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字太白,中國最著名的詩人,號「青蓮居士」,又稱「謫仙人」,其詩風豪邁、浪漫,人稱為「詩仙」。就是這麼一個人,富貴,他可以視作糞土;榮華,他可以一笑而置。他所苦苦追尋的,不是庸俗的功名利祿,而是作為一個讀書人的終極理想:以驚世之才,治國泰民安。李白曾三進長安,但都無功而返。第二次入長安,李白曾做過翰林,最終卻被賜金放還,今天我們就追尋李白,去看看賜金放還背後的秘密。
高力士,楊貴妃讒言說
關於李白賜金放還的原因,有人說是高力士、楊貴妃挑撥離間,在玄宗面前極力詆毀所致。《松窗雜錄》曾寫道:李白酒後讓力士脫靴,力士懷恨在心,欲斷李白仕途,便把李白《清平樂三首》中的」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紅妝「告訴楊貴妃,說趙飛燕出身卑微,李白把她比作趙飛燕是在侮辱楊貴妃出身,楊貴妃信以為真,便在玄宗面前詆毀李白。玄宗因此賜金放還了李白。
但真相真是如此嗎?
高力士,本名馮元一,幼年被一個名叫高延福的宦官收為養子,改名高力士。由於幫助玄宗平定太平公主、韋皇后之亂,深得玄宗寵信。玄宗曾言:」力士當上,我寢則穩「,可見玄宗對高力士之信任。開元後期,他的地位之高就是李林甫都要讓他三分。就是這麼一個權傾朝野的人,李白只是一個小小的翰林,怎麼可能不識大體,讓力士為其脫靴。假如李白真的讓高力士為其脫靴,大庭廣眾之下,這樣的行為只會引起皇帝和朝臣們的厭惡,對於自己的仕途肯定極為不利,這對李白這種渴望在朝堂大展身手的人來說,絕對是一種災難。因此李白讓力士為其脫靴,有極大的可能是杜撰的。
而高力士慫恿楊貴妃,說李白寫詩用趙飛燕諷刺楊玉環更是無稽之談。楊貴妃身為中國四大美女之一,傾國傾城的美貌是無可非議的。而李白筆下的她,同樣也是風姿卓越,婀娜多姿的。這一點從」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可以看出。而趙飛燕是漢成帝的皇后,傳說可以掌上舞,在唐代的許多文學作品中,趙飛燕都是婀娜美女的代名詞,毫無貶損之意。
而且,李白的《清平樂》三首的奉玄宗的命令寫的,並且深得玄宗喜歡,以至於玄宗特意命令樂工譜曲彈唱。憑藉唐玄宗的文學水平,倘如李白詩中有嘲諷之意,又怎會看不出來。況且,縱使李白自視清高,但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又怎麼會愚蠢到在皇帝的面前嘲諷玄宗寵幸至極的楊貴妃呢?
可見高力士、楊貴妃讒言導致李白賜金放還的事情只是人們杜撰出來為了滿足人們好奇心的故事而已。人們因為李白蔑視權貴的性格,自然會信以為真。
李林甫嫉賢妒能說
還有人說,李白被賜金放還的原因,是李林甫擔心李白的存在會影響自己的利益,因此多進讒言,李白升遷無望導致。
李林甫,唐玄宗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宰相,善於經營,陰險狡詐,政治權術登峰造極。菊《資治通鑑》記載,玄宗曾欲求天下賢才,下詔讓天下賢才入京選拔。結果,在李林甫的刻意阻撓下,竟無一人入選。李林甫還上書玄宗,說天下英才皆以入朝,野無遺賢。可見大權獨攬的李林甫造成朝堂上烏煙瘴氣,政治黑暗。也可以說,重用李林甫是導致唐王朝衰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但是,李林甫再怎麼妒賢嫉能,也不會對李白出手。李白是一個天生的詩人,但他卻不是一個天生的政治家,他不具有政治家該具有的所有素養。善於經營的李林甫怎麼可能看不出李白的真實水平。一個只會舞文弄墨的翰林待詔,對李林甫根本造不出任何威脅。李林甫完全沒有必要對付李白。
賜金放還的真正原因
李白離開長安的真正原因,還是因為失望。
曾經,李白以為長安是距離自己理想最近的地方。身處大唐的政治中心,憑藉自己經天緯地的才能,一定可以大展身手,成就一番大事業。然而,成為翰林待詔的李白終於明白了,玄宗只是把他當作一個詩人,安置在翰林院裡,偶爾寫寫詩、對對句,玄宗根本不會對他委以重任。
清高如他,定然不屑於這被無數人羨慕的虛職。
那一年,他再也無法忍受了,正式上書玄宗請辭。玄宗也定然清楚李白的清高,再留著無意。於是,便批准了李白的請求,並賜給李白金銀,史稱」賜金放還「。
玄宗的心目中,李白永遠只是一個文人。因此,玄宗沒有譴責李白,沒有貶斥李白,反而賜金放還保全了李白作為文人的體面和尊嚴。試問,哪個朝廷官員被貶出京,皇帝會給予金銀盤纏。
李白帶著自信來到長安,卻帶著失意離開。雖然如此,卻離開的瀟灑,離開的飄逸,離開的像個」謫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