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石——春水紫萍

2020-12-13 賞石新語

春水紫萍

春水流暖陽,清溪細波紅。

緩緩如行花,早風漂紫萍。

賞析:常見之物無奇,常見之心不可凡俗。心無凡俗,物必生奇。賞石在人思而生景,持凡心則不可得。凡中見思,思可入文。深入物性之樸而見人性之靈,化腐朽為神奇功夫之所在。天下本無奇石,因靈傑之思而奇石生。石無動能,賞有舞心。動則移山嶽,靜則平海瀾。意生而動靜,文輝射精光。

如斯石:黃紅色豔,質貴佳清。形宛秀華,圓融闊寬。相墨圖畫,春雅博懷。色如春水夕陽之流錦,墨是紫萍漂浮之繁盛。似聚似散,隨水逐波。疏密知水流,不問東西風。嫻靜氣氛,曠寂情思。賞靜清心知動意飛。賞石之樂,唯在動靜。細微處有大境界,宏觀乃微觀之匯也。賞石非興趣可以有所得,必潛心入形相之內。斯石可生心而對人語,石心樸而言真。

相關焦點

  • 古典賞石與新派賞石之別
    所謂新派賞石,包括以廣西水衝石、內蒙戈壁石等為代表的當代主打石種。這也包括以日本水石為代表的外來石種。雖然世界賞石文化的源頭在中國,日本近代的水石也是受到了古代中國賞石文化的影響而演變而來,但它所表現的內容和形式都過異於古典賞石。
  • 賞石,寫意人生.
    賞石文化日漸興起,是社會繁榮昌盛、物質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豐富多彩的一種體現,也是人們休閒文化生活向自然藝術縱深發展以及「盛世收藏」社會文明的體現
  • 古典賞石與新派賞石之別
    所謂新派賞石,包括以廣西水衝石、內蒙戈壁石等為代表的當代主打石種。這也包括以日本水石為代表的外來石種。雖然世界賞石文化的源頭在中國,日本近代的水石也是受到了古代中國賞石文化的影響而演變而來,但它所表現的內容和形式都過異於古典賞石。
  • 關於賞石意境和賞石境界的討論
    玩石頭者在談到賞石境界時經常說到「天人合一」這個詞,因為玩石者對賞石到達天人合一的境界心生嚮往。事實上類似「天人合一」的賞石體驗,好多玩石者都體驗過,只是自己沒有意識到而已。有的石友就要說了,你可真能,我們不知道的事情你卻知道好吧,我來談談我的看法,大家聽聽有沒有道理。
  • 自圓其說談賞石
    在玩石人的世界裡,自圓其說或許可以理解為一種賞石者駕馭藝術細胞、詮釋民眾審美的能力。當隊伍裡只有賞石者人的時候,這便是狹義的自圓其說談賞石;當隊伍裡聚集了一定賞石者,那便是狹義的自圓其說得到了大眾的認可,謂之廣義的自圓其說談賞石。
  • 小說「三維」賞石
    首先我們遵循古代賞石標準說「瘦、皺、漏、透」賞石。然後再以現在人賞石標準說「形、質、色、紋」賞石。當然,把古人賞石說是「醜石觀」,把當代人賞石說是「美石觀」,這本身是認識上的偏激,也有悖於道家的美學思想。其實重要的是:不管是古人賞石的評判標準如何,還是當代人賞石的評判標準如何,只要符合道家美學思想師法自然和美在自然,就是好奇石,甚至是能夠傳世的好奇石。    儒家美學思想即美屬於善,美就是和諧,美就是「天人合一」。
  • 「賞石+」事業的開拓者!江西張曰輝,創意推進玉山賞石文化產業
    張先生以「賞石+」理念響應當地政府的號召,激情行動,夙夜不怠,開拓了賞石文化產業化的新路。如今,以前每噸600元的米粒石原石,身價已達到每噸6000元,品質優異者更是超過萬元。賞石文化帶動精準扶貧、石農致富和經濟發展的效應十分明顯。中共黨員、退伍軍人張曰輝,是土生土長的玉山人,1997年從江西省武警總隊省政府警衛中隊退伍轉業。他與賞石文化結緣,得從2014年說起。
  • 文人賞石,仁者洞天
    在西方,不管是中國古典賞石還是古代賞石,其英文皆為Literati's Rocks(或 Literati's Stones),意謂「文人石」——反映古代文人士大夫的一種觀念的藝術。從古至今,古雅的供石欣賞、收藏皆是文人生活品味的一種象徵。
  • 自圓其說談賞石,驚呆了!
    當隊伍裡只有賞石者人的時候,這便是狹義的自圓其說談賞石;當隊伍裡聚集了一定賞石者,那便是狹義的自圓其說得到了大眾的認可,謂之廣義的自圓其說談賞石。而我們石友經常掛在嘴邊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賞石觀,其實歸結成大白話也便是「自圓其說」的意思罷了。
  • 松江的賞石文化
    我再循著這石文化去探尋,才發現,賞石文化在中國歷史悠久。是與書法、繪畫、詩詞並存的特有文化。傳承上看起來斷斷續續,只因這些不可移動文物常受戰爭、自然災害影響而被人們忽視。再循著這賞石文化專研下去,卻讓我驚喜萬分:松江在江南賞石文化中獨樹一幟。賞石文化包括自然石鑑賞和人工疊石兩種,而它的代表人物都在松江。
  • 賞石的真諦
    賞石過程,首先是激情的迸發,然後是喜悅,然後是平靜,然後致遠,達到中和。中和之美是中和傳統文化的重要審美準則,也是賞石的理想境界。賞石要達到中和,首先人格要完善。觀賞石不言最可人,在靜默中得升華!觀賞石作為客觀存在的客體,它的美體現在賞石者的內在感驗及外表的身體語言。
  • 朝陽市雙塔區賞石協會開展第九個全國賞石日活動
    8月30日,朝陽市雙塔區賞石協會組織開展了第九個全國賞石日戶外獵石活動 此次活動由區賞石協會會長牛振武帶隊,分別乘車前往距城區五十多公裡的北四家子鄉八盤溝景區撿石、採蘑菇、賞古村、參觀「文革期間」宋任窮住所。
  • 賞石是什麼?
    賞石是什麼?你可以理解為&34;的簡稱,但其絕非僅是一種&34;的行為。在這一看似簡單的行為背後,卻隱藏和交織著華夏文明特有的文化、思想、態度與精神。而今,歷經上千年的發展、起伏與沉澱,賞石已然成為了我們的一種文化遺產。
  • 海派傳統賞石論(上)山形賞石如何賞?
    「賞石即為賞峰」:同書法、國畫等「以形媚道」的傳統藝術一樣,古來文人雅士籍品讀奇石之形、會其「高闊、廣遠、堅韌、沉穩、幽奇、峻秀、靈妙」之意,進而慨嘆上天造物之神奇不可思議,或頓悟「天人合一」至上境界其備受歷代王公貴族高雅之士推崇和珍愛,並因此譜寫了一篇篇曲折動人的史話傳奇,自然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顆耀眼明珠。
  • 【賞石雜談】總是說「賞石悟道」,到底悟出了什麼?
    在佛語中「悟道」就是指領悟佛理、虔誠修行;而在奇石圈裡「賞石悟道」則是指通過玩賞奇石,明白更多的人生道理。那麼,有人不禁要問,玩石頭能讓人懂得什麼道理呢?資深玩石者是這樣回答的……悟道之一、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 彌勒賞石語錄①
    在那個傳說中的火爆全網的【儷水賞石】微信群裡,彌勒的賞石語錄開啟了一個又一個的與石相伴的日子。
  • 賞石,寫意人生.
    從賞石文化的角度而言,孔子的「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就一直宣揚「自然人化」或者「人化自然」。其次,道家的思想似乎比儒家更具有「自然性」。體現在賞石文化上,「見素抱樸,返璞歸真」就是賞石審美的最高標準和審美境界,也就是在真善美的靜觀中達到「物我為一」的境界。
  • 賞石——三星坪
    賞析:放思於天涯,賞石無疆也丈夫賞石,再造自然。心運斤鬥,力推泰山。人不負奇石之俊雅,石感人智之慧海。日月星辰,石射光芒。山川大谷,雅鋒衝靈。如此賞者,萬物入心。啟發鴻蒙,騰形飛相。賞石化境,意生心喜,喜來文中,文從形相。文豐意隆之大象,化凡成奇之手法。取吉祥於天上,天多福澤之故,攝喜樂於日常,日常具體之理。脫庸於會心之時,進文於解玄之際。如此賞石,味酣純厚。
  • 思 · 辯 | 賞石「三典」論
    現代,蜚聲中華石界的一句:「南許北張天津王」即上海的許問石、天津的張輪遠、天津的王猩酋,乃非同一般的民國時期的賞石名家,痴迷雨花石成狂殊同米顛。十年了,我認為可以把「道魂氣韻」稱為「哲典」相石法則。從古代到現代,從詩性到哲學的發展,所謂:「若火之燎於原,不可嚮邇,其猶可撲滅?」敢稱「三典」相石法則,一定是賞石文化藝術的歷史必要與理論勇氣。
  • 傳統的賞石由來
    若說中國古代賞石史,實際上就是一部中國古代文人士大夫們的歷史。 中國古代有影響的文人、士大夫,通常均是「詩書畫」不分,賞石也是「詩書畫石」不分。唐朝最有名的宰相、藏石家李德裕、牛僧儒,縱然在政治上輪番執政,勢不兩立,然而在賞石愛好方面卻驚人的意趣相投。 中國古代的賞石家,在進入賞石情境之前,幾乎都經過數十年漫長的儒道等傳統人文思想的薰陶,對藝術欣賞具有很高的修養。故他們在寄情賞石時,能妙語連珠、詩情噴湧,進入畫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