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華山醫院放射科學科帶頭人、副院長耿道穎教授

2020-12-25 上海市總工會

  幹一行愛一行,愛一行鑽一行——這句話用在耿道穎教授30多年的從醫生涯中,最貼切不過。在放射科這個非主流科室裡,耿道穎潛心探究生命奧秘,30多年會診、診斷數十萬個影像膠片,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這雙眼睛,使數不清的患者避免了不必要的手術,也使數不清的患者能在疾病的萌芽階段及早手術、避免了大手術。

  年會診疑難影像超過10000例

  在華山醫院甚至上海灘,凡是爭執不下疑難雜症的片子,都要請「老耿」過過目。很多患者慕名而來,就是為了讓她看一眼片子。

  有位年輕的韓國男性患者,頭疼劇烈,被診斷大腦左半球中央前回運動區生了惡性膠質瘤。到華山醫院會診時,耿道穎教授看了片子,便看出了不同之處,她認定這片陰影更像寄生蟲(裂頭蚴),如果手術不僅會造成偏身癱瘓,而且還會有引起腦內播散的可能。建議把患者血標本送到上海寄生蟲病研究所檢查,結果驗證了她的判斷,最後給予驅蟲治療。半年後病灶明顯縮小後開刀,果然取出了一條15釐米長的裂頭蚴蟲體。

  2003年「非典」期間,一位杭州來滬的患者在華山會診,很多專家懷疑患者是非典型性肺炎,只有耿道穎認為患者可能是「肺結核」,經過全面檢查,最終證實了耿道穎的診斷;被某家醫院診斷懷疑「胰腺癌」的患者,抱著一線希望找到耿教授,經過仔細的問診、看片,耿道穎告訴她,「沒事的,你只是胰腺頭部得了急性水腫型胰腺炎。」各種檢查結果及按照她給出的治療後複查顯示,患者確實只是炎症。這位患者成了她忠實的粉絲,每每周二上午門診時都見到她來看這個救她命的耿醫生……

  這樣的故事數不勝數。

  是什麼讓耿道穎做出如此有「底氣」的一次次診斷?她告訴記者,沒有什麼捷徑,是30多年與黑白膠片不斷「對話」的積累。

  畢業剛被分配到放射科那會兒,耿道穎從拍片、洗片、顯影、定影學起,讀博士後期間,在夜深人靜的實驗室裡,她克服女孩子的恐懼心,獨自一人對著解剖標本進行試驗,終於確立了與磁共振圖像對照的腦溝回定位體系。直到今天,每天一早走進辦公室,她仍堅持針對疑難雜症讀片、核片,年會診疑難影像超過10000例。

  她不僅這樣要求自己,也始終堅持嚴謹治學。在帶研究生過程中,她要求學生仔細看病史和認真觀察每一個病人的CT/MRI圖像,每個患者的數百張圖像,必須一個個圖像看過去,因為如果忽視一個細節,就有可能漏掉一個診斷依據,這可是關係到病人的治療措施甚至關乎生死安危。

  好的放射科醫生要給出治療方向

  「一個好的放射科醫生應該做到定位定性診斷,不僅要看出問題,還要給出治療的方向。」耿道穎教授常用這句話激勵自己和她的學生們。

  近年來,她以第一責任人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973項目子課題、教育部博士點基金、上海市領軍人才計劃、上海市優秀學術帶頭人計劃、上海市科委重大和重點項目、上海市教委科技創新重點項目及曙光計劃、上海市衛計委重要疾病聯合攻關項目及申康促進市級醫院臨床技能與臨床創新能力三年行動計劃項目等40餘項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論著200 餘篇,以第一完成人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等多個重要獎項。她的研究成果不僅推動了影像醫學水平進一步提高,也讓患者大大受益。

  她和團隊推出國際首創融合多種影像技術的功能MRI成像立體定向體系,使得功能磁共振能夠為腦腫瘤術前定界分級、術中切除定位提供精確導航,從而實現在充分切除功能區腫瘤的同時,降低了偏癱或失語率,該項技術達到國內領先,被編入《中國中樞神經系統膠質瘤診斷和治療指南》,並在全國推廣應用;創建了頭頸動脈CT血管造影聯合全腦CT灌注成像一體化的腦血管病的預警技術,不僅提高了腦血管病早期精確診斷率和溶栓率,同時降低了患者曝光射線劑量,縮短了檢查時間,節約了醫療費用;率先優化了一套彌散+灌注+波譜的MRI診斷模式,大大提高了腦惡性腫瘤的診斷與鑑別診斷準確率,同時為腦腫瘤治療後效果評估找到了客觀準確的技術參數……

  帶領團隊寫出上海首篇新冠論文

  「有耿大姐在的地方,我們放心!」這是同事們、同行們對耿道穎的一致評價。

  今年1月初,新冠疫情在全國暴發。「作為影像科醫生,我們能為抗疫做些什麼?」從大年初三起,耿道穎教授就放棄了假期,全程在醫院協調工作,華山醫院所有的發熱門診及急診的CT約500餘例患者,耿教授都要親自把關,保證不出現漏診及誤診。她告訴記者,「最終,我們診斷的11名新冠患者,沒有一個錯報、漏報,我們沒有給華山放射科丟臉。」

  疫情期間,她還利用中國網際網路+影像專科聯盟會診平臺,義診全國各地可疑新型冠狀病毒肺炎200餘例。同時,她帶領團隊連續奮戰5個晝夜,總結臨床經驗,寫出了上海首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T表現》論文,為了讓更多的基層醫生讀懂論文,她放棄英文論文,採用中文在《上海醫學》網絡首發,及時為防疫一線醫務人員提供了理論指導。

相關焦點

  • 名醫遇上名嘴 | 華山醫院副院長耿道穎&東方衛視主持人周瑾:抓住才...
    名醫遇上名嘴 | 華山醫院副院長耿道穎&東方衛視主持人周瑾:抓住才是「穎」道理 2020-05-10 03: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1年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招聘中醫科學科帶頭人公告
    廣東衛生人才網同步佛山市人民政府招考公告信息:2021年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招聘中醫科學科帶頭人公告,報名時間:1月19日-1月21日,請考生多加關注。
  • 華山醫院神經外科教授潘力:那些嚴謹的態度影響了我
    1993年10月,華山醫院引進了伽瑪刀設備,我才開始接觸這項新技術,那一年年底,我被醫院派去奧地利進行專項培訓。記者:在國外接受培訓,你學到了什麼,什麼是讓你印象非常深刻的?潘力:我們跟著奧地利的醫生學習,看他們如何篩選病人,如何作治療計劃,如何進行隨訪。由於培訓有三個月的時間,所以我也看到了手術之後的結果,有好的結果,也有不好的結果。
  • 超聲醫學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首批兼職教授聘任儀式成功舉行
    11 月 22 日,重慶醫科大學舉行超聲醫學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首批兼職教授聘任儀式暨研究生能力培養論壇,為遴選出的首批 8 名兼職教授頒發聘書。
  • 記四醫大西京醫院消化病醫院副院長吳開春教授
    吳開春,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消化病醫院副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亞太消化病學會常委兼科技獎勵委員會主席、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常委兼秘書長、全軍消化病學專業委員會常委兼秘書、陝西省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主任委員、2008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獲得者。     翻開吳開春教授的工作日曆,他的忙碌讓筆者大為震驚。
  • 全國最好25個專科帶頭人:除了呼吸科的鐘南山,你還認識誰?
    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疾病診療和科研中心之一,學科帶頭人王德輝教授為該院副院長,主攻鼻顱底外科,他帶領科室還對過敏性鼻炎、鼻竇炎、鼻息肉和嗅覺障礙等惱人的鼻科常見病,通過藥物、免疫和中西醫結合個體化治療,形成了規範化的治療方案。現任耳鼻喉科研究院院長兼耳鼻喉科主任李華偉致力於耳聾、耳鳴、眩暈以及面神經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 深切緬懷中國著名傳染病學家、華山醫院終身教授徐肇玥
    前排左二為徐肇玥教授。徐肇玥教授1945年畢業於國立上海醫學院醫療專業本科,畢業後就留在中國紅十字會第一醫院(即華山醫院)內科工作,歷任內科住院醫師、總住院醫師、主治醫師等職,奠定了她紮實的內科基礎。1956年醫院建立傳染病科與傳染病教研組時,她協助蜚聲中外的著名臨床醫學專家、臨床抗生素學的奠基人——戴自英教授創立了傳染病學學科。
  • 華山醫院表彰290名抗疫勇士
    圖說:華山醫院表彰抗疫勇士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歷經113年風雨、見證無數次勇士出徵的紅會老樓籠罩在春色裡。她終於又看到了2個多月來從這裡一批又一批義無反顧奔向抗疫一線的華山人。今天下午,在紅會老樓前的華山花園大草坪上,華山醫院副院長馬昕總指揮率領的四批273名支援武漢醫療隊員和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率領的17名支援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醫務人員,身著繡著華山LOGO的大紅色隊服,整齊雄壯列隊,接受大家的隆重歡迎。LED大屏幕播放著抗疫英雄們的照片、視頻,人生中最難忘的2個月曆歷在目。
  •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免去丁強院長職務,毛穎擔任院長
    7月14日上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舉行幹部大會。 華山醫院 圖7月14日上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舉行幹部大會,宣布醫院院長任免決定。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上海市教委工作黨委書記沈煒、上海市委組織部宣教科技幹部處處長吳中偉等上級部門領導,以及華山醫院黨政班子成員、職能部門負責人、科室主任、黨支部書記、老同志代表、專家代表等出席。復旦大學黨委副書記、上海醫學院黨委書記袁正宏主持會議。吳中偉同志宣布上海市委關於華山醫院院長的任免決定:免去丁強華山醫院院長職務,毛穎任華山醫院院長。
  • 中山大學附屬三所醫院「最強天團」首次大會診 跨區域救治危重患者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3月5日下午,由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和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組成的20多名專家,齊聚中山一院高端遠程會診中心,為省內5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把脈問診」,討論和制定個性化的精準治療方案。
  • 這位海門人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院長
    今天(7月14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舉行幹部大會,宣布上海市委關於華山醫院院長的任免決定:免去丁強華山醫院院長職務,毛穎任華山醫院院長。
  • 原西京醫院副院長黨金雪教授蒞臨西安醫學院附屬胃泰消化病醫院...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記者衛傑)為積極響應國家大力發展大健康產業的號召,提升健康科普知識的傳播與互動,深入學習胃腸疾病臨床診治經驗,2020年5月22日下午,西安醫學院附屬胃泰消化病醫院邀請原西京醫院副院長、陝西省醫院等級評審專家組長、第四軍醫大學學報編委黨金雪教授蒞臨西安醫學院附屬胃泰消化病醫院開展「抗衰老」專題講座。
  • 西安交大一附院與神木市醫院共建腫瘤學科啟動
    為提高基層醫務人員腫瘤規範化治療與腫瘤患者管理能力,促進基層醫院腫瘤學科發展,提升醫療服務體系整體效能。12月11日上午,神木市第一屆腫瘤治療研討會暨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腫瘤學科與神木市醫院腫瘤科學科共建揭牌儀式在我院濱河新區院區順利舉行。我院副院長化建彪主持會議。
  • 神經外科專家毛穎升任華山醫院院長
    吳中偉同志首先宣布上海市委關於華山醫院院長的任免決定:免去丁強華山醫院院長職務,毛穎任華山醫院院長。丁強同志在發言中表示堅決擁護上級的任免決定,向上級黨委、醫院黨政領導班子以及全院同仁多年來的支持幫助表示感謝,並向履新的毛穎同志表示由衷祝賀。
  •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手外科頂級技術助偏癱患者重塑希望
    5月23日下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手外科沈雲東副教授在嘉興市第二醫院門診二樓進行義診,參與此次義診活動中,選取符合手術條件的患者,於6月6日,由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副院長徐文東教授親自進行手術。  桐鄉王大媽癱瘓多年,一直四處求醫,本人和家人都已幾乎放棄康復的希望,給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擾。這次抱著一絲希望前來,當教授給予她還是有康復希望的時候,她已激動得哽咽。
  • 華山醫院金垂體團隊原創紀實MV《光》發布
    8月18日,第三個中國醫師節來臨之際,一首由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金垂體團隊創意策劃,華山醫院感染科李發紅醫生作詞、作曲,紀錄片導演趙美東攝製,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新十大女高音歌唱家周旋,音樂劇演員、上海音樂學院研究生杜釔樵與李發紅醫生共同演繹的原創紀實MV《光》正式在線發布。
  • 華山醫院副院長:武漢三周內建16個方艙醫院,作用無可替代
    5月14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於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方艙醫院集中收治工作情況,請相關醫療和護理專家回答媒體提問。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領隊、華山醫院副院長馬昕介紹了方艙醫院在疫情防控中起到的作用。
  • 廣州中醫藥大學惠州醫院再迎10個專家團隊
    談起廣州中醫藥大學惠州醫院合作共建這一年,骨傷科三區主任、惠州市名中醫徐振文頗有感慨。「合作共建是突破發展瓶頸的轉折點,這一年來,最大的變化是信心的增強」,眼看著醫院各學科建設的穩步推進,醫院管理水平的不斷提升,包括徐振文在內,廣州中醫藥大學惠州醫院全體職工對於醫院發展的信心大大提振。
  • ...時候挺身而出——記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副院長徐曉玲
    【安徽日報】總是在困難的時候挺身而出——記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副院長徐曉玲 本報記者 朱琳琳「我只是做了一名醫生該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