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大寺,日本華嚴宗大本山

2021-01-15 禪藝會

寺院不僅是宗教場所,更是教育機構。不過,要成為教育機構,還需要做諸多建設,如大陸寺院下立的佛學院和禪修中心,港臺寺院下屬的中小學校與誦經組織,日本寺院下設的美術館和圖書館,都在實現教育人與感化人的職能,並應得到進一步的強化。——純道題記


有意向參加中國禪藝文化赴日本交流團,可以與《禪藝會》聯繫。

1978年10月28日,鄧小平訪問日本奈良東大寺。在東大寺,鄧小平見到廟裡的一尊加上臺座高達17米的佛像說:「個兒真大。」東大寺執事長狹川宗玄告訴鄧小平說,這尊佛像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銅佛像,是在中國唐朝時期建立的,「那時候,我們得到了中國技術人員的許多合作。東大寺和中國有一千二百年的友好交往。」

鄧小平聽後,高興地點了點頭。在佛像背後,有一根柱子,執事長說:「聽說,穿過這下頭的洞穴,便會遇到好事。副總理再苗條一點,就可以穿過這個洞穴了。」鄧小平聽了哈哈大笑,然後應執事長的要求題名留念。


東大寺,又稱為大華嚴寺、金光明四天王護國寺,是日本華嚴宗大本山。東大寺位於平城京(今奈良)東,是南都七大寺之一,距今約有一千二百餘年的歷史。如今是全國68所國分寺的總寺院。因為建在首都平城京以東,所以被稱作東大寺。另外有西大寺。1997年秋,出席「中韓日三國佛教友好交流會議」的三國代表曾在這裡共同舉行了祈禱世界和平法會。

東大寺大佛殿,正面寬度57米,深50米,為世界最大的木造建築。大佛殿內,放置著高15米以上的大佛像盧舍那佛。東大寺院內還有南大門、二月堂、三月堂、 正倉院等。南大門有很著名的雙體金剛力士像。二月堂能夠俯視大佛殿和眺望奈良市區。

8世紀上半葉,大佛殿以東,若草山麓建立起了寺院的前身。據《東大寺要錄》記載,天平5年(733年)若草山麓創建的金鐘寺是東大寺的起源。另有一說,據正史《續日本記》載,神亀5年(728年),第45代天皇聖武天皇與光明皇后的皇子菩提早逝,為此在若草山麓設山房,常住有僧侶9人,此為金鐘寺之前身。

天平12年(740)發生藤原廣嗣之亂以來,奈良廢都,政治中樞輾轉於恭仁京(今京都府相樂郡加茂町)、近江(滋賀)紫香樂宮、難波宮(今大阪市東區法圓坂町)之間,社會極度混亂。為求國泰民安,聖武天皇下詔各國興建國分寺、國分尼寺。

聖武天皇頒布大佛造立之詔是在天平15年(743年)。當時,都城為恭仁京(今京都),天皇行宮是位於恭仁京東北的紫香樂宮(今滋賀縣甲賀市),大佛鑄造也在當地開始。此後聖武天皇短期間內屢次遷都,2年後的天平17年(745年),定都平城京的同時在現在的東大寺所在地開始了大佛的鑄造。

這是一項艱難浩大的工程,大佛鑄成以後,天平勝寶4年(752年)天竺(印度)出身的僧人菩提仙那主持了大佛開眼會。大佛鑄造完成後大佛殿的建設工事又接著開始、天平寶字2年(758年)竣工。

東大寺與各國國分寺在組織上雖然沒有從屬關係,但由於東大寺在中央,由天皇主持修建,而國分寺在地方,由地方政府的國司監造和監管,所以不僅在佛教信仰上存在密切關係,在形式上也有上下從屬關係。因而從這個意義上說,東大寺也稱總國分寺,此名最早出現於鎌倉時代的文獻裡。

在日本各地建立國分寺和國分尼寺的做法,實際上是效仿中國隋唐時代在各地興建國立寺院的作法,如興建大雲寺、龍興寺、開元寺等,以為國祈福。光明皇后非常敬仰武則天,武則天創建的大雲寺被認為是仿效的對象。武則天在洛陽造大佛銅像及在龍門奉先寺雕刻大佛石像的消息由入唐求法僧傳至日本。

天平勝寶四年(752)四月九日,舉行了盛大的大佛開眼供養法會,萬餘名僧侶參加,表演並演奏了久米舞、唐古樂、高麗樂、林邑樂,「自佛法東渡以來,齋會儀未嘗如此盛大過。」因聖武太上皇正在病中,故由天竺菩提僧正代執開眼筆,此筆現藏於正倉院,所系「五色縷」,長及大佛殿外,無數蒞臨者扶之以結法緣。

公元753年,唐鑑真和尚歷盡艱辛東渡日本,在大佛殿前臨時建造的戒壇向聖武太上皇等僧俗授戒。大佛殿西側的戒壇院即是鑑真和尚平時傳授戒律的場所,內設授戒室(金堂)、講堂、僧房,規模較小。不久唐招提寺建成後,鑑真和尚移至唐招提寺,而有關人員仍在這裡傳授戒律。

東大寺不僅是祈禱天下太平、萬民安康的道場,同時還是積極推進教理研究、負有培養學僧重任的寺院。奈良時代,法相、三論、俱舍、成實、華嚴、律等六宗已傳到日本,東大寺六宗兼學,尤重華嚴。

南大門上高懸「恆說華嚴院」匾額,盧舍那佛前有燈置於一對鏡子中間,燈光層層映於兩側的鏡內,表示法界緣起重重無盡。大佛殿內置有六座佛龕,名曰「六宗櫥子」,裡面安放有各宗根本經典,門上繪有各自的祖師及守護神像。

平安時代,除六宗外,天台、真言兩宗的教學研究也頗為盛行,東大寺標榜「八宗兼學」。由於鑑真和尚帶來的經典被廣為傳誦,華嚴教學與天台教學關係密切起來。真言密教方面,自金鐘寺時代起古密教就很盛行,更有弘法大師空海及其門下在南都奈良弘傳密教的基礎,因此專研密教的學僧聚居於此,建立了十餘所子院(院家),如弘法大師創建的真言院(821)、聖寶僧正創建的三論真言兼學的東南院(875)等。

東大寺的經濟收入主要來源於天皇施封的五千戶及數國的租稅。因管理、經營大伽藍、莊園及物資運輸都缺幫手,故而新增了許多僧人,被稱為眾徒、大眾(後稱僧兵),並形成集團,在社會上勢力很大。平安末期,東大寺與權力巨大的平家一門在經營莊園方面不斷產生摩擦。治承四年(1180),源賴政奉命舉兵,興福寺、東大寺眾徒與三井寺的眾徒聯手抗擊,終被擊敗,東大寺大半毀於兵火,盧舍那大佛因大佛殿燒毀而大損。

鎌倉時代,華嚴教學活動振興,名僧輩出,其中宗性、凝然等高僧有兩千餘冊著作流傳至今。戰國時代的永祿十年(1567),發生三好、松永之亂,大佛殿再次被燒毀,盧舍那佛的頭部、左手被燒落,上半身及蓮華寶座受損嚴重。由於東大寺各地莊園已歸武士所有,堺(在大坂附近)和兵庫港的關稅也不能徵收,經濟陷入危機。

直至江戶時代中期,盧舍那佛百餘年間仍裸露在外,遭受風雨的侵蝕。在公慶上人奔走之下,元祿五年(1692)大佛修復完工,舉行了開眼供養大法會。法會規模宏大,並與萬僧供養法會同時進行,持續達一月之久。當時參加的僧眾二十餘萬人,結緣之人更是不計其數。寶永六年(1709)舉行大佛殿落成法會。其後大佛殿雖經過明治、昭和時代的大修,規模趨小,但它仍是世界上最大的木結構建築。

東大寺的伽藍以大佛殿(金堂)為中心。在中門與南大門之間有東、西七重塔;北有講堂、三面僧房、食堂,西有戒壇院,西北是正倉院、轉害門;東側有二月堂、羂索院(法華堂)、開山堂等。被稱為世界遺產的東大寺正門——南大門,寬約50米、高約25米。於760年建成但因為火災燒毀了,於鎌倉時期被修復重建。南大門設有高大威猛的金剛力士像(哞形像)。

在奈良時代的日本,《華嚴經》廣受尊崇。除知識寺內有盧舍那大佛外,大安寺內也有依據《華嚴經》而作的數幅畫像。天平十二年(740),大安寺新羅僧審祥受邀到金鐘寺宣講六十卷本《華嚴經》達三年之久。

東大寺東側的法華堂(三月堂),因本尊是「不空羂索觀音」而又稱羂索堂。據正倉院所藏的史籍記載:羂索堂在建造大佛的準備階段,先於中心伽藍的主要建築(如大佛殿、講堂等)建成,並在始造大佛的那一年,在羂索堂僧坊開始了教學活動。

法華堂作為華嚴宗的根本道場,是東大寺諸堂中非常重要的殿宇。時至今日,東大寺在選拔學僧時,仍在這裡進行「豎義研學」(口試)儀式。二月堂是有名的觀音道場,不僅修二會期間,而且一年四季香客不斷。這些傳統都始於金鐘寺時代。

東大寺歷史悠久,許多建築及佛像、佛畫都是建築史和美術史上的珍品,具有很高的價值。尤以奈良時代和鎌倉時代的佛像為著名。舉國興建併名揚海內外的盧舍那大佛,歷史上因天災和戰亂而數度修復,大佛的腹部及蓮花座的一小部分是僅存的原物。盧舍那佛深受唐代美術作品的影響,匠心獨運,氣勢雄渾,金色生輝。

法華堂本尊不空羂索觀音像,是用兩年時間於天平十九年(747)完成的脫活乾漆像,三目(額上有第三隻眼)八臂,象徵觀音菩薩超現實的普渡眾生的能力。中間兩隻手合十,另六隻手的肘部都靠近軀體,設計得天衣無縫;表情端莊,富有感染力。此像造於興建大佛的準備階段,當時嚴酷的現實生活並沒有動搖人們造佛的意志,從這尊觀音像中似乎可感受到人們希冀以造佛的功德來化解世間苦難的心情。

東大寺還保存了許多風格各異的建築用瓦。鐙瓦(屋簷圓瓦,直徑19公分)便是其中之一。它是奈良時代(710—784)東大寺創建時期製造,內側刻有雙瓣八葉蓮花紋,外側是一圈大粒連珠。中心部位是一顆蓮子外環六粒蓮子。此瓦是興福寺用瓦的仿製,造形簡潔,蓮華紋力度感強,風格獨特,所以也稱東大寺式瓦,在大佛殿院、南大門及西塔遺址等東大寺境內出土了很多。

因「取水」而聞名的二月堂修二會,是東大寺一年中最重要的法事活動,始於天平勝寶四年(752)東大寺開山良辨僧正的高徒實忠,其正式名稱為十一面悔過法。「十一面悔過」即在十一面觀音前懺悔日常所犯的過錯。人有貪、瞋、痴三毒,要犯各種錯誤,隨著心垢不斷積蓄,就會迷失方向,不能正確認識事物,甚至患病。因此,要懺悔罪障,消除因自己所犯的惡業而帶來的不幸和災難,清淨心身。遠在修二會開始的古代,它本是為國家舉行的宗教儀式。天災、叛亂及疫病流行被視為國家大患,為消除此患,就要舉行祈禱天下泰平、五穀豐登、人民幸福的活動。

為國家和萬民悔過,須有特定的集團和大型儀式。因此,由僧團共同舉行法會以悔過,修二會便是其中的儀式之一。僧侶被稱為「練行眾」,現在由11人組成,分工各不相同。授戒師、大導師、結印誦唱陀羅尼咒的咒師,及總管修二會內外雜務的堂司等4人被稱為四職,其餘7人名平眾,而且還有許多人輔佐練行眾,直接參加法會的人多達30餘名。

每年3月1日起,奈良東大寺舉行著名的汲水節。這天傍晚7點左右,僧侶們手裡揮動著巨大的火把,在二月堂的迴廊內奔跑。據說如果能沾到火星,這一年內就可以躲避災難、平平安安。這項活動將持續到14日。「汲水」在13日清晨進行,是整個活動的高潮。僧侶們汲取只有這天才會在寺廟建築前湧出的水,供獻給神佛,據說這水具有醫治百病之神力。


了解更多日本佛教情況與禪藝交流計劃,可免費訂閱微信《禪藝會》後輸入「14D」「14B」「14C」「14E」查詢。

(禪藝會圖文歡迎其他微信平臺和網站轉載,轉載無需事先徵得同意,但請註明出處。本輯圖片部分由禪藝會主編實地拍攝,部分採集自網絡,圖文版權屬原創者所有,其他人不得用於商業用途)

相關焦點

  • 遊記:東大寺是日本華嚴宗大本山
    東大寺是 日本 華嚴宗大本山,又稱為大華嚴寺、金光明四天王護國寺等。東大寺位於平城京(今 奈良 )東,是南都七大寺之一,距今約有一千二百餘年的歷史。 東大寺,1998年作為古 奈良 的歷史遺蹟的組成部分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 日本東大寺:為紀念中國武周王朝而建立
    是日本華嚴宗大本山,又稱為大華嚴寺、金光明四天王護國寺等。位於平城京(今奈良)東,是南都七大寺之一,距今約有一千二百餘年的歷史,是當今全世界最大的木造建築。日本東大寺是為了紀念武則天及武周王朝而建。
  • 去過奈良東大寺嘛?看後你會喜歡的值得一去
    東大寺是日本華嚴宗大本山,又稱大華嚴寺、金光明四天王護國寺等。東大寺位於平城京(今奈良)東,是南都七大寺之一,距今約有一千二百餘年的歷史。 東大寺,1998年作為古奈良的歷史遺蹟的組成部分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佛寺是728年由信奉佛教的聖武天皇建立的。東大寺是全國68所國分寺的總寺院。
  • 東大寺:世界最大的木造古建築,欣賞殿內16米高的盧舍那青銅佛像
    東大寺是日本華嚴宗大本山,又稱大華嚴寺、金光明四天王護國寺等。東大寺位於平城京(今奈良)東,是南都七大寺之一,距今約有一千二百餘年的歷史。 東大寺,1998年作為古奈良的歷史遺蹟的組成部分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東大寺大佛殿,正面寬度57米,深50米,為世界最大的木造建築。
  • 東大寺(奈良),世界遺產
    東大寺的正名實際是「大華嚴寺」,因為東大寺是日本華嚴宗的大本山,不過東大寺對其他宗派也兼修,所以東大寺在奈良時代屬於六宗兼學之寺。我一直很好奇,日本的木製建築為什麼都沒有刷漆,但卻也保存的還算不錯。東大寺的東南院曾經是歷代天皇的奈良行宮,一直到明治天皇。明治維新後,日本首都由平安京(京都)遷往江戶(東京),這裡就改為了東大寺本坊。東大寺本坊,即東大寺的僧房(和尚宿舍)。1716年重建的中門,大屋頂的式樣。
  • 奈良東大寺,全世界最大的木造建築(視頻)
    東大寺是日本華嚴宗大本山,位於今奈良,日本南都七大寺之一,距今約有一千二百餘年的歷史,也是全世界最大的木造建築,1998年作為古奈良歷史遺蹟組成部分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奈良東大寺東西寬0.8公裡,南北長1公裡,中院闊大,正殿大佛殿始建時面闊十一間,寬88米,和隋唐洛陽宮乾元殿體量相近。1181年被焚毀後,兩宋時期,山門及大佛殿仿中國明州造式風格重建。
  • 東大寺又稱大華嚴寺,是日本寺院的總寺,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
    東大寺又稱大華嚴寺,是日本寺院的總寺,752年聖武天皇為了祀奉大佛而建的,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 歷史上兩次火災燒毀了建築,現在的建築是1692年重建,它只有原有建築的三分之二大。東大寺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木結構建築。不到現場絕不能體會它的雄偉與壯觀,用人間最美麗的形容詞來形容它都不過分,東大寺真的太大了,太讓人震撼了。這樣的最居然不出現在東方文明源頭的中國,真是令人汗顏大佛殿內還有一根木製柱子很受歡迎,因為柱子底部有一個方形的洞,據說穿過此洞就能喜樂安康,聰明絕頂,寓意很好,因此很多人排隊在這裡等著爬洞。
  • 東大寺,是日本當年模仿武則天的一處現實遺存.
    東大寺東大寺是日本華嚴宗大本山,故而又稱「大華嚴寺」。東大寺距今約有一千二百餘年的歷史。 1998年作為古奈良的歷史遺蹟的組成部分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東大寺  大佛殿內的毗盧遮那佛在奈良時代的日本,《華嚴經》廣受尊崇。除東大寺金堂供奉大佛毗盧遮那佛之外,日本知識寺內也有盧舍那大佛,大安寺內也有依據《華嚴經》而作的數幅畫像。
  • 旅遊景點:我們一起走進日本東大寺
    在日本有很多大家不了解的地方。東大寺就在奈良公園的北面,大家也叫他大華嚴寺、金光明四天王護國寺等,這裡實在728年的時候以為信佛的聖武天皇建立,是日本華嚴宗大本山,還被列入到了世界文化遺產。東大寺的大佛殿是現在世界上最大的用木頭製造的古建築,在殿裡面還供奉著一尊大概十六米高的盧舍那佛像,他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銅佛像。這裡是奈良非常重要的地標性景點,有很多人都會到這裡,無論是到這旅遊還是當地的人都會到這裡遊玩。
  • 日本寺廟推薦—奈良東大寺,還有它的招財貓(正倉開運貓)傳說!
    東大寺作為日本平安時代之前的首都平城京,保存了大量相當於 中國 唐代中前期乃至隋朝和南北朝時期的歷史遺存;而其中,東大寺便是唐風寺廟中的代表建築。東大寺是 日本 華嚴宗大本山,又稱為大華嚴寺、金光明四天王護國寺等。
  • 【經典】絕世之作——奈良東大寺
    對遺址的研究使人們更加了解了東大寺的興衰歷史。 東大寺最主要的核心建築的是南大門、大佛殿、和大佛殿周圍和迴廊與中門。這條中軸線是來參拜的人必到的。但大佛殿背後的法堂遺蹟,還有作為倉庫的正倉院是非常有名的。日本一年一度的正倉院寶物展,指的正是這裡收藏的珍寶。
  • 奈良旅遊:興福寺、東大寺
    吃飽後,先去「中谷堂」買的知名的麻糬,我們下午安排參觀興福寺與東大寺,路邊商店上方櫻花也是大滿開。興福寺於西元710年與平城京同時建立,是南都七大寺之一、法相宗大本山,也曾是藤原氏的家廟;藤原氏是奈良和平安時期權傾一時的政治豪族,知名者如藤原道長、藤原良房,除了實質攝政之外,還將多位女兒嫁入皇宮。
  • 【黑菜訪古】奈良東大寺
    是日本華嚴宗的大本山。日本佛教宗派林立,一個小小的寺廟都可能是某某宗的大本山。這個大本山也就是總部,大本營的意思。不過本節文字描述的關鍵詞不是大本山,是若草山麓。嘿嘿,為啥是這個,容後闡述。並且在不久之後決定建造一尊不下於唐國的能夠留給日本後世的鎮國佛像。這樣一來,東大寺的重頭戲就開始登場啦。天下第一大佛:奈良大佛。啊咳。。。。。這個天下是日本天下哦。。。
  • 日本遊記之十八:奈良東大寺
    東大寺正式名稱是「大華嚴寺」,始建於公元728年(唐開元十六年,正是盛唐的頂峰),由聖武天皇組織建造,體現了當時日本最高建築、工藝水準,旨在祈福和慰藉民心。現在是日本華嚴宗總本山。雖說東大寺是華嚴宗本山,但從創建至今,就一直兼修各宗,匯集佛教各種宗派的經典,培訓各宗派僧人,空海和尚、鑑真和尚都曾在此講解密宗、律宗教義,實際上發揮了佛學院的作用。
  • 天皇發願建東大寺 鑑真大師設壇傳戒
    東大寺(圖片來源:資料圖) 東大寺是日本華嚴宗大本山,又稱大華嚴寺、金光明四天王護國寺等,位於平城京(今奈良)東,是南都七大寺之一,距今約有一千二百餘年的歷史。 在奈良時代的日本,《華嚴經》廣受尊崇。除知識寺內有盧舍那大佛外,大安寺內也有依據《華嚴經》而作的數幅畫像。天平十二年(740),大安寺新羅僧審祥受邀到金鐘寺宣講六十卷本《華嚴經》達三年之久。金鐘寺是華嚴寺的前身,是日本最早宣講《華嚴經》的寺院。審祥(?-742,日本華嚴宗初祖)去世後,東大寺開山良辨(689-773,日本華嚴宗二祖)繼續傳法,奈良時代東大寺成為日本弘布華嚴宗的中心。
  • 奈良·東大寺丨世界最大的單體木構建築
    東大寺平面圖東大寺開始建於公元728年,位於日本奈良市東面,距今已有一千兩百餘年的歷史。聖武天皇(724-749)所處的天平時期,也是日本全面吸收中國盛唐文化(佛教、儒學、建築、書法、醫藥等)的時期,所以天平文化也稱奈良文化。中國唐代高僧鑑真和尚也曾經在東大寺設壇講法傳授戒律。
  • 【日本旅遊·景點】奈良縣十大人氣景點
    1、東大寺(奈良市) 據日本通網站消息,奈良縣古稱大和,位於日本紀伊半島中央,近畿地區的中南部,是日本歷史和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全縣土地面積約為3,691平方公裡,77%為森林和山地,森林覆蓋率60%,居住面積較少,人口集中在縣北部的奈良盆地及其周邊地區,是日本的人工高產林區,主要產業有纖維產品製造業、木材、木製品製造業等,畜產業也較發達。今天,一起來看看奈良縣的美景吧! 東大寺是日本華嚴宗大本山,又稱大華嚴寺、金光明四天王護國寺等,是南都七大寺之一,距今約有一千二百餘年的歷史。
  • 旅行志之——閒話日本奈良東大寺之行
    「東大寺」的日文平假名叫做「とうだいじ」,它是「日本華嚴宗大本山」,「東大寺」又有「大華嚴寺」、「金光明四天王護國寺」等別稱。那麼,「東大寺」的名字又是怎麼由來的呢?!因為它的建築位置在首都奈良市的東面,即日本古代「平城京」的東面,故而就取名為「東大寺」,它是南都七大寺之一,距今大約有一千二百多年的歷史了。「東大寺」的歷史悠久,加之又是古代奈良歷史遺蹟的重要組成部分,故而在1998年的時候,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為了「世界文化遺產」。
  • 漢傳佛教八大宗派(簡介)之——華嚴宗
    華嚴宗是唐代高僧法藏實際創立的中國佛教宗派,因奉《華嚴經》而得名。因為法藏有「賢首大師」之稱,華嚴宗又被稱為「賢首宗」。又因本宗以「法界緣起」為核心理論,亦稱「法界宗」。產生及代表人物:《華嚴經》的全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被譽為「經中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