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澳門人口密度減至每平方公裡2萬人

2020-12-11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4月19日電 據《新華澳報》報導,因澳門新城A區及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管理區被納入澳門面積,2018年澳門人口密度減至每平方公裡20000人。

資料圖: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旅檢大樓。中新社記者 鄧媛雯 攝

澳門統計局公布的最新資料顯示,隨著澳門新城A區及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管理區被納入澳門面積,2018年澳門土地面積按年增加2.1平方公裡至32.9平方公裡。

因此,澳門人口密度由2017年的每平方公裡21100人,減至2018年的20000人。

統計同時顯示,澳門2018年汙水處理廠日均處理22.336萬立方米,按年增加5.9%;全年焚化垃圾52.2548萬噸,按年上升2.3%;運往堆填的建築廢料則減少31.5%至2010千立方米。

相關焦點

  • 重慶人口密度最大的區:每平方公裡的土地上,住了約3萬人
    人口密度是指單位土地面積上的人口數量,經常使用的計量單位有「人/平方公裡」。在重慶市38個區縣中,你知道人口密度最大的是哪一個嗎?答案就是渝中區了。渝中區幅員面積23.24平方公裡,其中陸地面積20.08平方公裡,全區常住人口66萬人(2018年底)。這樣算下來,渝中區的人口密度就是約2.8萬人/平方公裡,如果只算陸地面積,那麼人口密度就是約3.3萬人/平方公裡。約3萬人/平方公裡的人口密度,可謂是比較高的。被稱為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的中國澳門,其人口密度約2萬人/平方公裡。
  • 全球人口密度最大國:每平方公裡近2萬人,大部分都是億萬富翁
    全球人口密度最大國:每平方公裡近2萬人,大部分都是億萬富翁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好了,各個國家的人們交流也更加密切了,生活好了人們都開始享受寫精神的世界,利用工作閒暇之餘去更加繁華的大都市看一看城市的風採,可是一般繁華的大都市人口密集度過高,過高便會造成房價高,因此很多一二線的城市都會有人抱怨房價高
  • 滬中心城區人口密度大每平方公裡超2.4萬人
    大量基礎設施建造於十年前,很多已經接近和超過15年,需要進行大修,潛在的安全風險加大。另外,人口高度密集,全市常住人口已達2380萬人,其中外來常住人口已達960萬人,佔全部常住人口的40.3%,逾7成為農民工,每年新增人口達到60至70萬人,還有300萬至400萬的流動人口。現在,中心城區人口密度已超過2.4萬人/平方公裡。
  • 每平方公裡居住3.3萬人 瀋河人口密度直逼上海(圖)
    2萬餘人!記者昨天了解到,瀋陽市政協聯合調研組不久前在調研中發現,目前市內五區共有土地164平方公裡,常住人口為342.1萬人,平均每平方公裡人口密度為2萬餘人。其中,瀋河區人口密度不僅位居市內五區之首,同時更是榮登東北地區的第一位:3.3萬人,僅比上海浦西區的近4萬人略少一些。
  • 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1平方公裡住近2萬人,人均年收入高達110萬
    眾所周知,中國擁有9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大約擁有14億人口。雖然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但由於廣袤的土地,我國的人口密度算不上很高,平均每平方公裡大約分布了144人。在許多人眼中,人口密度越大就意味著能夠分配給國民的資源越少,就代表著這個國家的人民更加貧窮,但是在摩納哥卻恰恰相反。摩納哥是歐洲的四個公國之一,三面環法,是世界上少有的「國中國」之一。摩納哥的國土面積只有2.02平方公裡,是世界上面積第二小的國家,還沒有中國的一個村莊大。
  • 澳門人口密度居世界前列 逾兩萬澳人居內地
    中新網12月30日電 據《澳門日報》報導,澳門2011人口普查初步結果顯示,澳門人口密度居世界前列,每平方公裡人口密度超過1.8萬人,較十年前增幅1成,遠超鄰近的香港及內地。其中,近30萬人口集中在6個區域,黑沙環及佑漢區每平方公裡人口為14萬,成為人口最多及密度最高區域。
  • 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10個國家:摩納哥每平方公裡近2萬人
    1.摩納哥,面積2.02平方公裡,人口3.83萬人,人口密度為18960人/平方公裡。2.新加坡,面積722.5平方公裡,人口563.87萬人,人口密度為7804人/平方公裡。3.梵蒂岡,面積0.44平方公裡,人口1000人,人口密度為2273人/平方公裡。4.巴林,面積778平方公裡,人口156.69萬人,人口密度為2013人/平方公裡。5.馬爾他,面積315平方公裡,人口47.57萬人,人口密度為1510人/平方公裡。
  • 中國最擁擠的城市:每平方千米2萬人,人口密度碾壓深圳和上海!
    說到中國最擁擠的城市,大家的印象中可能是北京,上海之類,但其實有這麼一個地方,人口密度吊打各大一線城市,它就是澳門。澳門是一個國際自由港,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也是世界四大賭城之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它同時也是全球最發達、富裕的地區之一。
  • 國內人口最多的城市,平均每平方公裡住著2萬多人
    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無論哪座城市這幾年都發展得很好,雖然城市之間的差距還比較大,但都在發展,如今,城市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人口壓力,目前,我國人口正在增加,達到14億人,而且這麼多人這麼多城市,你知道中國哪個城市人口密度最高嗎?
  • 全球人口密度第一國:每平方公裡近2萬人,幾乎都是億萬富豪
    可是往往這種繁華的大都市都避免不了人口密度過高的問題,人口密度過高所帶來的通常就是房價過高,因此在一些二線城市當中很多人會抱怨人口密度高,房價高。而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介紹全球人口密度第一國,這個地方的人口密度極高,所以說消費也相當高,這個國家便是摩納哥。
  • 2019人口密度國家排名Top10
    人口密度通常以每平方公裡常住人口計算,下面的全球人口密度國家排名數據包括了內陸湖泊等面積。因某些國家數據不全面,因以該國家最新數據進行排名,數據來源於百度百科。總面積為2040平方公裡,總人口為126.53萬(2018年),人口密度620人/平方公裡。9.巴貝多巴貝多,位於東加勒比海小安的列斯群島最東端,為珊瑚石灰巖海島。四周為海洋環繞,西與聖露西亞、聖文森及格瑞那丁、格瑞那達隔水相望。
  • 全世界最擁擠的首都,人口密度12萬人/平方公裡,卻大多都是富豪
    說起人口密集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不便,想必經歷中國人應該大多都有所體會,不過相比較於中國現在的人口密度,在中國周邊的一些國家比起來,這些國家人口密集問題更加嚴重。馬來西亞的首都馬德裡被稱為是全世界最為擁擠的一個首都。
  • 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國土面積只有1.98平方公裡,卻擠了近4萬人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最新的調查顯示,目前中國的人口數量達到了13.9538億人,佔了全世界總人口的六分之一。雖然中國的人口眾多,但是中國的土地面積也大,中國的人口密度雖然很大,但是相比於日本、韓國等國家來說,還並不是很大。
  • 曾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社區,每平方公裡190萬人,就在國內
    ,尤其是發達國家出現了人口負增長的情況,很多氣候條件溫和,卻沒有人居住,十分空曠。但是在其他地方卻出現了人口的過度密集的情況,給城市環境等各方面造成壓力,這些地方主要是經濟政治文化的中心,一般就是一個國家的首都或者一線城市。但是歷史卻出現一個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卻是一個超級混亂的三教九流之地。九龍寨城九龍寨城位於香港九龍城區的一座古城,是英國割佔而中國行使領土主權的「界中之界」。
  • 最新各省人口密度排行榜出爐,第一名每平方千米近2萬人
    最新各省人口密度排行榜出爐,第一名每平方千米近2萬人。如今說起人山人海,如今人們很難見到了,也只有節假旅遊時,人們才能看到什麼叫人多,否則大多時候人們都是上班或者宅在家中。當然這並不代表人不多,其實很多時候,人們看不到而已。
  • 中國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而不是首都北京,被列入金氏世界紀錄
    當你談論中國時,你首先想到什麼,事實上如果你問世界上大多數人,他們對中國的印象一定是面積大,人口多其中最突出的一定是人口,畢竟不得不說,中國確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去年中國大陸總人口超過14億。
  • 我國人口密度極高的城市,不是香港上海,小小面積卻有70萬人
    引言:我國人口密度極高的城市,不是香港的上海,小面積卻有七十萬人,近幾年來我國經濟發展確實很快,幾乎都處於高速發展的階段,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人口也趨於飽和,一線城市的中心城市人滿為患,總體上也是一種忙碌的狀態,為了減輕中心城市的壓力,許多城市的人口都在向郊區轉移
  • 2018大灣區人口數據分析:珠三角9市總量大 澳門香港密度大
    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標誌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進入全面推開、全面深化新階段。粵港澳大灣區經濟高速增長,大量人口正在向粵港澳大灣區聚集。   2015年粵港澳大灣區常住人口僅6669.92萬人,2018年粵港澳大灣區常住人口突破7000萬人,達到7115.98萬人,比上年增加158.82萬人。
  • 1平方公裡3631人:上海人口密度全國最大
    2010年,上海外來常住人口總量猛增至897.7萬人,比十年前增長了193.6%。記者昨天從市統計局發布的外省市來滬常住人口發展現狀及特徵中獲悉,目前,20-34歲這個年齡段的外省市來滬常住人口已明顯超過戶籍人口。同時,越來越多的外來人口正以家庭模式流入上海。
  • 2020年全球各國人口密度排行榜
    中商情報網訊:2018年全球人口75.94萬人,中國人口最多達13.93億人,印度緊隨其後,人口13.53億人,比中國少4011萬人。美國位居第三,人口3.27萬人。此外,人口超1億人的國家還有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巴西、奈及利亞、孟加拉國、俄羅斯、日本、墨西哥、菲律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