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玉米自動收割機在平頂山市郟縣白廟鄉收割玉米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消息:「我今年種了十幾畝玉米,今天用機器收完,鄉裡就安排人免費幫我把打碎的秸稈腐熟、深耕,之後我們自己耙一下就能直接種麥了,這樣土質也好了,化肥錢也能省上一大筆。」9月20日上午,在平頂山市郟縣白廟鄉胡坡村連片成熟的玉米地裡,看著穿梭在田間的大型玉米自動收割機,65歲的農民胡德發高興地說。
據了解,白廟鄉是傳統的農業鄉鎮,以種植小麥、玉米等作物為主。每年9月前後,玉米收割完畢,農民就得整地準備種植下一茬冬小麥。往年玉米秸稈就地打碎後,農民會將較長的秸稈堆砌在溝渠或路邊,為了趕上農時,打碎的秸稈未經腐熟就耕進土地,一方面造成禁燒壓力,另一方面未能起到增肥增效的目的。
為探索走出一條現代化高效綠色循環農業新路子,緩解禁燒壓力的同時,讓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白廟鄉深入貫徹郟縣農業農村局秸稈綜合利用的各項舉措,開展秸稈腐熟和深耕作業。秸稈腐熟和深耕能有效地控制化肥投入量及各種肥料的比例,培肥地力、保護生態、協調養分,對有限肥源合理分配,達到降低成本,增產增收的目的,也能減輕環境與資源的負擔,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為了做好今秋禁燒工作,我鄉設置了3個禁燒卡點,藍天衛士24小時監控。有了這個秸稈還田政策,不但群眾能夠省工增收,我們的禁燒壓力幾乎也沒了,可謂一舉多得。」白廟鄉農業部門負責人胡貫朋說。
截至目前,白廟鄉全鄉已實現秸稈還田600餘畝,預計2020年秋將實現秸稈還田1.5萬畝左右,玉米和大豆等秸稈作物還田率將達到98%。(文/圖 趙潔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