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它承載著二百七十多年的文化歷史。清朝也是一個從中國古代史到近現代史的國家。雖然清政府最後由於朝廷的腐敗而崩塌,但是其中的文化價值還是不容小覷的。
而清朝有一個家庭,他們幾代從商。在從商期間,有個名為喬致庸,他不僅僅使喬家大院達到輝煌的成就,在慈禧太后西逃的時候還給予錢財幫助,是個實打實的"愛國人士",而這個家庭正是清朝有名的喬家大院。
富裕的喬家
喬家是清朝鹹豐年間就存在的一個商人家族,而他是從一個叫喬貴發開始建立的。喬貴發早年本來是個窮小子,因為自己家境貧困,他沒錢讀書,所以才開始行商,立志要讓自己的孩子過上富庶的日子。而他的願望也實現了,他成為了山西當時有名的商人。
喬貴發死後,就有他的兒子喬全美繼承了他的家業,然後繼續把喬家的生意做大。但是喬全美卻因病去世了,留下了一個十幾歲的大兒子和一個年幼的二兒子。大兒子喬致廣年幼便接起家業。雖然他年紀輕輕,但是他在商業方面也有獨到的見解。他不僅是一個稱職的喬家主人,也是一個稱職的哥哥。
喬致廣一直照顧著自己年幼的弟弟喬致庸,他把喬致庸撫養成人,並且讓他學習文化,而喬致庸也非常的喜愛知識,並且下定決心將來一定要考取功名。可是好景不長,就在喬致庸進京趕考的那一年中,喬致廣因病去世了。喬致廣為了保住自己的家業不被其他堂兄堂弟搶走,也為了不讓喬致庸寄人籬下,於是決定把家主之位傳給喬致庸。於是喬致廣的妻子,連夜吩咐人進京去通知喬致庸回家。
喬致庸聽說哥哥病重的消息,悲痛不已,想要回家,但是又不能放棄自己喜歡的文學。於是她思索了很長時間,決定放棄自己曾經的夢想,回家接手喬家大院。就這樣,喬致庸一步一步的接手喬家,最後把喬家的商業發揚光大,成為山西省最大的商業富豪。
喬致庸
喬致庸接手家業之後,開創了一個又一個關於商業上面的先例。他對待商業的態度是很隨遇而安的。別人不需要的東西,他給加工,然後進行薄利多銷。而在行商之中最重要的就是名聲信譽,而喬致庸更是把這個看為最重要的。他誠信做事,不違背良心,每次貨物都是用最好的材料,最便宜的價格賣給別人。就這樣,喬家的商戶碼頭遍布全國,成為清朝一大富豪。
雖然他賺了很多錢,但是他並沒有違背他之前的信譽,他還總是告誡自己的兒孫們,做生意要以"信"、"義"二字為首,這樣才能夠長久富裕。正是這樣一個以誠信為首的商人,享年89歲,是喬家活得最長的一位家主。
喬致庸的兒子們
喬致庸一共擁有六個兒子,但是這六個兒子的一生卻沒有和他一樣的順利。
喬致庸的長子喬岱在商業上面是個靈活多變的人,但往往這個性格也導致了他的暴躁。而且最為家中的長子,多少有點嬌生慣養,所以在生意場上,他從不退讓半分,最後被同行殺害。
二子喬景儀擁有大哥喬岱缺點,脾氣暴躁,但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他早年一直幫助喬致庸打理家務,但是就在一次買賣上,也被人暗中殺害。
三子喬景儼在性格方面都和喬致庸非常的相似,而且在遭遇上也如出一轍。喬景儼是一個和善的人,而且他是一個喜好讀書的人,他並沒心思去爭奪家中的地位,只想一心一意的好好讀書,然後考取功名。為此喬致庸非常支持,並且不讓他打理家中的任何事物,讓他專心讀書。可是事與願違,最後喬景儼還是無奈,擔起家中家主重任。
四兒子喬景侃也是個多病的人,在十幾歲就病死了。
五兒子喬景偁也是非常喜愛文學,但是他的志向並不在清朝,而是想要到國外遠洋發展,最後他還是成功了,自己的後代成為外國有名的博士。
六兒子喬景僖是喬致庸最小的兒子,也是他最喜歡的一個,不過體弱多病,也在二十多歲就病死了。
看喬致庸的後代,六個兒子只有兩個兒子善終了,其他的兒子都英年早逝。所以喬致庸老年生活是非常痛苦的,看著自己一個又一個的兒子在自己眼前死去,真的是傷心至極。
喬家大院承載著清朝時期的文化,其建築,現在還保存完整。而喬致庸的經商之道,更是值得現在的人們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