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地攤兒」 勾起兒時純真回憶

2020-12-19 有時整理匯總

城市「地攤兒」又火了。

01又見「地攤兒」

今晚,在回家的路上,忽然,車子騎不動了。

前面便道上越走越堵,最後,只能推著自行車走了。

便道兩邊全部是小攤,各種小吃,臭豆腐、麻辣燙、烤魷魚、茶湯、板面、炒龍蝦等等,還有很多說不上名來得。

有些小攤還在旁邊擺了些簡易的小桌小凳,供顧客用餐,放眼望去,摩肩接踵,熱火朝天。

好像已經很久沒有這樣的場面了,既然碰見,總得吃點什麼吧,天氣這麼熱,來份刨冰,清涼解暑。

當一小勺冰沙化入口中,涼爽由然而生,眼前的情景勾起了我兒時的回憶。

曾幾何時,我還是一名攤主呢。

02淘氣頑童

老家在山區。

溝壑縱橫,道路崎嶇,奶奶在街上開了一家小商店。

我總上想各種辦法弄點糖果,沒辦法,誰叫小孩對甜食沒有免疫力呢。

有一次,當我正從一袋奶糖裡往外擠一塊奶糖時,被眼尖的奶奶「正好」發現

。實際上,奶奶可能早就發現了,因為那袋糖越來越癟,已經不好賣出去了。

奶奶非常嚴肅地告訴我,不能偷東西,哪怕自己家的也不行。

要想吃,自立更生。

我從小就不服輸,自立就自立,可那時才十一二歲,怎麼賺錢呢?

03擺攤自立

擺地攤,賣涼水。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可沒有自來水,更沒有現在這麼多飲料。

水杯也很是稀物,人們趕集渴了以後,只能忍著,或者買上一杯涼水,別的商店門口早就有人擺攤賣涼水了。

我要自立,求人不如求己,我要擺地攤,賣涼水,自己賺錢買吃的。

說做就做,奶奶、媽媽都很支持我。

地方有,就在小商店門前,工具桌子、杯子都有。

可是水是個麻煩事,家裡平時做飯都是大人用桶和扁擔挑水,那泉水叫「龍井巖」,離家有三四裡呢。

管不了那麼多了,一切都得靠自己,把扁擔繩子往上收,擔起來兩桶底不能碰著地,兩隻桶盛滿了是不可能的,挑不動啊,只能裝上小半桶。

唉,媽媽平時是怎麼擔回去的,每次都滿滿兩桶,我這小半桶一路上都歇了四五次,等到了家,人都快累癱了。

剩下的就是勾兌了,別人家的涼水也是這樣的。

得放一些糖精,不能放太多,放多了一來浪費材料,二來味道也有些苦。

還得加些食用色素,我都忘了叫什麼了,加進去後顏色就變成橙色的,倒進玻璃杯裡很好看。

我這水一定有很多人來買,因為還沒賣呢,我自己都忍不住喝了好幾杯了。

04買賣興隆

集市像往常一樣,熙熙攘攘,人來人往。

我端了個小椅子坐在小攤前,桌子上一共六杯「飲料」,不能叫水了,因為又甜又有顏色,如果加些氣泡,可能就是「芬達」了。

「賣水了,賣水了,又甜又涼,一分錢一杯了」,奶奶說必須大聲喊,要不然喝水的人就上別家的涼水攤上買了。

現在看來好像很不衛生,因為這個人喝了,只是簡單涮一下,接著盛滿給下一個人喝。

有時別人喝完了,我也簡單涮一下,然後盛一杯自己喝。

奇怪的是,那時沒有人會想到衛生這個問題。

大家都這樣,別的攤上也是這樣,有時,買水的人太多了,後面的等不急了,連涮都不涮,直接盛滿就開喝了。

糖精、色素不健康?是的,現在看來真的是不健康。

那時的我還不知道什麼是健康,媽媽、奶奶也沒有告訴我,別的賣水的也沒有這個問題,買水喝的人也沒有想到這個問題。

當然,至少我的水是從三四裡外的「龍井巖」挑來的,那是一處山泉,長年往外流淌灃一股泉水。

我家商店後面一二百米的地方,就有一口池塘,但那時我很傻,不知道從後面直接弄些水來賣,媽媽、奶奶也沒有提醒我,好像別的人家也沒有這樣做的。

也許,那時的人都很傻吧。

那一天,我賣了八十七杯。

八毛七,我成了全世界最富有的人。

又見「地攤兒」,勾起兒時美好的記憶。

-END-

相關焦點

  • 久違的「地攤兒」
    久違的「地攤兒」 文/襄江暮雪 近期,國家和各地方政府及時出臺相關政策,號召各地區的經濟復甦,自主創業的門檻再次放低,耳邊仿佛又聽見那句經典小品臺詞「改革春風吹進門,中國人民都精神」,眼前也仿佛又看見了一副宛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城萬市「地攤兒」開」詩詞般的畫面。
  • 中國年畫、老上海物件勾起兒時回憶
    原標題:中國年畫、老上海物件勾起兒時回憶
  • 煎餅果子最佳配方 用味覺勾起你兒時回憶
    說起煎餅果子,有沒有勾起你童年的回憶呢?記得那句「喲喲,切克鬧,煎餅果子來一套」,小時候必吃的就是校門口的煎餅果子了,今天小編就來介紹著煎餅果子自己在家怎麼做。快回家試試能不能做出兒時的味道吧!【原創未經允許,謝絕轉載!】
  • 童年的回憶,兒時零食記憶滿滿
    多少次想重回童年的純真時代,雖然懵懂無知,但也無憂無慮,幾角錢的零食和汽水就能擁有一天的好心情,那時候的幸福特別簡單。童年的回憶總是美好而讓人難忘的。回想那個純真時代,雖然懵懂無知,但也無憂無慮,幾角錢的零食和汽水就能擁有一天的好心情,那時候的幸福竟是如此簡單。美夢總是骨感的,哪怕回不到小時候,時常回憶還是可以的吧,身體無法縮小,味蕾卻可以穿越到過去,尋找到埋藏在記憶深處的童年味道。
  • 街頭炒爆米花 勾起兒時回憶
    這種獨特的炒爆米花方式勾起了不少人兒時的回憶。在物資匱乏的年代,炒爆米花的師傅挑著被稱為「糧食放大器」的鋼罐到場鎮或進村擺攤,人們把玉米、大米等糧食送去炒成略帶甜味的爆米花,成為那個年代最有滋味的美食之一。炒爆米花的熊師傅是石筍鎮本地人,他的手藝及設備都是祖傳下來的。從12月初以來,他每天在石筍鎮街頭炒爆米花,一天可以炒100罐左右,每罐收加工費5元,生意特別紅火。
  • 臘月二十三勾起兒時的回憶——「小年」的芝麻糖
    儘管現在市面上還有芝麻糖在銷售,但是卻再也吃不出兒時味道。糖瓜雖然和芝麻糖形狀不一樣,但是所採用的原料和加工方法是一樣的,長條形芝麻糖是多少人兒時的記憶。待到糖膏熱度降到攝氏80度左右時,便可以「揉糖」了。揉糖就是將熬好的糖膏放在一塊石碑上反覆揣揉,這活也不僅是個力氣活,還要講究技巧。首先要掌握好糖膏的溫度。糖鍋太熱了,下不得手;糖膏太涼了,就會變硬揉不動。所以揉糖要抓緊機宜搶時間,一氣呵成。揉起糖來往往是餓了不能吃飯,渴了也顧不得喝口水。
  • 美味脆口的蘿蔔乾煎蛋,兒時的味道,勾起童年的回憶
    說到蘿蔔乾,那是兒時的味道,勾起童年的回憶,特別是70後和80後的朋友,那個時候的生活並不富裕,估計很多農村的小夥都是吃這個長大的,由於蘿蔔產量高,重量大,所以價格一直都上不去,非常便宜。在農村那些賣相不好,吃又吃不完的蘿蔔,基本都會曬成蘿蔔乾。蘿蔔乾雖然便宜,但大家都公認它是非常好下飯的食材。
  • 擺地攤兒吆喝的技術
    擺地攤兒吆喝的技術文/長安18子今年初,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許多中小企業和商業門店都受到了很大的衝擊,許多人的生計問題也受到了影響。為了解決底層人民的生存問題,好多地方政府都推出了鼓勵擺地攤的政策,曾被取締的地攤經濟在城市大街小巷又紅火起來了。擺地攤兒這種營生由來已久了,最早的市場都是從擺地攤兒開始的,地攤兒的門檻和成本低,很容易就能進入。可是,擺地攤兒很苦很累也很麻煩,要經受風吹日曬雨淋,每天要把貨物運來運去搬來搬去,晚上還要有地方存儲。
  • 國慶中秋回到老家爬到家鄉的山頂上看了熟悉的山水勾起兒時的回憶
    您的關注和點讚是對我最大的鼓勵和支持,期望您把文章閱讀到底,和我共享兒時的回憶,謝謝您的閱讀,致禮大家!我和老伴爬到家鄉的大山頂上,來到了多年未至,熟悉而又生疏,兒時經常在此割柴玩耍的地方,這裡與淄博市淄川區峨莊社區搭界。趕集嶺、花錢嶼,紅嶺和普樓一帶。
  • 迷你世界:勾起你兒時的回憶,快樂小學建造完工,還原度極高
    在全新的版本中,很多地圖都進行了更新,而快樂小學也已經建造完工,這張地圖高度還原了我們兒時學校的場景,來隨我一起看看吧! 之後我們進入教學樓,首先我們看到的就是幾間教室,教室的設計也是我們上學時候的一樣,前邊的黑板,後邊的圖書櫃,都是兒時校園的設計。
  • 兒時正月十五的花燈
    提起正月十五的燈會,又勾起兒時正月十五鬧花燈的回憶。兒時過正月十五節的記憶故鄉是忘不了的思念,是留在心裡的情感,有時想起是註定抹不去故鄉的感情記憶。兒時記憶的玩火把這時候村裡一陣羅鼓響,小朋友早就來報信,說村裡來了玩獅子的了,抓緊去,小夥伴這時候跑的急,順著羅鼓響直奔了去,到了村裡比較寬的操場上,過去是學校用的操場。
  • 食話人生,才臣「醬油」勾起我兒時的味道
    兒時的我,從早到晚總是每天忙碌著。時而挖坑打洞捏泥人兒。時而和小夥伴兒玩兒躲貓貓丟手絹兒。有時,和我那可愛的黑豹(一隻威武的大黑狗)嬉戲在阡陌之中。每次看媽媽做飯時,媽媽都會往菜裡倒一些黑色液體,要麼熱炒、要麼涼拌。後來我知道了,那種黑色液體就是豆油(醬油)和麩醋(米醋)。也就是這種豆油和麩醋在媽媽手裡變得很神奇,炒出我一生記憶中的味道。
  • 這些佛山中秋習俗是否勾起兒時回憶?
    昨晚中秋節,南莊上元村持續百年的舞火龍,成了村民的嘉年華盛會,比過年還要熱鬧;西樵松塘村燒番塔,場面可謂壯觀,火苗高升代表吉祥……佛山這些傳承百年的中秋習俗,是否有勾起你兒時的記憶呢?李先生說,小時候,田螺很多,他跟著父親去撿過,邊撿邊戲水,那是他兒時最美好的回憶之一。    如今的農村,田螺少了。「很少有人去撿了,一是撿不到太多,二是麻煩,有條件的村民基本都是從市場上直接買,相比之前,少了點樂趣。」李先生說,但是,中秋夜吮田螺的習俗,就像吃月餅和柚子一樣,還一直保持著,「今年過中秋,我家裡的田螺是鄰居送的。」
  • 回憶兒時的玩具和遊戲
    作為在東北土生土長的孩子,小時候男孩兒女孩兒大概都玩過以下這些遊戲或者玩具。男孩子比較喜歡的遊戲,有彈弓,用它來練習瞄準小的物體;彈溜溜球兒,一般是玻璃的或者鐵珠子。男孩子比較喜歡的戶外遊戲,就是拎夾子和彈弓去打雀兒,還有屋簷下掏家雀兒,下河捉魚,燒小麥燒玉米吃。女孩子喜歡的遊戲,一般是跳皮筋兒,跳繩,跳格子,丟口袋;耍ga la ha,這個不是東北人,一般好像不明白。踢毽子;吹口琴,這個比較少見。
  • 兒時回憶:又見炊煙
    畢竟,原始的工具才能勾起久違的回憶。 家人回來,遠遠地看見自家煙囪裡飄出的炊煙,心裡仿佛就舒坦些。一是因為這表示家裡有人,二是炊煙這一「信號」意味著馬上就開飯了。加快往家趕的腳步,也預備著把外面聽來的消息在飯桌上交換一下。
  • 儀隴街邊偶遇兒時回憶「爆米花」,你是否也在懷念這個味道?
    我們的兒時有許多快樂的回憶,在那個物質缺乏的年代,「爆米花」便是其中之一,童年中那「嘭」的一聲,美好而有趣,可能是我過年最為開心的事之一了。 今天小編路遇爆米花被勾起了遙遠的記憶,又忍不住去買一袋解饞啦!
  • 兒時的夥伴……
    想想自己兒時,童年生活,還有很多小夥伴陪伴。一起上學,寫作業,玩耍,無憂無慮。也曾經夢想快點長大,就可以像大人們去都市那打工賺錢,享受都市的繁華熱鬧,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如今時光流逝,已經長大,無論是否成家立業,感覺身上擔子責任重大。再也沒有兒時的純真活潑。成家的都圍繞家庭奔波勞碌,沒成家的都在各自奮鬥路上打拼。
  • 家鄉的味道,兒時的回憶
    — 建議在WIFI環境下播放 —「家鄉的味道,兒時的回憶     說起兒時的回憶,不得不提的就是我的閩南小吃麥煎。麥煎的歷史已經很古老了,在以前,可是家家戶戶都會的一道小吃。     麥煎所需的原料很簡單,秩序小麥粉、雞蛋、白糖和水這四樣即可。
  • 兒時常吃的零食,梨乾這樣做 才美味,勾起了滿滿的回憶!
    兒時常吃的零食,梨乾這樣做 才美味,勾起了滿滿的回憶!南果梨的成熟度要九至十成,手摸時,略微帶些彈性。梨過生、過熟或有傷害,都不能用。營養豐富:總糖44.36%,轉化糖37.1%,蔗糖7.26%,酸分3,.32%,含氮物質2.3%,脂肪3.74%,水分19.9%。今天咱們共同分享一下做法,七零八零 後都知道吧!
  • 談談兒時的零食你吃過幾種
    說起兒時的回憶,不管是玩的還是吃的都是值得我們懷念的,很多小時候吃過的零食現在已經見不到了,小時候家裡條件不好所以就會買一些便宜的小零食吃。因為現在可能再也吃不到當初的那個味道了,那種吃零食的樂趣,讓人很是懷念。我給大家找出來幾種小時候吃過的零食,看能不能勾起你兒時的回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