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哥三日之崩密列:壯麗的廢墟(圖)

2021-01-12 環球網

今天在暹粒,你仍然可以看到那些已經看不出原貌的廢墟,比如崩密列,大概吳哥窟重新被外國探險家發現的時候,就是這個樣子。

儘管雄偉的廟宇已經散落成一地的磚石,叢林的生長早已遮蓋了人文的顏色,但崩密列依然是壯麗的。一種毀滅的唏噓與震撼,隨著時光遷延而愈顯濃烈。

坍塌的文明

崩密列的意思是「荷花池」,名字傳遞給人們一個純潔的印象。原來的護城河就在入口處,水中密密層層長滿了荷葉。石橋一座,橫跨荷池,引領著遊人的腳步,深入破碎於深林之中的廢墟。

這是一個一般旅遊團很少涉足的景區,因為地處暹粒荒僻之處,在一般人眼中,破敗得過於嚴重,也就沒有了遊玩價值。殿宇、城門、甬道全部坍塌得面目全非,崩密列幾乎無路可走。

不過,還是有一條木棧道,能讓人們深入這座曾經的古城。如果看過那部名為《虎兄虎弟》的法國電影,你會覺得眼前的景象似乎很熟悉。這條木棧道,就是當年為拍電影而修建的。

樹木長在牆頭上,高達數十米,根似蛛網,有如暴綻的青筋,牢牢抓住牆身;成堆的巨石被數百年的風雨推倒在四周,上面長了一層厚厚的綠苔,青苔下可能就是精美的雕刻。太陽很大,氣溫很高,但崩密列的廢墟似乎處處潮溼,文明不但已經坍塌,而且被自然同化。

安靜的廢墟

棧道曲曲折折,穿越了整個廢墟,一程走完,讓遊人感覺呼吸放緩了,空氣變涼了,沒有興奮,也不覺得沮喪,一種說不清楚的一無所有感浸透全身。

這裡太安靜了。

雖然遊人眾多,但人們都不敢高聲說話,大家心照不宣地默默觀看,默默行走,似乎怕吵醒了沉睡在其中的什麼。有時會穿過一個似乎馬上就要坍塌的黑暗的走廊,那種被暗處的某雙眼睛所注視的感覺尤其強烈。這種想法也許會讓人有些毛骨悚然,但這正是廢墟本有的力量。

所以對旅行體驗十分敏感的人們都會想,崩密列還是不要修繕的好。大小吳哥,已經足夠證明一種站立著的軀殼的雄壯,就讓崩密列躺著吧,不去重複它們的表達。

崩密列能給人一種與古人溝通的環境,一種拋開文字悠悠然連結古今的通透感。

文/圖 記者李少威

相關焦點

  • 崩密列:隱藏在叢林裡的千年廢墟
    崩密列(Beng Mealea),建於吳哥寺之前,不屬於常規的吳哥景區範圍內,所以一般的旅遊團行程中很少會包括這個景點,但是恰恰就是這個景點,讓我們感受到這失落的世界。崩密列  BENG MEALEA建造者:蘇利耶跋摩二世信奉宗教:印度教風格:吳哥寺式門票:5美金特色:1、最具『探險性』的寺廟,要有足夠的體力攀爬。2、沉睡在密林中的偉大遺址。一個地方,如果原本就是荒蕪的,那不叫廢墟。
  • 崩密列
    8月2日我們的重頭戲,就是到崩密列去探秘。崩密列,原意「荷花池」的意思,印度教吳哥窟式的寺廟,供奉的也是溼婆神,大約反映公元9世紀至13世紀高棉王朝的興衰史。什麼叫廢墟?什麼叫真正的廢墟?到崩密列去,就知道了。
  • 廢墟的美是時間——崩密列
    走在這廢墟當中,仿佛置身於夢境,猶如穿越一般。它把歲月傷痕毫無保留的展現給大家。走進崩密列,看著斷壁殘垣,可以感受到幽靜的神秘。宮崎駿的《天空之城》,原型就來自於崩密列。當你到達崩密列時,你會發現如今的崩密列很像當年外國探險家發現吳哥時候的樣子。
  • 崩密列,叢林裡的千年廢墟
    一個地方,如果原本就是荒蕪的,那不叫廢墟。崩密列 ,位於吳哥寺以東約40公裡處,是吳哥古蹟建築群中最神秘、最為遙遠、也是最難前往的寺廟之一。它完全陷落於荒野之中,要想體驗吳哥窟未被發現前在叢林裡沉睡的摸樣,崩密列是導遊竭力推薦的地方,說是過二年就將全部坍塌,見不到這個地方了,是自費項目,需要另交人民幣300元,我們同行10人中只有3人有興趣前往。
  • 除了一堆破石頭,吳哥古蹟崩密列裡還藏著什麼?
    柬埔寨吳哥時代的國王,繼位後都喜歡修廟。比如這位興建了著名吳哥窟的蘇利耶跋摩二世,他是靠篡位稱王的。其實在吳哥窟之前,他還建了座廟,叫崩密列,但是不知道什麼原因,這廟一直就沒有完工。(文字和照片均為原創,未經授權謝絕使用轉載,否則必將追究法律責任)崩密列隱身在密林之中,絕大部分都是坍塌狀態,牆上本該有浮雕的地方也都空著。這堆「破石頭」就這麼一直保持著神秘色彩,以野生style出現在大眾面前的。別的吳哥古蹟都被各個國家認領援助修復了,只有崩密列沒人敢接單。據說美國一度打算接盤,但是來了一隊專家實地考察之後,覺得無從下手,只好知難而退。
  • 實拍崩密列:從來沒有竣工過的宮殿,最原始的遺蹟,充滿廢墟之美
    在離吳哥古蹟群40多公裡遠的地方,同樣有一座小吳哥窟式的寺廟,但這座寺廟卻可以輕易辨別出來,這就是崩密列(Beng Mealea)。如圖,崩密列的美,在於它的原始、滄桑的模樣。這座寺廟從未被修復過,遊客見到它的樣貌,就是當年探險隊發現它的模樣。這個看似廢墟的寺廟,讓遊客可以輕易在一堆吳哥式建築群中辨認出來,它的廢墟之美,獨一無二。
  • 沉睡的崩密列
  • 尋找失落的文明,隱藏在叢林中的遺蹟,吳哥最神秘的崩密列
    來 暹粒 旅遊,可以參觀遊覽的神殿寺廟眾多,吳哥寺迴廊、巴戎寺的微笑、巴肯山的日落、塔布籠的巨樹、女王宮的浮雕,但要說最有探險氛圍的,首推這座藏身於熱帶雨林中的崩密列(Beng Mealea)。崩密列是吳哥遺蹟群中最值得去同時也是最難前往的遺蹟。寺廟距離 吳哥窟 40公裡,不屬於常規的吳哥景區範圍內,需重新購票。
  • 永遠沉睡的崩密列
    崩密列不在常規的吳哥景區範圍內,一般的旅遊團行程中不包括這個景點。我們是在團費之外另交了錢,來這裡的。因為導遊把遊覽崩密列、看《吳哥的微笑》演出,以及體驗柬式按摩這3個項目打包在一起,每人收了101美元,我就不清楚各是什麼價格了。
  • 除了一堆破石頭,吳哥古蹟崩密列裡還藏著什麼?
    柬埔寨吳哥時代的國王,繼位後都喜歡修廟。比如這位興建了著名吳哥窟的蘇利耶跋摩二世,他是靠篡位稱王的。其實在吳哥窟之前,他還建了座廟,叫崩密列,但是不知道什麼原因,這廟一直就沒有完工。(文字和照片均為原創,未經授權謝絕使用轉載,否則必將追究法律責任)崩密列隱身在密林之中,絕大部分都是坍塌狀態,牆上本該有浮雕的地方也都空著。這堆「破石頭」就這麼一直保持著神秘色彩,以野生style出現在大眾面前的。別的吳哥古蹟都被各個國家認領援助修復了,只有崩密列沒人敢接單。據說美國一度打算接盤,但是來了一隊專家實地考察之後,覺得無從下手,只好知難而退。
  • 第160回:古蹟明珠藝術寶鑽,崩密列女王宮浮雕(下)
    這座寺廟距離吳哥古蹟群以東40公裡,崩密列是一座印度教寺廟,但是它有一些雕塑都反映的是佛教的主題。崩密列不屬於常規的吳哥景區範圍內,所以一般的旅遊團行程中很少會包括這個景點,因為確實有些太荒僻了。崩密列在廢棄的庭院和塔之間,樹木草叢茂密地生長著。
  • 吳哥窟崩密列,這《古墓麗影》的取景地竟然是一片殘垣斷壁的廢墟
    崩密列距離暹粒市區有四十多公裡,曾經是一座像小吳哥式的寺廟,只是現在這裡已經成了一片廢墟,成了一些電影大片的取景地了。崩密列是一座寺廟遺址,已經被列入了聯合國的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正由德國人援助修復中,崩密列的門票是5美金,檢票後就沿著這麼一條筆直的兩邊都是黃花梨樹的小路走進去。小路的盡頭就是這麼一片廢墟,看起來破敗不堪,可能因為這個景點才開放沒多少年吧,連不少當地人都說不清楚這個寺廟是怎麼成為廢墟的。
  • 柬埔寨 【4th】崩密列:消失之美
    廢墟初見偉大功業或可讓人景仰,可怖災禍或可令人懼怕,但都不足以讓人心生敬畏。因為與敬畏相伴而生的必有一種「神聖」。孔子講「三畏」,首為天命、次為大人、末為聖人言,少了天或者少了人都是「畏」的缺失,因此敬畏是與天和人的融合而緊密相連的。這片廢墟讓人敬畏,因它得自於人,又得自於天。
  • 崩密列——潸然一堆亂石墟
    暹粒東北,約70km熱帶雨林中,有座坍圮慘烈的遠古寺廟——崩密列。
  • 吳哥古蹟崩密列,為什麼很多人來過之後,覺得只是一堆破石頭?
    崩密列,是荷花池的意思。原本周圍是有一條護城河的,可惜早已經乾涸。但是現在站在那片廢墟上,看不到半點兒和水有關的東西。相比吳哥窟大圈小圈路線的那些古蹟,崩密列看起來要更野生一點。建成著名吳哥寺的那位國王,最開始建造的其實是崩密列,不知道什麼原因,最終沒有完工。
  • 吳哥古蹟崩密列,為什麼很多人來過之後,覺得只是一堆破石頭?
    但是現在站在那片廢墟上,看不到半點兒和水有關的東西。相比吳哥窟大圈小圈路線的那些古蹟,崩密列看起來要更野生一點。這座半成品建築就這麼一直擱置著,隨著吳哥王朝的沒落,它也隱身於密林之中。一邊防止腳下打滑,一邊應對神奇小動物的那種刺激感,確實會讓人對崩密列印象深刻。
  • 說走就走的柬埔寨之行(五)古老的神廟崩密列
    吃過午飯,我們的大巴車開往暹粒的崩密列。漫長的年代過去了,柬埔寨的古蹟吳哥遺蹟群中還有一個依然被叢林包裹著,至今尚未開發的古老神廟,它就是崩密列。 崩密列是吳哥古蹟重要的組成部分,距吳哥古蹟群40公裡。它建於公元1113年,至今已有900多年歷史,是高棉國王為供奉印度教保護神而建,它的規模和吳哥窟一樣的大,但由於以往未保護未開發,所有的浮雕和能搬動的塑像都被破壞和盜走,很可惜。
  • 【喜歡吳哥】奔密列的陽光
  • 領略柬埔寨崩密列的藝術
    大多數遊客都是去旅遊城市暹粒遊玩,暹粒這裡有世界第八大奇蹟著稱的吳哥窟,還有令人震撼的洞里薩湖美景,據記載,吳哥古蹟現存就有600多處,大多都是分布在面積45平方公裡的森林裡。比如吳哥的核心非常著名的大、小吳哥,還有許多精美的佛塔以及眾多的石刻浮雕,都是非常壯觀、震撼人心的藝術之作。今天小編將帶著大家一起了解下暹粒吳哥崩密列的來龍去脈和建築藝術風格。
  • 暹粒揭開大小吳哥神秘面紗之四
    因為格局的小巧,建築的精美和華麗,女性雕像的嫵媚,當時的發現者便認為這是吳哥王國妃子住的宮殿,便稱為」女王宮「。而後來考古卻發現, 這個建築群與皇宮無關,與女性無關,是一個高僧隱修的寺院,為了不冒犯國王規制,便將建築尺寸縮小,一般人出入都皆須彎腰而行,以表示尊敬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