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點左右,我們來到山東棗莊北莊西伽河,我們一到橋上,就聽到鐺鐺的敲擊聲,伴隨著方向的聲音,我們看到一個掛著國旗的院子,我們決定去看看。從老遠我們可以看到門口有幾條類似舢板的小鐵船,莫非這是一個造船廠嗎?
在院子裡的大門口,一個戴著太陽鏡的年輕人正在工作。原來是造船。別提了,我們經常看到這種船,但他是怎麼造的?我沒見過。女士們先生們,你和我是一樣的嗎?
當我們進入院子時,我們看見一位老人,我們和他進行了簡單的寒暄聊天。老漢姓徐,62歲,屬於老虎。他年輕時就開始製造這種鐵船,這個小船廠已經有30多年的歷史了。
一開始,他和他的家人一起做這件事,後來,他有了一點積蓄,所以他僱了幾個工人來幫他。當被問及這些鐵船的銷售情況時,他自豪地說,這些鐵船主要用於河流和水庫管理,附近的微山湖漁民也是主要客戶。嗯,我們一年能賣200多輛。近兩年來,由於環保的控制,水庫和部分湖泊不允許高於水產養殖,銷量下降了很多。忙的時候,五六個工人加班,不夠賣。在過去的兩年裡,工廠裡只有兩個人。
造船一般採用3mm鋼板作為基本原材料,在拉伸和切割後,用彎曲機將其捲成近似的弧度,焊接後,用大錘整形。最後,噴漆是可以的。近兩年來,他們一直用高速公路的退役防護鋼板作為船體的原材料,因為鋼板不易生鏽,而且符合國家標準,客戶非常認可。給我們看看大錘,他是製造鐵船的主要工具,錘子的重量不輕,40多斤!我們試著說出我們發自內心的話,大多數人估計舉起幾次後會是氣喘籲籲。
說到造船工藝,老徐說事實上建造這樣一艘船的技術並不多,基本上,他與街頭製作錫桶的工藝相似,只是原料和程序稍有不同。一開始,沒有那麼多機器,只有一把大錘。
由於這種鐵船的精度不是很高,這些看似簡單的工具和半機械化的機器就足夠了。當我們問孩子是否會繼承他的造船廠時,他說,剛開始的兒子也和他一起工作,後來,他覺得太累就出去找另一份工作了。他也不想讓兒子繼續經營下去,因為利潤不大,關鍵時刻太難了太累。他說,幹了這麼多年,眼睛和腰上全是傷。
我們剛才遇到的那個年輕人是老徐僱用的工人,經過詳細討論,我們發現他是老徐的女婿。年輕人言語不多,他也是老徐德利的幫手!根據老徐的說法,如果沒有女婿的幫助,他現在就不能做體力活了。
由於室外作業,工作時間基本上暴露於太陽底下。長期的風吹日曬使這個年輕人的皮膚黝黑髮亮。當被問及工資時,這位年輕人說,他的固定工資是每月5000元。我們開玩笑地說,將來這家工廠都是你的,多少都無所謂。年輕人笑了。
當我們問,建造這樣一艘船需要多少天。他說他花了三天時間完成了這樣一艘船。這種船長約5米左右,價格2000多元,每艘船的利潤是幾百元。船廠是接客戶訂單來做的,雖然這兩年一直不受歡迎,但葉某和葉某都沒有閒著。
這是鐵船的半成品,油漆後完工。雖然老徐的小船廠不是很大,但他的鐵船銷往全國各地。看著自己忙碌的生活,我覺得生活不容易,衷心祝願老徐船廠越辦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