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人語
暑期,不僅是在校師生們一年中最長的假期,也是最重要的消費季之一。想必,那些「未曾到過的遠方」一定給你帶來了許多意外驚喜。
但在享受歡樂之餘,你是否想到在旅行中尋找一位「貼身保鏢」來保障旅程安全?數據顯示,我國國民風險意識逐年升高,主動購買旅遊保險的遊客在過去三年間的復購率為83%。究竟該如何更好地甄別「保鏢」資質?本期《保險周刊》帶讀者深入了解旅遊保險。
「世界那麼大,好想去看看」是許多人心中的願景。近年來,隨著國人經濟實力的不斷提升,「走出去」已成為眾多城市人釋放緊張工作壓力和獲取精神「養分」的方式之一。來自國家旅遊局的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中國公民出境遊人數達6203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5.1%。
不久前,重慶一女子前往峇里島旅行,突發重疾,但因回國包機費用過高,而無力承擔,以致於全家人賣房籌錢來支付這部分費用。該事件再次引發人們對旅遊保險的關注。除了制定周密的旅行計劃和做好必要的安全措施外,你是否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旅遊保險作為出行最佳「伴侶」呢?
旅遊意外險 給你不可或缺的出行保障
旅行中大大小小的意外時有發生,一份意外險保障是首選。旅遊意外險屬於意外險中「特定意外傷害保險」的範疇,是以被保險人在出差或旅遊期間因意外傷害或保障範圍內其他給付項目的保險條件而導致身故或殘疾的人身保險。
相對於一般的意外險,旅遊意外險包含的保障責任部分更全面,除普通意外險的身故、殘疾、意外傷害醫療、意外住院津貼等保障,旅遊意外險還增加了緊急醫療運送、運返費用、個人行李、取消旅程、旅程延誤、縮短旅程、個人錢財及證件和個人責任等保障。
記者發現,在是否需要購買旅遊意外險的問題上常有一個誤區:一些跟團遊的人,認為有了旅行社責任險或買了旅遊景點自製的保障卡就可高枕無憂,出現任何問題均由旅行社或旅遊景點承擔。其實不然。據了解,國家旅遊局確實強制要求旅行社必須投保,用於保障因旅行社過失或疏忽對遊客造成的損害。珠江人壽保險規劃師表示,對於遊人因個人外出造成的意外事故、醫療費用支出,旅行社責任險並不承擔賠償責任。因此,跟團遊也最好自行購買意外險作為補充,將意外事故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
最典型的案例莫過於此前引發全民熱議的八達嶺老虎傷人事件,因遊客未遵守園區安全規定,私自下車逗留,北京延慶區人民政府在8月24日發布的調查結果中,認定「7·23」東北虎致遊客傷亡事件不屬於生產安全責任事故,也就是說園區不需要進行賠償,假如當事人投保了意外險或可得到相應補償。
普通的旅遊意外險,在每家保險公司都有出售,根據保障功能不同,價格也有所差異,但普遍都非常低廉,購買後在出行前投保激活即可。以一分普通的國內旅遊意外險為例,其承保範圍包括意外身故或殘疾10萬元和醫療保障1萬元,它的保費可低至1.6元每人/每天。
國內旅遊 「因地制宜」警惕災害保障
市場上的旅遊意外險品種繁多,保障功能五花八門,令許多人在挑選時頗有眼花繚亂、無從下手之感。旅遊意外險可細分為航班意外險、交通工具意外險、旅遊綜合意外等,旅遊綜合意外險又分為境外旅遊與境內旅遊。其中航班意外險和交通工具意外險,要注意區分承保地域,在旅遊景區內發生的意外有些產品不予保障,可通過購買旅遊綜合意外險來增加保障。
事實上,在選購旅遊意外險時,首先應該區分是境內遊還是境外遊。記者任意點開一家保險公司的官網,在國內旅遊險欄目就可找到諸如國內自助遊保險、國內自駕遊保險、高原旅遊險等有特色的產品。專家建議在產品選擇上,可根據旅遊期限、目的地經濟發展水平以及遊玩項目及形式,自由選擇不同天數的保險期間、保額的產品來投保。
據了解,目前有很多短期人身意外險及綜合類旅行險都是針對境內遊設計的。保障範圍包括旅行意外、旅行意外醫療、旅行住院津貼、公共運輸工具意外、酒店住宿意外傷害、行李物品旅行證件損失、急性病身故或全殘以及被保險人在旅行過程中,因過失造成意外事故而導致第三方人身傷亡或直接財產損毀等。
「因地制宜」是甄別產品的關鍵因素,對於國內傳統的旅遊景區,如果當地基礎設施完備,意外險額度10萬元至30萬元即可;山地、高原、雪山等,額度可提高至50萬元。
除此之外,另一個需要考慮的小概率風險就是旅遊時遭遇自然災害怎麼辦?前不久發生的「8·8」九寨溝地震,給遊客帶來不同程度的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那麼,地震發生後保險可以賠付嗎?記者了解到,旅行社責任險對於旅遊時遭遇地震是不予以保障的。而人身保險,包括壽險(定期壽險、終身壽險、兩全壽險等)、個人意外傷害保險、個人意外醫療保險、旅遊意外險等的保險責任中,一般均包含地震責任。這意味著,投保上述保險產品的客戶在地震中身故或傷殘將會獲得相關賠償,受傷以及接受住院治療也將按照合同約定獲得保險金給付。
境外旅遊 巧用保險轉嫁異國風險
選擇境外旅遊險,第一要看基礎保障是否充足。最基礎的兩項保障是意外傷害和醫療保障,所以這兩項的配置是否到位很重要。比如醫療保障除需關注額度是否充足,如果能直接進行醫療支付,那也是一個不錯的加分項。意外傷害額度主要考慮家庭責任感,而醫療保障的額度則主要看出行地的醫療消費水平,境外諸多國家醫療就診費用較高。
此外,還要根據出行目的地的要求選擇保險產品。有些地區對於境外遊有強制購買保險要求,比如申根籤證國強制要求醫療險的保額,不得低於3萬歐元(一般建議投保30萬元以上)。如果前往沒有強制性保險要求的國家,遊客在選擇時可以考慮出遊天數和旅行目的地的消費水平等因素,消費水平越高的國家,保額也要選高一些。像泰國、馬來西亞、美國或非洲等國家或地區,不強制遊客購買旅遊醫療保險,人身意外保險額度保持在10萬元即可;前往美國、日本等醫療費用昂貴的國家,醫療保額要在30萬元以上,人身意外保險保持在100萬元。
第二,在選擇境外險時,除了要關注醫療賠償金額外,還要著重考察境外旅遊保險的緊急救援功能,最好選擇「事中救助」而非「事後補償」,即發生醫療事故,救援中心可先行墊付醫療費用。好的境外旅行保險,除了與國際救援機構合作,還能為投保人提供便捷的救援服務。當然,它的費用也會高於普通意外險,7天期的保費通常在70-190元左右,高的甚至可以達到幾千元,其保險金額根據保費高低從45萬元到100萬元不等。
第三,要注意根據行程選擇個性化需求的產品。很多旅遊意外險將刺激性項目納入了免責範圍,如賽馬、攀巖、探險性漂流、潛水、高山滑雪、滑板、蹦極、衝浪等。如果你計劃從事這些活動,可單獨購買運動險。
「對於短期的旅遊險來說,網上購買非常便捷,從保障範圍的提供到投保操作的簡便都已非常成熟,消費者選擇網購非常明智。」保險業內專家表示。目前境外旅遊險的購買方式主要有網購、電銷、門店直營三種。但相同產品由於渠道銷售的差異,產品價格也會有微小差別。
補充保險 自由馳騁安全意識不鬆懈
出境遊的快速發展,帶動了出境自駕市場,來自攜程的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赴英國自駕的遊客同比增長200%。在剛剛過去的暑假,攜程海外租車部門數據顯示,7月份美國自駕用戶數量相比去年翻了一番。
海外自駕客人增長的背後,安全隱患逐漸顯現,自駕遊客出行前一方面要了解當地交通規則,另一方面要購買相關保險。攜程租車專家提醒,遊客在出行前最好購買合適的自駕旅行保險,按照國際慣例,除了個人意外傷害險外,一般還需購買基本第三者責任險、車輛碰撞等主要保險。此外,相比跟團遊、單位遊,自助遊出險機率大,建議單獨購買一份人身意外傷害險。
如果前往治安相對較亂的國家,應關注保險產品是否含有對個人隨身財產、銀行卡盜刷等方面的保障。銀行卡盜刷險的保障範圍比較全面。無論持卡人是否設定了刷卡密碼、是通過POS機刷卡還是網絡交易,盜刷險都可以給予保障。需要注意的是,銀行卡被盜刷後,一定要及時向銀行掛失,只要在被盜7天之內掛失,銀行卡盜刷險都可以理賠。
航班延誤險也是出行可考慮購買的補充保險之一。目前,大多數航空公司制定了相應的賠償額度,大多在幾百元範圍內,各家保險公司理賠的標準不盡相同。業內人士建議,選擇產品時要重點關注賠付標準和理賠的便利性,優先選擇起始賠付時間短的,最好選擇延誤兩小時起即可開始賠付,且無需機場、航空公司出具延誤證明,滿足賠付條件可自動快速賠付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