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是新一代的移動通信制式。新一代移動通信制式,對於系統的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
由於傳統的2/3/4G佔據了大量的無線頻率資源,同時5G還需要更大帶寬的連續頻率,也使得5G的無線頻率不得不去尋找更高的無線頻率。
中國有三大運營商,其中中國移動獲得了160Mhz的2.6G頻率,而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分別獲得了100Mhz的3.5Ghz無線頻率去部署5G。
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的3.5Ghz位於現在通信業裡5G最成熟的C波段,但是在組網過程之中遇到了很大的問題。
這個問題就是3.5Ghz的上行覆蓋不足的問題。通信業裡的上行覆蓋,也就是終端(手機)到基站的無線鏈路。
其實這也比較好理解,現在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要求基站(AAU)的發射功率320W,但是5G終端的發射功率最大也只有26dbm,也就是0.4W。手機和基站的通信性能本身差距就比較大,再加上手機本身的發射功率不足,這也使得聯通和電信的5G覆蓋問題聚焦在上行鏈路上。
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除了現在的3.5Ghz部署5G之外,還有800M/900M/1800M/2100M部署了LTE。為了解決5G上行覆蓋的問題,通信業就把目光放在了這些LTE的FDD頻段之中。
4G的FDD頻段,作為5G TDD的上行補充,這樣可以使得運營商可以少建設一些5G基站。
為了實現這個目的,華為最初的時候提出了上下行解耦的技術。
比如現在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都有1.8Ghz的LTE,共站部署3.5Ghz NR基站。
在距離5G基站近的區域,使用3.5Ghz NR做上行覆蓋。距離5G基站比較遠的地方,使用1.8Ghz LTE作為上行覆蓋。
中國電信在上下行解耦的基礎上,提出了新的思路,聯繫了多個設備商、終端廠家、晶片廠家、以及運營商,提出了超級上行的概念。
5G的TDD頻率,是通過時間來隔離上行和下行的數據包的,現在的上行下行比例一般是3:7或者是2:8。
FDD頻率,則是上行頻率和下行頻率分開,等於是雙向車道。
中國電信提出的超級上行,則是TDD/FDD共站部署,在NR上行的時間之內,由3.5Ghz作為上行數據包的傳輸,而在NR下行的時間,上行數據則由補充的FDD頻段來進行傳輸,這就等於上行數據包始終有信道在傳輸,而這種超級上行,除了改善了上行的覆蓋,實際上還降低了數據傳輸的時延。
目前,華為和中興都在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的5G現網之中在對超級上行進行實驗,現網的測試效果還是相當的不錯的。
除了這兩種5G上行解決方案,中興還更進一步地提出了時頻雙聚合方案。
上邊的上下行解耦以及超級上行,都只有上行的方案,而沒有下行的方案。中興通訊提出的時頻雙聚合方案,上行解決和電信的超級上行是一致,下行則可以把FDD頻段的下行和NR TDD的下行進行載波聚合,相當於是上行覆蓋提升的同時,還增加了下行的速度。
5G的上行問題解決了,這對運營商部署5G是有很大的推動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