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詩詞中,十大傳統樂器如何爭奇鬥豔?「上」

2020-12-16 窺古舍

伯牙鍾子期高山流水會知音,孔子聞韶樂而「三月不知肉味」,自古流傳下來的音樂佳話如雲。在古詩詞之中,同樣有眾多關於樂器和樂聲的描述,有些樂器甚至被固定為某種意象,承載著作者的種種情感。

今從一些膾炙人口的詩詞著手,淺窺十大傳統樂器在其中扮演的千般角色。

琵琶

琵琶是傳統的彈撥樂器,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最早被稱為「琵琶」的樂器大約在中國秦代出現。琵琶有直項和曲項兩種,直項琵琶在中國出現得較早,曲項琵琶在南北朝時期才通過絲綢之路由波斯經今新疆傳入。

說起琵琶無人不知「猶抱琵琶半遮面」,而白居易能聞此神樂作出《琵琶行》也得益於唐代是琵琶發展的一個高峰時期,從製作構造到演奏技法都有了很大完善。在其他的詩作中,琵琶作為意象多與從軍、離別等因素有關,比如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王昌齡「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離別情」。

琵琶樂一方面可奏得蕭瑟哀傷,低眉信手之間,續續訴出心事悲情;另一方面,琵琶樂也可被表現得鏗鏘激烈,如同酣戰之時的赫赫戰歌。例如被稱作十大古曲之一的琵琶曲《十面埋伏》,氣勢磅礴,樂風凌厲,驚為天籟。

傳奇樂坊 - 陽春白雪 (琵琶)

03:27來自窺古舍

簫是一種古老的漢族吹奏樂器,分為洞簫和琴簫,洞簫音色婉轉悠然,琴簫則典雅幽靜。在詩詞中,簫常有「鳳簫」「玉簫」等別稱,如辛棄疾的詞「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蘇軾詞「明朝酒醒知何處,腸斷雲間紫玉簫」。關於「鳳簫」之稱,相傳簫是由舜所造,形狀參差而像鳳翼,故得此名。「玉簫」出現的頻率相當高,或許是古人以玉比德,玉的高貴能與簫的古雅兩相和諧。

「簫」是中國古代詩詞裡的一個永恆意象,傳達出的可以是渾闊厚重之境,這時常以「簫鼓」的意象出現,反映聲勢浩大的活動和熱鬧的場面,比如「簫鼓追隨春社近」;更常見的是傳達一種纏綿悱惻,哀怨悽清的感情基調,像李白所作「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可想在無數夜裡,詩人詞人獨自憑欄,吹奏一曲悽美的簫樂,隨即將這份情感訴之筆端,讓即使千年之後的人們讀來,似乎還能從中聞得簫聲嫋嫋,如泣如訴。

瑟是我國最早的彈弦樂器之一,在先秦時便極為盛行,「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早在《詩經》中就有記載。李商隱曾詠嘆「錦瑟無端五十弦」,是因為最早的瑟有五十根弦,故也稱之為「五十弦」,而現今通常的瑟只有二十五根弦。對於這種樂器,現在似乎已知之甚少,主要是由於它在歷史上曾失傳近千年。

一方面,瑟是一種較為寬大笨重的樂器,適用的場合有限,逐漸被小型輕便的樂器所取代,除此之外,制瑟和調弦的技術以及獨立的瑟曲也未能較好地傳承下來,以至於瑟作為樂器的作用最終喪失,在各方面被古箏所替代,所以也有說法稱瑟是古箏的前身。

作為一種宮廷雅樂,瑟往往在古詩詞中代表著高雅的審美志趣和不屈的節操,當「琴瑟」作為一種意象出現時,常比喻夫妻間情深意篤,如「琴瑟在御,莫不靜好」。

又稱瑤琴、古琴、七弦琴,相傳伏羲氏伐桐創瑤琴,起初為五弦,分別代表「金、木、水、火、土」,後來周文王又加上了代表「天、地」的兩弦,形成七弦琴。

古琴和古箏形制上頗為相似,但歷史上的地位是天壤之別,前者傳說為伏羲所造,被視為「陽春白雪」,而後者據傳造於戰國時期的民間,屬於「下裡巴人」。

琴作為一種高潔的意象一直以來受文人們鍾情,在「琴棋書畫」四大藝術修養中也被列於首位。它可以是友情的見證、愛情的媒介,李白以琴會友「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司馬相如以一首琴曲《鳳求凰》打動卓文君,抱得美人歸。

它也可以是理想的寄託,神聖的精神力量,王維隱居日常「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晉代「竹林七賢」之一嵇康,受司馬昭集團迫害,臨刑前彈奏一首《廣陵散》後從容就戮,後世以「廣陵散絕」象徵著他的慷慨赴義。

相關焦點

  • 日本經典傳統樂器魅力何在?
    日本傳統歌曲中的配樂,大都有中國唐風的味道,是由於日本很多傳統樂器來源於中國。雖說日本不長於樂器,但卻善於聲樂。日本將非本土的樂器進行加工改良,使其作為獨特的傳統樂器留存至今。在日本,民族音樂被稱為「邦樂」,傳統民族樂器被稱為「邦樂器」或「和樂器」。
  • 這個像鍋一樣的樂器「HandPan」又有了更酷的玩法
    前言今天極客之選要為大家介紹一款非常奇怪的東西——HandPan,千萬別按字面意思將它翻譯為「手持式平底鍋」。它是一款被稱為「鋼舌鼓」的神奇樂器。演奏者可通過按一定節奏拍打 HandPan 的不同位置時能夠發出對應音色的「幽鳴」聲。這款樂器自誕生後就以其 UFO 般的外形及美妙的音色受到諸多人士追捧。起初這類樂器被稱為「Hang」,但由於製作 Hang 過程中只能通過人工調試,導致其產量十分低,一時間供不應求。
  • 瓜瓜龍語文「唱詩班」暖心歸來,聯手國學大師講活古詩詞
    在第一季唱詩內容的基礎上,此次瓜瓜龍語文邀請當代著名作家、原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部長王蒙,中央民族大學教授蒙曼、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酈波、復旦大學教授錢文忠四位國學名家,為小朋友們講解經典詩詞,共同探討古詩詞對啟發兒童學習興趣的重要意義。  在「把國學唱成兒歌」的視頻短片中,孩子們身著中國古典服裝,在故宮初雪的場景中用清澈的嗓音唱響經典詩詞,盡顯古詩詞的聲韻、格律之美。
  • 「古詩詞賞析」小學生必讀《江南》《長歌行》《敕勒歌》
    小編給大家介紹「古詩詞賞析」小學生必讀《江南》《長歌行》《敕勒歌》第一篇:《江南》作者:漢樂府全文: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想像一下,你不是還看到了那爭奇鬥豔、千姿百態的荷花嗎?你不是還聞到了那芳香撲鼻、沁人心脾的濃香嗎?可別只看見水面的蓮,可別只看見水中的魚,詩中真正的主角應該是人,應該是那些採蓮的姑娘啊!蓮兒欣欣向榮,是她們辛勤勞動的回報;魚兒縱情嬉戲,是她們歡樂心情的寫照。這詩,不就是她們採蓮時歡暢的歌聲嗎?
  • 最燃的樂隊組合,傳統與搖滾的完美演繹——和樂器
    這一隊8人中有一半都是3到5歲開始開始學習日本傳統樂器,紮實的功底和音樂上的天賦讓他們在沒認識前就各有建樹,尤其是身為主唱的鈴華優子更是吟詩,舞蹈,主持都不在話下,顏值也是槓槓在線,其他幾個也在各自音樂領域有著不俗的表現。
  • 「古詩詞賞析」小學生必讀《三衢道中》《示兒》《春日》
    小編給大家介紹「古詩詞賞析」小學生必讀《三衢道中》《示兒》《春日》第一篇:《三衢道中》作者:「宋」曾幾全文: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先在溪流中泛舟,水道盡頭再上岸沿著山路前行。山道兩旁綠樹成蔭,跟來的時候沒有什麼兩樣但增加了一陣陣黃鵬鳥的婉轉啼鳴。精彩賞析:讀題目「三衢道中」,我們就知道詩的內容無非是記敘一些旅途風光了。如果作者只是流水帳般地羅列一些司空見慣的景物,那平平淡淡的28個字有什麼寫作的價值呢?又怎能引起讀者品味的興趣呢?
  • 「亞洲萬裡通」榮獲「全球十大飛行常客計劃」美譽
    (原標題:「亞洲萬裡通」榮獲「全球十大飛行常客計劃」美譽) 近日,
  • 「古詩詞賞析」小學生必讀《憶江南》《小兒垂釣》《憫農》
    小編給大家介紹「古詩詞賞析」小學生必讀《憶江南》《小兒垂釣》《憫農》第一篇:《憶江南》作者:「唐」白居易全文:江南好,風景舊曾諳。第二篇:《小兒垂釣》作者:「唐」胡令能全文: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如何融合發展——《西安晚報》「尋找古詩詞中的...
    來源:西部學刊2016年2月下 摘要:結合《西安晚報》「尋找古詩詞中的西安旅遊之美」專欄的報導,比較了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優劣,提出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的思路,著重敘述了如何推行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旅遊的創新模式,並論述了進一步報導藍田「唐詩古道」的歷史意義與現實價值。
  • 「古詩詞賞析」小學生必讀《江南春》《蜂》《泊船瓜洲》
    小編給大家介紹「古詩詞賞析」小學生必讀《江南春》《蜂》《泊船瓜洲》第一篇:《江南春》作者:「唐」杜牧全文:千裡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第二篇:《蜂》作者:「唐」羅隱全文: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佔。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 「古詩詞賞析」小學生必讀《江雪》《尋隱者不遇》《山行》
    小編給大家介紹「古詩詞賞析」小學生必讀《江雪》《尋隱者不遇》《山行》第一篇:《江雪》作者:「唐」柳宗元全文: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意思理解:連綿起伏的群山中沒有鳥兒飛翔了,縱橫交錯的小路上沒有行人的蹤影了。一隻孤獨的小船上,一位身披蓑衣、頭戴笠帽的老人,在那風雪迷漫、寒氣襲人的江上釣著魚。精彩賞析:「詩言志」,全詩區區20字,卻深刻反映了作者在逆境中的心情。
  • 張家口「詩與遠方」如何牽手?
    始建於順治元年(1644年)的大境門,在歷史上是守衛京畿重地的「軍事之門」,是北方各民族往來交流的「融合之門」,是北方對外貿易的「自由之門」,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挺進中原、打響平津戰役第一槍的「勝利之門」。
  • 張家口「詩與遠方」如何牽手?
    始建於順治元年(1644年)的大境門,在歷史上是守衛京畿重地的「軍事之門」,是北方各民族往來交流的「融合之門」,是北方對外貿易的「自由之門」,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挺進中原、打響平津戰役第一槍的「勝利之門」。
  • 「一起讀詩詞」古詩詞中隱藏的文化之美—小學生要知道的文化典故
    「典故」這個名稱由來已久,最早出現在《後漢書》中,意思是典制和掌故。在詩詞中,「典故」是指歷史故事和有來歷的詞語,或者有教育意義且大眾耳熟能詳的公認的人物或事件。「用典」是古詩詞中常用的一種表現手法,「典故」用得適當,可以起到很好的修辭效果。所以詩人就會經常使用「典故」來增強詩詞的感情色彩。我們在學習古詩詞的時候,如果對詩詞中出現的「典故」不了解,也會給理解詩詞帶來一定的難度。
  • 中華古詩詞在文化類綜藝節目中的創新表達
    來源:《新聞愛好者》2019年2月 【摘要】中華古詩詞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寶庫中的精品,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隨著新時代腳步的加快,弘揚和傳承古詩詞文化的任務越發艱巨。作為面向大眾的重要傳播途徑的詩詞類電視節目,如何創新才能推動中華古詩詞文化的傳承,是新時代亟須解決的問題。
  • 中國古代最具代表的十大傳統樂器,其文化內涵博大而精深
    在中國古代,聲音是一種絕美的享受,而彈奏聲音,成為了古人探索發現的樂趣,繼而發明了各種樂器。下面介紹最具代表的中國古典十大樂器。1、鼓鼓的出現比較早,大約有4000多年的歷史。在古代,鼓被尊奉為通天的,主要是作為祭祀的器具,鼓作為樂器是從周代開始,鼓的文化內涵博大而精深。
  • 鍵盤手所需要的樂器是什麼?鍵盤手在樂隊中擔任什麼樣的位置?
    鍵盤手們都用哪些鍵盤樂器?為什麼有的鍵盤手身邊「圍了一圈兒的電子琴」?那種像吉他一樣能背著到處跑的「電子琴」是什麼東東?這些問題相信不少人的認知都是比較模糊的,因為鍵盤手們演奏的是一類樂器,而非一種樂器。
  • 古代十大樂器盤點
    在古代,聲音是一種絕美的享受,而製造聲音,成為了古人探索發現的樂趣,繼而發明了各種樂器。中國古代十大樂器,經歷了上千年的歷史變革,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感官的享受,還有歷史的魅力。琵琶被稱為「彈撥樂器之王」,屬於撥弦類弦鳴樂器。木製,音箱呈半梨形,上裝四弦,原先是用絲線,現多用鋼絲、鋼繩、尼龍製成,頸與面板上設用以確定音位的「相」和「品」。
  • ...中國房地產企業產品力TOP100 「錦繡系」榮膺「2020年十大輕奢...
    華宇旗下「錦繡系」摘得「2020年十大輕奢精品產品系」榮譽獎項,華宇集團獲得「2020年中國房地產企業產品力TOP100」殊榮。  此次產品力發布會是一場全方位展現從「產品」到「產品系」,再到「產品力」的全角度測評成果的大會。克而瑞研究中心作為行業內專業權威的研究機構,客觀、嚴謹、公開、公正,便是其鮮明的標籤。
  • 朗讀古詩詞應該照顧古音嗎?
    某地中秋晚會,朗誦蘇軾的《水調歌頭》,有人問及「高處不勝寒」的「勝」是讀作shēng,還是shèng,我的觀點是都可以。並認為,朗讀古詩詞,除非韻腳字,其他都兩可。嶽麓書社《論語》,採用楊伯峻、楊逢彬叔侄的譯註,在該書《導言》中指出,楊伯峻認為,叶音說(六朝至宋代的人們認為,上古時的人臨時改變一個或幾個韻腳字的讀音,來使詩歌押韻)是荒謬的。比如,按照叶音說,《詩經·關雎》中「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的中「樂」為了與「芼」押韻,被讀成yào或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