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素有「東海魚倉」之美稱,
舟山人「靠海吃海」,
在海裡捕到過不少新奇玩意兒。
●「你見過像桌子那樣大的螃蟹嗎?我見過!網都被它抓破了。」
●「80多米長的章魚,爪子纏住了我們的船,還好,我們逃掉了。」
●「去普陀山時,在白浪滔天中,能看到一群形體像豬的大魚在海面上隨浪起伏,一拱一拱的,尉為壯觀,那是拜江豬在朝拜觀音菩薩。」
……
這些傳聞,
老一輩的舟山人可能有聽過,
今天,小編就帶你去看看,
舟山漁民曾捕到過的「東海怪物」
巨型皇帶魚
東西南北四海龍王,以東為首。
神話已經遠去,海怪層出不群。皇帶魚,還有個稱呼叫白龍王,也許是最接近龍宮的深海魚類,日本人又稱它為龍宮使者。
它一般生活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溫暖海域,在200米至800米的深海,身長數米,最高可達15米,修長的身體在海中掠過,乍一看確實像海怪一般,而且,性格兇猛,屬於肉食性魚類,捕食一切海洋動物,有時餓急了還會吃同類,堅硬的上下顎足以咬碎甲殼類,是所向無敵的深海霸王。
不過,它並不是帶魚,只是因為它扁平的樣子像帶魚,且個頭較大,所以被叫成皇帶魚。
皇帶魚捕食時很少主動出擊,一般都是等獵物遊過身邊才一口咬下,是守株待兔型選手,它也沒有鋒利的牙齒,吞不下大大的食物,所以對人類沒有攻擊性。
東海海域甚至舟山淺海,都有它的故事。
2016年11月,舟山漁船捕獲一條巨型「帶魚」,這條巨型帶魚需要一成年男子才能抱起,寬度看上去比大腿還要粗不少,紅色背鰭,有極長的「鬍鬚」,身上還有不少黑色的斑點。
同年8月份有寧波遊客在舟山普陀山抓到一條三米多長的皇帶魚。同樣是體亮銀色,腹鰭紅色,魚身有黑斑,身上有細長的紅色長鬚。
錦繡中華龍蝦
90年代,有些漁民家中,客廳的牆上,往往會掛著一塊木板,木板上是一隻碩大的龍蝦標本,如果連須帶尾,約有一米多長。
這種大龍蝦很少捕撈到,於是吃完蝦肉後,漁民會製成標本收藏在家中。
這種東海大龍蝦,就是中華錦繡龍蝦,俗稱龍蝦、花龍蝦、山蝦等,體長可達55釐米,腹部、第一觸角和步足有黑褐色和黃色相間的斑紋,體色多彩明亮,廣泛分布於日本、南太平洋和印度洋,在浙江沿海比較少見。
一經捕上,天然吸睛,刷爆朋友圈。
2016年8月舟山漁民捕魚時遇到了中華錦繡龍蝦,這隻蝦乍一看像是一個龍頭,又像是戲曲中威武的將士,煞是好看。當時船老大覺得,這些海洋裡的稀奇動物,不能傷害他們,將其放生了。
去年12月27日,岱山船老大也舟山海域也捕上一隻中華錦繡龍蝦,身長60釐米,加上觸角約120釐米,重6.6斤。
月亮魚
這是一條像是放大了很多倍的鯧魚,體色鏽紅,通身有白色斑點,還有一對鮮紅的魚鰭。
月亮魚,主要分布在大西洋亞熱帶溫水中,與其它魚類不同,它可以通過不斷煽動自己像翅膀一樣的胸鰭,產生熱量,肌肉溫度平均比周圍的海水高出4-5攝氏度。一般生活在水下約50-1000米的區域,吃魷魚、章魚等軟體動物,行動孤立,不成群結隊。
大多數的漁民若一生中能捕捉到一條月亮魚,都認為自己足夠幸運。據說,在中國海域捕獲這種魚的機率很低,比中彩票還難。
早在2010年12月24日,舟山漁民曾在台州附近海域,捕到過100來斤的月亮魚,被浙江省自然博物館收藏。
蝠鱝,俗稱魔鬼魚
蝠鱝,又被稱為魔鬼魚與毯魟,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海域,屬於軟骨魚綱、蝠鱝科。長相如一隻巨型蝙蝠,平時以浮遊生物和小魚為食。它可以被稱為活化石,早在侏羅紀時便已出現,1億多年的時間,並沒有讓它們產生什麼變化。
蝠鱝成魚的體長可達7米,體重有500公斤,能作出一種旋轉狀的跳躍。隨著旋轉速度越來越快,蝠鱝迅速上升,跳出海面。在繁殖季節,蝠鱝有時用雙鰭拍擊水面,躍起在空中翻筋鬥,在離水一人多高的上空「滑翔」,落水時,聲響猶如打炮,波及數裡,非常壯觀。
蝠鱝在舟山極為少見。2011年,網上就有人稱,舟山浪崗釣友捕獲千斤大「花魚」。有網友推測,它是自己飛上石子灘上。
舟山方言中的「花魚」,一般是指「魟類」或「鰩魚」居多。
2016年8月28日
舟山漁民捕到巨型蝠鱝的視頻
在朋友圈裡瘋傳
事實上,體型較小的鰩魚,是舟山人的桌上菜,價格也不高,味道鮮美,而且骨頭偏軟,咀嚼可咽。
鰤魚
今年1月26日,正月十一,東海海域,靠近日本海。岱山人錢志芳,一網撒下,網裡蹦跳的全是鰤魚,最小的15斤重,大的達30斤重,一網近20萬斤。
鰤魚盛產於日本海,並不屬於東海魚種,在中國,屬於非常稀罕的魚類,除了喜歡日料的吃客知道外,以海為食的舟山、寧波人都沒聽說過這種魚。
寧波大學海洋學院徐善良教授說,這一網鰤魚可能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漁船的捕撈範圍越來越大,捕撈能力越來越強。另一個是全球氣候變化,導致洋流、等溫線發生變化,一些對溫度非常敏感的魚類,洄遊路徑發生變化,從而出現在東海海域。
其實,他還有一個說法:隨著資訊時代的快速發展,漁民在東海捕上罕見魚類後,信息傳播飛速,改變了從前口口相傳的信息落後局面。
「或許,從前的漁民也曾在東海捕撈過很多罕見魚類,只是因為信息落後,沒有被世人所知。」他說。
海兔性寒,味甘,可食。沿海漁民一般都就地配製成海兔醬。不能和啤酒、水果和茶葉一起食用。海兔種類有3000多種,遍及全球海域。
海兔雖在中國沿海尤其東南沿海有分布,但主要生活於熱帶海域,五彩斑斕的外貌具有很高的觀賞性。
去年9月,舟山一位釣友夏先生就捕到過疑似海兔生物,它像蝸牛一樣捏起來軟軟的,在海水裡它的身體會像花一樣展開、合攏,將它展開發現裡面還有一層,像雞蛋殼一樣有點硬。
海底生物真是無奇不有,
你還見過哪些海裡捕來的新奇玩意兒?
來源:舟山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