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發展,通信的進步手機也成為人們必不可少的工具,走在路上看手機的人無處不在,甚至很多都還是學生。
其實,學生帶手機也已經不是新鮮事了,不但平時很多學生會帶著手機,在學校也有很多同學把手機帶到了課堂上,在每個班級中,大部分同學都會帶手機,甚至全班都帶手機,一些生產商直接把目光放在了中學生這個龐大的銷售市場。
現在的手機已經不是以前只能打電話發簡訊的時候,智慧型手機的功能十分強大可以滿足人們的部分娛樂、學習和生活。
在放學的公交車上隨處可見學生們在玩手機,就連中小學生的課間,你都能看到低頭看手機的學生們。相對於成年人的自控力,學生還是差很多的,成年人能夠做到合理的支配使用手機的時間和場合,但是對於中小學生來說,顯然很多人是做不到這一點的,由於「手機」影響學習的例子也有很多。
鄰居家的孩子今年上初三了,由於班裡大部分學生都帶手機去學校,經不住孩子的央求他也給買一部。之後的事讓鄰居猝不及防,天天手機不離手,開始鄰居還認為他只有在家才這樣,對學習影響不大。但是一次考試之後,老師的一通電話點醒了同事。
自從有了手機,不但上課時不時低頭傻笑,課間也不出去活動了,整天在教室玩手機。老師也對他進行了多次教育,並沒收過一天手機,但並沒有起到作用,事後鄰居很嚴肅地批評了他,並沒收了手機。
關於「禁止學生將手機帶入校園」,教育部回應來了
對於中學生來說,帶手機入校園基本上都是看視頻、打遊戲、聊天真正用在學習上少之又少。
對一學校老師來說,學生們帶手機進學校,沒有上級部門的明確規定,手機的價格有很高,不能沒收,但是上課很多學生玩手機有影響課堂紀律和學習成績晉升,更加不利於學校的治理。
對於家長來說,讓孩子帶手機怕影響學習,不讓帶手機又怕孩子自尊心受到傷害,覺得自己低人一等,也怕放學後不能及時聯繫到孩子,十分矛盾。
近日教育部針對關於「禁止中小學生將智慧型手機帶入校園的建議」,作了回應,學生們看後應該欲哭無淚吧,但是家長和老師們來說卻是好消息:早該如此。家長可以不擔心影響孩子學習,還能剩下一大筆開銷了。
回應中指出,以建設綠色網絡、引導中小學生公道上網為重要內容。將會通過加強政策指導、強化網絡素養教育、開展專題教育流動、規範學校日常治理、淨化未成年人網絡環境、緊密親密家校協同配合六方面工作,以創建綠色網絡、引導中小學生公道上網為重要目標。
教育部還指出下一步將會設立健全的網絡安全長效機制,將推進未成年人保護修訂工作、強化正向引導、網絡環境專項管理和家庭教育作為下一步工作重點。加強對中小學生使用智慧型手機在日常治理。
教育部是真的要對學生帶手機下手了,從文件中我們看到,不但學校採取措施,加強管理外,家長在家庭教育方面也要起到一定的作用,家長要注意不要讓孩子養成喜歡攀比的性格,更加注重孩子的健康成長。
你對孩子帶手機進校園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