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之前,就聽過網上對演員王寶強的各種評價。
在影視劇《天下無賊》中飾演的傻根,那個傻裡傻氣,憨憨地農村娃子;有人說,這是王寶強本色出演,因為它本身就是農民出身,演起來自然帶有與身俱來的農村娃所特有的憨氣。這是第一次對王寶強演技的否定。
還有電視劇《士兵突擊》裡的許三多,講述了從一個膽小怕事,沒出息的農村娃逆襲為軍中兵王的勵志故事。有人又說了,這也是王寶強本色出演,《士兵突擊》裡的許三多,不正是王寶強的現實翻版嗎。這是又一次對王寶強演技的不信任。
直到最後,王寶強先後出演了《一個人的武林》《唐人街探案》等等一系列影視劇之後,網絡噴子們似乎還不滿意,他們還戴著有色眼鏡,評價著王寶強的演技。什麼還行啦,中規中矩啦,馬馬虎虎啦,都是他們重用的形容詞。
今天,我想問的是,如果你看完影視劇《Hello!樹先生》之後,還會說王寶強是本色出演嗎?
我想,任何一個理性,客觀的電影愛好者,都不會苟同這樣的說法吧!
雖然在2011年11月《Hello!樹先生》上映時候,因為影片晦澀難懂,全劇色彩太沉重,氣氛太壓抑等原因,最後收穫的票房並不理想。但是,經過觀眾第二次觀影后期的反響和口碑發酵之後,它無疑成為了難得的國產佳作。
這部劇的類型屬於喜劇,可是看過它的人都知道,戲劇只是它的表象而已;它實質的內核,是悲劇。這也是自周星馳喜劇風格之外,難得的能把悲劇以喜劇的形式展現出來的號影片。
單從這一點來看,電影《Hello!樹先生》就算得上是喜劇片的佼佼者了。
正如喜劇大師陳佩斯在他的公開課《大道喜劇院:陳佩斯喜劇表演培訓》中反覆提到一個理念:一切喜劇都有一個悲情內核。笑是果,悲是因。是以對自我的折磨來換取他人的喜悅,以自我的低姿態引起對方的優越感。創作過程中,要時時以「悲情內核」的標準來自我檢驗。要力圖每一組舞臺行動、每一個笑點都有成因,都有其悲情內核。要力排無本之末。
一切喜劇的背後,都有一個悲劇內核。
這樣的悲劇內核,讓我們觀影人很有代入感,很容易融入到戲中去:我們何嘗又不是廣闊天地下那一個充滿悲情、充滿無奈的小人物呢?
電影《Hello!樹先生》,正如我們所處的現實生活一樣,充斥著各式各樣的小人物。有煤老闆,有村長,有教師,有聾啞女小梅,還有整個冬天的氣息。那嚴寒的冰天雪地,似乎在宣示著這個冷酷、無情的時代。
果然,有利益的驅動,人性本惡的陰暗一面就慢慢露出了獠牙。原來,電影中的生活,就是現實真實的樣子。很殘酷,很無情,很冰冷。
電影《Hello!樹先生》,情節並不複雜,全劇就圍繞著「樹先生」一個人的生活經歷來展開的。王寶強飾演的樹先生是北方農村青年,他煙不離手,喜歡待在樹上,所以村裡的人叫他「樹」。
無論是樹先生抽菸的優雅姿態,還是似乎看破一切的淡然神態,亦或是那一雙無處安放的、冰冷冷的手,無一不體現出演員王寶強紮實、精湛的演技。
在電影中,他就是樹先生,活生生的一個人,根本感覺不到刻意表演的矯揉造作,處處體現出一副自然該有的樣子。我想,這大概是演技的最高境界吧!
不說其他的,單憑這一點,你還能說王寶強是本色出演,沒有演技嗎?我想不會吧!
看完整部戲之後,你了解了樹先生短暫的一生嗎?你了解他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嗎?他到底是活在自己的夢中,還是活在真實生活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