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 不一樣的「春節」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年味 不一樣的「春節」

1月28日,在泰國曼谷,商販在唐人街的攤位上布置春節飾品。

  隨著農曆春節的臨近,泰國曼谷唐人街節日氣氛漸濃。

  新華社發(拉亨 攝)

  1月19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金豬」吉祥物帶隊在市中心甜品店門前進行快閃表演。

  當日,由哥本哈根中國文化中心與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聯合主辦的「歡樂春節」系列活動之一「金豬鬧新春」快閃表演亮相丹麥首都哥本哈根。 新華社發(張力 攝)

  1月23日,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一位白俄羅斯姑娘在「歡樂春節」活動上與舞獅者合影。

  由中國和白俄羅斯藝術家聯袂演出的「歡樂春節」歌舞晚會23日晚在白首都明斯克的白俄羅斯國家音樂廳舉行,約700名當地民眾和在白華僑華人欣賞了這場高水平演出。

  新華社記者 魏忠傑 攝

  1月26日,在紐西蘭首都惠靈頓國家博物館,一名女演員在「歡樂春節」演出中表演扇子舞。

  隨著中國農曆新年臨近,多種多樣的春節活動走進世界各地,給當地民眾和華僑華人帶去視聽享受和濃濃的節日氣氛。

  新華社記者 郭磊 攝

1月20日,在尚比亞首都盧薩卡,尚比亞中國武術協會的成員在廟會上表演。

  當地時間20日,由中國駐尚比亞大使館主辦的2019年春節廟會在尚比亞首都盧薩卡萊維廣場隆重舉行。

  新華社記者 彭立軍 攝

1月29日,人們在韓國首爾的靈泉傳統市場購買年貨。

  春節是韓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今年2月5日是農曆大年初一。人們從春節前幾天就開始忙碌起來,來到市場採購過節期間的食材和送給父母親友的禮物。 新華社記者 王婧嬙 攝

  1月28日,在希臘塞薩洛尼基,中國演員在「歡樂春節」演出中表演。

  新華社發(季米特裡斯 攝)

  隨著中國農曆新年日益臨近,喜慶祥和的氣氛氤氳在中華大地。

  春節同時也是亞洲一些國家的傳統節日。有些國家的春節和我們一樣,不管離家多遠,人們都要回去和家人團聚;在一些國家,同樣也有熱鬧的花市、廟會……

  而在一些歐美地區,華人將過春節的習俗帶到當地,大家一起歡歡喜喜過個「中國年」。

  「春運」

  春節「民族大移動」

  與公曆新年的「新正」相對,農曆春節在韓國被稱為「舊正」。每逢「舊正」,韓國也會因數千萬人的大流動,而面臨類似中國的「春運」難題,韓國媒體稱之為春節「民族大移動」。韓國人口大量集中生活在首爾、釜山等大城市。

  而在春節這樣一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裡,絕大多數韓國人會選擇從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城市回鄉探親、與家人團聚,並依照傳統祭拜祖先。

  有韓國調查機構曾對900位30歲以上在首爾工作的人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有71.6%的人表示自己會在春節期間「返鄉」。從歷年數據看,韓國的「春運」大軍約為3200萬人次,人流最高峰集中在除夕當天和大年初一,平均每天有550萬人次踏上返鄉路。

  隨著春節臨近,韓國京畿道、江原道、全羅南道等道廳及首爾、釜山、光州等地方政府近日已開始出臺交通管理對策,包括增加汽車、列車、飛機、客船的運行次數,對道路及交通設施進行整修,增派人力加強交通管理,通過廣播、手機應用等實時發布交通情況等。

  韓國的高速列車KTX在「春運」期間頗受民眾歡迎。乘坐KTX,從韓國北部的首爾到南部的釜山,大約只需2個半小時。而開私家車平時需要4~5個小時,在「春運」期間更是需要2倍的時間。

  但是,由於高速列車車票數量有限,每年都會出現車票搶購大戰。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韓國也選擇了網上預售火車票的方式。今年1月8日,韓國鐵路公社就開始在線上和線下代理點預售農曆春節火車票。「春運」車票七成是通過線上銷售的,其餘三成則在車站窗口或代理點售出。

  為確保春節火車票網上預售的穩定運行,韓國鐵路方面近年也對網絡訂票系統進行了升級和改進。同時引入新應用軟體,實時了解網上訂票者動態,以保障系統有序處理信息,避免了大量用戶同時登錄的情況下可能出現的系統崩潰。

  得益於發達的交通網和較高的家庭汽車保有量,選擇開車回家過節的韓國人也不在少數。不過,大量私家車上路,擁堵在所難免,春節前韓國全國的主要公路都會上演大堵車。

  為緩解這一局面,韓國政府近年來採取實時路況播報的方式,幫助出行民眾在選擇道路上更加心中有數。同時鼓勵大家儘量拼車以減少私家車的出行數量、緩解交通壓力。

  近年來,韓國也出現了「逆歸省」,老人們從自己居住的地方來到子女所在的大城市過年,這樣有空閒時間的老人,可以避開春運高峰,早一點來到子女身邊。

  吃

  年糕湯 方粽子 撈魚生

  除夕夜,朝韓兩國民眾也吃團圓飯,以民族飲食為主,各種打糕、八寶飯、松糕是必備的食品。尤其年糕湯是春節最主要的食品,也是招待前來拜年賓客的食品。此外常吃的美食還有烤肉、糖果和各種煎餅,喝柿餅汁、蜜糯湯、燒酒等。

  在當地,有「吃一碗年糕湯就長一歲」的說法,春節時大人問孩子的歲數時,往往不直接問幾歲,而是問「吃了幾碗年糕湯」。之所以有這種習俗,有種說法是條狀的年糕象徵著長壽,所以新年第一頓飯吃年糕湯可以討個好彩頭,在新的一年身體健康。

  越南有「吃春」的說法,所以「吃」在越南春節民俗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粽子是越南人過年不可或缺的食品,也是拜祭祖先的主要供品。越南的年粽做法跟中國的粽子差不多,不過北方習慣做成方形的,南方則習慣做成圓筒狀,而且個頭都比中國的粽子大得多,有二三斤重,主要成分是糯米,用豬肉、大油、綠豆沙做餡,放在鍋裡要煮上七八個鐘頭。

  另一樣傳統食品就是具有越南特色的春卷。越南春卷的皮由多重加工的米粉做成,特點是薄、韌、透,裹上餡料,配上蘸汁,吃起來清淡爽口。

  到了馬來西亞、新加坡等一些東南亞國家,「撈生」和「飲勝」是這些國家的華人在傳承中華文化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獨特春節菜餚。

  「撈生」,即「撈魚生」,通常是春節期間聚餐開席的第一道菜。以生魚片為主食材,點綴蔬菜絲、水果絲等配菜。所有食料整齊擺放在一個大圓盤上,灑上白芝麻、花生碎、酸甜醬等調味料,色澤豐富誘人。

  「撈」在粵語中是「拌」的意思,所有食材都備齊後,重頭戲便開始了。所有賓客起身,用一根非常長的筷子快速地將所有材料高高撈起,不停地拌動,口中同時要說「撈起撈起」,據說,撈得越多越高,來年就會越旺。

  與之相比,「飲勝」步驟相對簡單,卻不乏技術含量。祝酒時,大家高舉酒水或飲料杯,用粵語發音高喊「飲勝」,「飲」的聲調拉得越長越好,甚是熱鬧。不僅春節,各種合家團聚的節慶場合,「飲勝」都是渲染氣氛的必要環節。在粵語裡,「生」、「勝」與「升」諧音,是具有美好寓意的漢字。

  聚

  合家團圓 慎終追遠

  在朝鮮和韓國,春節假期通常都是3天。假期期間只有少部分服務行業照常營業,很多飯店也有「三十不開門」的傳統。韓國人認為除夕吃團圓飯象徵了家族興旺,十分講究年夜飯自己動手,並在家裡就餐。不過近些年來,隨著韓國人觀念和生活習慣的轉變,以及各國遊客的增多,在首爾等大城市,春節期間營業的店鋪也開始慢慢多了起來。

  春節是越南民間最大、最熱鬧的傳統節日,也是國家法定休息時間最長的一個節日。越南的過節習俗與中國大同小異,臘月二十三開始過年,臘月三十除夕守歲,放鞭炮,吃團圓飯。

  農曆臘月中旬,越南的家家戶戶就開始忙碌起來準備年貨,除了傳統的吃食之外,鮮花、年粽、春聯、爆竹、紅喜飯被稱為越南春節的「五大樣」。臘月二十三,越南百姓要祭祀灶王,人們在灶王像前燒香,擺上糕點、糖果等供品,還要買上一條活鯉魚,將灶王像燒掉之後,便把鯉魚放回河裡。越南民間認為,鯉魚就是龍的化身,把鯉魚放回河裡,意味著灶王可以乘龍回到天宮。

  在朝鮮,傳統的春節拜年活動首先從祭祀祖先開始,然後向家裡的長輩、鄰裡的師長一一拜年。長輩們會準備一些簡單的禮物作為「禮價」,在接受拜年的時候送給晚輩,並給孩子們一些「問安費」,亦稱「歲拜錢」。同輩之間也互相祝賀新年,叫做「德談」。

  韓國的春節,最重要的活動是祭祀祖先。大年初一早晨,全家人換上傳統韓服,舉行「祭禮和歲拜」。祭祀時,在房屋的正室上方擺放祖先畫像。在寫著祖先名字的靈位上供上各種食物後,子孫們倒上酒然後行禮。

  韓國人祭祖有嚴格說法,祭祀程序很嚴格,供桌的擺法也很有講究,有「魚東肉西」「頭東尾西」「紅東白西」「棗慄梨柿」「生東熟西」「左飯右羹」等規則。傳統上,正規的祭祀食品有50多種菜,其中一定包括年糕湯。

  類似的,在越南,祭拜祖先同樣是大年初一最重要的活動。象徵五行的五果盤是必不可少的供品,既表達對祖先的感謝,也有希冀新年如意、安康和好運的意思。供拜完畢,小孩要向家中老人拜年,大人們則要給他們壓歲錢。

  在新加坡,除夕最重要的事情還是全家吃團圓飯。孩子們為迎接新的一年到來直到午夜才去睡覺,並認為這會延長他們的生命。春節的第二天,是訪親拜友的時間。在過去,全家人常在這一天拍一張「全家福」。

  春節是日本以前最盛大的節日,每家用松柏裝飾房屋,除夕晚上全家人圍著火爐守歲。午夜時寺院響起108聲鐘聲,第二天互相拜年。日本也有自己的年夜飯,在日語裡叫「御節料理」,也叫做正月料理。御節料理主要是一些通過煮、燉、燒、醋拌等烹飪手法燒制的能長時間放置的食物。做好後放在精美的漆盒中,連吃3天,這個習慣自平安時代後期延續至今,意在新年期間不在家裡開夥,不打擾灶神。

  禮

  過年送什麼是門大學問

  春節假期走親訪友,一份可人心意的禮品總是十分必要的。在不同國家,那裡的人們對此也是「各有心得」。

  韓國人春節送禮偏愛送肉類、魚類、傳統點心等食品,營養品、護膚品等也是春節送禮的常見選擇。

  和禮物本身相比,韓國似乎更重視春節禮物的包裝。春節前一兩周,各大商場和超市就會把禮品套裝擺上貨架,這些套裝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大」。很多套裝使用近1米見方的包裝盒,裡面以海綿和絲綢作為襯託,把禮物擺放其中。包裝盒外面再用各色綢布包裹,用絲帶編成花朵作為裝飾,喜慶感十足。

  新加坡華人過春節也有獨特的送禮習俗。「桔」與「吉」的讀音相似,所以人們把春節送桔子作為禮物的首選,而且桔子越大運氣越好,正所謂大吉大利。去別人家做客時,通常要帶兩個桔子,雙數象徵好事成雙。不用擔心一天之內串門太多,要帶出門的桔子裝不下,因為客人在走的時候,也會收到主人回贈的兩個桔子的。

  在馬來西亞,由於當地華人多來自福建,受閩南文化影響,人們過春節一定要買鳳梨(菠蘿),因為閩南語裡「鳳梨」與「旺來」諧音,鳳梨就成了春節的吉祥水果。

  越南人特別喜歡在春節裡買花,逛花市是越南春節的重要活動之一。在首都河內,花市在春節前10天就開始升溫。家家戶戶都根據自己的喜好,購置不同品種的鮮花擺放於家中或送給親朋好友,以求新年平安、吉祥。在各種新春植物裡,金桔樹和桃花又最受歡迎。金桔樹象徵風調雨順,吉祥如意;桃花既可以避邪,又能給人們帶來運氣。

  有趣的是,越南正月初一早晨最受歡迎的「禮物」是「人」。

  「衝年喜」是越南獨具特色的過年習俗。年初一早晨第一個串門的人叫衝年喜之人。許多家庭都會託一個健康善良、有福氣的人來「衝年喜」,以便在新的一年給全家帶來福祿與安康。

  在日本,新年時有一種叫「福袋」的商品。日本人過春節買福袋圖吉利。所謂福袋,就是裝著商品的不透明的袋子。福袋有很多種,化妝品、服裝、生活雜物、電器等,總之能裝進袋子裡的都行。

  「春晚」

  新春娛樂 形式多多

  春節期間,越南各地都會組織各種各樣的文化娛樂活動,包括歌舞晚會、戲劇表演、鬥雞鬥牛等。這種喜慶氣氛會一直延續到正月十五。

  從2003年開始,越南中央電視臺都會在除夕這天的20時播放一檔《年底會見——灶君》節目,《灶君》是越南傳統鬧戲在時下的變體,通過越南民俗傳說中的「灶君」形象來討論時下各種現狀,引導社會輿論,以幽默的形式反映普遍的社會問題。開播十餘年來,這一節目在越南國內廣受歡迎與好評,甚至逐漸成為越南人慶祝春節的「新傳統」,其影響和地位類似於中國的「春晚」。

  《灶君》套用傳說中灶神上天庭向玉帝匯報下界情況的形式,每年匯聚全國鬧戲明星、當紅歌手、演員等。歷年《灶君》皆取材於越南當下的社會問題,視角廣闊,節目涉及經濟、文化、衛生,乃至交通、教育、社會關係等諸多領域。除了內容隨時而變外,每一年的《灶君》形式風格也很多變,大部分改編自時下流行的電視節目。2011年,《灶君》便將電視選秀節目「越南偶像」改編為「灶王偶像」;2013年,節目方案根據《越南好聲音》中象徵性的四把「椅子」改編而來,一把椅子對應一位灶君。

  民俗遊戲是朝鮮人過春節不可缺少的內容。全家人歡聚一堂吃完年夜飯後,還要到戶外玩遊戲。這些民俗遊戲包括擲尤茨、跳跳板、抽陀螺、放風箏、滑冰車等等。

  擲尤茨是朝鮮民俗遊戲中最獨特的一種,男女老少都能玩。據說,尤茨是朝鮮古代國家的一個官職名稱。這是一種用四根木棍玩的遊戲,把木棍高高拋起後,以落地時木棍的正、反以及是否相壓等來計算成績。遊戲分成兩隊,相互競爭,緊張熱烈。

  跳跳板是婦女的「專利」,一上一下,令人賞心悅目。而抽陀螺、放風箏、滑冰車則是孩子們最喜愛的遊戲,在風箏上寫自己的願望,然後把風箏放得越高越好。

  本版撰文 梁凡

梁凡

梁凡

相關焦點

  • 沒有鞭炮的春節 一樣有年味
    年味,說到底是人味,是人情味、親情味。只要家家戶戶能在春節與親人團聚一堂,共敘天倫之樂,那麼吃山珍海味還是吃家常便飯,看春晚還是看電影都不是問題;至於放不放鞭炮,就更不會影響年味了。  自2月1日襄陽市區實施禁鞭以來,禁鞭各項工作進展順利,並在春節期間實現了「零燃放」。(2月15日《襄陽日報》)  今年春節期間,襄陽市區禁鞭工作圓滿完成。
  • 新春走基層|在北海道過春節 品味不一樣的年味
    從回家過年到一起出國過年,近年來,過年到境外旅遊已經成為潮流,紅紅火火的春節也由此紅遍全球。今年,記者也成為了境外旅遊過年大軍中的一員,前往日本北海道體驗一番不在國內卻也年味十足的海外中國年。2月16日,剛落地北海道新千歲機場,記者發現,這裡的廣告牌幾乎被中國企業「承包」了,尤其是碩大的「微信支付」字樣,幾乎滿布長長的機場入境通道。
  • 朋友圈裡曬家宴,不一樣的春節不一樣的年味,最後一張有點心酸
    朋友圈裡的家宴,不一樣的春節不一樣的年味,最後一張有點心酸聽說,關注「黑貓的廚房」的人,怎麼吃都不會胖!今年春節,大家都不言而喻,只在朋友圈裡互相拜年,聊聊家常聯繫感情。雖然今年春節過得這樣「安靜」,但其實只要靜下心來,翻翻朋友圈,你就會發現,原來大家躲在家裡不出門,平時都說不會做飯的幾個朋友,要不是有這樣的假期讓他們露一手,還真看不出原來大家都有好幾把刷子,個個都是大廚的感覺,這一桌桌的家宴,每個人感受體會都不一樣。民以食為天,你家今天準備了什麼好吃的呢?
  • 「混搭」春節!來港澳感受不一樣的年味
    農曆新年將至,不少人都想到港澳感受不一樣的年味,而一系列精彩紛呈的節慶活動也已準備就緒,只等客來。香港號稱「節慶之都」,多年來形成了不少高品質的新春保留節目。香港每年春節的「新春國際匯演之夜」今年將再次在尖沙咀上演。
  • 不一樣的廟會,不一樣的年味!這個春節馬上安排↑↑↑
    已經有不少朋友開始安排春節的活動走親訪友逛逛街出門旅遊逛廟會但是!今年情況特殊,不聚會少出門連熱鬧都少了一半不過沒關係趁著在家一起來了解一下春節廟會吧↓↓↓廟會,又稱「廟市」或「節場」。是漢族民間宗教及歲時風俗,一般在春節,元宵節等節日舉行。也是我國集市貿易形式之一,其形成與發展和地廟的宗教活動有關,在寺廟的節日或規定的日期舉行,多設在廟內及其附近,進行祭神、娛樂和購物等活動。
  • 中國最有年味的古城,已有2800多年歷史,來這感受不一樣的春節
    平遙縣的「中國年」活動是在晉商社火祭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大規模迎接新年的活動,每年的12月23日,都會有滿城的紅燈,在具有傳統特色的節目中,鎮座巡遊、縣爺爺拜年等活動,以及當地的戲曲和雜技表演一直持續到元宵節,在此期間,固定燈光會的展示更是將平遙縣的年味燒得淋漓盡致!
  • 兒時的春節VS如今的春節,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年味
    那個年代儘管生活條件比現在差了很多,但是在物質條件缺乏的情況下,許多人都對春節充滿了期待,穿上一件嶄新的衣服、吃上幾頓肉和餃子、吃幾次不經常吃的蔬菜和水果、拿到心儀已久的幾塊錢壓歲錢、玩上幾次愛玩的花炮……凡此種種,都是那個年代過春節所期待的年味。正是因為什麼都缺少,所以兒時過春節滿足了許多人的「虛榮心」,春節給人留下的年味記憶更多的是期待和開心。
  • 【春節去哪兒】在盛行天下 過不一樣的年
    2020年春節長假出遊人次預計高達4.5億。榮盛康旅盛行天下,迎合時代需求,全球布局35個度假區,從北方草原到熱帶海島,最美的自然風光、最熱鬧的年俗文化、最優的旅居服務,還有全國各地多彩的節日活動,讓您過個不一樣的年。
  • 「印象隴原」樂遊甘肅 體驗不一樣的年味
    【印象隴原】樂遊甘肅 體驗不一樣的年味夜晚的張掖「九曲黃河燈陣」社火表演春節前夕,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整合全省獨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民俗活動,擺好最具甘肅特色的文旅盛宴,誠摯歡迎廣大遊客相約如意甘肅旅遊過大年,體驗不一樣的甘肅年味。
  • 送福利|春節假期指南:來五鳳溪,過不一樣的中國年!
    ,年味漸濃外出遊子,歸家心切春節假期的打開方式,最獨特最放鬆的一種是來五鳳溪景區一份貼心的「春節指南」,已為你和家人備好今年,一起過個不一樣的春節吧​​​活動時間:2020 年​​各式各樣的年貨匯聚於此讓時光倒流,重溫小時候那個熱熱鬧鬧、紅紅火火的年,
  • 華人眾多的新加坡,竟是這樣過春節?年味不輸國內
    ,都為門店增添了濃濃的春節年味。鼠年是今年的生肖年,在樟宜機場如園藝展覽一般的綠植裡,就會看到被修建得惟妙惟肖的福鼠,拿著新春對聯,給機場旅客送上祝福,用植物拼湊的大大福字背景更是非常吸引眼球,這樣用心的新春布置,不僅讓過往的遊客眼前一亮,還讓中國遊客到達機場閒逛時找到一絲熟悉感,即使是在國外過新年,也能在到達異國他鄉就馬上感到年味。
  • [兩岸春節]港澳臺年味何處尋
    不一樣的「打開方式」 一樣的溫暖中國年 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喜迎新春佳節  中國農曆新年臨近,從大陸到臺灣,從香港到澳門,處處洋溢著濃濃的年味。雖然各地歡度春節的方式有所差異,但不同中卻又蘊含著相同的文化與情懷。  不一樣的年菜 一樣的「古早味」  對中國人而言,春節裡最隆重的一頓飯一定是除夕的年夜飯,家人圍爐團聚,表達對來年的美好祝願。  在港澳地區,象徵著「發財」「年年有餘」的盆菜,是年夜飯必不可少的吉祥菜餚。
  • 春節「年味省市排行榜」出爐
    重慶商報-上遊新聞記者 鄭三波春節最有(沒有)年味省市排行榜出爐,看看有你的家鄉嗎?一邊是返鄉潮北上廣「空城」、煙花爆竹禁令,大城市越來越沒有「年味」;一邊是體味年俗、開灶燒飯、圍爐團圓——今年春節,「李子柒式過年」走紅。
  • 春節「年味省市排行榜」出爐 山東成春節旅遊年味指數最高省份
    鼠年春節哪些地方年味最濃?攜程旅遊數據顯示,山東成為最受旅遊過年國人歡迎的年味目的地。春節旅遊年味指數山東最高 濟南青島預定量增長70% 鼠年春節哪些地方年味最濃?山東成為最受旅遊過年國人歡迎的年味目的地。攜程在春節期間推出600多條山東過大年跟團、自由行產品,覆蓋青島、濟南、泰山、曲阜、泰安、威海、蓬萊等年味滿滿的目的地,預定同比增長70%。
  • 春節「菜單」出爐 旅途「年味」十足
    豬年春節來臨,2019年第一個黃金周大幕拉開。賞花燈、忙祈福、看演出、逛廟會、過苗年……隨著各地春節旅遊「菜單」出爐,熱鬧歡騰的「年味」撲面而來。旅遊,儼然已成為春節最為重要的大眾消費項目之一。  旅途中的「年味」,可能少了一點爆竹聲,少了一些觥籌交錯,但卻融入了久違的鄉愁、新年的期盼,製作成每一天所見所聞的驚喜和意外。
  • 年味不在!繼不讓放鞭炮後,又禁止貼春聯?網友:乾脆禁止春節
    2019年馬上要過去了,很多在外打工的人,都在忙著買車票,趕著回家過春節。作為我國傳統節目,春節總是有著各種歡樂,除了家家戶戶忙著殺豬宰羊,備年貨貼春聯放鞭炮,來歡度一年一度春節。這一傳統節日,已延續上千,宋朝詩人王安石曾寫了這樣一首詩來描述春節熱鬧場景,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寓意是古人們每逢過年時,放鞭炮是為了熱熱鬧鬧迎新年,貼門神春聯是為了闢邪除災、辭舊迎新的象徵。家家戶戶掛起紅燈籠,讓這個特殊節日變得更加喜慶。然而,如今為何很多人覺得沒什麼年味了?
  • 小鎮上的年味更濃,有一樣東西,春節期間每家必買
    晉城古鎮離省會昆明40公裡,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這裡原是昆明市晉寧縣的一個鎮,今年晉寧縣改成了晉寧區,老百姓對於縣為什麼改成了區好像不太關心,晉城鎮依然用它自己的方式迎接2020年春節的到來。平日裡賣水果的攤點就很多,臨近春節,就更豐富了,賣的人多,買的人更多,街上隨處可見擰著一大袋水果的人。砂糖桔賣8塊錢一公斤,最受歡迎,可能是吃起來比較方便吧,不清楚是雲南當地產的還是外省運過來的,多數家裡面都會買上一大袋。價格和平時差異不大,但供應卻更充分。
  • 年味濃濃的五個城市,春節旅遊首選,好玩又不貴
    春節我國的傳統節日,並且還有一個不短的假期。在不斷發展促進傳統民俗和民間文化的氛圍下,旅遊過年已成新民俗,家庭遊、敬老遊、親子遊、文化休閒遊成為節日期間主流的旅遊休閒方式。
  • 春節來太白山,溫泉、滑雪、別樣年味過豬年
    才能品出濃鬱熱鬧的年味 但是現在 你可能覺得 年味越來越淡 守歲、鞭炮、廟會、社火 這些規矩、習俗已經越來越遠了
  • 「E·entertainment」一樣的年味,不一樣的年俗
    長大後的你是否也在回憶著尋找著那久違的年味過年就是要開心娛樂(entertainment)起來那麼過年的習俗文化,你都知道多少呢下面這首春節年俗順口溜你又熟悉嗎俗話說:「百裡不同風,千裡不同俗」同樣一個春節,在祖國的大江南北除了吃團圓飯、看春晚、放鞭炮還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甚至奇葩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