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美大選對臺灣可能是危險?前美國海軍副部長作出驚人論斷:北京攻臺最可能選11月這周)
【環球網報導 記者趙友平】解放軍9月18日開始在臺海附近組織實戰化演練,美國華盛頓智庫「哈德遜研究所」海權中心主任克羅普希(Seth Cropsey)認為,美國近期大選,可能會陷入黨派對立,從而減少幹預大國衝突的可能,這對臺灣來說是危險的。他由此宣稱,「11月3日這一周,可能是北京攻臺的最好時機」。
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截圖
島內今天繼續炒作報導解放軍軍機在臺灣周邊的戰訓活動。臺防務部門今天(19日)披露,解放軍軍機上午再次越過所謂「海峽中線」及進入臺西南空域活動,共計出動殲-16、殲-10、殲-11、轟-6、運-8等軍機共19架。此前一天,臺灣防務部門曾披露,18日當天總計有18架解放軍戰機「侵擾」臺灣,有部分戰機越過所謂「海峽中線」。
臺防務部門發布的9月18日在臺海出現的解放軍轟-6轟炸機。圖源:臺防務部門官網
臺灣防務部門發布的9月19日在臺海出現的解放軍運-8反潛機。圖源:臺防務部門官網
對於近期臺海情勢,臺灣「中時新聞網」援引《中評社》的報導稱,曾任美國海軍部副部長,立場親臺的克羅普希17日在美《國會山報》撰文做出研判。他稱,美國大選對臺灣可能是一種「危險信號」,對大陸則可能是一個機會。解放軍最近一系列演習不僅僅是政治信號,也是為對臺發動攻擊做軍事準備,目的是在美國及其盟友做出回應之前「徵服臺灣」。
美《《國會山報》刊登克羅普希分析臺海戰事可能的文章:美國大選對臺灣可能是一種「危險信號」,對大陸則可能是一個機會。
克羅普西還分析稱兩岸軍力臺灣在數量上面臨著明顯的劣勢。
克羅普西稱,解放軍東部和南部戰區部署了約600架戰機,臺灣略少於400架。而解放軍的短程飛彈絕大多數集中在臺灣海峽周圍,解放軍的對臺部隊包括了「10個海軍陸戰旅(現有約7個旅)和5個空中突擊旅」,以及近4倍於臺灣現役部隊的兵力。在海軍方面,解放軍針對臺灣有32艘攻擊型潛艦,臺灣目前僅有2艘;大陸有60艘中型或大型水面戰鬥艦,臺灣只有26艘。
但克羅普西也認為,若攻臺不會很快取得勝利。因為要想取得勝利,解放軍必須佔領並徵服整個臺灣島,而攻下臺灣後,也將處理以中部山區為基地的反攻,這是可預期的。
報導提及,克羅普西進一步分析,若大陸無法將臺灣與太平洋其他地區隔離開來,迅速致勝將是不可能的。因為解放軍將面對與日本、澳大利亞和菲律賓的軍隊,及前沿部署的美軍聯軍作戰,若韓國、越南、印度也可能捲入其中,將使衝突擴大並升級,這場衝突的結果,「將很難言喻」。
因此,克羅普西研判,解放軍是為了打一場短期戰爭而建立的,依靠「遠程飛彈」和「逐步分層防禦」來隔離其海岸線地區。通過提高美國的幹預成本,中國大陸尋求通過政治軍事手段解決其核心戰略問題。但克羅普西也承認,「如果美國不能擊敗對臺灣的攻擊,其同盟都將處於危險之中,這種想法也會對美方幹預意願產生影響」。
最後,克羅普西稱,當前美國的黨派敵意已變強烈,以至於11月的任何結果都將成為爭論焦點。使美方幹預大國衝突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對北京來說,11月3日這一周可能是最好的攻擊時機。
解放軍東部戰區9月18日開始在臺海附近組織實戰化演練,國防部發言人任國強當天表示,此次演習是針對當前臺海形勢、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所採取的正當必要行動。臺灣是中國領土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臺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不容任何外來幹涉。近期美國和民進黨當局加緊勾連,頻繁製造事端,無論是以臺制華,還是挾洋自重,這都是痴心妄想,註定是死路一條,玩火者必自焚。中國人民解放軍有堅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夠的能力挫敗一切外部勢力幹涉和臺獨分裂行徑,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解放軍東部戰區新聞發言人張春暉空軍大校18日也表示,近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組織海空兵力在臺灣海峽進行戰備警巡和海空聯合演練,檢驗多軍兵種一體化聯合作戰水平。有關行動是應對當前臺海局勢的必要舉措,有利於提高戰區部隊捍衛國家統一和領土主權安全的能力。戰區部隊堅決履行職責使命,有信心有決心挫敗任何人、任何勢力以任何形式策劃實施「臺獨」分裂活動。
相關推薦
美專家:臺海若開戰,美國將被「胖揍一頓」
長期以來美軍一直在辯論,在中國進攻臺灣時,美軍是否應協防臺灣,但考慮較少的卻是美軍能否成功協防臺灣。對中美兩國軍事實力不理智的分析,將使美軍在臺海之戰中被擊敗的機率大大增加。更糟糕的是,即使美軍在戰術層面獲得勝利,也可能在戰略層面遭受災難性失敗。但這並不是說,沒有其他策略可以在低成本的情況下有效維護美國利益。
很少有美國建制派領導人肯花時間對美軍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實力進行全面分析。相反,決策者為了迎合政治風向,通常會在忽略背景的前提下發表看似毫無成本的言論。長期以來,政策制定者一直在爭論是否要拋棄已持續數十年的美國亞洲政策——「戰略模糊」,直言不諱地宣布美國將在臺灣受到攻擊時進行軍事介入協防臺灣。
反映很多美國政策制定者這一想法的事件是,五角大樓前官員約瑟夫?博斯科(Joseph Bosco)在今年夏天敦促國會通過《臺灣防衛法》,因為「這部法律將使美國距離公開承諾協防臺灣僅剩一步之遙」。
如果該法案被總統籤署為法律,那將迫使美國政府「遲滯、緩和並最終擊敗中華人民共和國(使用武力攻佔臺灣)的企圖」。現在有必要停下來考慮一下這些自信滿滿的話對美軍亞太地面力量、海上水下力量和空中力量實際意味著什麼。無須思考太長時間,我們就會意識到這樣做對美國並沒有好處。
美國設立法案或訂立條約都無疑應使美國變的更加安全,維護(或促進)美國保持繁榮富強的能力。如果美國必須承擔所有風險和成本,而另一方則獲得大部分利益,那麼將自己與另一個國家或政治實體捆綁在一起顯然不符合美國的利益。美國向臺灣提供安全保證不能滿足第一個條件,但卻完全符合第二個條件。
五角大樓和蘭德公司最近進行的兵棋推演表明,如果中美之間爆發軍事衝突,特別是就臺灣問題發生衝突,其結果很可能是美國戰敗。在模擬中美之戰時,蘭德公司分析師大衛?奧赫曼內克(David Ochmanek)直言不諱的表示,美國被「胖揍一頓」。
奧赫曼內克解釋說,如果中國竭盡全力奪取臺灣,那麼它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以幾天至幾周為單位)實現其目標」。他說,原因是中國「將不僅攻擊本地區的空軍基地。他們還將攻擊在海上航行的航空母艦……他們將攻擊我們部署在太空的傳感器。他們將攻擊我們大部分通過衛星傳輸的數據鏈。」
也許這場兵棋推演低估了美國反擊的能力,或者高估了中國的作戰能力。也許美國可以最終擊退中國對臺灣的進攻。然而,這樣的「勝利」將使美國付出驚人的高昂代價。
除了美國將付出生命代價、艦船被擊沉和飛機被擊落的代價,美國還必須難以令人稱羨的在臺灣駐紮大規模軍事力量,並在整個亞太地區廣布基地以拱衛臺灣,防止中國再次嘗試攻取臺灣。為了永久維持此防禦態勢並時刻警惕遭受新的攻擊,美國將不得不花費數千億美元。
此外,地理環境也是一個問題。臺灣與中國大陸的距離和古巴與佛羅裡達州的距離大致相同,而臺灣則和美國大陸相距大約六千海裡。新冠疫情導致美國經濟下滑,這已使美國國防預算捉襟見肘,如果美國再與中國開戰,則暴增的國防開支會直接癱瘓美國。簡而言之,美國輸掉與中國的戰爭將是一場災難,而替臺灣「贏得」這場戰爭將會使美國破產。顯然,華盛頓需要找到與北京對抗的更好方法。幸運的是,還真有更好的選擇。
美國幫助臺灣並嚇阻中國使用武力的最好方法,是鼓勵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友邦(不止臺灣)加快本國的防禦能力建設。中國加強本國對美防禦的出名一招是其建立了區域拒止/反介入作戰體系,該體系將使美國在攻擊中國時付出慘重代價。臺灣也應該建立自己的區域拒止/反介入作戰體系。
美國智庫眼中的中國區域拒止/反介入作戰體系 圖片來源:環球網
臺北應通過建立自己的區域拒止/反介入作戰體系來增強自身防禦能力,這將使中國在使用武力統一臺灣時付出沉重的代價並不再確信自己一定會獲得最終勝利,這樣北京的中共領導人就不會冒著可能戰敗的風險放手一搏。但我們必須承認,即使如此也不能確保中國不會進攻臺灣。單就美國政策而言,我們實在沒道理在美國利益未受到直接威脅的情況下去承擔戰敗或破產的風險。(觀察者網由冠群譯自美國「國家利益」網站)
***今天對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