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了解這一系列的新讀者可以閱讀前文熟悉熟悉:
星球大戰:宇宙深空的「長槍袍帶」與短打公案(一)
星球大戰:宇宙深空的「長槍袍帶」與「短打公案」(二)
星球大戰:宇宙深空的「長槍袍帶」與「短打公案」(三)
「星球大戰」世界中的銀河共和國,是個存在時間相當長的國家。整個世界的政治、經濟制度,都是銀河共和國制定的。當帕爾帕廷取代共和國,成為銀河帝國時,除了政治制度,其它大部分機構和制度,只是換了換名字而已,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雅汶戰役前,傳說銀河共和國已經存在了兩萬五千年之久。不過通常所說的銀河共和國,指的是雅汶戰役一千年前,代表光明原力的絕地和代表黑暗原力的西斯在魯桑行星展開決戰,西斯被消滅,銀河共和國進行魯桑改革開始。「星戰」電影系列的前傳三部曲:《魅影危機》、《複製人戰爭》、《西斯的復仇》講述的就是銀河共和國最後的日子。
「星戰」電影系列的前傳三部曲海報
後來被帕爾帕廷建立的銀河帝國取代,共和國的殘餘勢力成為義軍,在恩多戰役中擊敗銀河帝國,重新成立銀河共和國,被稱為新共和國,之前的銀河共和國被稱為舊共和國。
我們所說的「舊共和國」,主要指魯桑改革後,到銀河帝國成立前的這段歷史。
也正如「星戰」前傳三部曲中所講述的那樣,銀河共和國的最高統治機構叫做銀河議會,擁有共和國的立法權。議會的議員由每個星區選出,由於星球的大小不一樣,所以有的一個星球就有好幾個議員,而人煙稀少的地帶幾個星系才能選出一個議員。
銀河議會的最高領導人是議會議長,議長有權調動司法部隊,介入星球之間的紛爭。但由於議會制度限制,手續非常繁瑣。
銀河議會的辦公地點在首都科洛桑的議會大廳,這是一座巨大的圓形穹頂建築,前面的宏大廣場上排列有共和國核心世界創始人的抽象雕塑。內部色調是淡紫色——在共和國疆域內,不管是哪個文明都沒有把這種顏色與戰爭、憤怒或悲痛聯繫起來。魯桑改革把銀河系劃分成1024個星區,因此議會大廳內有1024座反重力平臺,議員發言時就站在平臺上,可以漂浮到大廳中央。周圍是議會代表團的辦公場所,同樣十分巨大,而且根據代表團不同的文明進行了改建。
科洛桑議會大廳
在前傳第一部《魅影危機》中,貿易聯盟入侵納布,納布女王帕德梅提請銀河議會武裝幹涉。然而軟弱的議長菲尼斯·瓦洛倫無力繞開共和國繁瑣的程序,加上部分議員已被貿易聯盟收買,瓦洛倫僅能表示同情但無能為力。憤怒的帕德梅女王對瓦洛倫投了不信任票,獲得絕大多數議員的支持,在帕爾帕廷的陰謀下,瓦洛倫被罷免,帕爾帕廷當選最高議長。
當選議長的帕爾帕廷
帕爾帕廷改組為銀河帝國時,銀河議會也相應改組為帝國議會,後來帕爾帕廷實施獨裁,帝國議會被廢除。直到新共和國建立,議會才重新恢復。
和銀河議會相對的機構,是絕地武士團。絕地武士是類似於半宗教半政權的組織,魯桑改革前曾經是銀河共和國的領導組織。但後來很多絕地武士形成了絕地軍閥,在各星區實施割據,混亂狀況幾乎持續了一個世紀。因此大多數人認為魯桑改革前的共和國不能稱之為共和國,魯桑改革後才是真正的共和國。
魯桑改革限制了絕地武士團的權力,取消了絕地武士團的軍事力量——光明軍,取而代之的是各個星系的軍事自治和帶有警察性質的司法部隊。絕地武士不能擔任軍職和公職,並要服從最高議長和司法部的領導。
絕地武士團的總部在科洛桑的絕地聖殿,比科洛桑的其它建築高出1000米,五個深入雲端的塔尖圍成冠冕狀,象徵著絕地曾經的權力。舊共和國時期,絕地聖殿主要用來培養新的絕地武士和儲存資料。帕爾帕廷政變後,達斯·維達帶領501軍團屠殺了絕地聖殿。
絕地聖殿
銀河共和國的貨幣叫做信用點,由星際銀行業集團發行。在「星戰」世界的大部分星系都通用,但由於銀河系太大,總有一些統治不到的星球,於是邊遠地區信用點、金屬貨幣與星球自治貨幣並行,相對比較混亂。比如舊共和國時期,塔圖因由赫特人統治,赫特人是和共和國達成協議、高度自治的種族,因此共和國信用點在塔圖因並不能通用。兩個絕地武士魁剛·金和歐比旺·肯諾比救援納布女王帕德梅時,打算拿兩萬信用點去買飛船引擎,遭到當地人拒絕。
共和國信用點卡
但銀河帝國時期,帕爾帕廷實施鐵腕統治,塔圖因完全被納入帝國版圖,因此信用點反倒可以使用了,一萬帝國信用點就可以購買一艘民用具有星際飛行能力的飛船。
負責發行信用點的星際銀行業集團,本身實力就像一個國家,掌握著「星戰」銀河系裡一半的財富,並擁有獨立的軍隊,包括戰鬥機器人和巨大的護衛戰艦。星際銀行業集團的總部在穆尼林斯特星球,他們狡詐、貪婪,但信用極好。「星戰」系列的創作者們在創作穆尼林斯特星球時,參照的是瑞士,他們的金庫設置在阿爾高星球,就是以瑞士阿爾高州為原型。阿爾高被稱為「全銀河系最富有的地方」,幾乎銀河系所有的資產都存在阿爾高。
星際銀行業集團最高的追求就是利益,只要不違背利益,他們可以為任何種族任何組織服務。複製人戰爭期間,他們在主席「三山」的領導下,周旋於分裂主義者組成的星際邦聯和舊共和國之間,同時攫取著兩邊的利益。
星際銀行業集團主席「三山」
舊共和國的貨運貿易控制在貿易聯盟手中,貿易聯盟是內莫迪亞人建立的,和穆尼林斯特人一樣,內莫迪亞人狡詐、貪婪,但更加追求利益而不講原則。如果說穆尼林斯特人以瑞士人為原型,內莫迪亞人就是以猶太人為原型。
隨著銀河共和國的繁榮,貿易聯盟的生意越做越大,幾乎壟斷了共和國的貨運業。於是貿易聯盟對目前的利益產生了不滿,不斷對銀河議會施加幹涉。為了約束貿易聯盟,並且給越來越大的共和國開銷增加收入來源,共和國決定增加貿易聯盟的稅收。這一舉措激怒了貿易聯盟,悍然入侵和平的納布星,表達自己的抗議。
然而這一切,都是帕爾帕廷的陰謀,貿易聯盟的總督紐特·岡雷和盧恩·哈寇並不知道,他們成了帕爾帕廷手中的棋子。不論怎樣解決納布爭端,貿易聯盟都只是一個棄卒,銀河帝國成立後,紐特·岡雷和盧恩·哈寇死在達斯·維達的光劍之下。
紐特·岡雷和盧恩·哈寇
除了銀行業集團和貿易聯盟,共和國中還有眾多的工程公司。由於「星戰」世界的發生地是廣袤的宇宙,當然是造船業最發達啦!
著名公司有以下幾個:科雷利亞工程公司、夸特動力船塢集團、西納艦隊系統公司、英康艦隊系統公司、倫迪利星際驅動公司等。
夸特動力船塢集團標誌&倫迪利星際驅動公司標誌
科雷利亞工程公司是造船星球科雷利亞的支柱企業,傳說它擁有銀河系最大的船塢。許多著名的戰艦、貨船都出自科雷利亞公司之手。比如「星戰」系列的「無聲主角」——千年隼號,就是該公司製造的YT-1300型貨船。
《星球大戰》中千年隼號
此外還有一些著名艦船,比如《新希望》中萊婭公主乘坐的CR90輕型護衛艦、共和國領事和絕地們乘坐的共和國巡洋艦、和「長鬚鯨」大貨船等,都是該公司製造。
至於夸特動力,那更是被星戰迷們耳熟能詳了。第一艘殲星艦的雛形:「歡呼者」級強襲登陸艦,就是夸特船塢製造的。本來製造戰艦並非夸特動力的強項,但舊共和國末期,帕爾帕廷擔任議長的時候,為了實現自己的野心,借「複製人戰爭」,提請製造大型戰艦。於是夸特動力和倫迪利星際驅動公司展開一系列明爭暗鬥,都想拿下這單大生意。
「歡呼者」級強襲登陸艦
夸特動力投入了數以萬億計的資金進行新戰艦的研發,併到處遊說共和國議員們。當然,起決策作用的還是日漸顯露出獨裁野心的最高議長帕爾帕廷。也許夸特動力和帕爾帕廷之間達成了什麼秘密協議,最終拿下了「歡呼者」級強襲登陸艦的訂單。
夸特星
這艘戰艦可以攜帶16000名士兵,安裝有三座的增壓雷射炮塔、四具質子魚雷發射器,以及大量的攻擊機、戰鬥機和重型支援車輛。這些武器裝備使登陸艦自身變成了一個移動的超級基地,讓它既能殲滅敵軍的星際艦隊,也可以有效掃蕩叛亂地區。雖然「歡呼者」級強襲登陸艦還不算真正的星艦,但為日後的殲星艦發展打下了基礎。從此帝國走向了殲星艦+短程戰機群+全地形陸行機的戰略思想。銀河帝國時期,夸特動力被收歸國有,專門生產帝國的戰爭機器。
這一業務引起倫迪利公司的眼紅,想盡辦法派出商業間諜竊取夸特動力的技術機密及用重金挖夸特動力的工程師,兩家公司展開了精彩程度不輸於帝國和共和國之間戰爭的商業大戰……限於篇幅,我們下周再講。
@影史志,提供高質量的文化、藝術、歷史、科技、影視內容,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