殭屍片
1997年,香港回歸,林正英病逝,殭屍片沒落,歷史就是這樣充滿巧合。
曾在八九十年代盛極一時、火遍亞洲的香港殭屍片,在最近二十年裡幾乎絕跡。
香港回歸前一年播出的電視劇《殭屍道長2》是林正英最後一次飾演殭屍道長
最盛時,「17部殭屍電影同期趕拍,荒郊野嶺的片場大小殭屍蹦來跳去」。最衰敗時,20年內只有一部麥浚龍的《殭屍》進入大眾視野。
上一次電影史中這樣的「消亡」,還是近一個世紀前有聲片取代默片。
但到今天,事情已經發生了改變。
道士的消亡
《殭屍大時代》
2003
清朝時期,茅山道士帶領弟子下山剷除殭屍,一行人抱著必死的決心與屍王大戰。
走下茅山的道士
大宅中,湘西趕屍王用古老的祭壇喚醒死者,使其變為殭屍,但打敗這些殭屍的卻不再是桃木劍、糯米、符咒和法術,而是純粹的物理攻擊。
最後的決戰更是在「富蘭克林」和化學反應的加持下完成。
從死灰復燃,到消滅餘孽,其中仿佛隔了一場小型的工業革命。
電影的結尾,英雄的事跡被抹殺隱藏,沒有人知道他們在兇險夜晚所做的貢獻。師父戰死,徒弟或遠走他鄉,或吃喝享樂。
張智堯飾演的道士與心上人遠走他鄉
雖然片名為《殭屍大時代》,但這個時代已消亡。
本應行走江湖,斬盡殭屍的少年卻在巨大的死人堆上,活成了大腹便便的行屍走肉,地下仍有千萬殭屍,但道士已「死」。鬼才徐克擔任編劇,一如既往的意味深長。
藏在地下「死而不腐」的千萬具殭屍
殭屍的消亡
《殭屍》
2013
十年之後香港跨界才子麥浚龍推出了《殭屍》,在市場上大獲成功,香港累計票房1716萬港幣,位列本土年度第8名,金像獎9提2中,口碑反響良好。
雖然融入了日式女鬼和美式血漿,但《殭屍》本質上仍是一部懷舊之作,以哀傷、無奈的情緒悼念了繁榮一時的殭屍片。
影片中出現了林正英的舊照
曾在林正英身邊插科打諢的小道士錢小豪,以本名在《殭屍》中飾演了一位沒落的殭屍片演員,劇情和現實重重疊疊,讓人唏噓不已。
最終,整部電影只是死不瞑目的一場夢「別說道士,現在這個時代,連殭屍都沒一隻。」
重現人間
《救僵清道夫》
2017
麥浚龍奏響輓歌小小撥動了殭屍片的命運:沒有大陸廣闊市場的支持,港產殭屍片也能活?
投資人開始重新審視這一古老類型片的潛力,不少同題材影片得以重新啟動。
今年3月在港上映的《救僵清道夫》正是借著這股東風重見天日,為本片奔走多年的錢小豪在師父林正英逝世20周年之際,把這部「茅山味」的殭屍片推上了大銀幕。
香港當下風頭最勁的新生代演員蔡瀚億擔綱主演,錢小豪、吳耀漢、袁祥仁、羅莽等老牌港星助陣,曾志偉和邵音音大牌配角。
老前輩與新面孔,錢小豪也有了自己的徒弟
電影中,民間懲惡揚善的道士早被政府收編,組織簡稱「VCD」,以「清潔工」的身份剷除殭屍,他們拿著微薄的薪水,幹著高危的工作,被同儕擠壓,被市民忽視,但毫無怨言。
湖底甦醒了兩隻殭屍,一隻變成了清純少女,一隻變成了強大的旱魃,殭屍與人類一樣,也有好壞之分。
本片在港拿下700萬港幣,對於小成本製作來說,成績已然不錯。除了在香港、臺灣、馬來西亞等地上映,也將登錄日本院線。製片公司對續集已有考慮,或將打造成系列電影。
故事結尾,市民得知世間真有殭屍,VCD獲得政府重視,得以擴編。道士和殭屍都重現人間。
依稀記得,小時候家裡第一部VCD放的就是香港的殭屍電影,鄰裡間互換碟片,反覆傳看,黃髮垂髫閒談間都在暢聊劇情。
往事不可追,但願「VCD」能再現浩然正氣。
正氣長存 英林不滅
情色片
愈快樂愈墮落
1998
曾志偉在這部電影裡演一個基佬,而且還是受,而且還演得好好。影片一開始就有他的激情戲,把人眼睛看掉出來…… 導演關錦鵬是營造曖昧氣氛的高手,比王家衛少了一份華麗,多了一份荒蕪。
電影裡的每一個角色都顯得那麼孤獨,邱淑貞嫁給了一個對她不鹹不淡的丈夫阿偉(陳錦鴻飾), 臺灣演員柯宇綸扮演的阿哲也很神秘,到最後我也不知道他到底是喜歡男人還是喜歡女人,是喜歡邱淑貞還是喜歡阿偉。
柯宇綸在跟邱淑貞做愛時說了句肉麻兮兮的話很出名:「你知道嗎?每個高潮就像一次天盡頭,我和你一起雙雙死去……」
片子拍於1998,講的卻是1997,那年電視上放著鄧小平追悼會的新聞,然後,一個女人死去了。 黃耀明低沉的嗓音突然唱起了《暗湧》:「然後睜不開兩眼,看命運光臨,然後天空又再湧起密雲。」感覺那個時代的港人,好像竭力享用著最後的曖昧情慾,然後兩手空空,一臉茫然地看著未來……
金雞
2002
雨天,吳君如去ATM櫃檯取錢,卻被曾志偉打了個劫,「我沒錢啊,卡裡只剩九十八塊二啊。」
「怎麼會沒錢啊?你還是人來的嗎?九十八塊二?你做什麼啊?」
「我做雞的咯!」
突然,一陣響雷,停了電,ATM櫃檯的大門鎖了起來,他倆出不去,只好蹲在裡面講故事。
「給你講個『一樓一鳳』的故事啊。」
故事從1990說起,她剛剛入行,作按摩小妹遇到劉德華,當舞女被人搞大肚,親生的孩子連一眼都沒見過,她也算紅過紫過,混到現在卻只剩下九十二塊八,可以說是命運坎坷了。
吳君如在本片中的表演幾近癲狂,無愧於影后級別,在很多時候都讓我想起《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片子後段出現了關於大陸「嗶——」事件的畫面,那一年後,在香港做雞都難,整個社會人人自危,不復當年的景象。影片雖然是講雞的命運,卻無疑影射著那個時代的政治命運,懷舊之情溢於言表。
性工作者十日談
2007
「我一做雞,整個人生猛了。以前我坐檯,哪個客人不喜歡?快活之後,就帶姐妹們又吃又玩,既賺了錢又過了癮,試問,有哪行工作比做雞好?」
朱茵在《性工作者十日談》裡扮演一個媽媽桑,帶著一班姊妹在香港混夜場,整set演員完全進入狀態,有些段落幾乎像紀錄片,女孩子們大膽的對話經常讓人跌眼鏡。
夜場裡有香港本地雞,還有90年代從大陸南下的女孩,叫做北姑,她們勤懇工作,熱情敬業,學習各種高超的床技,都是為了搵食。從來看講述性工作者生活的電影都是一片泣涕漣漣——墮胎、性病、被人騙到渣都不剩。這些在《性工作者十日談》裡並不是沒有,然而香港人好像見識太多,遇到這種事,也只是大喇喇地笑笑,拉上姐妹去吃頓火鍋,生活還要繼續嘛,雞也還得繼續做,做只愁眉苦臉的雞,不如做只開開心心的雞咯……
邱禮濤電影中的世俗和誠實總是那樣讓人感動,他曾跟黃秋生合作拍出過《八仙飯店之人肉叉燒包》和《伊波拉病毒》,被稱為香港Cult片之王。年初曾在香港電影節見過邱禮濤一面,本人就跟他電影裡面描繪的那些角色一樣,有種強烈的邊緣人氣質,很酷。
色,誡
雖然是臺灣人拍的,但有一半的故事是發生在香港,於是拿來充數,誰叫這二十年來,香港一度火熱的情色片幾乎變了空白呢。
《色,誡》跟香港還有一個緣分,那就是07年上映的時候,許多人為了那刪減的7分鐘特地跑去香港,畢竟影帝在裡面露了兩秒鐘的蛋蛋~
在李安的眾多電影裡,像《色,誡》這樣用如此情色、曖昧的手筆描寫性愛場面的其實並不多,《喜宴》裡的床戲就像蜻蜓點水、《斷背山》則顯得有些慌亂、《冰風暴》講的就是美國中產家庭的性,但也只是迂迴地處理了這個主題,唯獨《色,誡》裡的三場床戲,那樣精緻,那樣細節飽滿,情緒複雜,體位多樣,循序漸進……
據說有的人看了刪減版,非常不能理解王佳芝到底為什麼能夠為易先生作出這麼大的犧牲,有人說,答案就在床戲裡……
很多時候,人生也好,政治也好,答案似乎都還真的能在「床戲」裡找到。看看這些情色電影就知道了。
恐怖片
香港人迷信,由來已久,影響也很廣。早些年,香港電影中各種鬼鬼怪怪的故事非常之多,既有搞笑的開心鬼系列,也有溫婉動人的聶小倩系列,更有許多猛鬼烈鬼惡鬼的故事。
而香港回歸,走入新世紀之後,這些鬼怪的故事也日漸消亡;更不用說,進入合拍片時代之後,大陸院線的諸多規定更是讓這些有關鬼怪的恐怖故事無處藏生。
山村老屍
1999
1999年的這部《山村老屍》是很多影迷的童年陰影。仔細去想的話,可能也是港產恐怖片中,最後的一抹亮色了。
雖然放到今天來看,影片算不上製作精良,但是著實足夠「嚇人」。這也就算是把握住了恐怖片的命脈。
更有意思的是,這部電影對日本恐怖片《午夜兇鈴》的致敬之處,隨處可見其影子。比如其中鬼的扮相,以及真的出現了那個《午夜兇鈴》中的錄影帶。
在這個新世紀的交界之年,香港惡鬼的最後一次出沒,終成絕唱。
三更
《三更》由香港、韓國與泰國三位導演陳可辛、金知雲與Nonzee Nimibutr的三部短片《回家》、《失憶》與《輪迴》組成。
三部短片之中,最優秀無疑是陳可辛執導的《回家》。這個故事講述了黎明鑑於以往經驗,深信用中藥泡澡能令自己死亡三年的妻子復活,但因行為詭異致使警察鄰居警覺,引發悲劇。
雖然是一部恐怖片,但是其真摯的夫妻之情倒是感人肺腑,甚至遠比其恐怖程度更令人驚喜。
異度空間
這部電影名聲在外,很可能並不是在於電影本身如何,而是這部電影與其主演張國榮冥冥之中的關聯和那些江湖傳說。
電影講述了張國榮飾演的心理醫生,最終陷入了精神分裂的故事。而電影拍攝完成之後不久,張國榮卻因為精神狀態不佳,最終跳樓自殺。一時間,各種小報紛紛揣測:張國榮拍戲成痴,撞見真鬼。
但其實這部影片已經代表著港產恐怖片由真正的鬼神故事轉向「心理疾病「了。進步或者退步,很難說得清,至少代表著香港恐怖片的一次轉型的嘗試。
維多利亞一號
2010
彭浩翔一直以來都是香港電影的異類。這部《維多利亞一號》無鬼無神,也沒有一驚一乍的心理懸疑,有的只是從頭到尾的殺殺殺。各種殺人手段,血漿橫飛,也算是香港恐怖電影的又一次新嘗試。
更厲害的是,電影套用了一個更令人恐懼的大背景:房價居高不下,甚至節節攀升,升鬥小民們早已買不起房。女主角為了買房,只好出此下策。
表面上是一部暴力恐怖的電影,實際上卻是對香港甚至全國房地產市場的一次觸底反抗。
老笠
2016
《老笠》算是這幾年香港電影的一部驚喜之作。但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它並不能算是一部恐怖片,只是在最後的反轉之中,運用了一些鬼神的情節。
不過,血漿、大波妹、爆粗口、屁屎尿這種典型的cult片元素,卻著實不少,而且運用得當;黑色幽默、無釐頭的橋段也層出不窮。除此之外,電影在劇情上的多次反轉,節奏上把控上也非常獨到。
總體而言,說恐怖算不上,說不恐怖也不合適。故事上雜糅,電影類型上也算雜糅,但不管怎麼樣,電影好看就可以了。
香港回歸20年電影的盤點到此結束。功夫、警匪、文藝、殭屍、情色、恐怖,從這六大類型片中,其實可以看出來,功夫、警匪、文藝至少每年都有些優秀的作品,而殭屍、情色、恐怖確實日漸式微了。
但是香港這座往日的大型電影工廠,雖然老去,但偶爾依舊可以「生產」出一兩部令人驚喜的作品。如果一定要強行對比國內電影的製作水平,瘦死的駱駝,終究還是比馬更大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