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清晨,窗外飄著零星的雪花,不多,剛夠把馬路和房屋的頂端點綴成一襲素白。推開窗戶,冷風夾雜著雪花扑打在臉上,一種刺骨的冰冷。
這樣的天氣不適合外出,只適合煮一壺老茶,在一首百聽不厭的曲子裡捧一本書,氤氳的茶香,飄逸的音符,以及《山海經》中的那些山都享受著窗外的世界所不能及的那種安靜與自由。
又西六十裡,曰太華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廣十裡,鳥獸莫居。有蛇焉,名曰肥wei,六足四翼,見則天下大旱。
今天讀的這座山叫太華山,是陝西華山的主峰,它的位置在松果山向西六十裡的地方,古稱「西嶽」,雅稱「太華山」,是著名的五嶽之一,位於陝西省渭南市華陰市,在省會西安以東120公裡的地方。
我所知道的華山的主峰有東、西、南、北、中五個,不知道山海經裡所說的是五個之中的哪一個。不管是哪一個,華山自古都以險著稱。
山海經裡記載的這座主峰,它的山勢陡峭,像用刀子和斧子劈成的一樣,高五千仞。在古代,以七尺或八尺為一仞,五千仞,就是差不多四萬尺,一萬多米的樣子。
書裡的這座華山,縱橫十裡,範圍廣闊,峻峭挺拔,連鳥獸都無法在山上棲息,不知道古人是否攀登上去過。
如今的華山,可是陝西著名的旅遊勝地,也是道教主流全真派的聖地,稱為「第四洞天」,更是中國民間廣泛崇奉的神祇,即西嶽華山君神。
華上山共有七十二個半懸空洞,二十餘座道觀,其中玉泉院、都龍廟、東道院、鎮嶽宮被列為全國重點道教宮觀,有陳摶、郝大通、賀元希等著名的道教高人。
我那年座索道從北峰上去,步行到南峰,腳下都是溝壑縱橫,每走一步都會心驚膽顫。那些道觀們坐落在半山腰裡,偶爾有道人出入,也有遊客們入觀禱告的。我只是從門口經過,觀望一眼,做了一個名副其實的過客。
傍晚時分,和眾人一起一步步沿險要的石階,幾乎是抓住索鏈後退而下,在驚險之中領略了華山的險,也欣賞了華山的美。
想想也真是有意思,古代連鳥都無法棲息的華山,如今卻成了人們觀光旅遊的勝地,不得不驚嘆人類的智慧與勇氣。
山海經裡說,華山上生活著一種蛇,它長著六條腿,還長著四隻翅膀,它的名字叫肥wei,只要它一出現,天下就會發生旱災。不知道這種可以給人們帶來災難的蛇,現在還是否存在。我倒是希望它只是一個來自遠古的傳說,畢竟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才是人們嚮往的生活。
如今的華山上也生活著許多動物,其中金雕、豹、黑鸛,都是華山的一級保護動物,另外還二十多種二級保護動物。
華山是中國的名山,五嶽之一。而中華的「華」源於華山,所以,華山便有了「華夏之根」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