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瑞典僅僅是一個小國,為什麼德國卻沒有攻打它?

2020-12-11 感覺心裏面

很多人認為瑞典在二戰中能避開戰火是因為瑞典是永久中立國,但事實並非如此,並不是所有的永久中立國都能避開戰火。要能在戰爭中取得中立國的地位,自身必須要有一定的實力,如果沒有一定實力,只要宣布中立就能避免戰火,那二戰期間所有遭到德國侵略的國家都會宣布自己是中立國,這樣一來或許元首也就無法發動二戰了吧。

▲元首表示,只要宣布中立就不打你了?那二戰還怎麼發動呀

就拿盧森堡來說,儘管在1867年的《倫敦條約》中就被規定為永久中立國,但盧森堡並沒有避免後來一戰和二戰的戰火。遇到大戰的時候還是被照打不誤。

盧森堡之所以會被打,最為重要的原因就在於盧森堡地處歐洲十字路口,是戰略要地,一旦德國和法國之間發生大戰,雙方都會設法搶先佔領盧森堡,以便獲得對對方的戰略優勢。如果法國佔領了盧森堡,便可以從盧森堡進攻德國,德國也是如此,佔領了盧森堡就能從盧森堡進攻法國。

再加上盧森堡也確實太弱了,所以在歷次大戰中盧森堡從來都沒有避免過戰火。一戰剛開始的時候德國就直接推了盧森堡,從盧森堡進攻法國。後來到了二戰的時候也一樣,元首根本不管盧森堡的中立國地位,二話不說就推倒了盧森堡,直接從盧森堡進攻法國。

所以從盧森堡的例子我們就能看出,宣布中立並不能保證一個國家能夠免戰,如果這個國家真的處在戰略要地,同時又太弱了的情況下,遇到大戰中立國地位根本不管用。當然,盧森堡後來也想明白了,要想避免戰火最好就是德法不要打仗,所以二戰後盧森堡積極參加國際活動,無論是歐盟前身歐洲煤鋼共同體還是北約,盧森堡都是創始國,只要德法之間不打仗,盧森堡才能真正避免戰火。

其實二戰期間瑞典避免了戰火,就是因為瑞典並不具備盧森堡的兩個因素:地處戰略要地以及自身實力太弱。

從地理位置來說,瑞典並不是兵家必爭之地。瑞典地處北歐,不像盧森堡夾在了兩個大國之間,瑞典的周邊沒有大國,即便發生了大戰,大國之間的戰爭也不會直接燃燒到瑞典,所以瑞典並不是兵家必爭之地。

從軍事實力來說,瑞典的軍事實力較強。瑞典在二戰時期是個全民皆兵的國家,北歐海盜的遺傳也使得這個國家的人民比較尚武。平時只是常備軍就有50萬人,一旦真的發生戰爭,還有上百萬的預備兵可用。更為恐怖的就在於瑞典的工業實力非常強勁,當時的瑞典工業體系完善,軍事工業特別發達,在世界上都是能排的上號的。瑞典生產的許多武器即便是德國和美國都垂涎三尺,如其著名的博福斯系列火炮,曾經出口到美國、中國等多個國家,與德國的克虜伯火炮齊名。在二戰時期,瑞典的博福斯火炮是美國航母和戰列艦的標配。當時瑞典的戰機、潛艇、戰艦、坦克等重武器裝備在全世界也是領先水平。

▲二戰期間瑞典軍工業發達,其軍工產品暢銷各國

如果希特勒要真的跟瑞典開戰,也絕對夠德國喝一壺的了。可以說,要想和平就必須要先有實力,在武裝到牙齒的德國人面前,你沒有實力是根本討不到和平的。

從外交來說,瑞典實行的是偏袒性中立政策。雖然瑞典表面上是永久中立國家,但也知道左右逢源的道理。二戰時期當德國強勢的時候,瑞典實行了偏袒德國的政策。對於德國來說,如果要拿下瑞典,從戰略角度來說沒什麼意義,即便佔領了瑞典,也還要通過芬蘭才能進攻蘇聯,但芬蘭會不會答應借道德國還很難說。況且芬蘭在二戰期間是德國的盟國,德國也不好對芬蘭動手。

▲瑞典鐵礦石資源豐富,二戰期間對德國敞開供應,把德國人伺候的很舒服

瑞典在資源上對德國有些價值。瑞典擁有非常豐富的鐵礦石和木材資源,以及大量的工業產品也是德國急需的戰爭物資。但瑞典在二戰期間對於德國的需求總是有求必應,德國要鐵礦石就賣鐵礦石給德國,要木材就賣木材給德國,要工業品就賣工業品給德國,這就使得德國進攻瑞典變得毫無意義,不通過戰爭就能達到的目的,誰還想真的去打一仗?到了戰爭末期,看到德國失勢了,瑞典也及時調轉了方向,偏袒起了盟國。

對於瑞典來說,偏袒德國不但能讓自己避免戰火,還能乘著戰爭多賣些產品給德國,大賺戰爭財,這又何樂而不為呢?明面上瑞典偏袒了德國,暗地裡瑞典還跟美英等盟國做生意,出口大量的軍工和工業產品到美英盟軍哪裡,可以說軸心國和同盟國是兩邊都不得罪,左右逢源。

當出現了兩個強大的陣營,兩邊都打不過的時候,兩邊都不得罪,兩邊都討好,才是瑞典在大戰中的生存之道。

從運氣上來說,瑞典在二戰時期也確實遇到了好運氣。說到瑞典運氣好,是因為有兩個國家為瑞典擋了刀。德國在1940年4到6月份拿下了挪威,正想進攻瑞典的時候,法國的大戰就開始了,一時間也無暇顧及瑞典。到了拿下法國後,跟英國的戰爭還沒完,德國又跟英國打起了空戰,直到1940年底才消停了下來。

到了第二年的時候德國便開始了對蘇聯的戰爭準備,這個時期是德國最有可能進攻瑞典的時候,因為從地理位置來說,德國當時已經佔領了挪威,並且與芬蘭達成了同盟,如果佔領了瑞典,那麼德軍就可以通過北歐地區直接進攻蘇聯。

▲豬隊友墨索裡尼坑了元首不知多少次

可希特勒的豬隊友墨索裡尼在這個時候發動了對希臘的進攻,結果希臘沒打下來,還被希臘人反攻到了義大利本土。沒辦法,希特勒總要拉一下義大利這個豬隊友,於是就在1941年4月份出兵打敗了希臘,順便也橫掃了南斯拉夫等南歐國家。只是這一戰之後,進攻蘇聯的時間被推遲了當年的6月份。等到德國與蘇聯全面開戰的時候,也就自然顧不上瑞典這個北歐小國了。

1941年上半年是整個二戰期間瑞典最有可能遭到德國進攻的時候,先是有挪威在1940年為瑞典擋了一刀,後有義大利在1941年將德軍拉到了南歐地區,這些偶然因素也著實幫了瑞典大忙。

▲芬蘭人民的頑強抵抗為瑞典擋了蘇聯一刀

瑞典不但有西邊的挪威為他擋刀,在東邊還有芬蘭為他擋刀。芬蘭在二戰期間遭遇了蘇聯的入侵,不過芬蘭人也特別有骨氣,面對蘇聯的百萬大軍,小國寡民的芬蘭人拿起了武器,對蘇聯入侵者展開了頑強的抵抗,給蘇軍造成了30多萬人的傷亡,雖然最終戰敗,但也打的蘇聯人叫苦不迭,沒有再對北歐地區用兵了。

綜合來說,瑞典能在二戰中避免與德國的戰爭,有很多的原因。一是戰略上沒什麼意義,不是兵家必爭之地;二是擁有較強的軍事實力,真打起來代價不小;三是會左右逢源,兩邊都不得罪;四是運氣好,有挪威和芬蘭為其左右擋刀。

有了這些因素,瑞典就是想捲入戰火恐怕也難了。

相關焦點

  • 瑞典真是「小國」嗎?強大的軍工業背後其實是嘴喊「中立」站德國
    瑞典真是「小國」嗎?但是我們看看國際上還是有能夠支撐起自己國內軍工企業充滿活力的國家,那就是北歐小國瑞典。瑞典其實是一個很小的國家,但是我們看看瑞典都有哪些有名聲的軍事武器,不乏一些技術高超的軍事武器,其中包括眾所周知的鷹獅戰鬥機、AIP潛艇等等,這些軍事武器其實都是大國的標配,但是瑞典也擁有這些武器裝備可見瑞典的軍事能力不是「蓋的」。
  • 二戰時的瑞典有何過人之處,為何沒有遭到納粹德國的入侵
    文/寂寞的紅酒瑞典,位於歐洲北部,是一個面積不算大的中等發達國家。二戰時期,納粹德國席捲歐洲,歐洲各國紛紛淪陷,不過地處北歐的瑞典卻始終安然無恙。儘管瑞典四周已經被德國勢力包圍,但直到二戰結束,瑞典一直都保持著獨立,成為歐洲為數不多的幾個獨立國家。那麼二戰時的瑞典有何過人之處,為何沒有遭到納粹德國的入侵?首先,瑞典沒有遭到德國入侵根本原因就是瑞典實力很強,連德國都非常忌憚。別看瑞典國家面積不大,但實力不弱,歷史上曾是波羅的海地區的霸主,周邊的俄國、波蘭、立陶宛和德國沒少被他欺負。
  • 二戰時期,德國縱橫歐洲,為何瑞典卻安然無恙?看了這個,就懂了
    二戰期間面對手握先進武器,思想狂熱的黨衛軍以及熟練使用閃電戰的德邊防軍,歐洲各個小國都是顫抖的,因為它們都很清楚,自己是沒有可能擋住德國人的,在捷克、波蘭、法國以及毛熊相繼被打倒或者即將被打倒時,那些堅守中立的小國(瑞典、瑞士)基本也就沒什麼好值得堅守了,被擊敗、被佔領是毫不奇怪的
  • 二戰時期,德國橫掃北歐,為何偏偏放過了瑞典?
    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瑞典都是以中立國的身份存在,並沒有參與戰爭。然而,這個中立國不是想當就能當,尤其是在二戰之中,很少有歐洲國家能在德國的坦克履帶下倖存,比如同為北歐國家之一的挪威和丹麥,都未能倖免。那麼瑞典憑什麼能夠在德國面前保持中立?
  • 為何北歐小國瑞典有這麼發達的軍事工業?
    因為武器裝備研發費時費力而且需要巨大的投入,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足夠的國內採購是無法支撐起其本國軍事工業的生存的,就連俄羅斯現在都無法維繫其軍工企業的生存,為何瑞典這麼個北歐小國會有如此強大的軍工產業?是什麼鑄就了瑞典的軍工傳奇?瑞典立國於十六世紀,一開始就是典型的戰鬥民族,曾在北歐擊敗俄羅斯等強國。瑞典可以說從一開始就是真正的戰鬥民族。
  • 二戰德國進攻丹麥和挪威,為什麼最後卻放過了瑞典?
    瑞典地處歐洲北部,領土面積不是很大,屬於中等發達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的鐵蹄橫踏歐洲各國,歐洲各國接連被捲入其中,戰火紛飛,然而瑞典卻倖免於難,沒有受到戰爭的波及。二戰期間地處北歐的瑞典曾四周都被德軍包圍著,但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德國的軍隊始終沒有踏進瑞典一步。
  • 二戰時期,德軍所向披靡,希特勒為什麼不攻打中國?原因有三
    二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爭,這場戰爭的罪魁禍首是德國、日本和義大利三國。毋庸置疑,在德日意這三大軸心國中,德國是實力最強悍的。在二戰初期的歐洲戰場上,德軍是所向披靡的。野心勃勃的希特勒將德軍派到了蘇聯戰場、北非戰場,為什麼希特勒不打中國呢?原因大致有三點。
  • 挪威和瑞典同為中立國,為何二戰中德國入侵挪威卻放過了瑞典?
    二戰爆發後,許多國家都捲入了戰爭。大多數國家雖然都事先聲明自己是中立國,但是仍難逃出戰爭的魔爪。在這場空前的災難裡,也有幾個國家倖免於難。這些國家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擁有著相當強悍的武力。如果沒有強大的武力,那麼這些國家恐怕也難逃像盧森堡這樣的中立國被打敗的命運。
  • 二戰時德國橫掃歐洲大陸,為什麼偏偏沒有對這個小國瑞士動手
    那麼,德軍都佔領了整個歐洲大陸,希特勒為何放棄僅有420萬人口的小國瑞士呢?第一,永久中立國地位是瑞士在二戰中堅持獨立地位的重要政治保障。我們先來看看瑞士的歷史。今天瑞士的位置是當年羅馬帝國所在的區域。羅馬帝國倒臺後,瑞士被大量的日耳曼人部落佔領。公元6世紀前後,瑞士成為了法蘭克王國的組成部分。但在9世紀的時候,法蘭克王國分崩離析,瑞士也被不同的政治勢力所分割佔領。
  • 二戰時德國橫掃歐洲大陸,為什麼偏偏沒有對這個小國瑞士動手!
    那麼,德軍都佔領了整個歐洲大陸,希特勒為何放棄僅有420萬人口的小國瑞士呢? 然而,沒有瑞士的全民皆兵和認真備戰,德軍入侵瑞士的計劃還真有可能得逞。 當時,瑞士面臨的國際環境是極其險惡的。希特勒身邊的重要智囊班斯認為,作為德國的鄰居,瑞士自然在德軍進攻的目標範圍內。德軍如果擊敗法國,瑞士就是德軍從南部進軍法國的重要出發點。而且,瑞士人和德意志人都是日耳曼民族,德國有義務成立統一的日耳曼民族國家,這為希特勒入侵瑞士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 二戰期間為何德國沒有攻打瑞典,瑞典在戰爭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在奧斯陸七國中,瑞典是唯一一個最終免遭戰爭侵襲的國家,它具有地理偏居一方,遠離強鄰的先天優勢,得益於本國加強防務的努力,以及不斷調整外交策略,所以保持與交戰雙方的良好關係。由於失去海外市場,瑞典不得不將其生產的優質鐵礦石和精密軸承等機械大量出口到德國,同時,瑞典憑藉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充分利用森林資源,自給自足,在商品出口方面給予德國極大的優惠,而且瑞典國王的妻子和母親都是德國貴族,強烈的親德反俄傾向也使希特勒對入侵瑞典有所顧慮。
  • 瑞典在二戰中憑藉什麼保持中立的,為何蘇聯和德國都不敢招惹他
    說起瑞典,大家對這個國家的感覺就是這個國家非常有錢。瑞典作為北歐五國之一,確實很有錢,人民生活水平非常高。不過我們今天講的並不是這個國家有錢的問題,而是在二戰中瑞典中立的問題。如果我們對二戰了解的話,就能發現,這個國家在二戰時是中立的。可以說在當時能保持中立非常不容易。
  • 二戰時期的中立國瑞士與瑞典為何有人加入黨衛軍
    加入黨衛軍為德國而戰的目的也各有不同,有的人是抱著「從猶太人手中拯救世界」的想法,有的人是則只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勇敢而參戰。 歐洲的瑞士與瑞典,在二戰中均保持中立,從拿破崙時代起,瑞典就將保持中立作為基本國策,夾在德國與俄國這兩個長期不合的強國之間,瑞典的中立政策無疑是最佳選擇。瑞士的地理位置和民族結構,註定它也只能選擇中立國的策略,周邊的德、意、法都不好惹。
  • 二戰時,希特勒為什麼沒有攻打中國?原因其實很簡單
    希特勒出生於1889年4月份,是第2次世界大戰的發動者,對於很多經歷過二戰的國家及其後人而言,希特勒曾經作為納粹黨的黨魁,極度宣揚法西斯主義,甚至策劃並發動了納粹大屠殺,給世界留下了黑色的陰影。直到1945年的4月份,希特勒面對無法更改的局勢,這才放棄了生命追隨自己的信仰,去了另一個世界。
  • 二戰中連德國都不願招惹的幾個小國,別看不大都不好惹
    二戰爆發後,德國人的鐵蹄很快席捲歐洲大陸,歐洲諸國紛紛淪陷,除了蘇聯和西班牙幾個大國外,只有幾個小國得以倖免。這幾個國家說起來都不大,但為何卻能倖免於難?瑞典。瑞典位於北歐,是永久中立國。雖然瑞典保持中立,但實質卻是親軸國家,瑞典人向德國人提供了鐵礦砂、滾珠和軸承等大量的物資設備,以及種種便利。
  • 同樣是中立國,為什麼德國會打荷蘭、比利時,卻不打瑞典、瑞士?
    整個二戰期間,只有瑞士和瑞典寥寥兩個中立國最終保持住了中立,沒有被入侵。那麼,德國為什麼會打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等這些中立國,卻又放過了瑞士和瑞典呢?瑞典沒有被德國入侵,完全是因為他名為中立,實際上和德國的附屬國差不多,不僅暗地裡為德國提供礦石資源、武器裝備,甚至還借本國鐵路給德國運兵,另一方面大規模減少與英國的貿易,並武力阻攔英國海軍通過厄勒海峽,不讓他們進入波羅的海,以進攻德國本土北部,間接地幫了德國海軍一把。
  • 二戰中罕見的和平!來自北歐的瑞典是如何明哲保身的?
    它為什麼能借中立地位以自保而未遭進犯呢?其中立的實質究竟如何?早在8~11世紀時期,狂暴的維京人就統治著瑞典,這段時間是北歐海盜的全盛時期。可以說,瑞典人曾經充滿了戰鬥欲望,即便他們的後代期望和平,但是他們並不會畏懼戰鬥。第一次世界大戰過後,瑞典就對國內的軍隊進行全面改革,強化訓練,補充先進武器裝備。而且瑞典還有全民皆兵的技能,不是很多的人口卻大多數接受過軍事訓練。
  • 北歐小國丹麥,為何沒有成為德國的一部分?
    為了溝通波羅的海和大西洋,德國甚至修了一條基爾運河來聯通,對德國如此重要的丹麥為什麼沒有成為德國的一部分呢?這也是為什麼後來在二戰中丹麥人對納粹德國的統治那麼反感的緣由之一。錯失吞併北歐三國的機會時間來到14世紀末,神聖羅馬帝國北境的梅克倫堡公國,差一點就將北歐三國納入德意志的範圍,但一手好牌卻被豬隊友給打得稀爛。
  • 瑞典:蕞爾小國為何軍工業發達?
    ▲瑞典研製的「鷹獅」戰鬥機地處寒冷北歐的瑞典為什麼能把自己的武器賣到世界各地,它的軍工業又何以這麼發達呢?▲古斯塔夫二世的雕像雖然古斯塔夫二世最終於1632年戰死在呂岑,但瑞典的軍事實力此刻已經擠入歐洲列強之列。此後一百餘年瑞典作為北歐唯一的霸主壟斷了波羅的海地區的貿易。雖然自身人口稀少,但周圍鄰居被它欺負了個遍,一些20世紀的明星:德國、俄國、奧地利、波蘭......都曾遭到過瑞典的欺壓。
  • 二戰時,希特勒為什麼沒有攻打中國?答案令人意外,你肯定想不到
    希特勒出生於1889年4月份,是第2次世界大戰的發動者,對於很多經歷過二戰的國家及其後人而言,希特勒曾經作為納粹黨的黨魁,極度宣揚法西斯主義,甚至策劃並發動了納粹大屠殺,給世界留下了黑色的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