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大變局:從資產萬億到負債7000億,沒錢發工資終被「接管」

2020-12-10 AI財經社

撰文/ AI財經社 仉澤翔

編輯/ 嵇國華

海航終究還是被「接管」了,但這種方式略微出人意料。

2月29日下午,海航集團官網發布消息,為有效化解風險,維護各方利益,應本集團請求,近日,海南省人民政府牽頭會同相關部門派出專業人員共同成立了「海南省海航集團聯合工作組」。聯合工作組將全面協助、全力推進本集團風險處置工作。

聯合工作組組長由海南省發展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顧剛擔任,常務副組長由海南洋浦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主任任清華擔任,副組長分別由中國民用航空中南地區管理局副局長李雙臣、國家開發銀行信貸管理局副局長程功擔任。

同時,海航集團官網還發布了另外一條耐人尋味的公告。公告稱,2月28日,海航集團召開董事會,會議選舉陳峰為董事長,選舉顧剛為執行董事長。董事會決定繼續聘任原海航集團CEO譚向東為集團CEO,聘任任清華為聯席CEO。

圖/海航集團官方微信

簡而言之,海航這艘巨艦的船長仍然是陳峰,但巨艦駛向何方已不是他能決定的了。

2月18日,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任洪斌剛剛回應航空企業重組一事。任洪斌表示,疫情期間不是航空業一個好的重組機會,但也「應尊重企業意願,按照企業自身發展需求和行業發展規律」。

這番言論的背景是疫情對中國航空業造成的兇險境地。根據民航資源網給出的數據,截至2月18日10時15分,當日國內計劃航班1.38萬架次,預計執行航班4085架次,取消航班9738架次。國際航班執行方面,當日計劃國際航班4036架次,預計執行航班1572架次,取消航班2464架次。

航空諮詢公司Cirium的數據顯示,由1月23日至2月11日,有近8.6萬班往來中國的國內和國際航班被取消,佔原定服務航班的34%。

中國的天空鮮有如此寬敞。疫情對航空業最大的障礙便讓旅客停止流動,這對航空企業來說意味著資金也在停止流動。飛機趴在機場,不飛便是虧損。

多家航司的高管開始帶頭降薪,務求把疫情對經營運轉的影響降至最低,力爭「不裁員,不降薪」。海航集團下發通知稱,自2020年1月起,緩發M5級別及以上幹部的所有工資,一線員工在輪休期間也不發薪酬。

市場人士普遍預計,新冠疫情期間,中國民航業或將迎來1998年東南亞金融危機、2003年非典疫情、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第四次巨虧。統計數字顯示,經歷2003年非典一疫,全年行業虧損28億元,五分之一的飛機停場。

正因如此,任洪斌的講話內容才格外引人遐想,輿論也格外關心危機重重的海航將駛向何方。

重掌大旗

「M」是英語單詞Manger的縮寫,也是海航管理人員的職級前綴。坐擁萬億資產的海航,卻只有一個M16,便是陳峰。在他之下的M15是在2018年7月3日去世的海航董事局董事長王健。

在海航的創業史中,陳峰拿著1000萬元創立海航、單槍匹馬「十上華爾街」,博得索羅斯投資的故事至今仍為人所津津樂道。儘管索羅斯早已向媒體澄清過,他投資海航的理由僅僅是由於它是中國運行效率最高的航空公司,而他在美國投資的捷藍航空同樣收穫了豐厚的回報。

這絲毫不減陳峰創業經歷的傳奇性。在海航集團官網中,關於陳峰的表述是:從1993年與創始團隊創建海航集團以來,陳峰先生將海航集團從單一的海南島地方航空運輸企業發展成為現代航空服務綜合運營商。

海航集團董事陳文理在描述這段創業歷程時,曾將海航稱之為「一個石頭裡蹦出來的黑孩子」。

在海航內部,圍繞著陳峰的傳奇故事多到數不清。一個不成文的規矩是,在海航位於海口美蘭機場的基地大樓中,如果陳峰走進一部電梯,其他的人就會自動退出來。

圖/視覺中國

不過海航內部大多清楚,在集團裡,M16和M15長期扮演雙寡頭的格局,海航的三號人物譚向東僅僅位列M12。

在2011年的一次海航內部會議中,王健曾經用一句話來闡釋他和陳峰之間的關係。「我作總結和陳總作總結都是一樣的,陳總往往取代我的角色,把CEO的工作全給布置了,而有時候我又把陳總的角色給取代了,我倆坐在這看似是兩個人,實際上是一個人,所以大家別把我們看成兩個人。」

2016年起,陳峰在海航內部長期處於半隱退狀態,工作重心更多在維繫政府關係和航空產業上,而王健則把目光聚焦在海航的大舉併購上。海航集團內部一度有口頭通知稱,對陳峰的指令採取「不執行他的任何指令,不回答他的任何問題,不給他任何解釋」的「三不政策」。

和半隱退的陳峰相比,王健更加難以被媒體捕捉到拋頭露面的身影,以至於在他去世時,有外媒在報導中放上了萬達董事長王健林的照片。

即便如此,海航內部卻仍有「不怕陳峰跳,就怕王健笑」的說法,用來形容王健在用人和處事上的嚴肅。有媒體統計過,在2016-2017年間,僅海航旗下六大板塊之一的海航實業就有近百名幹部被換。

海航官網對王健在海航集團創業史中的地位陳述也十分耐人尋味。在王健突然去世之前的表述是,他在海航集團25年的發展歷程中,起著主導作用。這是陳峰所沒有的歷史地位。而王健去世之後,他的身份從海航集團聯合創始人被改成了海航集團重要創始人。在兩年之後的今天,海航集團的官網上已經查詢不到王健的相關信息。

在王健去世一周年時,陳峰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評價王健稱,「他自己的野心和欲望越來越大。控制不了的時候,我採取放棄的態度,所以這個我檢討,我自己在培養年輕人有重大缺陷。」

和王健生前相比,海航集團的董事會介紹中缺了不少人。2018年8月,海航集團內部產生了重要的人事變動。原副董事長逯鷹被降級為董事長特別助理,原董事孫明宇轉任監事會主席,負責合規和風險管理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逯鷹是天津人,在海航內部有「海航盧俊義」之稱,2009年被王健招入海航,擔任過海航實業控股的董事長。

遞補董事會人員缺口的是陳峰的兒子陳曉峰和原天津航空董事長包啟發。此前,陳曉峰長期在美國擔任海航北美分公司總裁。陳峰的侄子陳超也進入海航擔任副總裁,接替了在海航境外併購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海航集團首席投資官兼海航國際執行長王爽的職務。

海航集團首席投資官兼海航國際執行長王爽 圖/視覺中國

有消息人士指出,陳曉峰此前之所以被遠派至北美,正是因為王健。

2019年3月,昔日海航最年輕董事、海航科技掌門人童甫也黯然卸職,由海航物流負責人何家福接任。

「之前一大批航空公司的總裁和總監都被免了,有些人根本沒犯什麼錯誤,都不知道錯在哪。我得恢復人家的榮譽啊,平反昭雪,相當於撥亂反正。」陳峰在評價這一輪人事變動時如是說。

有媒體猜測諸多人事變動是否意味著陳曉峰將成為海航的接班人,陳峰對此則回應稱,「應該說他是接班人之一,但海航有一大批年輕的接班人,誰能做好,看自己的。他是臨危受命而已,他跟他們的一代人,他們都去安自己的命。海航不是一個人的。」

八爪魚斷臂

在過去的數年間,海航不斷擴張,一度有「八爪魚」之稱。尤其是在2017年之前,大肆舉債在全球範圍內進行投資併購,讓海航變成了一家「大型國際投資機構」。

「如果海航以每年44%的速度,增長20年,到時應該有一兩萬億元以上的年收入了」這是王健生前個海航定下的小目標之一。2017年6月,王健在公開講話中表示,當前已經到了海航衝刺世界100強乃至前10強的關鍵時刻。

就在王健公開講話的一個月前,2017年5月,德國證券監管部門披露,德國最大的德意志銀行大股東正式易主。海航集團耗資34億歐元,花費80天時間,購得其9.9%的股份,從而超越貝萊德集團和卡達皇室成員控股的兩家投資機構,成為德銀第一大股東。

這一時期,海航的財務數據是表內總資產1.23萬億元,同比增長21.31%;營收總額達到5870.99億元,同比大增220.81%。這還只是表內資產,財新援引海航集團副董事長譚向東給出的數據稱,在2017年底的資產規模約在2.5萬億左右。

但在2017年後,海航的發債和海外併購已經被有關部門叫停,海航的風險也在逐漸暴露。2017年12月,海航給銀監會發函,表示海航有可能發生系統性風險。但就是這個已經無米下鍋的海航,卻仍要斥資75億元收購當當網,用來扶持海航科技旗下的購物平臺。

一位接近海航收購噹噹的投資主體天海投資的人士指出,收購噹噹未果後,天海投資逐漸被海航邊緣化,員工紛紛離職,公司所在的北京海航大廈也被作價17億元,賣給萬科以回籠資金。公司最後剩的幾個人搬去隔壁辦公樓的一間臨時辦公室,只有一張辦公桌,幾個人輪流用。

此外,還有海航難以兌付的P2P業務。據陳峰本人對媒體披露,這部分資金總額在100-200億之間,大約需要兩到三年還清。

有消息人士指出,這部分資金泥潭主要出現在海航系P2P聚寶匯上,是海航以理財為由,要求員工投資,且不屬於海航的員工持股計劃,資金流向大多是海航集團下屬子公司。

這種行為在金融監管上屬於自融。通俗來說就是,一家公司自己設立P2P平臺給自己的關聯公司融資,是監管的重點打擊對象。據海航方面披露,員工投資國付寶的資金回報率約在8.5%-9%之間。在聚寶匯出現兌付困難後,還多次出現投資人圍堵海航大廈的情況。

王健突然去世,留給陳峰的就是這樣一個高負債、緊流水的海航。

陳峰迴歸接手後,便加快了資產出售的速度,海航也開始踩下剎車。根據海航2018年的報表顯示,海航的總資產已從2017年的1.23萬億減少至1.07萬億,負債從7364億元激增至2018年底的7552.68億元,資產負債率從不足60%,漲至70.55%。

在整個2018年中,海航甩賣出去的資產主要有希爾頓酒店集團的股權、在香港的三宗地塊、以及剛到手還沒捂熱的德意志銀行大股東席位。

2018年12月,北京金融產權交易所甚至專門舉辦了一次海航物流集團系列資產轉讓首期推介會,其中有70億元的資產包計劃出售,包括在北京、海南、長沙等地的多個項目,涉及寫字樓、酒店、商業地產等。

從業務線上來看,截至2018年末,海航集團內部架構已經從最多時的七個業務板塊變更為目前的四個板塊,分別為海航航旅、海航物流、海航資本和海航科技,海航稱之為「兩主兩輔」。

圖/視覺中國

據公開信息初略統計,至2018年末,海航已處理大大小小300餘家公司,甩賣超過3000億元的資產,創下一家公司一年處置資產的世界紀錄。另據陳峰本人披露,後續還有千億資產待售,預計用三年時間將負債降到比較健康的狀態。

在2019年,海航開始大規模剝離地產項目,3月,海航集團以70.23億港元將香港國際建投(00687.HK)69.54%股權售予黑石集團;9月,海航集團宣布拍賣海南佳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海航地產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等七個標的,總參考價約12.54億元;12月,海航作價101億元,將一座填海生成的小島賣給海南一家地方國企。

雖然上述資金大多用於清償債務,可根據海航2019年上半年的最新數據來看,仍有7067.26億債務待償。不過陳峰本人卻說,「洪峰過去了,浪就會下來了」。

回歸主航道

老海航人回憶海航創立之初,最愛說的一句話就是「海航創業,九死一生」。在海航創立之初,海口機場原本是南航的基地,甚至有海南省領導一度試圖將新生的海航劃給南航。

直到1993年,海航才通過法人股募資獲得2.5億元融資和6億元銀行貸款,購買了一架飛機。買下飛機後,海航利用這家飛機去銀行抵押貸款,以一搏二。海航最初的四架波音737飛機B-2578、B-2579、B-2937、B-2938都是這樣套路來的。

陳峰曾經說過兩句話,一句是,我們什麼時候都缺錢,因為我們要發展。但如果不發展,我們就只有死路一條;另一句是,蝨子多了不癢,借的錢多了也就睡得著了。

據說當年銀行甚至不知道如何用飛機進行抵押。原本貸款買的飛機產權應該抵押給銀行的,結果銀行還把產權算成海航的,海航也沒客氣,直接用這架飛機再抵押了一次。

但開航空公司只有四架飛機顯然不夠。海南島本是南航的基本盤,但由於具有獨特的環島地勢,偏安一隅,商務客流少,毗鄰南海海域,軍演頻繁。這給了海航一個喘息之機,趁著南航打瞌睡,逐漸發展冒尖。

海航日後的大舉擴張,也正是來自於創業初期這種不安全感。

1999年海航登陸A股,獲得了大量資金。2000年,海航進行了它的第一次併購,通過參與重組獲得了海口美蘭機場的經營權,成為國內第一家直接控股機場的航空公司。2002年10月,美蘭機場登陸香港資本市場,成為國內第一家上市機場。

正是在這一時期,國家民航局正在推動以三大航為基礎的民航重組。在2000-2002年之間,海航出資20億元,先後收購重組了長安航空、新華航空和山西航空,並受託管運營三亞鳳凰機場。

大手筆的投入讓海航成為三大航之外的第四大航空集團。2001年,民航重組初現成果,國航吸收了西南航,東航併吞了雲南航和西北航,南航則兼併了北方航和新疆航。在地方航企被三大航吞併殆盡之後,海航不僅獨善其身,還憑藉前期併購打下的基礎,隱隱有了一些「航空業隱形一哥」的影子。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海航系旗下的大小航企共有14家之多,註冊飛機總數超過1200架,其中山西航空和新華航空因飛機數量少,且塗裝和呼號與海航保持一致,已不被看作是獨立航司。

圖/視覺中國

接手三亞鳳凰機場後,海航成立了專門的機場運營集團。此後海航先後拿下宜昌三峽機場、滿州裡西郊機場、濰坊南苑機場、東營永安機場和安慶天柱山機場、唐山三女河機場,以及甘肅省內蘭州、嘉峪關、敦煌、慶陽四座機場的運營權。

由於支線機場客流量較小,航班不多,海航方面不僅沒有完成之前的投資承諾,還頻頻利用機場產權向銀行貸款套現,導致機場運營不但要靠政府補貼度日,又常常拖欠停機費用。2015年,甘肅方面收回了省內四座機場的運營權。

儘管海航從創業之初就開始了資本上的閃轉騰挪,可是真正的海外擴張還是從2015開始,並在2016年陳峰隱退幕後開始加速。因此有人評價,海航在王健身後進行的瘦身運動,不過是讓海航回到2015年之前。

重新回到海航權力中心的陳峰則在過去的兩年間頻繁接觸媒體,對於過去數年間海航的擴張,他表示當初買資產是一種需要,現在賣也是一種需要,企業生存的需要。

毫無疑問,海航最艱難的時刻尚未過去,疫情的爆發加劇了海航的動蕩。如何穩定員工隊伍,維持運營安全成為整個國內民航業的一個大課題。從目前民航業的艱難形勢來看,現階段,三大航都沒有足夠資金進行資產置換,瓜分海航似乎也不是最好的結果。

但有業界人士表示,不排除海航出售旗下的中小航司以回籠資金的可能性。市場的反應說明了一切,在「被接管」的傳聞傳開之後,2月20日,海航系旗下多家公司股票開盤大漲,其核心公司海航控股、海航創新、海航投資均大幅開高漲停。

陳峰迴歸之後喊出的口號是回歸航空主業,目前來看已初具成效。2020年1月6日,2020年全國民航工作會議中提到,有關部門已經開始研究在海南自貿區開放第七航權的有關事宜。

對於海航來說,借著這個機會重新想起自己因何而出發或許更為關鍵,畢竟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相關焦點

  • 證實了,海航集團被接管!總負債7000億,資產負債率不降反升!
    海航集團1993年成立,通過一系列瘋狂投資併購,危機爆發前的20多年裡,海航從單一的地方航空運輸企業成長為了集航空、酒店、旅遊、金融、科技等多業態的世界500強企業。巔峰時期,海航總資產達到1.6萬億,甚至還提出過總資產30萬億的目標。2017年,據美國《財富》雜誌公布2017年世界500強榜單。
  • 陳峰與海航渡劫:從萬億估值到負債7千億 曾冠絕亞洲今遲發工資
    海航的發展歷程甚至曾連續4次被寫入哈佛商學院案例。20多年間,這家企業從1000萬元創業起步,到年收入近7000億元,資產過萬億;更從地方航空運輸企業,化身為通達全球2600餘條航線、700餘架飛機、年逾1.2億人次旅客運輸量的全球企業集團,海航的成長速度,堪稱奇蹟。
  • 中國第二大民企涼了!負債高達7000億,如今連工資都發不出
    今天要介紹的這家企業,曾是國內第二大民企,卻兩年時間燒光了5000億元,現在連員工的工資都無法支付。這家公司就是海航集團。曾是民營企業第二說到海航,想必出差的朋友都聽過這家公司的名字,這是一家全球知名的航空客運公司。
  • 從年入6000億,到負債7000多億,這家500強民企敗了,買飛機求生
    這家企業就是海航集團,這家企業確實有著不錯的發展前景,不過2018年創始人之一的王健突然身亡,後來海航集團的危機也開始出現了,2年多以來,後來的掌舵人陳峰開始了「賣賣賣」的模式,但是海航的債務達到了7000多億元,債務壓頂。而且在今年的疫情之中,海航集團已經被接管了,之前陳峰還表示:中國沒有人能看懂海航。
  • 海航甩600億資產 被指負債過多或將回歸航空主業
    長江商報消息過去3年耗資3000億開啟全球購,當前9個月拋售26個項目多為不動產編者按25年高速擴張的海航集團正在醞釀一場大變局。從「買買買」到「賣賣賣」,短短9個月,長江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其出售資產已經接近600億元。
  • 海航被接管,變身國資倒計時!晉商江湖又少了一個傳奇
    靴子落地,海航終被接管,晉商大哥陳峰再任海航董事長。 2月29日,海航集團官網發布消息稱,海南省人民政府牽頭會同相關部門派出專業人員共同成立了「海南省海航集團聯合工作組」,聯合工作組將全面協助、全力推進本集團風險處置工作。
  • 又一家世界500強倒下,從千萬做到6000多億,卻因發不出工資道歉
    2年多來,復出的陳峰開啟了甩賣之路,但高達7000多億的債務,令海航集團搖搖欲墜。最終2020年一場黑天鵝襲來,徹底擊垮了它,在今年4月份,海航集團被接管。「中國沒有人能看懂海航」,作為海航集團的掌舵人,陳峰曾如此傲氣的說到。海航是一家實體企業,但卻是玩資本的高手。陳峰也被奉為「雞生蛋、蛋孵化雞」的玩術教父。
  • 傳將被國資接管 疫情下海航遭遇新舊危機夾擊
    同一時間,有關「海航集團被海南省政府接管後人事安排」的圖片也在網絡中流傳開來:海南省副省長沈丹陽分管、倪健副秘書長配合,王年生擔任董事長,海航原董事長陳峰任副董事長一職。除了被政府接管的消息,疑似海航資產處置方案――海航集團的資產將被國航、南航、東航等航空公司承接的流言也一時間沸沸揚揚。
  • 資產上萬億,負債超7000億元!今天,海航系股集體大暴動
    這時候接管海航,整些事情,萬一出現什麼問題,影響安全生產、疫情防控、復工復產,誰能承擔這麼大的責任。因此,個人認為,當下並非解決海航問題的最佳時期。2、程序是否合適海南省政府接管海航,是接管海航集團,還是接管海南航空?
  • 政府銀行組隊 海航集團即將被接管
    按照一般的接管邏輯,被接管後的企業第一步仍是摸清集團旗下各個產業的情況,之後才是針對每個產業未來的發展制定相應的措施。海航集團的未來,包括旗下資產的處置目前來看仍不明朗。
  • 方正被破產重整,海航被接管重組,千億級體量的大公司也生病了
    2月29日,海航官網宣布「海南省海航集團聯合工作組」成立,將全面協助、全力推進集團風險化解工作,即傳說中的「海南政府接管海航」。疫情之下,中小微企業水深火熱,當人們感悟還是國企、大型上市公司的飯菜更香的時候,突然兩個千億級體量的大公司也撐不住了。但是,方正和海航的問題其實跟疫情沒有太大的關係。大企業的問題,我們應該看得更深刻。
  • 大而不能倒?海航求援!2年花掉5600億,如今海南政府出手……
    相對於安邦的被接管,海航集團屬於主動求助,且陳峰本人得以留任。在過去的26年中,陳峰領導的海航集團,究竟走過了一條怎樣的路?12年膨脹64倍,萬億資產規模的海航,為何請求政府介入?在高峰時期(2017年12月末),海航總資產規模高達1.23萬億元,而在2005年,海航總資產還不到200億,12年時間膨脹60餘倍。海航總資產膨脹的兩個重要節點,一個是2010年,當年資產規模同比增長100%;一個是2016年,當年資產規模同比增長116.7%。
  • 網傳「被接管」海航系股票大漲 多家公司回應:沒接到通知
    來源:國際金融報作者:蔡淑敏2月19日晚間,關於海航被接管的消息引爆網絡,引發多種猜測。該傳言稱,海航集團將由海南省政府出面接管,同時接管後海航集團資產將被三大航瓜分。突傳「被接管」 2月19日下午開始,海航被接管的消息悄然引爆網絡,海航更是在晚間一度登上微博熱搜。據《中國經營報》報導,今日早間,海航集團一位高管在電話中否認了這一傳聞,直言相關傳聞並不確切,他從未了解到關於海航集團的接管、拆分或重組等相關信息。
  • 被國資接管?海航系上演漲停潮,還有股票暴漲60%,海航到底怎麼了?
    但對於海航確實難上加難。本就沒有什麼餘糧,可以賒帳的也不多了,省的空間也不大了,還要堅持多久?昨日有傳聞稱,在疫情打擊之下,原本就資金鍊極度緊張的海航集團已經全面告急,將由海南省政府出面接管。除了全面被接管的消息,同時還傳出了被接管後海航集團有關資產的後續處置方案:海航集團的資產將被國航、南航、東航等航空公司瓜分。
  • 起底海航「跌落」的資本迷局:負債7千億,老闆國外「摔倒」身亡
    被邊緣化的陳峰在年底總結會上發牢騷說,市場一共22個大行業,海航就佔了12個,可以說「除了造保險套的企業沒有,其他都買了。」沒有用的,此時已經沒人聽他的,更聽不進去。海航的管理層不僅宣稱負債率從79% 降到了59%,更提出了進軍世界十強的口號,目標是30萬億。
  • 海航被接管傳聞「靴子落地」!專家:對四方都是好事
    海航被接管傳聞「靴子落地」!當然,海航的控制權誰都想要,工作組當不當董事長不重要,重要的是海航集團聽誰的。」新冠疫情成壓倒海航的最後一根稻草海航曾經為了迅速擴張而借錢買買買,但隨著近些年大量債務到期,自2018年起,海航被迫走上賣賣賣的道路。目前,海航負債規模據信超過7000億元。
  • 我國唯一的五星航空公司「告急」,兩年燒光5000億,付工資都困難
    而我國的航空公司也沒能倖免,我國第二大民營企業海航集團就因此陷入「困境」。在短短的兩年時間內燒光了5600億元人民幣,並且還欠下了7000億元的負債。 如今的海航集團幾乎沒有錢支付工資了,由此看來,這一次的疫情對於整個航空業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好在是國內疫情已經得到了控制,我國的航空業恢復的速度也是比較快的。
  • 萬億海航集團破產!中國第二大民企將走向何方?
    02萬億海航,中國僅次於華為的民企海航集團,巔峰時期,資產規模曾高達1.23萬億。天眼查數據顯示,僅以海航集團有限公司為例,將其對外投資向下穿透3層後,可得出海航集團旗下有37家上市公司,分為:12家A股上市公司、3家港股上市公司、22家新三板上市公司。
  • 賣了600億資產還不夠 海航旗下香港航空即將IPO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海航集團旗下的香港航空公司日前傳出正籌集3.5億美元資金,提前進行首次公開募股計劃(IPO)。這是繼去年各種「賣賣賣」之後,海航最新的籌資計劃。 據不完全統計,海航在9個月的時間裡已出售資產近600億元。外界認為,海航接連拋售資產是因負債過多所致。值得注意的是,海航於近期推遲或取消旗下其他資產的IPO計劃。
  • 海航的高槓桿之殤
    海航集團迎來高光時刻是在2016年,這一年國內資本大肆在海外瘋狂掃貨,海航也發揮出資本高手的本色,頻頻在全球發起資產收購。包括60億美元收購美國科技公司英邁,以及65億美元收購希爾頓集團約25%的股份。截至2016年末,海航集團總資產首次破萬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