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攤兒」又火了。
01又見「地攤兒」
今晚,在回家的路上,忽然,車子騎不動了。
前面便道上越走越堵,最後,只能推著自行車走了。
便道兩邊全部是小攤,各種小吃,臭豆腐、麻辣燙、烤魷魚、茶湯、板面、炒龍蝦等等,還有很多說不上名來得。
有些小攤還在旁邊擺了些簡易的小桌小凳,供顧客用餐,放眼望去,摩肩接踵,熱火朝天。
好像已經很久沒有這樣的場面了,既然碰見,總得吃點什麼吧,天氣這麼熱,來份刨冰,清涼解暑。
當一小勺冰沙化入口中,涼爽由然而生,眼前的情景勾起了我兒時的回憶。
曾幾何時,我還是一名攤主呢。
02淘氣頑童
老家在山區。
溝壑縱橫,道路崎嶇,奶奶在街上開了一家小商店。
我總上想各種辦法弄點糖果,沒辦法,誰叫小孩對甜食沒有免疫力呢。
有一次,當我正從一袋奶糖裡往外擠一塊奶糖時,被眼尖的奶奶「正好」發現
。實際上,奶奶可能早就發現了,因為那袋糖越來越癟,已經不好賣出去了。
奶奶非常嚴肅地告訴我,不能偷東西,哪怕自己家的也不行。
要想吃,自立更生。
我從小就不服輸,自立就自立,可那時才十一二歲,怎麼賺錢呢?
03擺攤自立
擺地攤,賣涼水。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可沒有自來水,更沒有現在這麼多飲料。
水杯也很是稀物,人們趕集渴了以後,只能忍著,或者買上一杯涼水,別的商店門口早就有人擺攤賣涼水了。
我要自立,求人不如求己,我要擺地攤,賣涼水,自己賺錢買吃的。
說做就做,奶奶、媽媽都很支持我。
地方有,就在小商店門前,工具桌子、杯子都有。
可是水是個麻煩事,家裡平時做飯都是大人用桶和扁擔挑水,那泉水叫「龍井巖」,離家有三四裡呢。
管不了那麼多了,一切都得靠自己,把扁擔繩子往上收,擔起來兩桶底不能碰著地,兩隻桶盛滿了是不可能的,挑不動啊,只能裝上小半桶。
唉,媽媽平時是怎麼擔回去的,每次都滿滿兩桶,我這小半桶一路上都歇了四五次,等到了家,人都快累癱了。
剩下的就是勾兌了,別人家的涼水也是這樣的。
得放一些糖精,不能放太多,放多了一來浪費材料,二來味道也有些苦。
還得加些食用色素,我都忘了叫什麼了,加進去後顏色就變成橙色的,倒進玻璃杯裡很好看。
我這水一定有很多人來買,因為還沒賣呢,我自己都忍不住喝了好幾杯了。
04買賣興隆
集市像往常一樣,熙熙攘攘,人來人往。
我端了個小椅子坐在小攤前,桌子上一共六杯「飲料」,不能叫水了,因為又甜又有顏色,如果加些氣泡,可能就是「芬達」了。
「賣水了,賣水了,又甜又涼,一分錢一杯了」,奶奶說必須大聲喊,要不然喝水的人就上別家的涼水攤上買了。
現在看來好像很不衛生,因為這個人喝了,只是簡單涮一下,接著盛滿給下一個人喝。
有時別人喝完了,我也簡單涮一下,然後盛一杯自己喝。
奇怪的是,那時沒有人會想到衛生這個問題。
大家都這樣,別的攤上也是這樣,有時,買水的人太多了,後面的等不急了,連涮都不涮,直接盛滿就開喝了。
糖精、色素不健康?是的,現在看來真的是不健康。
那時的我還不知道什麼是健康,媽媽、奶奶也沒有告訴我,別的賣水的也沒有這個問題,買水喝的人也沒有想到這個問題。
當然,至少我的水是從三四裡外的「龍井巖」挑來的,那是一處山泉,長年往外流淌灃一股泉水。
我家商店後面一二百米的地方,就有一口池塘,但那時我很傻,不知道從後面直接弄些水來賣,媽媽、奶奶也沒有提醒我,好像別的人家也沒有這樣做的。
也許,那時的人都很傻吧。
那一天,我賣了八十七杯。
八毛七,我成了全世界最富有的人。
又見「地攤兒」,勾起兒時美好的記憶。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