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9 日,深圳市疾控中心公布 4 月 16 日 ~30 日全市伊蚊密度監測結果,顯示 5 個登革熱"元兇"伊蚊幼蟲最熱鬧窩點扎堆在寶安。5 月 11 日,深晚記者實地探訪發現,5 個高密度蚊子窩點積水汙漬較多,易吸引孳生蚊蟲。目前,寶安區愛衛辦、相關街道愛衛辦對蚊子窩點進行消殺清理後,寶安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 5 個高度傳播風險監測點進行複測,BI(布雷圖)指數已經明顯下降。寶安區衛生健康局下一步將加強對高中密度點的整改檢查工作,落實細化區、街道、社區三級防蚊滅蚊登革熱應急處置工作機制,各街道也將進一步加強對清掃保潔和消殺單位的監管。
5 個高密度"窩點"
衛生環境較差
5 月 11 日,深晚記者走訪福永街道辦白石廈舊村二巷 3 號周圍、福永街道辦東福圍下沙六巷 32 號周圍、福海街道辦橋頭楊候廟三巷 6 號周圍、沙井街道辦坣崗社區三區一巷 15 號周圍以及沙井街道辦坣崗社區村委周圍 5 個高密度"窩點"。
深晚記者在白石廈舊村二巷 3 號周圍看到,過道上部分泥土裸露,地上丟棄著塑膠袋、磚頭等垃圾,坑窪處出現黑色積水,巷子牆上長起了青苔和小草。附近的居民林先生告訴記者,村裡這種老房子戶主幾乎常年不在沒有人維護,衛生環境比較差。
在福海街道辦橋頭楊候廟三巷 6 號周圍,4 名身穿病媒防治服的消殺人員正在對排水口鋪網防蚊蟲。"今天收到通知就開始鋪網,現在已經鋪好幾十個。粗細網同時鋪設能更好地防止蚊蟲飛出。"其中一名消殺人員說。
在沙井街道辦坣崗社區三區一巷 15 號周圍、坣崗社區村委周圍則因周邊有許多餐館,飯後廚餘汙漬積水多導致這兩處地點成了蚊子的高密度"窩點"。當天,兩輛病媒消殺工具車停放在村委附近,工作人員開展了噴灑消理。
BI 指數
已明顯下降至低度傳播風險
寶安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防制科副主任醫師黃醫生表示,相關單位應積極採取有效措施清理伊蚊孳生地,及時降低伊蚊密度防止疾病傳播。市民也應做好個人防護,避免蚊蟲叮咬。
5 月 12 日,深晚記者就此情況採訪了寶安區衛生健康局相關部門。據了解,5 月 10 日,寶安區衛生健康局已經組織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區愛衛辦、各街道醫防保健所進行現場調查,街道各部門也組織力量對這些環境進行清理。清理後,寶安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 5 個高度傳播風險監測點進行複測,BI(布雷圖)指數已經明顯下降至低度傳播風險。
深圳晚報記者 彭彩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