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一年,這個夏天最躁的綜藝終於來了。
《樂隊的夏天》第二季。
在今晚開播前,大家已經被今年的陣容嚇到了。
野孩子、達達、聲音玩具、重塑雕像的權利、後海大鯊魚、水木年華、HAYA、左右樂隊,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幾乎能來的都來了。
還有五條人、馬賽克、康姆士、福祿壽……這些不太熟悉、但可能是黑馬的樂隊也來了。
光靠這個可怕的陣容還不夠,你猜猜今年的大樂迷是誰?
周迅!
參考去年樂夏就曾經把樸樹請來當飛行嘉賓,上一屆大樂迷還有高曉松,這娛樂圈繞不開的關係層,看來節目組對音樂圈其實很懂的。
畢竟,周迅樸樹當年的定情作《那時花開》,就是我們高曉松導演的。
周迅當時在這部電影結尾處,無心插柳看向鏡頭的一個眼神,也被高曉松認為靈得不得了。周迅在演藝道路上的小精靈之旅,可以說也是從此展開的。
就是這個鏡頭
很多不熟悉周迅的觀眾可能會問,大樂迷去年請了高曉松和吳青峰,怎麼說兩個人也算是歌手和音樂圈裡的人,今年請周迅,是不是有點意外?
藝綻君的答案是,一點都不。
看看這次的周迅開場秀,《天涯歌女》,其實和之前為新冠而舉行的公益大連唱中周迅的曲目一樣。不過,這次的版本沒那麼簡陋,相對正式的編排也帶來了一些驚喜。
周迅再唱《天涯歌女》
整期節目看下來,應該也能發現周迅不是隨便玩玩。讓她來當大樂迷,不像其他節目裡的飛行嘉賓,只是過來露個臉,刷一下存在感。她對樂隊文化的認知,應該也算很業內的。
說一個冷門知識,還記得周迅十幾年前的代表作,《看海》和《飄搖》嗎?
其中,《飄搖》就是周迅以歌手身份發行的第一支單曲,當年到底有多紅?
還在用磁帶聽歌的年代,這首歌應該長期存在那種十大熱門歌曲的歌單裡。藝綻君有個小夥伴,還是這首歌的死忠粉。
《看海》也挺靈的,其實是周迅和李亞鵬出演的一部電視劇《海灘》的主題曲。(沒錯,我們平平無奇戀愛小天才周迅,又一次因戲生情了)
沒聽過這首歌的小年輕們可以此處溫習一下。
《看海》KTV
周迅的嗓子有一種獨特的味道,她的歌大多編排不算複雜,但是幾乎聲音都能很有故事感,也可以把故事想要表達得氛圍很直接地傳遞出來。
天才選手無疑了。
《看海》這首歌在2004年3月獲得音樂先鋒榜2003年度音樂先鋒榜十大金曲、第11屆中國歌曲排行榜年度金曲,同時也收錄在專輯《夏天》裡。
這首歌給《夏天》帶來的成績如何呢?
劃重點:
主打歌《看海》一經面世更是以上口的旋律、輕鬆的節奏先聲奪人,在雪碧榜停留6周後,剛剛拔得頭籌,天津地區最權威中文原創單曲排行榜亦取得雙周冠軍的優績。
作為周迅的首張專輯,這個成績顯然已經相當拿的出手了。私心說,儘管已經過去了17年,這首歌的旋律一直算得上藝綻君的心頭好,也可以排入旅行單曲前十了。
第一張專輯順利打出成績後,周迅的歌手生涯其實也沒有多激進,她跟玩兒一樣隔幾年出個單曲,有時候給拍攝的電視劇唱個插曲。
其中包括大家知道的《橘子紅了》《你好,之華》。
而藝綻君最喜歡的就是2005年的《偶遇》,也算是周迅在歌手事業上正經營業的一張了。
也是這張專輯,給周迅帶來了很多歌手之外的關注。因為除了同名主打曲《偶遇》,這張專輯裡還收錄了一首周迅唱給當年男朋友大齊的同名歌《大齊》。
拋開緋聞談,《大齊》歌裡細碎的溫暖還是很讓人動容的,即便多年以後回頭聽,還是能聽出滿滿的幸福感。
這張專輯裡還有一首後來認知度很高的歌曲,《身未動,心已遠》,這個slogan後來還被旅遊衛視拿去做了宣傳語。不得不說,周女士的歌也真的都十分適合拿來做旅遊歌單。
說完周迅的歌手身份,她和樂隊的淵源,其實也是從這幾張專輯開始。
還記得第一首單曲《看海》嗎?其實《夏天》和《偶遇》這兩張專輯背後的製作人就是一個樂隊,火星電臺。
《看海》是當年周迅和李亞鵬主演的電視劇《海灘》的插曲,歌曲是作曲者莫豔琳第一首完成的作品,它將作品送到當時華納副總宋柯手上,宋柯挑中了《看海》,說這首歌適合周迅來唱,並且大膽的讓當時並不十分知名的火星電臺填詞以及擔任歌曲的製作人。事實證明,宋柯沒看走眼,歌曲的編曲非常獨特,清新中帶點迷幻的節奏十分抓耳,與周迅的聲線以及她可人的形象配合得很好,因此這首歌很快就收到了歌迷的喜愛,成為當年中國歌曲排行榜的「年度金曲」。
注意到這段表述了嗎?
周迅的這兩張專輯是華納音樂發行的,火星電臺能和周迅合作,一個關鍵人物是來自華納的副總宋柯,而宋柯是誰?
這張臉應該經過超女的普及後,已經不再需要解釋了。
而宋柯的好基友,又是誰呢?
是矮大緊啊!
1996年高曉松和宋柯創辦了「麥田音樂」獨立品牌,後發展成唱片公司太合麥田。
太合麥田旗下藝人以及合作過的歌手有:樸樹、阿朵、彭坦、李宇春等等。作為成立得較早的獨立廠牌,太合麥田應該也是娛樂圈聚集了較多一批獨立歌手的公司,因此挖掘樂隊的眼光也是很厲害的。
今年雖然沒有了大樂迷高曉松,但是還有一位固定大樂迷張亞東,而張亞東本人,則是太合麥田的高管之一。
所以,娛樂圈啊,你就是個圈。
最後,再來說樂夏2的陣容。
前兩天有組圖就刷屏了,由時尚雜誌拍攝的樂夏2樂隊陣容。
這種陣勢被網友調侃了,「青春有爺」——
顯然,和傳統的音樂綜藝不同,「樂夏」將國產樂隊文化引入綜藝門類,不再能按照傳統偶像和明星的方式去呈現。這一季的陣容變化,其實也大致和第一季有相似的邏輯。
比如,有實力也已經有知名度的一類,像後海大鯊魚、聲音玩具、重塑雕像的權利和達達樂隊。
這些樂隊和去年的盤尼西林、刺蝟、果味vc和旅行團差不多,都是同期已經有了市場知名度,不缺粉絲,風格也相對穩定的樂隊。但是不得不說,樂隊文化的小眾屬性,對於大多數普通觀眾來說,其實對他們並不熟悉。
通過這檔綜藝節目可以迅速打開市場和觀眾認知,其實對這些樂隊都是穩賺不賠的。去年節目結束,樂隊的商演價格不都跟著漲了嗎?
還有一波是刷情懷的,像Joyside、野孩子樂隊、水木年華和HAYA樂團。
雖然風格不盡相同,但是都算的上是玩樂隊的老炮兒樂隊,其中野孩子也和去年的面孔設定相似。
還有一波是黑馬樂隊、非本土樂隊和明星樂隊,像五條人樂隊,椅子、康姆士,以及遺忘俱樂部、傻子與白痴、白日夢症候群。
其中,五條人作為方言樂隊,其實對標了去年的九連真人;椅子、康姆士則是臺灣樂隊,而遺忘俱樂部、傻子與白痴、白日夢症候群,則分別是由明星藝人組隊,他們的核心成員分別為劉忻、蔡維澤、白舉綱。
樂夏2首次播出就一次性放出了兩集,而且明顯比去年加快了進度條。相比於第一季時用了大半集來介紹賽制,連樂隊首次見面的真人秀和抽籤環節都用了不少時間,這一季賽制和引入部分簡直刷刷地,不到10分鐘就結束了戰鬥。
更多的時間被用來介紹新樂隊,加入了評委前採和真人秀的混剪,很明顯是希望將樂隊介紹給更多的普通觀眾認識。按照去年的經驗,已經知名的樂隊在這個舞臺上會不會被黑馬逆襲,其實真的很難講的。這種未知和衝撞,其實也是樂隊文化的內心動力。
樂夏2已經回歸了,2020這個夏天,就躁起來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