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官渡」一詞,大多數人都會想到三國時期著名的官渡戰役,但我們今天要介紹的官渡古鎮與這一戰役毫無關係,官渡,原住民稱其為「窩洞」,古時候,它只是滇池岸邊的一個小漁村,滿是螺螄殼,直到宋朝大理時,因為地處寶香河下遊(官員乘船到大理的渡口),小鎮才改變了現在的名字。
官渡古鎮是古滇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是大理王朝時期滇池東北岸的交通樞紐,商人云集,貿易繁榮,官渡保留了許多唐、宋、元、明、清五代的古建築,名人和智者來這裡欣賞風景,探索過去和現在,這個小鎮佔地不到2平方公裡,以「五山六寺七亭八寺」而聞名,它還吸收了中原文化。
廟佔寺始建於元代,是官渡「六寺」之首,由於地下埋有大量的蝸牛殼,所以又稱羅峰寺,在寺廟山門的白色石階中間,有一個巨大的雕龍圖案,這在民間寺廟中是罕見的,也顯示了它的地位,在寺廟前面,有兩座精美的寶塔相挨著,兩座塔均為13層密簷,高17.4米,在秋冬的夜晚,在月光的照耀下,雙子塔的倒影就像筆尖在地上寫詩,所以這個場景被稱為「筆尖寫天空」,它是關渡八個景點之一。
雲子是指圍棋棋子,是雲南省的特產,它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雲子是頂級品質的圍棋片,採用當地特有的瑪瑙、紫石英等材料燒制而成,潔白晶瑩的玉石,黑子暗亮,手感細膩,因形狀平坦而又被稱為「雲邊」,雲子棋院位於官渡古鎮,一旦你進入房子,你可以看到陰陽太極圖鑲嵌在牆上的黑白雲彩,地上還鋪著黑白鵝卵石鋪成象棋遊戲,門上刻著圍棋板,大廳裡擺設著精美的雲子展覽,這些安排反映了博大精深的中國圍棋活動和源遠流長的雲子文化。
雲南十八怪,粑粑叫百團,魚餌塊是雲南人春節必吃的食物之一,為了傳承魚餌塊複雜的製作工藝,魚餌塊已被列入昆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官渡縣魚餌塊訓練館將現場演示浸泡米、蒸米、碾磨、烘乾等工藝流程,您也可以自己製作魚餌塊,現場品嘗。
黑銅是雲南特有的中國漢族傳統銅工藝品,它以銅為輪胎,在輪胎上雕刻花紋後,再將熔化的銀注入輪胎,經過磨光和時間的推移,銅底變黑了,銀色的線條越來越有光澤,在官渡古鎮,黑銅器銀器博物館詳細介紹了這一工藝的歷史和製作過程,以及一大批精美的藝術品。
官渡八大寺廟中,最早的是唐代的土柱寺,它供奉著南詔三大保護國之一的大公,這座廟裡的香已經興旺了幾千年了,一等神也用一等廳供奉,大殿是按照當時最高的規格建造的,所有的拱門都刻著龍的頭和象的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