿自從正常營業以來,積極行動更多一些,一點一滴實現了民宿的復甦和看得見的進步。民宿的復甦不可能一撮而就,是一個緩慢生長的過程,天底下不可能隨處可見「一夜暴富」。民宿的生意是由一個個線上線下訂單組成的,不要總奢望一個平臺譁啦啦給你訂單填滿,也不要指望每天只需兩三個小時就滿了房。從早上8點到夜間12點,有沒有客人,你都要開著門,這是守望的精神,要準時為旅途中的客人亮起一盞溫暖的燈。哪怕這盞燈不是他的目標,只是照亮了他前行的路。民宿精神是什麼?是客人旅途旁的燈,你來或不來,我都亮著!
大部分民宿的客人,總是在一天超過12個小時的漫長時間中等待出來的,總是由各個平臺時有時無零零散散的訂單湊起來的,總是從朋友圈、抖音、小紅書等平臺「約」出來的,要麼是龐大的人脈一個個電話打過來的,總是從經過你民宿門前的遊客中篩選出來的。
民宿精神是什麼?是漫長且可期的等待,是持之恆保長情。
疫情和旅遊行業景氣指數對民宿的打擊不可怕,只要民宿精神不倒,則我們無堅不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