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實現瘦身輕裝參與市場競爭,國有農場加快社企分開步伐。1日,全省農墾國有農場辦社會職能改革動員部署會暨培訓班在武漢舉行,來自省編辦及教育、民政、財政、衛生計生、人行、農墾等部門和單位的人員與會,共商推進農墾改革。
國有農場辦社會職能改革是進一步推進農墾改革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專門建立了省農墾國有農場辦社會職能改革聯席會議制度,專題研究並審定改革方案。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共同制定了《湖北省農墾國有農場辦社會職能改革實施方案》,經省政府批准,於6月30日印發實施。《實施方案》提出,從2017年起,用兩年時間,將國有農場承擔的屬於政府職能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全部納入當地政府統一管理,實現社會事業發展政策全覆蓋、行業規劃同步實施、公共財政同步保障,國有農場與周邊區域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共享共建水平明顯提高,資源配置進一步優化,墾地協同發展新格局基本形成。
國有農場辦社會職能改革堅持政府主導、協同推進。除五三農場、龍感湖農場分別由荊門市政府和黃岡市政府組織實施外,其他農場由所在縣(市區)政府組織實施。
相關閱讀:
輕裝上陣闖市場
中央要求,「從2016年起,用3年左右時間,將國有農場承擔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納入地方政府統一管理。」
湖北省提出,「到2018年底完成國有農場辦社會職能改革任務,將國有農場承擔的屬於政府職能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納入市、縣(區)政府統一管理。」
毋庸置疑,農墾辦社會職能改革是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必須不折不扣地完成!
為何要剝離辦社會職能?
聚焦主業 做大做強
國有農場作為農墾的基本單元,在長期建設發展中逐步形成了集經濟性、社會性、區域性為一體的組織形態,這種政企、社企合一的管理體制有其客觀必然性,為國家建設和農墾自身發展作出了貢獻。
我省農墾是全國內陸最大的墾區之一,共有65家農場,分布在全省14個市州、36個縣(市區),總人口145萬人,經濟總量一直居全國農墾前三位。「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我省農墾的地位和作用不可或缺。」省農墾局局長朱漢橋昨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國有農場存在體制不順、投入不足、政策邊緣化等問題,辦社會職能的負擔仍然較重,束縛了墾區經濟社會發展。隨著國家經濟體制和社會治理體制改革的全面推進,農墾改革也進入深水區。
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這是新時期農墾改革的主線,目標直指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農業企業「航母」。「企業要參與市場競爭,必須輕裝上陣。」朱漢橋認為,剝離農場辦社會職能刻不容緩!
2003年,我省實施國有農場綜合改革,湖北農墾在全國率先推動了農場辦社會職能改革,農場中小學教育、公檢法司、電力等社會職能實現剝離,有力地推動了農場的發展。「如果說上一輪改革使農場擺脫困境、求得生機,那麼新一輪改革則要求農場聚焦主業,做大做強。」業內人士這樣概括農場辦社會職能改革的要義所在。
哪些社會職能交給地方政府?
五大任務 攻堅克難
日前出臺的《湖北省農墾國有農場辦社會職能改革實施方案》,提出五大改革任務,即加快醫療衛生改革、加強社區建設、深化基礎教育改革、完善社會事業保障機制、化解辦社會職能形成的債務。「經過上一輪改革後,目前還有19家農場衛生院尚未移交當地衛生計生部門管理。」省農墾局介紹,此輪改革將一次性整體移交,資產無償劃轉,人員編制參照當地鄉鎮衛生院定編標準核定,在當地事業編制總量內調劑解決,編制內人員工資和辦公經費由地方財政保障,人員分流安置由農場負責完成。
按照產業趨同、地域相近、規模適度的原則,合理設置農場社區,並成立居民委員會,其工作經費和服務設施建設經費納入當地公共服務保障範圍。
在基礎教育方面,一是解決上一輪農場自辦中小學剝離改革中留在農場未移交的退休(含內退)教師養老待遇問題,二是五三農場和龍感湖農場兩家市管農場上一輪中小學剝離不徹底,這次整體移交給當地教育行政部門管理。
完善農墾社會事業可持續發展的保障機制。要將國有農場納入省、市、縣各級政府編制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新型城鎮化發展規劃及公共服務體系規劃之中,同步組織實施。
2009年,省農墾局會同省審計廳對全省農墾國有農場公益性債務進行審計,鎖定債務總額17億元,其中包含辦社會職能形成的歷史債務。這次改革,將依規妥善解決歷史債務問題。
改革任務何時完成?
排定時間 落實責任
改革時間表已排定。1日召開的全省農墾國有農場辦社會職能改革動員部署會要求,各地要按照省裡統一要求,抓好摸底調查、方案制定、組織實施、檢查驗收4個環節工作。
近期,完成調查摸底統計工作,全面清理和科學界定農場承擔的社會職能項目,鎖定每一項社會管理機構、人員、資產、債務、收入、支出等情況。10月底前,完成改革方案制定工作,確定改革範圍、改革內容和改革方式,明確並落實機構編制、人員安置、資產劃轉、債務處理和經費保障等方面的制度安排。
2018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改革任務。「要細化今明兩年的工作步驟、路線圖和時間表,確定任務分工和具體責任人,倒排工期,加快推進。」會議強調,2019年3月底前,自下而上組織完成省市縣三級考評驗收。(汪訓前、董友勝、馬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