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術學院:以大美之藝繪傳世之作

2021-01-20 中國教育新聞網

美術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塑造美好心靈具有重要作用。你們提出加強美育工作,很有必要。做好美育工作,要堅持立德樹人,紮根時代生活,遵循美育特點,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讓祖國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長。

——習近平

2018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給周令釗等8位中央美術學院老教授回信,使這所百年學府明確了新時代美術教育的方向,增添了與時代同行、做新時代美育實踐者的信心與動能。

校園內,徐悲鴻先生雕像旁鐫刻著「盡精微 致廣大」六字校訓。精微者,藝術精研;廣大者,胸懷人民。校園外,老師們帶著學生赴洛陽、延安等地採風,觸摸時代律動。中央美院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研究中心,老師們正在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進行主題創作……

中央美院老師們告訴記者,他們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回信中的殷切囑託,孜孜以求,極盡精微,堅持立德樹人,紮根時代生活,遵循美育特點,以大愛之心育莘莘學子,以大美之藝繪傳世之作。

上好「寫生路上的思政課」

「從昔日的荒漠戈壁,到今朝的塞上綠洲,右玉的綠色是一代代右玉人用生命傾注的顏色。」這番話出自中央美院造型學院基礎部張路江老師。在他的帶領下,同學們深入山西省右玉縣採風寫生。得知70年來,當地群眾將森林覆蓋率從不到0.3%提高到54%,同學們表示,「通過寫生,我們不僅提升了繪畫的技藝,也上了一堂生動的『思政課』。」

北京懷柔大榛峪村,90多歲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原中南軍區兼第四野戰軍老紅軍趙延佐給中央美院師生講述歷史,回憶烽火歲月。

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中央美院師生與布依族古寨下納灰村村民座談,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感受藝術如何與時代同行。

……

這是中央美院藝術創作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的現場,被譽為「寫生路上的思政課」。

創新的方式,互動的形式,激發起思想活躍、個性鮮明的藝術學子的學習積極性和深度參與的熱情。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做好美育工作,要堅持立德樹人」的要求,中央美院實行「課堂串講+名師講座+經典閱讀+課堂討論+實踐教學」的「五位一體」教學模式,針對學生特點,實施「情境帶入」「藝術家狀態帶入」教學法,打造「情景教學公開課」「寫生路上的思政課」等教學活動品牌,提升育人效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是創作的源頭活水,只有紮根人民,創作才能獲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這就要求我們引導師生在社會生活中尋找創作靈感,從人民的嚮往追求中尋找創作素材,從解決人類發展面臨的問題中實現藝術創新。同時下苦功夫、真功夫、大功夫,創作出無愧於時代的經典作品。」中央美院黨委書記高洪說。

「一件事讓我畢生難忘。」造型學院雕塑系大三學生王欽正告訴記者,「提及元旦聯歡,同學們都會想到標新立異、個性等關鍵詞。可讓所有人包括我自己意外的是,晚會上當我們將《堅韌不拔,永不言敗——再長徵》的詩朗誦配以主題視頻呈現出來,當『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的詩句響徹全場時,同學們報以最熱烈的掌聲,經久不息。那一刻,我感受到精神的力量,懂得了比觀照『小我』更重要的,是觀照歷史、觀照時代。」

「不能在這個時代中缺席」

3月31日,中央美院藝術創作研究院舉行了學術委員會的導師聘請儀式,84歲高齡的中央美院原院長靳尚誼擔任名譽院長,美術理論家、國畫家邵大箴領銜的多位藝術家擔任學術委員會導師。

談及為何在耄耋之年擔此重任,靳尚誼給出答案:文藝要紮根時代生活,反映社會生活的重大變化。但環顧當下,依然有部分美術創作沉浸於不滿情緒的發洩,疏於關注新時代的社會變化。提高當代畫家的思想認知水平,創作出新時代最高水平的畫作,是研究院的任務,也是老一輩美術工作者的心願。

同一天,北京市朝陽區的一間畫室內,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研究中心主任馬剛正在進行《開國大典》大型主題作品的創作。牆上、地上,大大小小的手稿不下幾百張。談及這次創作,馬剛坦言,有兩大挑戰:第一,如何讓經典題材呈現新時代的生命力;第二,如何突破自己幾十年來形成的「小美之藝」的創作風格,以「大美之藝」呈現作品的厚重和氣勢。

中國畫學院的廖勤老師正在創作名為《風雨同舟 榮辱與共》的作品,如何體現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精髓,如何把中國故事用國際接受的方式進行藝術呈現……是他反覆思考的問題,這不僅需要創作者具備紮實的繪畫功底,更需要對國家發展與全球治理的深刻理解和領悟。「只能反覆學習琢磨,一點點、一幅幅找感覺。」

承擔這樣的創作任務是責任也是幸福,馬剛認為,「藝術工作者有責任呈現、歌頌偉大的新時代。能夠學以致用,這是何等的幸福。畢竟,不是每個藝術工作者都能有這份幸運。從當代中國的偉大創造中發現創作的主題,這是總書記的要求,也是藝術創作的真諦」。

「藝術家要充分認識時代對於藝術創造的重要性。我時常提醒我們的老師,不能在這個時代中缺席。」中央美院院長範迪安說,近年來,教師進行主題創作、現實題材創作明顯比過去踴躍,從「要你畫」變為「我要畫」,特別是收到總書記回信後,越來越多的教師對藝術定位、學術定位做了調整,把精力聚焦於貼近生活、走向人民。

塑造未來一代美好心靈

若爾蓋縣,隸屬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邊緣,是紅軍長徵途經的最艱苦地方之一。多年前,這裡曾見證當地藏族、羌族青年與紅軍血與火的情誼。今天,這裡成為中央美院教師種下藝術種子、啟迪美好心靈的教學基地。

中央美院少兒藝術教育工作室負責人鄭勤硯老師帶領團隊,為這裡從未上過美術課的藏區少年開設美術課。孩子們用稚樸的筆觸,呈現所思所感。5歲的孩子,畫出《若爾蓋草原的戰馬》;7歲的孩子,描摹《強過鐵索橋》;9歲的孩子,繪就《我永遠愛紅軍叔叔》……儘管從未拿過畫筆,孩子們還是展現出令人驚嘆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中央美院的老師們還在北京進行創新實踐,承接北京市教委「高等院校參與中小學藝術教育改革」項目後,鄭勤硯團隊在幾所小學開展創意美術教學實踐。

「很多人以為美術教育旨在培養藝術家,實則不然。美育可以浸入人的心靈,在學習技巧的同時,更是在向內心叩問,完善人格,塑造心靈。」鄭勤硯介紹。

「當前,社會公眾的審美素養尚未達到理想高度,這給中央美院全體教師提出新課題。按照總書記回信中要求的,遵循美育特點,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讓祖國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長。持大愛之心,研大美之藝,我們使命在肩。」範迪安說。(人民日報記者 趙婀娜 施芳)

相關焦點

  • 廣東畫院黨組書記、副院長林藍談美育:以大美之藝繪傳世之作 以大...
    多年來,她的身份不停轉換,是畫家,是教授,更是機構領導,但不管角色如何變換,她始終在為推動廣東省乃至國內美育發展作努力。廣東新快報社與廣東省美協、廣東省書協共同主辦的「翰墨青春傳承嶺南——2018廣東青少年書畫大賽」已經在日前啟動,談及未來美術家在當代所承受的美育責任時,她毫不猶豫地回答:「以大美之藝繪傳世之作,以大愛之心承美術公益。」
  • 持大美之藝 · 繪時代底色
    持大美之藝 · 繪時代底色 並指出 以大愛之心育莘莘學子 以大美之藝繪傳世之作 努力把學院辦成
  • 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學院青年教師提名展「呼吸」在大都藝術空間開幕
    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學院青年教師提名展「呼吸」於2019年12月16日在北京大都藝術空間開幕。本次展覽由造型學院領導班子馬路、王穎生、王華祥、呂品昌、唐暉、張路江共同提名,由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葛玉君擔任策展人,造型學院黨總支副書記陳曄擔任展覽統籌,展出曹暉、陸亮、裴詠梅、康蕾、王長興、孔亮、盧徵遠、董卓、賀鵬琪九位藝術家的油畫、版畫、水墨、雕塑等70餘件作品,代表了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學科各專業的青年學術力量,更是踐行習總書記「以大愛之心育莘莘學子,以大美之藝繪傳世之作」囑託的一次精彩呈現。
  • 展現大愛之心和大美之藝(策展手記)
    從展覽大綱到展示設計的確立,再到相關公共教育活動的開展,「全國高等美術教育成果系列展」逐步形成關於中國高等美術教育經典傳承、文化創新與社會服務的學術品牌。  改革開放以來,全國各美術院校的相關教師作品展,一般以部分學院和地區為單位呈現,此次邀請展以529件教師作品的龐大規模,聚合全國各藝術院校學術資源,全面展示當下中國高等美術教育的學術面貌,以其規模和內容而言,尚屬首次。
  • 大美之藝•厚德之行——2020天津美術學院教師作品雙年展(美術學...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圍繞學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美術院校新文科建設和高質量發展,2020年11月23日上午10:30,「大美之藝•厚德之行——2020天津美術學院教師作品雙年展」在天津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幕。
  • 以崇德尚藝修「傳世之心」
    近年來,我國電影行業之所以呈現出繁花似錦的可喜局面,就在於有一大批優秀的電影人在矢志不渝地堅守著做好電影的夢想和初心,並為之不斷地努力。「凡作傳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傳世之心。」而崇德尚藝,就是蘊藏在這顆傳世之心中的重要精神品質之一。  崇德尚藝是一種職業精神。
  • 網曝央美美術館展出達·文西假畫 畫作在國外曾被炮轟「騙局」
    近日,微博認證「知名人文藝術博主」大V尤勇在網上批評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展出達·文西假畫,迅速引發爭議。有網友評論,央美美術館即將展出的畫作曾一度被歐洲的藝術展館拒之門外。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張子康回應荔枝新聞稱,這是一次批判性質的學術展覽。
  • 山藝2019「閎美山藝」美術學院優秀作品展開展
    山東藝術學院2019「閎美山藝」畢業展演季之美術學院優秀作品展開展5月28日,山東藝術學院2019「閎美山藝」畢業展演季之美術學院優秀作品展在山東省文化館和山東藝術學院長清校區美術館同時開展。學校相關單位負責人和相關專業師生及社會各界熱心觀眾觀看展覽。
  • 「文旅宣漢」藝繪計劃|2020首屆白馬花田藝繪計劃開幕
    啟動儀式現場中共宣漢縣白馬鎮黨委書記朱濟君、宣漢縣文化體育與旅遊局宣傳股股長劉小龍、中共白馬鎮黨委委員、副鎮長王乙椒、中共白馬鎮畢城村黨支部書記鄒險峰、蘭州文理學院副教授唐興榮、廣州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副教授張嘯、畢城村村民代表及來自不同高校的「藝繪計劃創造營」第一期全體志願者,參與了此次啟動儀式,儀式由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研究助理
  • 「藝」起看導師風採——廣州美術學院視覺傳達學院(之二)
    學院擁有一批著名的專家教授,如尹定邦、趙健、胡川妮、陳小清、東美紅、王紹強、曹雪、費勇、鄭念軍、郭湘黔等,客座教授如王受之、王粵飛、黃建成、李明、李永銓、毛繼鴻、黃炳培、金城等,以及一支年富力強的中青年骨幹教師隊伍。
  • 湖北美術學院辦學100周年藝術文獻作品展將在京舉辦
    未來,湖北美術學院將繼續遵循美育規律,弘揚中華美育精神,以美立德,以美樹人,以美儲善,以美啟真,以美養性,以美怡情,以美治言,以美導行,培養更多優秀人才,滿懷對生活的熱情、對人民的溫情、對國家的深情和對創作的激情,創作出更多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作品。
  • 品大美之藝 徐悲鴻與周令釗、戴澤藝術成就展在湖南省博物館開幕
    星辰在線8月28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柳佳路) 「悟大愛之心 品大美之藝」,8月28日上午10時,「大愛·大美——徐悲鴻與周令釗、戴澤藝術成就展」在湖南省博物館藝術大廳隆重開幕。省委宣傳部、省文旅廳、省文物局相關領導,中央美術學院、北京徐悲鴻紀念館等多家文博、藝術機構的領導、專家,以及省博物館理事、高級會員、媒體代表等近百人應邀出席開幕式。
  • 中國美術學院竹林會館理事、詹文水墨畫作品欣賞
    詹文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專業本科畢業,現為中國美術學院考級中心教師,中國美術學院竹林會館理事,甘肅省國畫院畫師,於詩書畫印及收藏均有涉獵。張大千先生壯遊天下,繪「長江萬裡圖」……詹文先生遠足晉地,五臺尋古,山間戲水、放浪形骸,山川萬物、潛移默化,所見所聞、躍於紙上,矛塞頓開、漸入佳境,滿紙雲煙,散於四野…——(宗同昌 故宮博物院資深研究員)當代藝術,雖偶有個體精彩,卻難以掩飾整體朽敗,近日偶得機緣看到詹文先生水墨寫生畫作一組,頃刻為其資肆酣暢、淳厚拙樸所感染,在浮誇的當下極為罕見,不由驚呼莫非此人自晉唐而來
  • 放眼儘是藝術大咖?驚!——中央美術學院
    中央美術學院(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簡稱「央美」,前身為1918年蔡元培先生創辦的國立北京美術學校,初名國立北京美術學校,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國立美術教育學府,也是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開端。
  • 國際美術教育大會之美術館論壇落幕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廊坊館...
    美術館論壇現場2018年11月2-3日,由中央美術學院主辦的高等美術教育國際頂級學術盛會——國際美術教育大會之美術館論壇成功舉辦。論壇結束後,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廊坊館在河北廊坊絲綢之路國際文化交流中心揭牌成立,「中央美院美術館藏品展」和「世界的眼光:攝影與錄像作品展」兩個展覽同時開幕。
  • 全省教育系統參加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經驗交流會召開
    12月12日,河南省教育系統參加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經驗交流會在商丘師範學院舉辦,省教育廳總督學李金川出席交流會。全省本科院校美術(設計)學院院長,部分地市教育局負責人,入選第十三屆全國美展教師、學生代表,教育系統老藝術家以及省文聯、省美協等人員參加會議。
  • 「藝」起看導師風採——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人物畫方向
    中國畫學院主要學術兼職現為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廣州美術學院特聘教授、國家畫院實驗水墨研究所所長。2019年作為主講人參加嶺南畫派紀念館「翰墨繪新圖——嶺南畫派畫家描繪新中國作品展」 公共教育活動「與師對話——人物畫探索課堂」,並現場作寫生示範。
  •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品1.3萬餘件 涉及古今兼顧中西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一共四層,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當代藝術……全國最權威的美術高等學府之展,安靜的坐落在校園一角,讓參觀者不由自主的慢下腳步、為之駐足。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原中央美術學院陳列館,建於1953年,一開始地處北京市東城區校尉胡同5號,新址則位於朝陽區的中央美院內,於2008年正式對外開放。
  • 2020天津美術學院教師作品雙年展(美術學類)在天津美術學院開幕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圍繞學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美術院校新文科建設和高質量發展,11月23日,「大美之藝厚德之行——2020天津美術學院教師作品雙年展」在天津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