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於鑑寶節目的喜愛,其實是有原因的,當一件在常人眼裡的「死物」,經過專家解讀,了解其歷史、文化、工藝和傳承等,藝術品就會變得「鮮活」起來,加上高價值帶來的話題性,古玩收藏一時間風靡全國。但隨著接觸收藏的人越來越多,亂象也接踵而來,最大的爭議點,就是鑑寶專家這個群體。
關於鑑寶專家的負面消息,近些年有很多,從「金縷玉衣」騙貸事件到劉巖「騙畫」事件再到王剛砸寶等等,但並不能因為一些特例而否定整個專家群體。畢竟專家也是人,也會犯錯,故意為之的才叫人品低下,但能及時糾錯的那就是好專家。
其實除了專家,那些打著專家名頭招搖撞騙的「利益團體」更加值得警惕,3年前有一個鑑寶節目,邀請業內多位知名專家前去錄製節目,但錄製到一半,就讓專家氣得當場退出,並揭開了鑑寶界普遍存在的一個「黑幕」。
這位專家就是蔡國聲,收藏愛好者應該都聽過他的名頭,他擅長的是雜項,在書法上面造詣也很深,從央視《尋寶》到各大電視臺的鑑寶節目,都有他的身影。他為人和善,能把他氣得撕破臉,也說明這個節目做得有多過分。
2017年,有檔叫《齊魯尋寶》的節目邀請蔡國聲等6位專家錄製節目,有5位都是來自各大欄目的知名專家,最後是一位叫黃董寧的山東本地「專家」,就是這位名不經傳的黃董寧,在節目中不斷的鬧笑話。
錄製過程中,黃董寧成了主角,其他專家都變成陪襯,持寶人拿過來一件「青石雕釋迦牟尼像」,明明是古玩市場常見的工藝品,幾百塊一件,被黃董寧鑑定成明代古董,估價好幾十萬。另一件底部印著「大觀款」的花瓶,典型的現代臆造品,結果被鑑定成「南宋官窯」。
最離譜的還是一件「紅山玉豬龍」,說是黑龍江農民在地裡挖出來的,但熟悉紅山文化的人都知道,遼寧西部和內蒙東部才是紅山文化遺址發現地,和黑龍江沒有絲毫關係。這已經不是鑑定能力問題,而是連常識都沒有。
這時候蔡國聲才醒悟過來,原來節目邀請他並不是讓他鑑寶,而是打著他的名頭,讓本地專家給贗品「洗白」,這是個徹頭徹尾的騙局!蔡國聲氣得當場退出節目,並在事後錄製了一段視頻發表聲明:「騙人的事我不幹。」
聲明發出之後引起收藏圈內很大的轟動,經過相關調查,《齊魯尋寶》是當地的一個傳媒公司,冒充山東廣播電視臺的名號開辦的節目,也就是說,這個鑑寶節目其實是山寨的!而那位「專家」黃董寧,也查不到任何資料。
那這個山寨鑑寶節目為何要這樣做,給贗品「洗白」有什麼好處呢?其實民間有很多虛假的文化傳媒公司、拍賣公司,利用普通人對古董一無所知,故意顛倒黑白,目的就是騙取藏友們的鑑定費、拍賣費、運作費等各種費用。
老百姓手上的贗品被鑑定為真,誤以為就可以馬上一夜暴富了,於是幾萬塊錢的費用說給就給,最後贗品沒賣出去,錢也打了水漂。而鑑寶專家也是被詐騙公司利用的對象,但從另一方面來說,鑑寶專家對此類山寨節目的審核不嚴,也難辭其咎。
古玩收藏是一個很考驗個人能力的行業,從學識到悟性再到資金,缺一不可,大多數人根本沒有這樣的條件,於是盲目聽從專家的意見。但問題是,如今自稱專家的到處都是,哪個是真專家,哪個是假專家,誰又能分得清呢?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有時候就算是有真水平的專家,在利益面前,也會喪失底線。所以如果真的喜愛藝術品收藏,就必須要自身達到一定的水平,培養鑑賞能力,學會腳踏實地,正是因為急功近利的人太多,才導致收藏界亂象持續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