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荊州這次上熱搜,的確讓人哭笑不得。一會兒說,關公像地基下沉,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一會兒又說,開園幾年的景區裡那個標誌性的建築物是未批先建的;
更有傳言,荊州的關公青銅雕像要拆除……前兩天,住建部的通報一出來,喊「拆」聲更是一片。
昨天,「郢都故事」還專門將公眾號微友的留言整理後發了一期,其中「拆除」的聲音也是很響亮的。比如,微友「半閒居」的態度非常明確。在交流中,我曾說過,「一拆了之最簡單,但對荊州又有什麼好處呢?」對此,「半閒居」則非常明確地說:「我認為好處在於,保護了古城規劃,清除了古城周邊不應該有的敗筆,嚴肅了建設審批紀律。這代人做了很多破壞規劃和環境的蠢亊,留些事情和空間讓後人去做吧!」
為什麼喊拆聲一片?究其原因,我覺得主要是兩個方面,一個是不少人對關公雕像建在這裡一直就有異議,認為不應該建在城牆邊,而應該建在諸如城北的「關公點將臺」、長江邊上某處等等地方;一個是覺得關公像已被認定為是違法違規建築,既然違法違規,為了嚴肅法紀,那就是對違法違規建築物堅決進行拆除,對相關領導和責任人進行嚴厲查處。
以上觀點,無疑是正確的!但是,荊州人畢竟與「關公」有著深厚的感情,這座巨型的關公青銅雕像以建設到現在,已經六七年了,也經歷了三四任地方領導,似乎已經成為荊州古城的一部分,並且已經融入到荊州人的生活之中了。
有一句話說的非常好,存在即合理。幾年下來,也許是因為對關公像有了感情,不少微友覺得,拆了太可惜了,不能一拆了之。
面對爭論中的意見,微友「胡四海」說:「關公銅雕的拆與不拆,文章只是捜集整理了四種意見,作者沒有發表自己的意見。我認為這是荊州文化大事,需考驗荊州市領導的智慧。」而「手指書法春芝堂食用菌產品 徐傑則認為,「建造,來之不易!拆除,可惜可憐!」
「郢都故事」原本只準備做一個純粹的記錄者,然而面對「荊州文化大事」,面對眾多留言的朋友,我覺得還是說一說自己的觀點吧。
那就是,我們是不是可以理性地看待這一事件,並用智慧處理好這一事件。
第一,「一拆了之」弊大於利!甚至「會傷了全荊州乃至全世界有關公情結的人的心」。 拆之利,無非就是嚴格執法。是的,執法不應該講什麼客觀!但我們認真想一想,數億元的巨大建築物,沒有觸犯任何人的利益,也沒有一個人(無論投資的國企,還是默認了的相關部門或者說疏於管理)是為了私利,都是抱著打造荊州旅遊拳頭產品的目的,才讓這個「私生子」長大了。
雖然,還有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雖然從設計到運營,都有不盡人意的地方。但是,關公義園建起來了,關公聖像立起來了,客觀上已經成為荊州的城市新地標!也在全國有了一定的影響力。而通過此次事件之後,知名度更是會彪升。
不拆,應該是利大於弊。
微信好友「瀚海」說的好,「做為荊州人不同意一拆了之,要考慮建關公聖像初心是好的,也是為了荊州發展,拆了會傷了全荊州乃至全世界有關公情結的人的心」。
第二,拆除關公雕像對荊州的旅遊也是只有壞處沒有好處,還會讓數億元國有資產打水漂。要拆,其實很簡單,只要一紙公文;真拆,也不簡單,仍然要花一筆巨款請施工隊來拆。
有人會說,拆除的費用反正不用政府出,讓荊旅集團出就行了。是的,如果要拆除違法違規建築物,肯定要讓違法違規企業出資,還可能會罰上一筆巨款,但這仍然是國有資產的損失。如果說國有企業屬於全民所有,那麼建雕像的錢和拆雕像的錢就應該是我們大家買單了。
不拆,荊州還有一座關公義園;拆了,城牆邊不過只是多出了一塊空地。這些損失,哪個投資的決策者和監管缺失相關部門責任人能賠得嗎?所以說,這個經濟帳是算不過來的。
第三,能不能想一個辦法讓壞事變成好事。我覺得,我們現在應該在一片喊拆聲中冷靜思考一下,這次我們會不會「大意失荊州」。微友「笑看風雲」提出了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難道不能讓壞事變成好事嗎?正如作者說的考驗政治智慧的時候到了」。
對於這個問題,微友「胡四海」更是說:「荊州古城應該不乏高人。」我想只要我們大家開動腦筋,就一定能找到好的辦法。
這裡我先來個拋磚引玉,比如:是不是可以罰企業一筆錢,然後將景區的大門打開,將關公義園這個景區改變用途,讓其成為市民和遊客隨便出入的城市公園、城市廣場。在此基礎上,完善相關手續,補辦相關批件。
其實,關公雕像對古城歷史風貌的影響到底有多大、是不是比荊州古城裡的那八九棟高樓更影響古城的風貌?那個古城保護條例的相關條款是不是可以適當地修改或調整?有關部門是不是可以請專家來認證一下?
古城裡的建設銀行等高聳的辦公大樓,不是也影響了荊州古城的歷史風貌了嗎?為什麼沒有口誅筆伐的去申討!
對這些問題,往往是仁者見仁,知者見知。
當然,未批先建到那裡去說也是違法違規的,處罰必不可少!但處罰的方式也不是只有「拆除」一種!
總之,辦法是人想出來的。而且,住建部的通報中也沒有說一定要拆除,強調的是整改!強調的是舉一反三!從而杜絕此類事情再發生。
我想,就荊州來說,應該不僅僅只有「拆除」這一種辦法。也許,拆除關公雕像並不是最好的那種方法!
我們期待著……
(文/圖 張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