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治街道疫情中的愛心潮 彰顯民治本色
金羊網 2020-02-19
當疫情來臨,道德模範、先進典型、身邊好人等,他們發出自己的光和熱,走在愛心、公益和奉獻的最前列。
金羊網訊 記者王志鈺 通訊員梁淑萍攝影報導:萬眾一心,沒有翻不過的山;心手相牽,沒有邁不過的坎。當年那場「勝利大營救」的歷史,深入深圳民治民心中,面對疫情,民治人義無反顧,衝鋒在前;有人伸出援手,溫暖人心。在這場民治全民阻擊戰中,先進典型、愛心企業、普通群眾,每一個「小我」都為這座城市獻出一份「大愛」,每一份愛心都匯聚成抗擊疫情的堅強後盾。這場沒有硝煙的鬥爭是艱難的,但背後的暖心故事卻一幕地接連上演。在疫情面前,大愛民治盡顯溫暖底色。
榜樣力量引領愛心傳遞
當疫情來臨,道德模範、先進典型、身邊好人等,他們發出自己的光和熱,走在愛心、公益和奉獻的最前列。
龍華區三八紅旗手張瑩瑩
「全國自強模範」、龍華區三八紅旗手張瑩瑩看到部分居民的口罩、酒精、84消毒液等防疫物資比較緊缺,急在心裡。她多方協調,努力為防控工作貢獻力量。2月8日,她牽頭成立的深圳市雨燕殘疾人關愛事業發展中心聯合龍華區慈善會為龍悅居最需要的家庭送去了一些急需的口罩等物資。「如果自己的一份愛心能帶動和影響更多的人,讓愛心傳遞和接力,將無愧於模範這個稱號」,張瑩瑩向記者說道。
「疫」考突臨,曾獲評廣東省優秀社區黨組織書記的何新生,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社區時的殷殷囑託,把真心和愛心帶給轄區居民,用實際行動交出一份有創新、有擔當、有溫度的答卷。針對隔離居民,社區專門開設了線上直播課程,包括書法課、國畫課、瑜伽課、舞蹈課等形式,讓居民的隔離生活多些趣味、少些煩悶。2月8日晚,他在線上組織了一場居家隔離解除儀式,大家齊唱社區之歌「北站社區我的家」,回顧隔離期間的暖心記憶,為在隔離的居民加油打氣,社區居民真切感受到社區「隔離不隔愛」的溫暖。
社區黨組織書記何新生
愛心企業共築堅強後盾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這個街道的愛心一直在默默湧動。春節期間,深圳九味中醫門診部(九味堂)帶領院內中醫藥骨幹全力攻關,研製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方劑;又緊急動員,組織工作人員提前復工,熬製1200劑中藥贈送給民治街道各社區一線防疫工作人員。2月5日,深圳市恆之博貿易有限公司向街道捐贈一次性口罩5000個。2月17日,位於民治轄區的社會組織龍華區退役軍人促進會,組織由退役軍人創辦的鴻瑞環境生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在龍悅居小區進行一天的義務消殺,並給街道防疫部門捐贈了一批消毒物資。2月19日,深圳市託普美容美髮公司篩選出身體健康理髮師自帶工具到大嶺社區工作站為堅守在抗疫一線的工作人員免費理髮。
轄區商鋪捐中藥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我們就是想盡一份力,能幫啥忙就幫啥忙,能做啥事就做啥事」,一名愛心企業志願者樸素的一句話,代表了民治轄區眾多社會組織和愛心企業的心聲。這份捐贈的名單仍在時刻更新,越來越多愛心企業加入到防控疫情的公益行列中,提供立體化、多樣化的援助。
普通群眾彰顯民治溫度
民治被譽為「大愛之城」,轄區現有註冊義工約6.1萬名。在民治的大街小巷,幾乎每一天都有志願者在開展著形式多樣的志願服務活動。當疫情來臨,善良樸實的民治人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麼叫「大愛之城」。
戰「疫」中,義工們詮釋了大愛之城」
2月15日晚,民治氣溫驟降,並伴隨著狂風和暴雨。在上芬社區一個卡點,一名愛心市民將剛剛熬製好的紅糖薑湯送到工作人員手中後,轉身離去,她沒有留下名字,她是眾多善良的民治人中的一個!
退伍軍人參與社區消殺
2月8日,民治殘聯燕燕小朋友的家屬繆學勝、黃松君夫婦愛心捐贈口罩約2600個。2月15日,樟坑社區一便利店老闆向卡點一線工作人員贈送礦泉水20箱、方便麵10箱。民治轄區有約720個體溫監測點,對體溫檢測儀的需求量比較大。不少居民紛紛拿出捐出自己家中的測溫儀,一夜之間就募集到測溫儀180個。在萊蒙水榭春天小區,物業承擔測體溫、送蔬菜、清垃圾、環境消殺等很多工作,周到的防疫工作業主們看在眼裡,暖在心裡。小區業主們自發組織捐款,籌集近20萬元物資,用於物業一線人員的補貼發放和防疫物資購買。
民治街道實際管理人口約90萬人,防控任務非常重。「街道的工作人員真的很辛苦,我們有責任去幫他們承擔一些」,不少居民說道。除了捐款款物,一些居民主動報名當志願者,參與卡口一線的防控工作。
一項項得力的措施、一個個暖心的善舉、一句句感動的話語、一幕幕感人的畫面,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大愛之城民治全街道總動員、全民齊參與,眾志成城、盡顯溫暖底色。
編輯: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