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1月1日訊(浙江在線記者楊斌英)上榜全省首批千年古鎮地名文化遺產、14個項目集中開竣工總投資約35億元、美麗城鎮進入加速跑……今年以來,德清縣新市鎮抓住省第三輪小城市試點培育的發展機遇,大動作連連,發展勢頭強勁。
新市古鎮
新市,自古以來就是浙北地區的老牌工業強鎮、商貿重鎮、文化名鎮,境內不僅有千年古鎮,全縣唯一一個位於鄉鎮的省級開發區——德清工業園區也坐落於此。憑藉得天獨厚的優勢,近年來,該鎮緊緊圍繞「工業商貿富城」「歷史文化名城」「生態田園新城」三城建設,按下了發展的快進鍵。
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也是新市第三輪小城市試點培育的第一年,新市鎮在項目引進、接滬融杭、城鎮建設等方面均實現了突破。截至第三季度,全鎮規上工業產值137.2億元,同比增長16.7%,規上稅利11.2億元,同比增長30.2%,實到外資206萬美元,完成「浙江回歸」資金7.78億元。當下,新市鎮黨委、政府正全力以赴衝擊「全年紅」「滿堂紅」。
工業商貿富城:接滬融杭迎發展
今年以來,新市鎮在項目引進上開啟了強勢「磁場」,早在年初就舉行了一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竣工活動,共涉及開竣工項目14個,總投資35億元左右,涵蓋了新型建材、食品加工、裝備製造、生物製藥以及電子信息等產業。緊接著,總投資8.2億元的6個項目,水一方環保科技、恒基油墨、吉月新材、魯班建材及大自然科技集中簽約……一批又一批項目選擇落戶新市。
「首先是這裡的區位優勢,新市水路、陸路交通都十分便捷,其次政府的服務也十分高效貼心。」浙江魯班建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項曉睿坦言,他對項目在新市的發展充滿信心,在一期開工後該公司立馬籤下二期項目。
栽下梧桐樹,築巢引鳳來。一直以來,新市鎮堅持把選商引資作為一號工程,依託德清工業園區主平臺,圍繞食品加工、新型建材、裝備製造三大產業集群和新能源、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新興領域,全面加大接滬融杭步伐,打造工業商貿富城,目前該鎮已有規模企業101家,其中1/5為杭資企業。
新優特項目源源而來,為新市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如何讓這些項目儘快在新市「落地生根」?新市鎮對今年重點工業項目掛出了作戰圖、排出了時間表,明確到責任人,細化到建設進度,及時解決企業從落戶到開竣工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有了這個作戰圖和責任分解表、工作進度表,每個人分管哪一個項目,所需解決哪些問題等,都一目了然。」新市鎮副鎮長蔡偉國表示。
就在前段時間,新市油脂、加怡熱電、杭華油墨等項目都遇到了容積率調整的問題,為了不影響在建項目推進,新市鎮多次組織企業方與相關部門的碰頭會,及時協調解決了推進難題。「為重點企業做好服務,就是要馬上辦,特事特辦,跟蹤督辦,把好項目質量,推進建設速度。」蔡偉國表示,三個季度以來嚴格執行,優質項目在新市進展建設有序,企業所需、政府所能有機結合,竭盡全力共謀發展。
當下,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的新市,接滬融杭不斷深入,德清工業園區主平臺不斷突出,產業特色更加明顯,除二產項目外,一產、三產項目同樣加快了步伐。「以薴麻文化為底蘊的薴娘酒店和薴麻文化館藍圖都有了,以浪漫為基調的火龍果基地也在跟進了。」新市鎮宋市村書記張興旺介紹,薴溪漾是德清縣最大的湖漾,整個區塊面積達7.7平方公裡,已經委託浙江大學規劃設計研究院做了旅遊開發規劃,農業發展與休閒旅遊齊頭並進,把水鄉村建設成為景美民富的江南名村。
平臺引來項目,項目帶動產業,產業集聚發展,由此為新市全力打造工業商貿富城、打造德清副中心城市形成了良性循環。
歷史文化名城:古鎮新韻再升級
今年,新市古鎮又添一張金名片,成為全省首批10個千年古鎮地名文化遺產之一,是湖州唯一上榜的古鎮。「海派水鄉」新市,歷來為商賈雲集之地,早在秦漢時期就已經形成了村落,1700多年的歷史,繪就了「小橋、流水、人家」的詩意畫卷,孕育了繁榮的民俗文化與商貿文化。
然而,曾經受落後產能的影響,在傳統工業發展的同時新市古鎮幾經「陣痛」:企業及居民環保意識不強,工業廢水、生活汙水直排河道,加之古鎮河道較窄,水流速度慢,這些都成為了亟待解決的問題。
大力開展環境整治刻不容緩,新市鎮通過新建汙水提升泵站、鋪設汙水管網、改造周邊社區等一系列措施提升古鎮環境。為了擦亮生態底色,近年來,先後完成22個村生活汙水接管,受益農戶5884戶;關停整治涉水排汙企業78家,關閉生豬養殖735戶,拆除溫室龜鱉養殖57戶,河道水質得到了全面改善。
去年9月,全省吹響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行動號角,新市鎮再次加大力度,在規劃中塑造個性,在文脈裡提升顏值,圍繞「海派水鄉、運河古鎮」的定位,注重水鄉古鎮文化元素的傳承,讓「小上海」的雅稱實至名歸。
高品質謀劃「千年古鎮」開發,高標準推進「美麗城鎮」建設,目前朱家橋南堍古建築及沈銓故居、胡旭故居等名人故居完成保護修繕;鍾兆琳紀念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完成創建工作;西安路羊行街完成拓寬拆遷;古鎮泛光照明工程完成建設,新增燈光秀,夜景更加美麗;中心廣場改造增設戲臺,不斷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古鎮新韻不斷升級,一條條路、一處處景、一彎彎水和諧相融。
全力打造新市特色旅遊品牌,今年,新市鎮還啟動了三個半島搬遷工程,大力推進半島私房、公房拆遷,積極引導景區景點周邊相關行業的協調發展,同時,覺海寺路、西安街等街道正按照江南水鄉風格進行恢復性改造。未來,隨著這些工程的逐步完工,新市古鎮景區將不再局限於西河口一帶,可遊覽的範圍擴大到了西柵、北柵。
如今的新市古鎮,每到節假日,別具一格的風韻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八方遊客。陽春四月,新市蠶花廟會如期而至,蠶花姑娘花轎大巡遊形成了萬人空巷的盛況,今年還增設了非遺文化節這一項目,手工藝人將帶上蛋殼畫、磚刻畫、剪紙等「絕活」齊齊上陣,新市茶糕、莫幹山黃酒、梅花糕等美食紛紛亮相;金秋十月,新市羊肉黃酒節盛大開幕,一壺醇香黃酒,一碗熱騰騰羊肉,沿著青石板鋪就的小路漫步於古鎮街頭巷尾,一邊是白牆粉黛,一邊是小橋流水,道不盡的「食色風情」。中秋節期間,央視《傳奇中國節·中秋節》走進新市古鎮,在CCTV1和CCTV4並機播出,大大提升了新市知名度和美譽度。
海派水鄉、運河古鎮,悠久而有特色的水鄉文化還吸引了電影《林家鋪子》《蠶花姑娘》前來取景。前不久,艾肯上海文旅事業部與德清文旅集團就「新市古鎮文旅策劃項目」正式達成合作,全面梳理新市古鎮的產業、文化等資源,用「文化+旅遊」的全新視角來挖掘新市古鎮,力爭打造繼莫幹山「洋家樂」之後的又一個長三角文化旅遊新地標。
生態田園新城:
集中資源後勁強
在生態環境上更進一步、更快一步。在綠色發展的道路上,新市鎮一直注重生態優先,以「兩美」新市建設為引領,深耕「項目雙進」「治水拆違」和「生態建設」三個核心領域,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打造生態田園新城。
城西新城是新市未來幾年重點開發建設的集商務、政務和居住為一體的高端商住新區,規劃面積5.8平方公裡,小城市培育以來,新市鎮集中優勢資源推動城西新區建設,道路框架上從2013年起實施了「六橫六縱」工程,目前進入收尾階段,且最後一塊短板文昌大橋及文昌路延伸線、新千公路連接線及橋梁預計年底前完工。
為了更好地建設美麗新市,新市鎮排定了「二十大民生工程」,其中文體中心、新區遊步道、新千公路橋梁、汽車站等9個項目都在城西新城。位於首位的德清醫院異地搬遷工程,是德清縣引進民間資本參與合作辦醫改革的首例,項目規劃用地面積8.08萬平方米,一期建築面積9.4萬平方米,包括住院樓、門診醫技樓、食堂、報告廳、宿舍樓等,總投資4.5億元。
「前期我們對高壓線地埋、苗木基地搬遷、養殖戶政策處理等問題,逐項、逐條、快速給予解決,目前整個工程進展順利。」新市鎮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讓老百姓能更快享受到建設成果,新市鎮為項目辦理了提前介入手續,專門成立了服務項目領導小組,預計將於明年年底建成,屆時將為新市鎮及周邊地區的常住居民提供醫療服務,同時承擔輻射區域的公共衛生服務。
今後3年,新市鎮將圍繞公共設施、居住生活等重點,推動商業機構、派出所、法院、市場監管局等所有職能站所逐步向新區匯聚,同時抓好高品質居住小區建設管理和跨村集聚安置,力爭通過3年時間展現時尚新城風貌。
城西新城發展,依託於新市美麗鄉村的全域推進。新市鎮舍渭村,是德清美麗鄉村建設的精品示範村。進入村口,一路河道蜿蜒向前,岸邊的遊步道,串起了一個個村民小組。河畔的民居經過改造,出落得更具韻味,倒映在水中,如同一幅水墨畫。「現在村裡建設得太漂亮了,就跟公園一樣!」舍渭村民嵇彩鳳直言,走出家門便能看到如畫的風景,村裡的老人們到了傍晚都喜歡去外面散步。
據介紹,去年年初,新市鎮啟動了美麗鄉村建設,全鎮近一半的行政村都進行了規劃、定位並開展實施,宋市、舍渭、蔡界、豐年等村走在前列,韶村、谷門、樂安等6個提升村建設項目基本結束,其餘所有村開展了「美麗細胞」「美麗庭院」行動,對村民房前屋後開展衛生整治、生活垃圾分類等活動,把全鎮打造成一個美麗的大花園。
此外,新市鎮統籌推進無違建創建,提前超額完成縣下達的拆違任務,榮獲德清縣「無違建」創建工作先進集體和「徵地拆遷」工作先進集體。深入實施「四邊三化」,新種植多條公路沿線綠化面積近130萬平方米,形成覆蓋全鎮的優美綠道網、景觀帶,創造「房在林中、林在房中、路在綠中、人在景中」的優美環境,打造「風起不見塵、下雨不衝泥、推窗處處景、出門滿眼綠」的綠色鄉鎮、清潔鄉鎮,讓老百姓生活在林中,居住在景中。
如今,站在新時代的起點上,作為「浙江省首批小城市培育試點鎮」「浙江省十佳最具吸引力小城市」,新市鎮將進一步紮實推動「三城建設」,打出「項目雙進」「五水共治」「無違建」創建等系列組合拳,高標準高規格進行美麗城鄉提升改造,朝著「運河古鎮、海派水鄉」的美好目標,向宜居宜業宜遊高品位小城市大踏步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