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頂山市郟縣白廟鄉:秸稈原位還田 節本增收增效

2020-12-18 國際在線

大型玉米自動收割機在平頂山市郟縣白廟鄉收割玉米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消息:「我今年種了十幾畝玉米,今天用機器收完,鄉裡就安排人免費幫我把打碎的秸稈腐熟、深耕,之後我們自己耙一下就能直接種麥了,這樣土質也好了,化肥錢也能省上一大筆。」9月20日上午,在平頂山市郟縣白廟鄉胡坡村連片成熟的玉米地裡,看著穿梭在田間的大型玉米自動收割機,65歲的農民胡德發高興地說。

  據了解,白廟鄉是傳統的農業鄉鎮,以種植小麥、玉米等作物為主。每年9月前後,玉米收割完畢,農民就得整地準備種植下一茬冬小麥。往年玉米秸稈就地打碎後,農民會將較長的秸稈堆砌在溝渠或路邊,為了趕上農時,打碎的秸稈未經腐熟就耕進土地,一方面造成禁燒壓力,另一方面未能起到增肥增效的目的。

  為探索走出一條現代化高效綠色循環農業新路子,緩解禁燒壓力的同時,讓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白廟鄉深入貫徹郟縣農業農村局秸稈綜合利用的各項舉措,開展秸稈腐熟和深耕作業。秸稈腐熟和深耕能有效地控制化肥投入量及各種肥料的比例,培肥地力、保護生態、協調養分,對有限肥源合理分配,達到降低成本,增產增收的目的,也能減輕環境與資源的負擔,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為了做好今秋禁燒工作,我鄉設置了3個禁燒卡點,藍天衛士24小時監控。有了這個秸稈還田政策,不但群眾能夠省工增收,我們的禁燒壓力幾乎也沒了,可謂一舉多得。」白廟鄉農業部門負責人胡貫朋說。

  截至目前,白廟鄉全鄉已實現秸稈還田600餘畝,預計2020年秋將實現秸稈還田1.5萬畝左右,玉米和大豆等秸稈作物還田率將達到98%。(文/圖 趙潔寧)

相關焦點

  • 郟縣白廟鄉:秸稈原位還田 節本增收增效
    9月20日上午,在郟縣白廟鄉胡坡村連片成熟的玉米地裡,大型玉米自動收割機一直忙碌著,65歲的老農民胡德發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據了解,白廟鄉是傳統的農業鄉鎮,以種植小麥、玉米糧食作物為主,每年9月前後,玉米收割完畢,開始整地種植下一茬冬小麥,往年玉米秸稈就地打碎後,農民會將較長的秸稈堆砌在溝渠或路邊,為了趕上農時,打碎的秸稈未經腐熟就耕進土地,一方面造成禁燒壓力,另一方面未能起到增肥增效的目的。
  • 郟縣白廟鄉:堵疏結合確保秸稈焚燒「零火點」
    映象網訊(記者 李學義 通訊員 趙潔寧)「老鄉,今年收成咋樣,這是《致全鄉廣大農戶的一封信》,現在提倡秸稈還田和綜合利用,咱收完油菜和小麥如果不能把秸稈還田,就堆放在統一收集點,咱鄉裡會集中處理。」5月28日,在郟縣白廟鄉白廟村的一處小麥收割現場,一位白廟鄉禁燒巡邏員向農戶宣傳著秸稈禁燒政策。
  • 平頂山市郟縣白廟鄉:老人幸福院裡享清福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報導:近日,在平頂山市郟縣白廟鄉大郭莊村幸福院,10多名老人在娛樂室看電視、下象棋,其樂融融。  白廟鄉黨委組織委員張凱輝說,為解決分散供養的農村老人吃飯難等問題,白廟鄉建立了農村留守老人鄉、村兩級關愛幫扶體系,2018年以來在全鄉穩步推進農村幸福院建設。幸福院以行政村為單位實行自我籌建、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幸福院設有休息室、娛樂室、閱覽室、配餐室、餐廳,為老人提供一日三餐、休閒娛樂等綜合性日間照料服務。
  • 平頂山郟縣白廟鄉:打造千畝果園示範基地 推動鄉村振興
    近日,在平頂山市郟縣白廟鄉大郭莊村睿合果木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桃園裡,看著桃花壓滿枝頭,該合作社負責人吳新召充滿信心地說。郟縣白廟鄉果木種植專業合作社桃園裡盛開的桃花  近年來,郟縣白廟鄉大力推動鄉村振興戰略,以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為抓手,積極引導農民群眾調整產業結構,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大力發展特色農業,規劃建設眼明寺千畝果園示範基地
  • 平頂山市郟縣白廟鄉:小鄉村建起別致小公園
    近日,提起村裡的小公園,平頂山市郟縣白廟鄉趙莊村老黨員劉如志動情地說。  趙莊村緊鄰平郟快速通道,南水北調渠環村而過,自開展鄉村小公園建設以來,這個村莊不僅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經濟收入也隨之改變。  趙莊村的小公園緊鄰南水北調渠,一條水泥路橫貫其中。
  • 平頂山市郟縣白廟鄉:清查清欠亮家底 村村都有「明白帳」
    7月12日,平頂山市郟縣白廟鄉胡坡村黨支部書記王風梅欣慰地說。  近日,為使村民充分了解村集體資產存量、存在的漏洞、資產用途去向等情況,白廟鄉啟動了村集體資產清查清欠活動。  據王風梅介紹,胡坡村矛盾主要聚焦在1997年國家實行土地承包30年不變政策以來,該村依然沿用添人添地、去人去地的措施,多數村民對多年以來土地租種面積、性質和承包年限等有疑問。
  • 郟縣白廟鄉: 群芳輝映半邊天 巾幗花開別樣紅
    趙莊村「四組一隊」成員冬至節為脫貧戶劉建利、李春賢送去香噴噴的餃子,黑廟村「四組一隊」成員宣傳憲法,坡周村「四組一隊」成員給留守孩子輔導功課,楊村「四組一隊」成員幫助留守婦女摘辣椒,謝招村「四組一隊」成員幫助貧困戶打掃衛生,黑廟村、謝招村「四組一隊」成員積極參與國土綠化工作,趙莊、冀麻莊村「四組一隊」成員參與夜間巡邏值班……,白廟鄉的兩個工作群幾乎每天讓各村四組一隊工作照片刷屏。
  • 平頂山市郟縣白廟鄉移民群眾:搬進新村十周年 過上幸福好生活
    8月23日上午,在平頂山市郟縣白廟鄉馬灣移民新村搬遷10周年慶典暨「出彩馬灣人」表彰活動上,受表彰的村民馬國合激動地說。  8月23日,馬灣新村表彰了搬遷10年以來湧現出的146個「五美家庭」「勤勞致富家庭」「好媳婦」「好婆婆」「重教勤學家庭」「優秀共產黨員」;宣讀了村規民約,發放了節儉操辦紅白喜事和馬灣新村關於創建丹江緣移民小鎮3A級景區的倡議書。
  • 郟縣白廟鄉:打造千畝果園示範基地 推動鄉村振興戰略
    在河南郟縣白廟鄉大郭莊村睿合果木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桃園裡,看著桃花壓滿枝頭,吳新召對今年果樹收成充滿信心。 據了解,郟縣白廟鄉近年來大力推動鄉村振興戰略,以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為抓手,積極引導農民群眾調整產業結構,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大力發展特色農業,規劃建設眼明寺千畝果園示範基地
  • 東山區新華鎮:加快秸稈還田 助力藍天保衛戰
    東北網鶴崗4月22日訊 (宋世卓 記者耿向文)連日來,在東山區新華鎮各村的田間地頭,都能看到農機手駕駛著秸稈粉碎機緊張作業。秸稈粉碎機所過之處,沉睡了一個冬天的秸稈經過粉碎被均勻地拋灑在田間,隨後被深耕犁地埋入地下。這一機械化操作,讓土地更加肥沃,讓天空變得更加湛藍。
  • 允許焚燒秸稈了?秸稈還田危害太大,秸稈焚燒禁令現「反轉」
    之前我們國家對農民朋友提出,禁止燃燒秸稈,破壞環境,要把秸稈還田,簡單來說,就是玉米剩下的秸稈,用機器破碎,然後可以埋在土壤深處,或者覆蓋在地上。當時,專家談到秸稈粉碎還田,還列舉了很多秸稈還田的各種優勢。l能更好地改善土壤性質。
  • 2萬多畝秸稈粉碎還田,懷集實現生態經濟效益雙增收
    隨著秋收進入尾聲,日前,肇慶市懷集縣懷城街道大象村的村民在田間地頭裡忙著把秸稈粉碎,然後重新運到田裡,作為下次輪種的肥料。不遠處,已經打好包的秸稈堆放在稻田裡,等待回收車輛轉運到指定地點。
  • 上萬棵火龍果在平頂山郟縣白廟鄉的移民新村安了家
    4月23日,在平頂山郟縣白廟鄉馬灣新村的農業特色產業園裡,9棚火龍果全部種植完畢,今年28歲的韓小剛眼裡滿是希望的光芒。 4月23日,在平頂山郟縣白廟鄉馬灣新村的農業特色產業園裡,9棚火龍果全部種植完畢,今年28歲的韓小剛眼裡滿是希望的光芒。 據了解,馬灣新村是南水北調工程移民村,近年來,馬灣新村建成特色農業產業園,包含光伏採摘園、豐潤果蔬園、百畝蓮藕、丹江情生態園等小園區。
  • 平頂山市郟縣冢頭鎮:小小葡萄串起致富「增收果」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報導:近日,在平頂山市郟縣冢頭鎮柿園村益園種植合作社的葡萄園內,累累的果實掛滿葡萄架,園主柴孝軍忙著剪枝、管護,工人們忙著除草、採摘葡萄,豐收的喜悅洋溢在他們的臉上……  之前,柴孝軍一直在家務農,靠種植小麥、大豆等傳統作物為生。
  • 秸稈可以燒了?禁燒秸稈實施後,農戶:秸稈還田有弊端
    收穫玉米之後,在田野中會留下很多秸稈。農戶為了避免浪費,就將秸稈作為日常所需燒火的用料。不過,之前專家為了保護環境禁止焚燒秸稈。但是,如今卻發生了一些變化。 秸稈還田不僅可以增強土地的肥力,而且有助於保護環境。但是,秸稈還田也對農作物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比如,秸稈在分解的過程中會跟農作物爭奪養分,導致農作物的質量和產量下降。
  • 郟縣白廟鄉脫貧戶戴上大紅花
    11月30日,郟縣白廟鄉胡坡村村民胡老本接過鄉黨委書記王應欽頒發的脫貧光榮證和大紅花後說。為確保脫貧成效,強化脫貧光榮的正向激勵,當天白廟鄉黨委、政府組織班子成員、幫扶幹部,到全鄉2020年脫貧戶家中,為他們佩戴大紅花,送上脫貧光榮證,掛上脫貧光榮戶銘牌,真正讓貧困群眾從脫貧中獲得成就感、幸福感和自豪感,在全鄉倡樹勤勞致富新民風,傳播自立自強正能量。
  • 小麥秸稈還田條件下鉀肥減量對水稻產量及養分利用的影響
    安徽喜洋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摘 要利用長江中下遊稻麥輪作定位試驗,研究小麥秸稈還田條件下,鉀肥減量施用對土壤鉀素含量、水稻產量和鉀素累積量以及鉀肥利用率的影響,為小麥秸稈還田後水稻鉀肥合理施用提供科學依據。
  • 郟縣白廟鄉:百年老村舊貌換新顏
    美麗鄉村建設激發了寧莊村村民謀變謀出路的動力,從2018年5月開始,該村先後拆舊復墾土地60多畝,在中國平煤神馬集團帘子布公司、縣委組織部和郟縣供電公司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該村共計安裝65盞太陽能路燈,修建3個文化廣場、3個遊園,新鋪設道路3100平方米,安裝道路防護欄284米。
  • 郟縣白廟鄉:小小紅薯苗為助農脫貧出「大力」
    郟縣白廟鄉:小小紅薯苗為助農脫貧出「大力」 2020-04-26 09: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郟縣白廟鄉: 發動全民捐款 共建美好家園
    「雷曉捐款5000元,楊永軍捐款3000元,喬春需捐款3000元,張自修捐款3000元......近日,在白廟鄉謝招村的村室內黨員和群眾的熱情高漲,一場美麗鄉村建設籌資啟動儀式正在轟轟烈烈的開展。白廟鄉包村領導雷曉說到。到位的款項如何用在「刀刃上」,雷曉承諾:「凡捐款金額一律由村委會統一張榜公告,所有使用情況也對村民公開,確保捐助的每一分錢充分利用。」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在鄉村建設的路上,謝招村的黨員和群眾就好比是那一團熊熊烈火,燃起謝招村的希望與發展。」白廟鄉黨委書記王應欽感慨地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