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走繞城高速,從海口市區去機場還能咋走?
A 走新大洲大道海榆大道
B 走瓊山大道(新大洲大道)海榆大道
C 走濱江路(新大洲大道)海榆大道
去機場有一種堵 叫堵在海榆大道
三條主幹道都交匯此處 車流量增加通行不暢
海榆大道(靈山段),海口——機場方向堵車。
再過一個多月,海口美蘭國際機場將迎來通航20年。從20年前只有唯一一條通往機場的主幹道新大洲大道—海榆大道,到如今的江東瓊山大道、濱江路、海口繞城高速,海口市區通往機場的主要幹道增加到了4條,但其中3條都需要經過新大洲大道和海榆大道交匯的靈山段。
這幾年隨著靈山片區舊城改造的展開以及某知名地產商的大規模開發建設,這條往機場的必經路段兩邊,已是高樓林立,車輛人流快速增長。
不知從何時開始,前往機場的司機們發現,原本號稱交通便捷、只需20分鐘的機場車程,已經變得不太可靠,從瓊山大道、濱江路、海府路等往返機場的車輛常常在經過海榆大道和新大洲大道時只能緩行。
而沒有一條通往機場的專用通道,也讓流量早已破千萬人次的美蘭機場,以及正在全力推進江東新區建設的省會海口略顯尷尬。
耗時增加 3條通機場道路遇「腸梗阻」「途經這段路車跑不起來」
熟悉海口交通的人都知道,市區和美蘭機場之間的主幹道有4條,其中速度較快的當然是繞城高速,但對於主城區東部和北部的市民而言,前往機場一直將海府路、濱江路或瓊山大道作為首選。
然而,這3條市區通往機場的主幹道,需要經過新大洲大道和海榆大道交匯處的靈山段,近年來,卻開始出現道路擁堵通行不暢的現象。
家住海甸島、一般選擇從濱江路去機場的劉女士介紹,以前從家裡去機場,不論是走濱江路還是瓊山大道,可能只需要二十分鐘,但這兩年感覺時間明顯比以往增加了一倍。
「不管是濱江路還是瓊山大道,幾個方向來的車都匯集到了靈山鎮這段路上,途經這段路總感覺車跑不起來,有點像高峰期市內交通的情形。」劉女士說,現在經過這段路的時間不確定性增加,有時候著急趕飛機堵在這裡心裡說不出的焦慮。
「現在路兩邊那麼密集的住宅樓,入住率還沒有多少,今後要是都住了人,這裡就變成住宅區了,靈山片區還正在進行舊城改造,今後人口會更密集,一個城市去機場要經過這樣一段路,在國內省會城市的機場交通中幾乎很少見。」劉女士說。
家住雲龍鎮的李明每天沿著海榆大道穿過靈山鎮到新大洲大道上班,已經工作十年的他,對靈山鎮交通變化感受非常深。
「我從2012年開始,基本上每天下午4點多都要從新大洲大道開車回雲龍,過了南渡江大橋到機場互通這段路現在越來越堵,以前基本不用等待,但現在過紅綠燈要等10多分鐘左右。」李明說。
擁堵明顯 靈山鎮車流人流逐年增長 不到5公裡路設7處紅綠燈
「擁堵只是表面現象,背後的原因是這個區域發展快,人流車流都明顯比前幾年呈現明顯增長。」在雲龍鎮工作、每天上下班經過靈山鎮的陳先生說。
據了解,新大洲大道和海榆大道連接機場和市區,除了承擔運輸機場旅客功能外,還承擔著社會車輛通行的作用。近幾年來,隨著機場航班量客流量增加,以及繞城高速的通車,從新大洲大道和海榆大道穿行的車輛較以往增加,導致出現車輛緩行甚至擁堵的情形增加明顯。
「人口增加主要集中在新大洲大道兩側新建的樓盤,車流量也是以新大洲大道和海榆大道這條路增加最多,使通往機場的道路在這裡變得擁堵。」靈山鎮政府工作人員王女士說。
在海榆大道一側辦公的仙雲社區工作人員介紹,隨著道路兩邊近年來改造開發,人流車流的確有所增加。同時,新大洲大道兩側新建的住宅,近兩年已陸續有業主入住。
「未來這裡將有安置房回遷戶和商品房業主入住,人數至少上萬人,所以車流人流未來增長也是必然的。」王女士說。
記者採訪中看到,靈山鎮綠地城門前的新大洲大道和機場互通之間,不到5公裡的道路,設置了7處紅綠燈,而據靈山鎮的居民介紹,以前這段路只有三處紅綠燈,到了上下班時間,這段路車流明顯行駛緩慢。
靈山鎮紅綠燈的增多,使居住在海口城市東北部如海府路、濱江路、海甸島一帶去機場的市民,不得不提前更長的時間出發去機場,增加了出行時間。
而隨著靈山片區改造以及周邊住宅區的入住率繼續增長,一些市民認為,穿過靈山鎮去機場的道路將不再適合作為機場要道。
持續增壓 來往機場車輛只會更多 南北向擁堵問題仍待解
官方數據顯示,2016年—2018年,3年來,美蘭機場旅客吞吐量分別為1880萬人次、2258萬人次和2412萬人次,呈現不斷增長的趨勢。
同時,正在建設的機場二期,建成後將滿足年旅客吞吐量3500萬人次、年貨郵吞吐量40萬噸。
「今後來往機場的車輛和旅客只會增加,交通壓力也會更大,機場周邊路網建設應該儘快建設完善,目前雖然正在建設繞城高速二期,但開通後解決的是穿行機場東西方向的問題,市區和機場南北方向的問題恐怕依然會存在。」從事網約車的司機陳師傅提出這樣的擔憂。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海南分院交通總規劃師朱勝躍認為,一個城市的機場,如果能通過城市交通的良好銜接,實現以機場為核心的機場地區與城市(區域)的有機結合,不僅有助於增強航空運輸的吸引力,也能促進航空運輸與城市的共同發展。
「由於海南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區位優勢,航空是重要的交通運輸行業,發展臨空產業是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的應有之義和重要內容。」朱勝躍說。
影響深遠 機場區域路網貫通疏解能力 將密切關聯江東新區發展
據了解,海南自貿區建設的一個重要部分、以美蘭機場為核心的《海口臨空產業園區(南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已經通過專家評審,正在公示階段。
根據《規劃》總體定位,美蘭機場將被打造成為面向泛南海、連結洲際的國際航空樞紐,展現中華風範、海南風情的全球最美機場。海口臨空產業園區(南區)作為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核心引擎,將打造成為最開放的自貿港區、最活力的航空都市和最驚喜的南海樂園。
朱勝躍認為,隨著江東新區建設開發的鋪開,未來無論對江東新區還是海口交通都有著重要意義的美蘭機場,周邊人流物流的匯聚不可避免,因此,機場周邊路網建設與完善,城區與機場的交通銜接,不僅影響著機場擴容的承載基礎,也是連通江東新區與主城區的交通動脈,提升區域路網貫通疏解能力,將有力支撐未來海口江東新區建設與城市發展。
對海口城市交通一直比較關注的朱勝躍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目前正在制定的海口江東新區總體規劃中,骨架道路網為「八縱八橫」,其中一條縱向道路是南北走向的海榆大道,是一條設計時速至少80公裡/小時的快速路,未來這條海榆大道將和現在穿過靈山鎮的海榆大道連通,直通美蘭機場。
「未來海榆大道和繞城高速是兩條非常關鍵的到美蘭機場的通道,主城區的車輛除了向南行駛到繞城高速外,也可向東通過規劃的多條越江通道到海榆大道再向南去機場。」朱勝躍說。
如何解堵?
觀點1:新增機場專線
「國內很多城市都有直接通往機場的高速,如果能有一條機場專線或者快速路,直接從城市北部,由北向南通往機場,是不是可以解決海口主城區前往機場快速出行的難題?」一些市民提出這樣的想法。
在調查中,有市民認為,海南是典型的外向型島嶼經濟,機場是進出島最主要和重要的交通方式,海口作為海南的省會城市,在現有機場交通基礎設施上雖然有高鐵,但因為沿線站點未開通,從市區內前往高鐵站的時間已經相當於走完了市內最擁堵的路段,時間成本上沒有太大的優勢而且還要增加一道查驗的關卡,因此公路交通依然是大部分人的選擇,沒有專門的機場快速道,顯然不足以應付未來的發展需要。
「機場與市區之間,相隔著幾個大型居民區,除了繞城高速外,前往機場必須穿過居民區,這其中存在著道路』腸梗阻』的風險。如果未來還是這種局面,將會影響旅客搭乘飛機的效率,並且影響城市觀感,建議參考國內外城市的普遍做法,從市區修建一條直達機場的幹線,將有效解決前往機場的道路難行局面。」海口市社科聯主席詹長智說。
觀點2: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
我省交通規劃專家慄生則認為,解決目前海口主城區與機場交通問題的重點不在於建新的機場專線,而是如何提高交叉口的通行問題,海口城市空間不大,新建一條機場快速有難度,不過現在正在建設江東新區,可以和江東新區聯繫起來建設一條新的快速路。
觀點3:發展軌道交通
在解決機場與市區交通問題上,朱勝躍認為,應學習國內其他城市,提升公共運輸服務,因此建議大力發展承載更多人出行的軌道交通。「在江東新區交通規劃中,未來有五條軌道交通線路,其中有三條通往美蘭機場,以後肯定要依靠軌道交通,如果像現在依靠私家車計程車,可能還會出現擁堵。」朱勝躍強調。
來源:南國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