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著名的哲學家康德曾經說過這樣的話:「我們越是忙,越能強烈地感到我們是活著,越能意識到我們生命的存在。」
這其實不難理解,我們的社會結構,個人稟性都決定了,我們生而為人,不是為了享樂而來的,我們要追尋生命的意義,也必須要創造人生的價值。
不管是為了利己還是為了利他,我們都必須去做一些事情,去創造一些價值,讓自己可以生存,讓自己的靈魂也感到安定。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有事可忙,有夢可追,也是一種幸福。可能那些終日無所事事,整天耽於享樂的人是最明白這個道理的,因為表面上看起來他們悠哉遊哉,實際上,他們的內心是空虛的,迷茫的,不安定的。
當然,一個終日忙碌的人,一個為了追求自己的夢想總是拼盡全力的人,也有著很多辛酸和苦楚,也需要經歷很多艱難的時刻,甚至時不時要經歷失望乃至絕望的結局。
但相比起來,他們仍然可以說是幸福的,因為他們起碼有一個目標,有一個方向,起碼他們忙碌著,有忙碌的意義,就像屈原在《離騷》中說的那樣:「亦餘心之所向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也許有人終日忙碌,卻不知道自己的夢想被丟棄在何方,也許有人空有夢想,卻從來沒有邁出腳步去追求,這樣的人生無疑不是幸福的,因為我們不僅僅要忙碌,還要明白自己忙碌的意義,明白自己努力的目標。
有夢可追,人才會有方向
有一句老生常談,卻很有道理的話,叫做「沒有夢想,和鹹魚有什麼區別。」事實確實如此,從我們還是一個天真無邪的兒童的時候,就被告知了夢想的重要性。
可以說,每個人都曾經在自己的生命中播種下夢想的種子,但卻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夠生根發芽,有一個好的結果。
原因其實很簡單,這個世界太複雜,有各種各樣的苦難,尤其是追求夢想的路上,更是有各種各樣的艱險等著我們。
但從另外一個角度說,也是因為人太軟弱,輕而易舉地就放棄了對自己來說極度重要的東西,輕而易舉地就放棄了自己的目標和方向。
老實說,我們的人生就像是一次遷徙,是需要一個確定的方向的,能夠給予我們這個方向的,就是我們自己的夢想。
很多人在經歷了現實的風雨之後,會覺得,夢想太假太空,覺得自己足夠聰明,已經認識到夢想都是騙小孩子的東西,但其實,這樣多人才是最愚蠢的人。
當你長大之後,當你漸漸變老,你可以不談夢想,可以不說給任何人聽,但你心中要有,因為,這是你的燈塔,你的太陽,你的方向,是讓你煜煜生輝的唯一可能。
不用說,那些失去夢想的人,每天渾渾噩噩地去生活,去工作,生活對於他們來說已經變成了負累,他們肩膀上的責任,也完全變成了他們自己的枷鎖。
而那些始終懷揣著夢想的人,他們可能一樣辛苦,甚至更加辛苦,他們可能承擔著更多的責任,但辛苦付出之後,他們能夠有所收穫,而肩膀上的責任,不僅僅限制著他們,還給他們提供了動力。
最關鍵的是,他們有方向,所以可以在跌倒之後爬起,所以可以在打擊之中一步都不退,人生要活得有模有樣,還是需要有一個夢想。
有事可忙,意味著有價值
有人覺得什麼都不做又什麼都不缺,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幸福,這樣的想法其實很荒謬,因為如果你真的認識一個這樣的人,你就會明白,他們一點都不幸福。
首先就是無盡的空虛,因為什麼都不需要做,所以他們總是很務虛,總是去追求享樂,然後又容易厭煩,所以喜歡刺激,這樣的生活,紙醉金迷的背後全是空虛。
其次就是自我懷疑,你可以一周什麼都不做,可以一年什麼都不做,但如果你幾年都不做任何創造價值的事情,你就會懷疑自己的價值,會認為自己是一個沒用的人,這樣的時候,你會為了找到自己的價值去做一些愚蠢的事。
所以我們說,比起什麼都不做,有事可忙才是真正的幸福,因為當你有事要做的時候,別管你需要做的是什麼樣的事情,什麼樣的工作,你不會懷疑自己的價值,也不會感到空虛。
因為有事可忙,本身就意味著有價值,一個有價值的人,一個不斷創造價值,讓自己的生活變得充實的人,當然可以算得上是幸福的。
這個世界上真的有一種幸福,叫做有事可忙,有夢可追。
文:倚馬看花
歡迎閱讀、點讚、收藏、分享。您的關注是我最大的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