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在老嚴夫婦給兒子買房的事情上,看出了養兒不一定能防老

2020-12-10 阿莎普

劇評

老嚴夫婦十多年前到上海開了一家包子鋪,老兩口都是實在人,全靠這家包子店養家餬口,他們起早貪黑,省吃儉用,就為了多掙錢攢起來給兒子娶媳婦買房子。

賣了十多年的包子,兩個人還沒有住所,辛辛苦苦攢了三百多萬買的房子,卻成了兒子兒媳的家,他們卻成了那套房子的客人。

老嚴夫婦也跟很多父母一樣,他們的辛苦付出都是為了孩子。但不一樣的是,老嚴夫婦的兒子是個「不孝子」。當然,這也包括他們那個「惡毒」的兒媳。

看到兒子兒媳對老嚴夫婦的態度,再次驗證了「養兒不一定能防老」一說。老嚴夫婦的兒子參加工作沒多久,經濟上沒有任何能力,和女朋友結婚也只能靠自己的父母。

老嚴夫婦去房產中介籤合同的時候,兒子兒媳都跟著去了,當時兒子就提出要把兒媳的名字也加上,本來老兩口還在猶豫,但是兒媳說自己懷孕了,這下可把老嚴夫婦高興壞了,毫不猶豫就同意加上兒媳的名字。

他們拿出了自己的所有積蓄,全款給兒子買的房,他們原本以為一家人終於在上海有個屬於自己的家了,想著兒媳懷孕,老兩口退掉租的房子,滿心歡喜地拿著行李打算和兒子兒媳住一起,照顧懷孕的兒媳時,門一打開,卻被親家母當成客人對待。

兒子的丈母娘一副房子主人的樣子,說哪天請老嚴夫婦來做客,兒媳看到公婆招呼不打轉身就走,兒子卻趕著讓父母先回去。最後老嚴夫婦無處可去,只能住到包子鋪。

當養兒變成絕望,剩下的只有無奈

老嚴夫婦站在樓道裡,進也進不去門,親家母像對待客人一樣,說讓他們進去吃個飯再走,老兩口也不能說他們來的目的是打算常住的,只能無奈的說:自己是順路到這來,看看孩子們過得好不好。

而親家母也是裝傻充愣,看到他們手裡提著的大包小包,還故意問他們是不是來洗衣服的。「窩囊」的兒子看到門外的父母,連句請他們進去的話都不敢說,還趕著他們走:「爸媽,你們先回去吧,有空我去看你們。」

老嚴夫婦無奈地說:「好」。臨走時還不忘叮囑兒子不要惦記他們,多幫著丈母娘幹點活。

省吃儉用花了三百萬買一套房,最後老兩口卻沒地方住,是兒子不孝還是兒媳惡毒,似乎追究細枝末節已經不重要了,遇到這樣的兒子做父母的只有絕望和無奈。

到了樓下,老兩口一邊把東西重新放回三輪車上,一邊感嘆當年他們來上海的時候,東西就裝了兩個蛇皮袋,如今十多年過去,他們攢了一車子家當。

老嚴感慨的時候,眼裡泛著淚花,想必那是對兒子的失望,也是對生活的無奈,更是為自己的付出感到不值。

後來,他們因為三輪車佔了別人的車位,小區的保安不得不讓他們走,老兩口一邊道歉,一邊推著車狼狽的離開了。

去的時候,老嚴歡天喜地蹬著三輪車跟老伴有說有笑,暢想著搬進新家後的生活會有多美好。回去的時候,落寞地推著車,夫婦倆一個在前面推,一個在後面推,老太太還一邊抹著眼淚。

對於老嚴兒子的做法,已經不僅僅是用不孝可以形容了,自己沒本事還把父母坑了,老兩口幾十年的辛苦付出到頭來「打了水漂」。

自己花錢買的房子被人佔去,有苦說不出的滋味,沒有經歷過的父母是體會不到那種無奈的感受。最可恨的莫過於他們的兒子,想著父母好說話,專門坑自己的父母,到丈母娘面前表孝心。

兒子兒媳丈母娘三個人心安理得的住著老嚴夫婦買的房子,兒媳婦還不把公婆放在眼裡,對於老人來說,遇到這樣的兒子兒媳他們更多的是寒心。就這樣,父母還擔心兒子的感受,幫著兒子解圍。

在現實生活中,像老嚴家裡的情況也有很多。正是因為有了父母的無私付出,才有了不孝順的子女。如果不用為了兒子操勞,老兩口拿著幾百萬的存款在上海買一套小點的房子,無論怎樣他們的生活都能過得很好。

養兒不一定能防老,娶了媳婦確實能忘了娘

父母對兒女的縱容,就是在坑自己,在兒女不孝方面,有些是人自身的問題,有些就是父母給慣出來的。

二叔的兒子結婚的時候,兒媳要求二叔在縣城給他們買套房,房子買了,名字寫的是兒子和兒媳的,他們把鑰匙給了兒媳的娘家一把,娘家人隨時去住,可是二叔和二嬸去過兩次,兒媳不讓進屋,他們就再也沒有去過。

兒媳生孩子的時候,二嬸把家裡攢的母雞蛋送去給她補身子,兒媳黑著一張臉說婆婆太小氣了。孩子滿月的酒席也是讓公婆給拿的錢,然而去的都是娘家那邊的人,婆家這邊的只讓去了幾個親戚。

兒媳十惡不赦,兒子一點話語權都沒有,父母全款給他們買房,連門都不讓進,兒子也不敢說什麼。可只要沒錢的時候就回老家找父母要錢。

然而,這一切的後果都是父母自己造成的,如果對兒子早一點放手,不要一直幫他,相信當他們吃不上飯的時候,自然會去努力的,只要是個有勞動能力的人,都不會讓自己餓死。

所以,愛孩子可以,但不要溺愛,父母可以試想一下,現在你們還能幹得動活,掙得到錢,可如果有一天你們沒有了勞動能力,掙不來錢的時候,先不說兒子會不會孝敬你們,他到那時候沒有了父母做依靠,他該怎麼生活。

我知道有很多的父母都和老嚴夫婦犯了一個通病,一輩子都是為了孩子著想,從不為自己的人生考慮。然而,他們的付出並沒有得到兒子的回報。

看到老嚴用一輩子的血汗錢買的房子,卻被兒媳和親家母安心的住在裡面,他們自己最後連睡覺的地方都沒有,真的是讓人又恨又氣,但也不得不說兒子不孝父母也是有責任的。

其實,現實生活中,娶了媳婦忘了娘的兒子不在少數,只不過很多父母因為疼愛自己的兒子,什麼都不捨得說,只要兒子過得好,他們受再大的委屈也無所謂。

可是,父母有沒有想過,你們辛苦一輩子給兒子出錢買房,還要幫他們帶孩子甚至拿錢幫他們養孩子,到頭來自己什麼也沒落著,還一心想著只要他們自己過得好,你們就不應該去打擾他們。

都說養兒為了防老,可是遇到的兒子是啃老的時候,還怎麼指望他們能夠贍養老人,換句話說,兒子至少是有血緣關係的倒還好說,可兒媳呢?不孝順就是不孝順,她不可能念在老人給她買房的份上會轉變對你們的態度。如果兒媳真的懂得感恩,她就不會強烈要求你們全款買的房讓寫她的名字了。

《安家》裡面老嚴家的兒媳,拿到了公婆買的房子,還妄想把他們撇下不管,放在過去的說法,這樣的人是要遭報應的。

所以當父母的,在自己到了一定年齡的時候,不能只為兒女考慮,應該為自己的晚年做好打算,養兒不一定能防老,如果兒子指望不上的時候,手裡有點養老錢還能給晚年的生活加一道防護鎖。

父母要明白,你沒有義務無條件為兒女付出,養育之恩他們無以為報,但當你們老了的時候,他們就應該盡到贍養的義務,而不是繼續啃老。

人世間有很多的父母總是默默奉獻,有很多的子女卻不懂得感恩。在電視劇《安家》裡,老嚴夫婦就是那些只想著為兒女付出,不求回報的父母們的影子。

人不管在生活中是什麼角色,都要為自己而活,自己的生活過得好了,再去幫助別人,即便是兒女也是一樣的,父母自己都沒地方住,還給他們買房子,那自己老了該怎麼辦? 所以,那些溺愛孩子的父母不要再只想著子女了,餘生應該為自己而活。

圖片源於網絡,侵權刪

相關焦點

  • 320萬給兒子在大城市買房「安家」,父母卻成為最卑微的存在
    320萬給兒子在大城市買房「安家」,父母卻成為最卑微的存在近日熱播的電視劇《安家》裡的老嚴夫妻,在上海打拼已經十多年了。為了兒子的幸福生活,全款320萬在上海給兒子買了一套房子,他們榨乾了身上的每一分血汗錢,就是不想讓兒子一畢業就背上巨債,甚至在兒子和兒媳的甜言蜜語下,又加上兒媳的名字。二老幻想著早日抱上孫子,能夠當上"上海孫子"的爺爺奶奶。
  • 孫儷新劇《安家》口碑翻車,但它揭露了真實的人間世
    這件事兒對於很多沒步入社會的人來說,可能是有點不敢相信,這麼體面的兩人,能沒有積蓄買房?但是工作了的人就能想得通了,現實中就是這麼無奈,有很多人像宮蓓蓓這樣一直在大城市漂泊,漂泊多年最後還是只能回老家買房。
  • 「養兒千日,用兒一時」,安家中嚴老夫婦來兒子家裡,卻含淚離開
    老一輩人在大城市努力一輩子給兒女攢錢買房,是給自己一個盼頭,也是希望以後能跟兒孫住在一起,這樣在大城市也算是有了真正的歸屬感。電視劇《安家》中嚴叔帶著兒子兒媳籤約的時候,兒子突然說要加上老婆的名字,從老嚴夫婦的眼神裡也能看到一絲猶豫,不知道大家對房產證該不該加兒媳婦名字這個問題怎麼看?
  • 誰不想在大城市安一個自己的家,《安家》寫出了所有異鄉人的渴求
    《安家》整個故事都圍繞著房產中介展開,房子是逃不開的一個話題,買房者和賣房者同樣重要。買房者買房安家,賣房者掙錢安家。雙方雖然處於相反的位置,但是希望殊途同歸:都是想安定下來。《安家》安的不僅是家,還有心。
  • 兒子買百萬手辦卻不贍養父母,稱:養兒為防老,別提母愛偉大!
    今天我們來說一下,在現實當中發生的一件讓人覺得非常「戲劇化」的事情。這件事情,是一位在漫展上面的二次元漫友說的,而且還說出了這件事情中「主角」的名字,應該不是假的。因為考慮到事實真相無法確認的事情,所以這裡我們暫時把事情的「主角」稱為是「B君」吧。
  • 在《安家》中,雖然房似錦賣得一手好房,但也給自己埋下了隱患
    在《安家》中,房似錦剛到安家天下上海店當店長就賣掉了兩套房子!看來房似錦所說的「沒有她賣不出去的房子」真不是吹牛,她先是將一套沒人要的跑道房賣給了宮蓓蓓,然後又把宮蓓蓓的房子倒賣給了老嚴兩口子。雖然她這波操作確實很厲害,但也為她埋下了一系列隱患。
  • 《安家》垂暮之年的愛情:你若安好,我便無恙
    自古以來,我們國人就對房子情有獨鍾,有房才有家的觀念根深蒂固。一千多年前,詩聖杜甫大聲疾呼「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時至今日,房子仍然是人們生活談論最多的話題。最近,我每天都在追《安家》,一直思考一個問題:買房是為了安家,還是安放幸福?劇中徐姑姑和張乘乘,為了買房而假離婚,結果「假戲真做」;老嚴夫婦辛辛苦苦賣包子,積攢了320萬,掏空家底買了房子,結果差點流落街頭……每一個「安家」的故事,都讓人感到那麼心酸。
  • 安家:兒子的婚房公婆不能住嗎?喊話兒子兒媳:請記住做人底線!
    《安家》是一部取材於現實事例的電視劇,所以這部劇才能引發很多網友的廣泛熱議吧,這其中也有一個敏感的話題,那就是兒子兒媳和公婆的相處問題!劇中老嚴夫婦也好,耿叔夫婦也好,他們都遇到同樣的一個問題,那就是兒子組成的小家庭不願意接納他們,儘管他們為了給兒子買房,耿叔拿了一部分錢,老嚴夫婦拿了全部的積蓄,他們為什麼不願意接納公婆呢?
  • 養兒真的能防老嗎?那可不一定
    六阿婆有六個兒子,都已成家,可謂兒孫滿堂。兒子們都有自己的謀生之道 ,日子過得還算是很寬裕的。孫輩們中年長的也已妻生子,四代同堂,多少人羨慕和求不來的。六阿婆應該是有個安逸的晚年才對。然,她過得並不好。
  • 安之心養老年金險,為什麼現代女性更要買
    無論結婚生子與否,她們都希望自己的未來能更有保障。因此,購買一份合適的保險對於當代女性來說尤為重要,由中國養老險推出的安之心養老年金保險(萬能型),就是很好的選擇。本文將從三個方面來分析為什么女性要買安之心養老年金險。第一,女性的壽命更高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2019年全球預期壽命表明,女性的壽命普遍比男性高。
  • 「幫忙帶了9年孩子,能在兒子家養老嗎?」72歲的老人說:別做夢了
    俗話說:養兒為防老。可很多老人說,現在是養孫為防老。對於大多數普通家庭來說,夫妻一方放棄工作,或者全程僱保姆帶孩子,都不現實。大部分的情況都是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在分擔帶孩子的壓力。最開始大兒媳懷孕生孩子,王姨從孕期開始幫忙,一直照顧到孫女3歲上幼兒園。大兒媳做點小生意,並不很忙,孩子大點以後,生意也不太景氣,就乾脆停業回家一心照顧孩子了。孩子上學後,哪能兩個女人同時閒在家呢,雖然大兒媳沒強硬趕人,但王姨還是自己收拾東西回老家了。
  • 一個真實的故事:90歲的老奶奶生前無人顧,死後五個兒子爭做「白...
    諾大的菜園取而代之的是五棟三層半的高樓,一個兒子一棟,把老宅緊緊包起來,倘若沒有人指點,壓根就不知道裡面還有一棟住著老人的圍屋,還有一絲人氣。我沿著那條深深的布滿青苔的小巷子進去,見到了那個以前特別漂亮能幹的二奶奶。雖是破舊的房子,但她總能收拾得井井有條,令人眼前一亮。二奶奶總是喜歡拉著我的手說:姑娘就是好,姑娘就是好。
  • 《安家》大結局留下四處未解,寧馨「氣難平」,房似錦「意難平」
    雖然口碑有兩極分化現象,但《安家》的評分在第一季度上星作品裡也屬於佼佼者,綜合來說它算得上是2020第一部爆劇。爆劇的影響力一直不俗,在大結局之時它也不負眾望登上多個平臺熱搜前十,觀眾討論不斷。未解之惡徒房似錦的眾多客戶裡有很多晚輩吸長輩血的存在,包子店老闆老嚴夫婦的兒子、兒媳是一例,他們霸佔父母的房子讓老嚴夫婦無家可歸,最終還是徐姑姑支招才緩解了壓力。而這對自私的晚輩會受到怎樣的懲罰?老嚴夫婦的房子最終如何歸屬?
  • 除了鶴崗,全國竟還有這麼多城市買房只需花幾萬!趕緊收藏去安家
    「鶴崗房價已跌破千」、「網紅五萬直播鶴崗買房」…這一系列的熱點事件讓網友議論紛紛。房房房,是中國人的根。有房才有家,已然成為許多人的共識。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穩房價,限暴漲,無疑是目前房產市場的關鍵詞。
  • 安家:季明亮追求朱閃閃並非為買房,真實意圖印證了王子健的擔憂
    季明亮追求朱閃閃並非為買房,真實意圖印證了王子健的擔憂!文|娛樂不必太認真由安建執導,六六編劇,孫儷,羅晉,田雷,王自健,張萌,張曉謙,楊皓宇,王藝哲,孫佳雨等人聯袂出演的都市職場劇《安家》正在熱播中,該劇主要以安家天下的靜宜門店為背景,講述了在靜宜門店中,以房似錦和徐文昌為代表的房產中介人員,在為客戶安家的同時,也在尋找屬於自己的幸福生活。
  • 農村俗語「養兒防老」,養兒真能防老嗎?這話有什麼說法?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如果說所有人養兒都一定能防老,但現實中也出現過有子有女卻要討飯的老人,甚至命喪子手的父母。如果說養兒不能防老,那也不符合事實,現實生活中是有很多孝順兒女的,他們的父母就是因為生有他們,晚年生活非常幸福。一、養兒能防老,這是主流。
  • 75歲老人哭訴:在兒女家各住一個月後,才明白晚年能依靠誰
    老人含辛茹苦把子女養大,指望將來老的那天能有所依靠;老人辛苦一輩子,操心一輩子,就希望能安度晚年,有個幸福的晚年生活。可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每況愈下,老年該依靠誰?兒子、女兒還是養老院呢?我們聽聽75歲的老人怎麼說。
  • 《安家》:養二胎不易,買學區房更難,中青年夫妻共同的難題
    作為時下最火的電視劇,《安家》有3條主要線索:房似錦受重男輕女家庭影響,想要找一個有安全感的他,彼此用愛安一個家;老嚴夫婦砸鍋賣鐵為兒子兒媳買房,但但卻被趕了出來,他們想要一個完整的家;宮蓓蓓一家住在一起缺乏溝通,導致矛盾叢生,他們想要一個和睦的家。
  • 安家:徐文昌辦公室的繁體字牌匾,寫著「慶餘」二字,有何用意?
    牌匾上的繁字體轉換成簡體字是「慶」「餘」二字,這到底是彩蛋,還是另有用意呢?所以《安家》中的「慶餘」與《慶餘年》沒有任何關係。推斷二、餘慶坊《安家》的牌匾是豎著擺放,按照繁體字的閱讀習慣,應該從右向左去讀,這二字應該是「餘慶」。牌匾沒有顯示完,後面可能還有字,最有可能的就是上海的一個地名——餘慶坊。
  • 養兒防老還是養女防老?或許,真正的防老是靠自己!
    是不是女兒真的比兒子孝順?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從2004年開始,持續跟蹤2.6萬名50歲以上的老人,結果發現:在美國,女兒照顧老人的時間平均每個月達到12.3小時,兒子僅5.6小時。 在國內社會學專家看來,儘管美國社會與中國社會存在很大不同,但兩者也面臨著相同的養老問題。確實,我國現在許多人都更傾向於養女防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