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水電站,最有名的就是我國三峽電站了,三峽電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排名第二的就是位於南美洲的伊泰普電站。伊泰普電站是由巴西與巴拉圭共建的,這個電站建成時間比三峽電站要早,曾經被評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巴拉那河是南美洲僅次於亞馬孫河的第二大河流,全長2580公裡,流經於巴西、巴拉圭和阿根廷之間注入大西洋。為了利用水量豐富的巴拉那河,70年代時期巴西和巴拉圭決定修建一座水電站用來發電。
伊泰普電站位於巴西與巴拉圭兩國邊境的河段上,大壩於1973年動工,1991年5月建成,花費了18年時間。大壩全長7744米,高196米,水庫面積1350平方公裡,儲水量達到290億立方米,每年發電量900億度。
當時修建電站時工程量巨大,光是土方工程達6385萬立方米,用來運輸的車隊排成一排長達12.8萬公裡,所使用的鋼鐵可建280座艾菲爾鐵塔,混凝土用量可建一座千萬人口的大城市。伊泰普電站真不愧能稱得上是現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伊泰普電站是由巴西與巴拉圭共同投資興建的,為兩國共同擁有。當時修建電站的180億美元都是巴西先出的,電站運營後巴拉圭以收入償還貸款,巴拉圭人有點「空手套白狼」的感覺。
這座雄偉的大壩把巴拉那河攔腰截斷,出水閘門敞開時波浪高達幾十米,形成一道壯麗的人工瀑布,吸引了很多遊客來參觀。大壩除了讓人參觀還可以養魚,對周邊經濟拉動還是很明顯的。
伊泰普電站僅靠這兩國興建還是不行的,是世界各國相互合作的重要成果,在建設過程中我國也提供了技術物質支持,彰顯了世界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是人類的寶貴財富,跟我國三峽大壩相比也毫不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