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國養馬業產業模式與養馬文化分析

2021-01-08 搜狐網

  今天我為大家帶來一篇比較世界上不同地區馬文化的區別的文章,這些文化分別來自七個不同國家:蒙古、中國、西方、美國、日本、德國和俄羅斯,本文旨在為有意願涉足馬的相關產業的企業和對馬感興趣的讀者提供參考。

  在人類悠久的歷史上,馬在人們生活、生產起到了重要作用,以至於評價功績比喻為「汗馬功勞」。馬在整個人類文明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在某種程度超過了人自身。馬所擁有的與其它動物不同的自身價值—力量、速度及對人們在生活生產中的作用。馬文化是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中所創造的與馬有關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包括人類對馬的認識、馴養、使役以及人類有關馬的美術、文藝及體育活動等內容。

  蒙古馬文化

  蒙古族是馬背民族,是在馬背上從遠古走向文明的古老民族,蒙古人天生跟馬有著兄弟般的深厚情感。

  1.遊牧先民對馬的崇拜

  蒙古族對馬的崇拜甚至開始於對馬的馴服之前。基於馬有別於其它動物的特性強悍有力、疾馳如飛、靈活悟性等特性,自然的贏得了人們的心,激起了接近與親暱的仰慕之情。

  2.以馬為核心的人類文明創造

  馬具在蒙古生活中可分為基本用具和輔助用具,即直接用於馬身的用具和用於管理馬的用具。基本用具如:馬鞍、馬錘、馬籠頭、馬絆、鞍韉、鞍鞠等,輔助用具有馬鞭、套馬杆、夾板(騸馬用具)等。隨著技術的發展,製作的馬具也越來越先進。這些用具都是伴隨著馬文化的發展而發展的。

  3.馬民俗的形成與嬗變

  由於遊牧先民對馬的崇拜,特別是馬被馴養並成為人們賴以生存的重要夥伴後,有關馬民俗隨之而形成。它所涉獵的範圍不僅僅是諸如打馬鬃、釀奶酒、烙馬印等生產民俗,而且還同拴馬、跑馬、賽馬、馬上技巧等遊藝民俗息息相關。此外,還產生了用馬殉葬之習俗。這種賦於旌徽以馬的力量與精神意識是一種典型的馬崇拜文化的產物。

  4.蒙古族文學中的馬形象

  蒙古族文學,分為民間文學與書面文學兩大部分,其民間文學的涵蓋面之廣,內容之豐富,是用之不竭的文化寶藏。馬作為蒙古民族文化精神的象徵,在其文學中是一座永恆矗立著的豐碑。在蒙古族英雄史詩中,英雄與馬從來就是以整合形象來體現的。蒙古高原遊牧部落時期的史詩《江格爾》,集中體現了當時遊牧民的這種思想理念。史詩中英雄的坐騎,是集獸性、神性和人性於一體的藝術形象。它們不但同英雄一樣勇敢、堅強,具有高超的智慧,而且往往在關鍵時刻,成為英雄的救世主和啟蒙者,成為最後戰勝惡魔的決定因素。馬象徵著英雄。

  中國馬文化

  我國是世界上養馬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也是馬文化比較發達的國家之一。我國的馬文化有以下特點。

  1.馬文化的歷史悠久

  自從已有5000年歷史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誕生的那一天開始,馬文化就一直伴隨著中華民族的進步和發展並起到了極大的促進和推動作用。從獵馬食肉到把多餘的活馬馴服、飼養再到騎乘、勞作、運輸、戰爭、通訊、科技等運用,表明中國的傳統文化首先應該是馬文化的文化。

  2.民間是推動馬文化發展的主體

  歷朝歷代的帝王們愛馬、騎馬、好馬的舉動以及各朝代實行的「馬政」起到了積極引導和促進的作用;民間的養馬、馬在各行各業中運用、馬的民俗形成、馬的娛樂享受和馬的藝術展現等成了馬文化發展動力的主體;歷代文人騷客的頌揚和讚嘆對馬文化的提煉和升華起到了推波助闌的作用。

  3.馬文化表現的形式豐富多彩

  在目前關於現存動物的文字、語言、文學、藝術、體育、民俗等表現形式中馬的表現形式最多,也最豐富,而且製作工藝和技術達到了頂尖的水平。

  4.馬文化的消亡與興起並舉

  一部分己經消失(響馬、馬神廟、馬階、部分馬民俗);一部分正準備消失(馬幫、騎兵、馬褂、部分民俗);一部分正在興起(馬健身、馬博奕、馬醫療、馬旅遊)。

  5.吉祥象徵是中國馬文化的顯著特徵

  馬文化長期以來都是主要以「吉祥」為核心價值,其中包含有祝福、祈禱、激勵、成功等象徵意義,「馬到成功」已成為了人們相互間祝福的代名詞。馬的詞語中出現貶義成份的機率,也是所有鮮活的象徵動物中最少的。

  6.馬文化的研究和傳播甚少

  在中國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都是喜歡馬的人多、從事與馬相關的工作的人多、玩馬(騎馬、養馬、賭馬、買賣馬、創作馬、表演馬)的人多,但把馬當成一種文化來研究的人就少之又少了。缺乏專門的研究機構和社會組織。投入少、創作少、報導少、媒體平臺不完善……這是與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國馬文化極不相稱的現實。

  西方馬文化

  在西方,馬文化的一個反映就是騎士精神,象徵著騎士精神和道德,象徵著名譽、禮儀、謙卑、堅毅、忠誠、驕傲、虔誠。是上層社會的貴族文化精神,它是以個人身份的優越感為基礎的道德與人格精神,但它也積澱著西歐民族遠古尚武精神的某些積極因素。傳承到現在,代表的是紳士風範和高雅。

  現代馬文化具有代表性的是英國的馬文化。英國馬業、馬文化擁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受到了全世界的關注,已發展成為英國最重要的產業之一。馬業對農業、畜牧業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生物工程學科、獸醫學科及圍繞馬業的其他學科和技術都獲得了世人矚目的成績。馬文化在英國也最具代表性,保留了紳士風範及高雅特徵的全社會大眾娛樂活動,它是英國馬文化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英國是現代馬術運動的發源地。

  擁有一匹或者幾匹高貴的純種名馬,不僅是身份的象徵,同時,馬術運動給你帶來的更是一般運動所不能擁有的健身效果,給你健康、英姿颯爽的體魄。

  馬術運動擁有讓全身健美的魔法。初次騎馬後,會渾身酸痛,但亦是讓全身的肌肉都得到鍛鍊。在騎馬時,騎手全身所有骨骼和肌肉,以及內臟各器官都會跟隨坐駕一起處於運動狀態,從而也能夠起到消耗多餘脂肪,強健肌肉的運動效果,從而促進人體健康。

  如今,英國馬業發展已成為世界級產業。目前,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像英國馬業多樣性和富有挑戰性,英國有獨特的英純血馬檢測機構,而且擁有最先進的訓練設施和最優秀的馴馬師、騎手及育馬專家,因此,英國培養出了世界上高品質的英純血馬。英國是純血馬的發源地,十七世紀,英國支持賽馬運動的第一個國王五查理二世,為了比賽的需要,英國馬業育種專家通過引進東方種公馬以提高賽馬的速度和馬品質。一七九一年威熱比斯公司首次出版了種馬全書,用於登記英純血馬的系譜。

  目前,英國有五十幾個各具特色的賽馬場,並都具有先進的全天候賽道,意味著一年到頭都可以舉行平地賽馬和障礙賽馬,英國每年從一月一日到十二月三十一日都有賽馬運動;截止到一九九九年底,英國擁有種母馬11000多匹,種公馬200多匹,擁有受訓馬13000多匹;英國每年賽馬一般都超過1100次,其中平地賽和障礙賽共計70460多場比賽,英國賽馬、愛馬者不斷增多,近幾年每年到賽馬場觀看比賽的人數超過500萬人次。

  英國的育馬和馴馬者向全世界提供了高質量的賽馬,這些優秀馬匹在世界各國的賽場上都有卓越的表現,而且享有盛譽。

  現在,國際馬業的發展模式主要分為以下四種:以美國為代表的休閒騎乘馬業模式,以日本為代表的賽馬業模式,以德國為代表的馬術業模式和以俄羅斯為代表的產品養馬業模式。

  休閒騎乘馬業模式—美國

  美國是世界馬業超級大國,而且近半個多世紀以來,馬匹存欄量增長較快。馬業為人們提供了140萬個全日制工作崗位,馬業僱用的人數超過鐵路、廣播電臺和電視。馬業各類活動參與人數達460萬,觀眾愈千萬人次。馬主達200萬人。

  馬業在美國與其他畜禽養殖業不同,是個獨特的行業,43%的馬用於休閒騎乘,僅有8%的馬從事耕作、交通運輸以及軍、警用。馬最大的意義是能夠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滿足人們的精神需要,這使得馬與其他家畜分離開來。

  美國的50個州都有馬。育種、飼養和調教通常在農村進行,競技比賽、展示表演以及其他一些活動一般在城市舉行。超過86%的工作崗位產生在農村。美國馬業結構主要分為以下幾類:一般公民、競賽設施、非經營性馬主、一級商業馬主、刺激商業馬主(育馬者)、內部供應者、外部的支持者。以上幾類基本構成了美國馬業的主體。

  美國有50—100個養馬場的州共8個。美國馬場採用集約化經營管理及配套的先進科學技術,馬的育種、繁殖、飼養管理,幼駒培育,調教訓練,均嚴格按科學要求辦事,並利用電腦儲存了每匹馬的資料檔案。美國馬場培育的馬匹譜系記載詳細、體質外貌好、競技能力測驗及時,並做後裔鑑定,培育出來的馬匹部分銷售到國外,馬匹的質量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賽馬業模式—日本

  日本馬業的歷史基本是一部賽馬業發展史,飼養的主要品種為純血馬。在純血馬引進以前,日本只有包括木曾馬、宮古馬在內的7種土種矮馬,完全出於農業生產和交通運輸的需求。隨著20世紀60年代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最終體育運動和娛樂成為馬業的主流。

  日本從1861年在橫濱舉行第一次賽馬以來,賽馬運動已開展了近150年。平地賽馬,是由日本中央賽馬會和15個地方自治團體等主辦單位舉辦,每年在全國27個賽馬場舉行超過2.1萬場賽事,其賽事場次僅次於居世界首位的美國,與澳大利亞並駕齊驅。目前,日本擁有年生產純血馬約8000匹的能力,僅次於美國、澳大利亞、愛爾蘭,居世界第四位。

  日本的賽馬分為中央和地方兩大類型。1954年,由政府全額出資的特殊法人「日本中央賽馬會」設立,管轄著包括京都賽馬場、中山賽馬場等10個全國國營馬場。此外,各地方賽馬會獨立制定賽馬條例,建立地方賽馬場,與中央賽馬形成一體化的格局。

  日本賽馬的順利開展得益於制定於1948年的《賽馬法》和制定於1954年的《日本中央賽馬會法》。1991年,為了確保中央賽馬的持續穩定發展、保證賽馬的公正性,謀求賽馬收益的進一步有效利用,對以上兩部法律進行了修改。2005年,對《賽馬法》又進行了部分修改,如取消對成人學生購買馬券的限制等。

  日本中央賽馬會不僅舉辦賽馬,同時也努力通過騎馬、馬術活動等普及馬文化。為了讓更多人理解馬,中央賽馬會利用各事業所的設施舉辦「親馬日」、「愛馬日」等活動。在根岸賽馬紀念公苑建立馬的博物館,在東京賽馬場內開設日本中央賽馬會賽馬博物館,讓參觀者了解賽馬的歷史、規則等,從各方面宣傳馬的文化。

  馬術業模式—德國

  德國馬協是德國馬術運動的最高組織,有17個州馬協,403個縣馬協,以及7429個大大小小的騎術協會。在德國體育聯盟裡,德國馬協以7429個協會共計764542位會員名列第7位。馬術運動很受女性歡迎,會員中70%以上是婦女,而男性所佔比例不到30%。

  德國馬術運動的成功與馬術用馬的成功繁育密不可分。2004年共有不同血統的8923匹種馬和110635匹母馬進行了血統登記,經71178次配種共有45873匹已登記血統的馬駒出生。雅典奧運會上203匹參賽馬中就有65匹出自德國,它們在共48項比賽中取得18枚獎牌,其中8枚金牌,2枚銀牌,8枚銅牌。在盛裝舞步中表現最好的15匹馬中就有10匹來自德國,參加障礙賽決賽的46匹馬中有14匹出自德國。

  產品養馬業模式—俄羅斯

  酸馬奶生產。作為一種有營養的食品和有良好解渴作用的飲料,酸馬奶在俄羅斯許多地區很受歡迎。目前,俄羅斯已有100多個酸馬奶治療所。酸馬奶廠專門挑選產奶量高的母馬,其中主要有巴什基裡亞馬、哈薩克馬、新吉爾吉斯馬及其雜種馬。其他如頓河馬和重挽馬的產奶量也很高。根據情況擠出35%—75%的奶量,其餘的留作馬駒飲用。母馬只在帶駒時泌乳,泌乳期一般是6—8個月。在擠奶期間,白天擠奶,夜晚讓母馬與馬駒呆在一起。母馬的乳房容積只有1.5—3.0升,但是乳汁可以很快充滿乳房,所以每過2—3小時就要擠奶一次。

  肉馬生產。俄羅斯有過去前蘇聯所培育的很多重挽馬,隨著農業機械化的普及,這些挽馬已轉向肉用,也是馬肉的主要出口國。

  現代馬文化的發展和思考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文化需求,健康需求的增加,發揚過往馬文化的深刻內涵,將之與現在馬業文化結合起來,使之產業化,國際化,培育經濟的新的增長點,是符合現在馬文化的發展方向也是極有潛力的。

相關焦點

  • 養老產業:「康養+旅遊+地產」模式已然形成
    如今,康養度假類產品是大文旅產業目前最受關注的領域之一,也成為全國房地產開發商紛紛轉型的進行「二次創業」的新突破口。這類新的「康養+旅遊+地產」的模式,無疑可以催生一系列新業態,成為經濟發展新時期,中國打造現代化「美好生活」願景中最突出的表現形式。
  • 養老產業:「康養+旅遊+地產」模式已然形成
    如今,康養度假類產品是大文旅產業目前最受關注的領域之一,也成為全國房地產開發商紛紛轉型的進行「二次創業」的新突破口。這類新的「康養+旅遊+地產」的模式,無疑可以催生一系列新業態,成為經濟發展新時期,中國打造現代化「美好生活」願景中最突出的表現形式。
  • 康養旅居養老產業的主要開發模式分析!康養、旅居、養老的融合
    康養突出一個養字,這個養就需要靜下心來,慢慢去調理、去修養。而慢下來,就需要旅居的加入,不居何以養?上文中也提到了,康養總是能聯想到養老,因為二者都含有「養」的成分,如果仔細分析,我們會發現,其實養老只是康養的一部分。
  • 文旅康養小鎮:戰略定位、產業模式、盈利模式以及品牌建設
    實施文旅康養小鎮戰略定位,將小鎮建設成為人文氣息濃鬱,建築密度低,產業富有特色,市場充滿活力,文化獨具韻味,生態充滿魅力的或產業,或文化,或資源,或主題遊樂或建築為產業核心的特色文旅康養小鎮。(一)總體發展目標文旅康養小鎮的藍圖是吸引外來投資的動力源泉。
  • 聯手汗血馬文化 海南瑞澤推進馬文化產業
    原標題:聯手汗血馬文化 海南瑞澤推進馬文化產業 摘要 【聯手汗血馬文化 海南瑞澤推進馬文化產業】3月16日,海南瑞澤(002596)公告稱,全資孫公司海南聖華旅遊產業有限公司
  • 文化創意產業園之發展及運營模式分析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產業園區規劃布局與運營管理分析報告》顯示,到2015年,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將達18000億元,佔GDP的比重將超過5%,文化創意產業將成為我國經濟的支柱產業。尤其是在一些基礎較好的城市,如深圳、北京和上海,文化產業更是經濟發展的支撐力量。
  • 農業農村部等印發全國馬產業發展規劃
    但現階段我國馬產業還有許多方面與發展新趨勢、新要求不相適應,主要表現在:生產方式整體落後,地方馬優良特徵未得到充分挖掘,馬匹選育飼養與馬術運動、體育健身、民族文化、休閒旅遊、保健康養等利用環節缺乏有效銜接,賽事用馬主要依賴國外進口,符合市場需求的國產運動馬供給不足,專業人員數量和基礎性科研水平與發達國家還有較大差距,亟需加快轉型升級。
  • 鄉村康養產業
    依託鄉村的文化底蘊,可從國學文化、中醫藥文化、藥膳、長壽、武術、太極、飲食、民俗風情等方面挖掘康養文化因子,對鄉村文化進行深入挖掘、提煉、整合,同時結合鄉村發展需要和市場需求,打造文化康養產業模式。如依託長壽文化,深入挖掘鄉村飲食文化、健身文化、休閒文化、健康文化、種植文化、鄉野文化等文化要素,利用長壽文化推動長壽經濟的形成,並逐漸形成以長壽文化為核心的文化康養產業模式。
  • 鄉村康養產業解讀
    依託鄉村的文化底蘊,可從國學文化、中醫藥文化、藥膳、長壽、武術、太極、飲食、民俗風情等方面挖掘康養文化因子,對鄉村文化進行深入挖掘、提煉、整合,同時結合鄉村發展需要和市場需求,打造文化康養產業模式。如依託長壽文化,深入挖掘鄉村飲食文化、健身文化、休閒文化、健康文化、種植文化、鄉野文化等文化要素,利用長壽文化推動長壽經濟的形成,並逐漸形成以長壽文化為核心的文化康養產業模式。
  • 以音樂產業為主題的特色小鎮模式分析
    2017年印發的《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將「音樂產業發展」列入到「重大文化產業工程」中,並再次強調「加強版權保護」,為音樂產業未來良性發展,快速增長指明了目標和方向。消費升級驅動人們對音樂需求的大力提升。
  • 鄉村康養產業如何發展?
    (二)鄉村康養產業鄉村康養產業依託鄉村的特色資源,以健康產業為核心理念和驅動,集鄉村生活、健康、旅遊、養老養生、教育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結合健康療養、醫療美容、生態旅遊、文化休閒、體育運動、素質教育等多種業態融合發展的鄉村經濟及產業模式。
  • 第三屆旅居康養產業發展峰會在楚雄舉行
    志在擁有「東方人類故鄉、世界恐龍之鄉、中國彝族文化大觀園」3張世界級名片的「中國彝鄉·滇中翡翠·紅火楚雄」這塊發展熱土之上,匯集國內外智慧,凝聚各方力量,共同交流中國及雲南旅居康養產業發展趨勢。同時,(中國)旅居康養產業發展商學院在峰會上正式成立。
  • 伊犁馬:從伊犁草原跑向全國
    在有著「中國天馬之鄉」美譽的伊犁昭蘇縣,正是農牧民育馬、養馬、馴馬、賽馬,發展馬產業的大好時節。  新疆是中國傳統的養馬大區,有著悠久的養馬歷史、濃厚的馬文化底蘊和廣泛的群眾基礎,現已初步建立起現代馬產業發展架構和馬良種繁育體系,具備發展現代馬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基礎。
  • 探討:鄉村康養產業如何發展?
    (二)鄉村康養產業鄉村康養產業依託鄉村的特色資源,以健康產業為核心理念和驅動,集鄉村生活、健康、旅遊、養老養生、教育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結合健康療養、醫療美容、生態旅遊、文化休閒、體育運動、素質教育等多種業態融合發展的鄉村經濟及產業模式。
  • 日本有馬溫泉不是一個有!馬!的!溫!泉!
    來源:創新型文旅地產2019中國第二十七屆康養/文旅特色小鎮與田園綜合體模式創新與項目實操高端總裁峰會1月19-21日在中國成都舉辦
  • 湖北省文化和旅遊產業投資分析
    綠維文旅承辦本次招商引資推介活動,並為活動邀請了200餘位客商;為湖北省全面梳理文旅資源和文旅招商項目,形成《湖北省文化和旅遊招商冊》;全方位解析湖北省文旅產業投資價值,形成《湖北省文化和旅遊產業投資分析》;燃旅視頻進行活動直播,推出《靈秀湖北最美榜》。
  • 朔州:打造右玉馬世界公園,助力產業轉型升級
    馬世界公園項目位於山西省朔州右玉縣城東南郊,與南山森林公園、右玉精神幹部學院毗鄰,一二期總規劃面積為6300畝,其中一期4000畝,已經形成了國際化、高端賽馬產業鏈;二期新增規劃面積2300畝,將在一期深厚的賽馬產業基礎上,以馬文化為靈魂,以馬術經濟等第三產業為戰略增長點,以馬文化主題公園為核心定位,以數字沉浸科技為創新特色,周邊七個城市人口達2000萬,馬文化旅遊消費市場潛力巨大,以世界馬文化大百科為項目核心競爭力
  • 河北安平搶抓馬產業轉移機遇 制定馬產業發展規劃
    王鵬 攝  中新網河北新聞12月9日電 (崔志平 王鵬 劉恩)8日,中國馬業協會宣傳貫徹《全國馬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衡水安平專題會議在安平縣舉行。  當日,衡水市副市長崔海霞致辭。會上,宣講解讀了《全國馬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中國馬業協會副會長蔡猛等分別發言。現場還舉行了籤約儀式。
  • 鄉村康養產業市場政策趨勢案例
    依託鄉村的文化底蘊,可從國學文化、中醫藥文化、藥膳、長壽、武術、太極、飲食、民俗風情等方面挖掘康養文化因子,對鄉村文化進行深入挖掘、提煉、整合,同時結合鄉村發展需要和市場需求,打造文化康養產業模式。如依託長壽文化,深入挖掘鄉村飲食文化、健身文化、休閒文化、健康文化、種植文化、鄉野文化等文化要素,利用長壽文化推動長壽經濟的形成,並逐漸形成以長壽文化為核心的文化康養產業模式。
  • 美日動漫產業模式分析
    《2020—2026年全球及中國動漫周邊行業發展全面調研與未來趨勢分析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動漫產業直接產值3500億美元,動漫產業周邊衍生產品的產值超過1萬億美元。從全球來看,特別是美國和日本,動漫產業已經成為重要的支柱型產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