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下教學轉線上,「被迫營業」的老師們是更輕鬆了還是更累了

2020-12-14 紅星新聞

「看著我在家裡準備網課,女兒問我,媽媽,你是要做網絡主播了嗎?」這是來自成都雙流的王老師,在2月11日分享的一條朋友圈。學生們都跟著在下面起鬨,「老師,我們給你刷大遊艇」「老鐵一定給你雙擊點讚」。

這不是王老師的別出心裁,而是最近成都老師們的日常。無論是公民辦學校,還是培訓機構,幾乎所有的老師都正在或準備化身「主播」,把課堂搬到線上,在線繼續為學生傳道解惑。

那麼,課堂從線下轉到線上,過程順利嗎?為了做主播,「被迫營業」的老師們都做了怎樣的準備工作?在開展線上教學的過程中,又遇到了哪些麻煩,面臨著怎樣的挑戰?老師們是更輕鬆還是更累了?

紅星新聞記者特別採訪了多名已經率先「上了線」的成都老師,看看他們有著怎樣的「直播」體驗。

老師們被迫營業的網圖

A

一會兒娃娃媽過來說「么兒要專心聽講哦」

一會兒又聽到傳來雞叫的聲音

成都一中學楊老師表示,因為學校沒有自己的在線平臺,所以是找的網上的直播平臺。第一節課,大家對軟體不熟,等學生全部進入直播間就花了將近20分鐘。

一開始,學生們以為老師聽不到他們說話,於是,楊老師也得以真實地感受了一下學生們在家上網課的狀態,「一會兒,一個學生的媽在旁邊說一句『么兒,你要專心聽哦』,一會兒,又有學生『咔嚓咔嚓』吃東西的聲音就來了,還有個學生那邊不時地傳來雞叫的聲音!快下課的時候,有個學生還在給他媽說『你們先吃嘛,我一會兒來吃,楊老師多半又要拖堂』……」

說到這裡,楊老師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楊老師告訴記者,自己的第一節網課上得比較急,初三高三年級有年級組長帶到備課,學校讓非畢業班自己安排,「頭天通知,第二天就要試播,倉促之下,我想的是那就評講寒假作業」。

為了了解學生真實的完成作業的水平,楊老師直接從中間開講。「我本想在直播的時候讓大家把作業展示給我看,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但是,有些同學的是電腦攝像頭,有的是手機攝像頭,視頻裡作業根本看不清。我就只好讓同學們全部上傳作業圖片到班級群給我。一節課就是幾十張圖片的作業量,還有些拍花了的檢查過後挨個通知重新傳,工作量十分大。」

不過,楊老師也指出,多上幾節課,尤其是網課老師們集體開會之後,大家相互交流經驗,慢慢地也就上軌道了。「有一說一,網課雖然麻煩,效果跟在教室上課也比不了,但是至少讓同學們把寒假生活狀態切換到了學習狀態,正常的作息也上來了,不至於天天關在家看電視打遊戲,從這一點來說還是很不錯了。」

B

有吃東西的,有說閒話的

我簡直想順著網線衝過去收拾人了

「大概一周前,學校突然通知我們組織學生進行網絡直播教學,當時由於屋裡的桌上型電腦送去維修了,我特別向朋友借了一臺筆記本來臨時用。」在成都某中學教語文的張老師表示,儘管之前看過直播,也體驗過一些線上課,但由自己來上,這還是第一次。

這段時間,張老師使用的教學平臺有釘釘、QQ和升學e網通。回憶起上第一堂網課的情景,張老師語氣裡仍舊充滿無奈,「第一堂課光是等學生全部進來就等了20多分鐘。好不容易開始上課了,學生那邊又傳來各種聲音:說閒話的,吃東西的……多次重申課堂紀律才消停下來,而這時離我們預定的上課時間已經過了快半小時,簡直想順著網線去收拾(娃兒們)一頓了。」

張老師的線上教學體驗並不好,面對記者採訪,她忍不住吐槽道,「很少互動交流,沒有朗讀,沒有學生板書,從平時面對的一大班學生,突然變成一個人在電腦前上課,不適感太大了。」

張老師覺得,學校提出在線教學本身是件好事,目的是希望充分利用延遲開學的這段時間,幫助學生恢復學習意識與上學作息,做到停課不停學。但從目前看來,互動少、效果弱始終是在線教學難以避免的問題。「學生在屏幕背後到底做什麼,有沒有掛機混時間,有沒有認真聽講,我們老師並不清楚,課堂本身就已經夠操心了。而在線上課又需要傳課件,錄視頻,傳視頻,又進一步增加了工作量。」

針對在線學習存在的問題,張老師還特別提出,「成都還好,家裡基本都有電腦和網絡,有條件開展在線教學。可是對於一些偏遠地區,對於留守兒童和大齡老年人,他們即無設備,又不熟悉網絡操作,那該怎麼辦呢?這些都是擺在面前的問題。」

C

看不見學生,聽不見聲音的時候

我感覺自己就像個網絡主播

沈曉紅是成都市新津華潤高中數學老師,也是一位高三班主任,她說,真是萬萬沒想到,自己也有在直播間上課的這一天。

從1月30日接到要開展線上授課的通知,在兩天緊急線上培訓後,2月3日這天,沈曉紅用一臺筆記本電腦、一個手寫板和一副耳機,開始了自己的第一堂在線數學課。

這是沈曉紅第一次接觸網絡直播。「剛開始培訓的時候,我連這些授課軟體的名字都沒有聽過,一竅不通,簡直懵圈。」然而,幾天磨合下來,沈曉紅不止自己學會了多個在線授課的軟體,還教會了學生操作軟體。

沈曉紅是成都市新津華潤高中數學老師,也是一位高三班主任

「第一節課是在微師平臺上開課的。」沈曉紅告訴記者,由於微師上學生要點擊舉手,老師這邊同意後才能發言,「我看不到學生,不能進行實時的交流互動,並且聲音也聽不清楚,感覺自己就像一個網絡主播一樣,很不習慣。」

於是,第一節課上到一半,沈曉紅帶著同學們「轉戰」QQ,但沈曉紅又發現:幾十位同學同時在線的時候,噪音非常大。經過不斷地嘗試摸索,沈曉紅找到了竅門,「現在我上課的時候,都讓學生關閉耳麥,等我講完內容的時候,會讓學生打開耳麥發言。」雖然只能聽見學生聲音,但只要學生開口,沈曉紅總能聽出是哪位學生發言。

最終選擇用QQ上課的沈曉紅,在布置作業上也遇到過難題。起初,她不知道怎麼在QQ上布置作業、批改作業,後來在同事的幫助下,她不僅可以群發作業,還可以通過文字或語音評語的形式批改作業,對於基礎薄弱的學生,沈曉紅還會用圖片編輯的形式,給學生做特別標註。

儘管操作愈加熟練,但在使用過程中,沈曉紅也發現了線上課程的一些弊端。「比如學生可能會掛機睡覺,做作業的時候可能會直接搜答案」,她告訴記者,「很慶幸的是得到了家長的支持,在家輔助監督學生。不過,我還是期待著能早日回到線下課堂,為高三衝刺階段的孩子們助力。」

D

為了督促學生煞費苦心

我專門建了個家長「偷拍群」

王老師是有28年教齡的英語老師,現在教高三,他笑稱,「在學校英語教學上自己還算有經驗,但在線上教學這方面,自己還是個新手。」

1月29日接到通知,2月1日王老師正式開始了線上上課。與大多數的學校不同,由於自己教的是高三學生,所以選擇了微信群授課的形式。王老師告訴記者,從轉戰線上上課以來,每個老師現在都有8-9個微信群,其中,王老師還專門建立了家長「偷拍群」。「因為不知道學生上課的狀態怎麼樣,所以我們要求上課期間,讓家長在不影響學生的情況下,悄悄拍攝學生的照片或者視頻傳到微信群,幫助督促學生。哈哈,就只差給每個娃兒安個監控了。」

王老師每次上課,都將一節課分成幾段時間,每個時間段講授一個內容。王老師還記得第一次上線上課時,自己先布置了一個10分鐘的學習任務,「發布任務後,又要給學生計時,又不能繼續發信息影響學生,我就一直盯著屏幕,加上備課,每天都會盯著手機或者電腦屏幕幾小時。」

線上上課的備課也不一樣,王老師稱,平時自己上一節40分鐘的複習課,備課時間大概是40-60分鐘,但線上上課40分鐘,備課時間需要60-80分鐘。「因為不是所有的練習都適合線上使用,所以要進行更仔細的篩選,並且,還要找相應的語音和視頻穿插其中,所以備課時間也花得更多了。」

王老師還建議學生把作業列印出來做,保護學生視力的同時,也有利於改錯複習,「除了作業,我們還有每節課的課堂反饋,也要求用書面內容上交,這意味著我們要通過很多的照片檢查學生的作業和學習情況。」

E

部分家長不願上網課選擇延後課程

老師們剛開始上網課時有些生疏

大概除夕左右,伍老師所在的培訓機構就收到了停課通知。「經研究,我們把課程轉到了線上,但由於部分家長和學生確實不想上在線課,所以我們就把這部分學生的課程進行了延後。」

儘管包括伍老師在內的一些老師,在此之前多少都接觸過線上課程,但畢竟大家多數時候都在進行線下教學,所以一開始準備上網課時,還是有點生疏。

伍老師回憶道,在正式開展線上教學前,機構首先根據學生數量和教學計劃安排,將老師與學生進行了教學搭配,然後老師們在平板電腦或手機上下載了釘釘、QQ等軟體,用作線上教學工具。

雖然教學內容差不多,但課程轉到線上後,伍老師覺得自己肩上的擔子更重,需要操的心更多了。「隔著個電腦屏幕,學生到底有沒有用心也不清楚,怕學生自覺性不夠,也怕自己的指導不到位。」

伍老師回憶道,最開始一節課下來,就有家長反映娃娃注意力不集中、走神,有的學生還出現了網絡卡頓等問題。好在伴隨課前課後相關工作模式的及時調整和補充,問題基本都已逐步得到解決。

不過,伍老師始終覺得線上教學不如線下方便。「我還是更習慣於線下教學,更強的互動感、氛圍感與場景感,更利於相關教學的開展,尤其是像我們這種特別需要面對面指導交流的藝術類培訓。」

紅星新聞記者 蔣超 沈興超 應鑫 樊英

編輯 陳怡西

相關焦點

  • 培訓機構「線下轉線上」 能退部分費用嗎?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呂高見 培訓機構「線下轉線上」,可以退部分費用嗎?連日來,不少孩子家長反映,疫情期間,鄭州一些培訓機構都不能開展線下教學,線上課程便應運而生。可是效果卻不容樂觀,交著線下的錢上直播網課,家長們覺得很「冤枉」。那麼,可以退部分費用嗎?教育部門是何態度?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 線上教學好還是線下教學好,我更傾向於線下,你呢?
    線下教學有線下的好,線上教學有線上的好,不管是線上線下都有好好壞,不過我更喜歡線下教學。我們先來說一下線上教學的好與不足。好的方面。第二,線上教學資源的多元化網上的資源是很豐富的,老師可以把網上所有好的資源,好的資料拿來給學生上課,學生可以學到在線下學不到的知識和理論。另外,網上所有的科目都有,只要是學生想學習哪個科目,網上教學都可以滿足學生的要求。
  • 【融合式教學風採】王大亮:線上線下融合,讓教學更有效、更有用...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王大亮採用慕課與線下課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通過「融合式、混合式」創新的教學模式,力爭做到讓教學更有效、更有用、更有力。一直以來,教學方式的創新是教育研究者與教師們熱切討論並不斷突破嘗試的話題,而今年疫情的突然到來無疑給傳統教學模式帶來了劇烈衝擊。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也是一個柳暗花明的絕佳契機。
  • 培訓機構線下老師如何上好線上課(下)
    線下老師轉型作線上老師要解決好以下幾個問題: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時間設置:建議線上直播課程設置每次的時間長度不超過一個小時,而且學生的年齡越小,你的課程直播時間就應該越短。譬如3-6歲的孩子,課程直播的設計時長最好為30分鐘左右。
  • 線上與線下的這兩種教學方式,哪個優勢更突出?
    線上與線下的這兩種教學方式,哪個優勢更突出? 網際網路進入每一個家庭,一個群上百人觀看老師示範過程,聽老師講解各種基本知識,自己足不出戶就能學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在2020年上半年,為抗擊新冠肺炎病毒,師生居家隔離,線上教學火起來了!成為一種潮流和趨勢。
  • 學為貴雅思託福線下課程轉線上,疫情結束後免費再讀面授課
    圖片來源:學為貴官網芥末堆1月27日訊,隨著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傳播,線下培訓被全面叫停,各大培訓機構紛紛調整課程安排。昨日專注雅思、託福、SAT等留學英語培訓的學為貴教育官方公眾號發布通告稱,疫情期間,學為貴教育的線下課程轉為線上課程,疫情結束後免費再讀面授課。
  • 線上教學時,老師怎樣才顯得親和?看看這位清華老師是怎麼做的
    受到疫情的影響,各學校都推遲了開學時間,不過,為了不影響學校的教學工作安排,不少學校開始通過線上教學的方式為學生們上課,線上教學的方式成為了疫情期間最普遍的教學方式,為了保障學生們的安全,學校和教學機構多數都是通過這種方式給學生們上課的。這種線上教學雖然方便,卻也有一定的限制,畢竟大家不像平常上課那樣坐在一起,而是各自在電腦前,互動性相對而言稍差一點。
  • 用數字告訴你,線上教學期間老師竟然這麼辛苦!
    近日,新華網面向老師們做了一份調查問卷,讓我們一起透過數據,感受線上教學過程中老師們的憂愁與快樂:活學活用老師集體轉型「主播達人」隨著教學工具、教學方式發生轉變,從備課授課到教務管理的各個環節,老師們都在重新適應並為之投入不少努力。
  • 中文課堂轉線上 催生教學新模式
    中文課堂轉線上 催生教學新模式 2020-05-08 10:18:49 基於防疫需要,英國政府暫時關閉了所有學校,教學活動均改為線上授課、輔導和考試。比如,政府公布了「免費在線課堂」計劃,還面向公立中小學出資設立了「橡樹全英學院」項目,組織不同學科的教師錄製每周180堂課的教學視頻。
  • 音樂線上教學,老師們準備好了嗎(劉晨)
    對於每個鋼琴教學的參與者來說,2020年都是難忘的。由於疫情的爆發,社會藝術培訓機構暫停營業,老師和學生只能宅在家裡工作、學習。大家雖然宅在家裡,但由於網絡的高速發展,人們與外界的溝通、交流並沒有因此切斷,僅是把這些活動從線下搬到了線上。
  • 培訓機構線下老師如何上好線上課(中)
    補充方案:線下轉線上,省略了很多互動環節,課程時間可能會縮短。在原有教案基礎上,做一些補充教案,填補我們的空白時間,同時也可以讓我們的教學更加生動課中乾貨滿滿-教學內容:有主題,聚焦一個核心主題展開;成結構,遵循總、分、總的課堂結構。
  • 疫情下的三百六十行②丨線上教學,讓老師們個個變身主播
    平時老師的上課模式是站在講臺前,對學生面對面授課,而現在,要習慣對著鏡頭講課,老師們個個都化身成了主播。這個網絡直播平臺操作,光老師會還不行,老師還要在自己學習的同時,教會家長操作,真是操碎了心。唐曄:線上教學的壓力和所花的工夫,比之線下教學如何?陸平:線上教學的壓力和所花的工夫,絕對不亞於線下教學。
  • 少兒英語線上與線下培訓班相比,哪個更有優勢?
    少兒英語線上與線下培訓班相比,哪個更有優勢?最近幾年在線教育興趣,線上學英語也受到了很多家長的青睞,再加上今年因疫情原因,響應國家「停課不停學」的政策,一些以前沒有接觸過線上教育的孩子,也慢慢開始嘗試著在線網課的模式。那麼,到底在線少兒英語值不值得報課呢,少兒英語線上與線下培訓班相比,哪個更有優勢?下面就詳細和大家分析下,家長可以自行對比參考。
  • 萬州區教學保證線上線下銜接融合
    開學之前,萬州各個學校除了做好衛生防疫準備外,制定教學計劃、進行課程安排也是重中之重,而各個學校的教師也早早返校報到,做好了十萬分的準備,靜待同學們的到來。「同學們,我在那個熟悉的教室門口等你們歸來」在新田中學,初三年級的老師們多次線上線下進行課程研討。
  • 「課堂教學」變身「線上輔導」,老師如何改變教學思維?從這幾點...
    建議:老師們可以利用線上資源,結合時事,為孩子們安排一些疫情防護知識、心理健康輔導等學習內容。引導學生多思考、多關心國家大事,愉快又有意義。 03 學習資料的獲得方式 線下上課可以分發講義、試卷等紙質資料,線上則比較困難。考慮到學生的家庭實際情況,不是所有家庭都配備印表機,所以即使給到了電子版教材,對於家長和學生來講可能也存在問題。
  • 線上教學嘗盡酸甜苦辣,老師心裡有點煩
    首先感謝教研中心針對近一段時間教師線上教學情況給出的反饋,其中指出了存在的一些問題,也提出了許多十分中肯的意見,這對我們老師今後如何提高線上教學質量大有裨益!關於線上教學已經進行一段時間了,今日教研中心進行了反饋,針對反饋我逐條進行了點評:一、 目前學科線上教學暴露的問題越來越多,差距越來越大。因此各學校有必要加強對線上教學有困難教師的幫助,加強對線上教學效果不理想教師的幹預,消除由於線上教學給個別教師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增強線上教學責任感、使命感,避免產生不必要的輿情。
  • 教育大咖討論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新模式
    課堂教學要注重思維的培養,課堂教學的本質就是發展思維。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祝智庭在《技術賦能教育變革: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新樣態》主旨報告中談到,大規模疫情暴露教育系統的脆弱,線上線下融合(OMO)是未來教育常態,他闡釋了OMO模式的教育內涵及新認知,並分享目前國內OMO的應用形態,他強調在OMO教學創新設計與實踐模式中,一定以學習者為中心。
  • 疫情讓線上標準化教學優勢凸顯 OMO模式與在線教育成標配
    疫情讓線上標準化教學優勢凸顯 此次疫情被迫讓許多教培機構轉型線上,相比於被迫轉型線上的機構,三立卻顯得從容得多。早在2016年,三立教育就推出了線上教學,積累了豐富的在線教學經驗,為三立的線上教學奠定了基礎。孫海牧透露,在疫情之前,三立有20%的學生通過線上進行授課學習,在技術上、課程上、教研上,三立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 貓咪都被迫營業了,你還不知道教鞭的進化史嗎?
    很多小夥伴們表示,經歷了大半年被各式網課支配的恐懼,終於能回歸學校的線下課堂了。網課雖便捷,但有時老師們隔著屏幕的神奇操作也是讓人哭笑不得。這不,有位老師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竟然連自己家的貓咪都被他抱著強行營業,擔當起了「教鞭」的職責。
  • 張晨:以線上反哺線下,提升以人為本的教學 | 清華經管說
    這是因為,在線教學讓我們挖掘出了許多新鮮的可能性;大膽地說,這些可能性對於線下教學有可能產生更大的啟發,從而讓我們由「將線下挪移到線上」的基礎階段,跨入「以線上反哺線下」的更高級階段。目前關於將線上教學經驗遷移到線下的探討,較多集中在如何把線上教學的一些好的方式手段應用到線下教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