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稱為「巨嬰懶人」,吃飯靠餵、走路靠扁擔挑,結局警醒家長

2020-12-25 母嬰育兒寶

本文由母嬰育兒寶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從前,有一個孩子叫「懶人」。這一天,「懶人」的媽媽要出遠門,就烙了一張大餅掛在「懶人」的脖子上。

然而,媽媽辦完事回到家裡的時候,發現「懶人」已經倒地了,原來他只吃了眼前的餅,懶得轉動大餅,這才活活餓倒在地。

這就是《懶漢吃餅》的故事。

話說回來,生活中有如此懶惰的人嗎?

他被稱為「巨嬰懶人」,吃飯靠餵、走路靠扁擔挑,結局太悲涼

★「懶人」出世

1986年,河南信陽,我降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父母給我起名叫楊鎖。

自我懂事起,就非常厭煩父母。為什麼要生下我?這個世界太累了,又要吃飯、又要睡覺、又要上廁所,如此麻煩的事情,我實在不願意親自做。

當時,國家剛剛實行獨生子女政策,我是家裡的獨生子,這也導致父母非常寵愛我,只要我眉頭一皺,他們就得乖乖地對我噓寒問暖。

我不喜歡吃飯,但是又怕餓,於是就叫爸媽餵我吃;

我不喜歡穿衣服,但是又怕冷,就叫爸媽幫我穿;

我不喜歡走路,但是總得上學校,於是就坐在扁擔裡,讓爸媽挑著我去上學;

可是,我不喜歡上學校,老師總會在我的耳邊叨擾,最後我就不去讀書了,爸媽害怕我不高興,也就沒有強求我。

★「懶人」餘生

不過,我的好日子過得不久,13歲的時候,父親就因病去世了,沒過幾年,母親也積勞過度離世,只剩下我孤身一人。

由於我從來沒有下地做過農活,根本不懂得耕種,自然沒辦法靠種地自給自足。

後來,堂哥找我去建築隊幹活,我嫌棄天氣太熱,就拒絕了。

夏天,我只願意待在家裡。

等到秋天到來的時候,村民給我介紹一份飯店的工作,我就去了,但是工作也很累,我不想伺候別人,又總偷吃顧客點的飯菜,最後就被飯店老闆送回了老家。

當時,村民只是用異樣的眼光看著我,說我是「巨嬰鼻祖」、「巨嬰懶人」、「中國第一懶人」,這些稱呼我都不在乎,只要生活不累,我就開心。

於是,我決定做一名光榮的乞丐,四處討飯吃,不過村民送來的肉都是生的,我不會做,就只能掛在屋簷上,直到變臭才扔掉。

等到冬天來臨的時候,我不喜歡出屋,整天都在房間裡睡覺,由於外面太冷。我就在屋裡挖坑上廁所,下雪的日子,我就把屋裡的家具燒了取暖。

終於有一天,我餓得昏倒在地上,其實我只要把屋頂的肉放在火上烤一烤,吃掉就能活下去。

但是,這個世界好累,我還是就這樣走了吧……

就這樣,楊鎖最終餓死在家中,年僅23歲。他的事跡傳遍了大江南北,甚至被拍成電影,結局警醒家長!

★楊鎖成為「巨嬰」誰的過錯?

看到這則事例,我們才知道一個人真的可以懶死!那麼,誰是兇手?

1)父母

許多人都覺得是楊鎖的父母,如果不是他們的溺愛,孩子會走上這條不歸路嗎?

自從獨生子女政策開放後,家中的獨生孩子就變成了「太子」,總是被父母寵著,他們缺乏自理能力、沒有處理問題能力、不具備面對困難的心境,這樣的孩子沒有未來。

譬如,阿里巴巴的創始者馬雲,雖然父母都是曲藝界人士,家境談不上富裕,但也絕對不缺錢。

然而,馬雲擺過地攤、做過服務員,正是他的勤勉才有今天的企業。

馬雲有這樣的心境,跟他本身的能力有關,但是更離不開父母的諄諄教誨,他們從來沒有過度寵溺馬雲。

2)楊鎖

當然,也有網友覺得是楊鎖自己毀了自己。

對於一個懶人而言,他們的價值觀跟常人不同。

他們可能沒有夢想、沒有尊嚴、更沒有活下去的精神支撐

如果一個人活下去要賺錢打工、要自己做飯、穿衣服,那麼楊鎖肯定會覺得生活太累,從而選擇「自我毀滅」。

從這個角度出發,楊鎖不算是餓死、也不算是懶死,而是「自殺」。

許多網友都替楊鎖感到惋惜,但是換種角度思考,楊鎖的選擇正是解脫了自己。

楊鎖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這裡面肯定有父母過度溺愛導致的成分,但是當他寧願選擇餓死,也不願意跟鄰居討飯時,或許表明他已經對生活與未來喪失了信心。

★靈魂拷問——楊鎖真是因為「懶」而離世?

許多人都覺得楊鎖很懶,但是他真的有我們想像中的那樣懶嗎?

①他懶得去外面上廁所,於是就在屋裡挖坑。如果一個人真的懶得無可救藥,還會做出挖坑的事情嗎?就地解決不是更好?

②楊鎖害怕冷,就燒家具取暖,若是他真的懶得不想動彈,為什麼還要自己動手呢?

所以,楊鎖最後真是「懶」死的嗎?

並非如此,自從父母離世後,他就在家裡獨自生活,沒有人陪他說話,再加上他沒有朋友,這會不會導致他出現抑鬱的情況呢?

我們不得而知。

由此可見,楊鎖有可能是自己放棄了求生的稻草,而選擇離開這個世界。

育兒小貼士

「第一懶人」楊鎖,吃飯靠餵、走路靠背,父母離世後他過得怎麼樣?

結局令我們深思,溺愛不僅會把孩子養成「巨嬰」,更會令他們丟掉美好的未來。

今日話題:你們覺得楊鎖的結局是遺憾、還是解脫?說說你們的看法吧!

關注我,隨時獲取科學靠譜的育兒乾貨!歡迎留言或評論區告訴我你的想法!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他是「中國第一懶人」,吃飯靠餵走路靠背,一天只想在家睡大覺
    我們會把那些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凡事依靠父母的孩子稱為巨嬰,如今我們身邊的巨嬰並不少見,但是如果說到中國第一懶人, 那麼我們不得不提到一個人——楊鎖。 楊鎖是河南人,1986年出生的他,並不是生活在一個富裕的家庭,甚至可以說他的家庭條件非常差。
  • 他是中國第一懶人,出門不下地走路,吃飯靠人餵,如今怎樣了?
    他是中國第一懶人,出門不下地走路,吃飯靠人喂,如今怎樣了?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是父母最真實的鏡子,在孩子的教育上最不應該去放任不管,也不能過分的去溺愛。溺愛的讓孩子失去了自理能力。
  • 他是中國第一懶人,衣服不洗從不做飯,吃飯要人餵,23歲餓死家中
    楊鎖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出生的,他是中國第一懶人,在父母的溺愛下,寧可餓死也衣服不洗,從不做飯。人們不禁好奇他的父母究竟有多溺愛他,才能慣出這樣的孩子。父母可以寵溺得了孩子一時,卻無法寵溺他一世。不捨得讓孩子吃苦,終究世界會讓他吃更多的苦。楊鎖正是被父母溺愛中很典型的例子,他做慣了父母的少爺,長大了吃飯還要人喂,在父母的溺愛下他成長為一個巨嬰。
  • 中國頭號懶人:走路怕累吃飯靠餵,18歲成孤兒,23歲終餓死家中
    在我國就有一位孩子,就因為從小嬌生慣養,最後養成了懶惰的個性,甚至還喪失了自理能力,一度被稱為中國第一懶人。走路怕累,吃飯靠餵這位男子名為楊鎖,從小出生於河南信陽一個普通村莊,家境並不富裕,由於他是家中唯一的一個獨子,所以父母對其非常的溺愛,將所有的愛與關心都傾注在了楊鎖的身上。
  • 美國33歲「成年巨嬰」整天吃奶嘴穿紙尿褲,吃飯靠餵睡覺靠哄
    提到「巨嬰」,總覺得距離我們很遙遠,比如被稱為「中國第一懶人」的楊鎖,已經成年竟活活餓死在自己家中,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巨嬰」並不是中國獨有的產物,在全球各個國家都有。比如在美國,也有這樣一個楊鎖式的人物,他的父母尚且在世,不過前景同樣堪憂。
  • 中國第一懶人楊鎖:吃飯要餵從不工作,父母走後他活活餓死在家中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母親如果是一個慈祥的母親,那麼他的天性一定會是體恤兒子的好女人,每當兒子需要出遠門時,都會很心疼兒子的辛苦」。 中國式父母,似乎天生就有著體諒子女的本能,但是這種本能如果過了分很有可能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不利,就比如說:有一些孩子成為了「巨嬰」,這些巨嬰的形成條件就是因為父母太過於勤快,幫助孩子們做了孩子們原本力所能及的事情
  • 曾經的「天下第一懶人」楊鎖,上廁所都就地解決,23歲終懶死家中
    雖然這只是為了教育大家從小不能養成懶惰習慣而杜撰的一則寓言故事,但是在真實生活中類似的事情並不是未曾發生過,河南省曾經有個被媒體稱為「天下第一懶人」的楊鎖,就在23歲這個人生中最美好的年華時,生生餓死在了自己的家中。
  • 日本男子7年不出門不洗澡,靠父母接濟,「巨嬰」產生,誰之過錯
    然而有的時候,因為某些原因,孩子不但沒有如家長期望般長大,反而去往了反方向的道路,最終成為了靠啃老而活的「巨嬰」,令人惋惜。01日本「巨嬰」7年間不出門、不洗澡,純靠父母投餵而活在日本這個國度,有這樣一個男子,雖然已經38歲了,仍然一事無成,甚至連自己的個人生活都解決不了
  • 河南頭號懶人楊鎖:吃飯母親餵,從不去打工,父母死後餓死在家中
    前幾年,巨嬰被大眾廣泛關注,大家都關注著新一代年輕人如何長成社會棟梁,也對他們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感到無語。社會上接而來三地爆出一些巨嬰事件,如某某學校大學生竟然不會鋪被子,33歲的人竟然還需要穿紙尿褲。
  • 號稱「中國頭號懶人」的楊鎖究竟有多懶?連「飯」都懶得吃!
    在他小的時候,父母總是把吃的喝的送到他跟前,什麼都不讓他幹。若是對待手無縛雞之力的孩子也可以理解,然而,隨著楊鎖慢慢長大,他父母還是這個樣子,簡直是將楊鎖捧到了天上。可以說,村裡跟楊鎖一般大的孩子早已什麼都會幹了,不說其他的,自己早早開始獨立的穿衣吃飯不成問題,但是楊鎖卻仍舊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日子。
  • 用扁擔挑東西,到底是繩子長輕鬆,還是繩子短輕鬆?
    可能有朋友會一臉懵逼,扁擔是什麼?對於零零後來說,這扁擔接觸還真不多了,這肩膀的用處,除了給女朋友靠靠以外,已經沒大用了!但在當年,肩扛背挑的,扁擔絕對是少不了的玩意兒,在泰山上,挑夫仍然是一項神聖的職業,在重慶,棒棒仍然是運輸「大隊長」,所以扁擔需要繩子綁住才能挑東西,這繩子到底是長一點還是短一點好?扁擔挑東西的繩子,究竟要怎麼選擇?
  • 他年入百萬卻住快捷酒店,生活全靠家長照顧,被稱作舞蹈「巨嬰」
    但是對於「郭冷」來說,跳舞就是他的一切,除了跳舞其他的一切他也都不會。而他,也真的是那種為了自己愛好,甘願放棄其他所有東西的那一類人。最近武漢的一位舞蹈老師,引起了大家的關注。這位老師叫做郭冷,現在已經是46歲的年紀了。不過他沒有家,他長期以來住的地方都是舞蹈家室附近的便宜酒店裡。
  • 《變形計》巨嬰,餵飯到16歲,出門4輛賓利護駕離開父母成這樣
    今天小編要說的這位女孩,在參加節目的時候,還是一位被父母寵壞的巨嬰,16歲的她吃飯還要讓保姆餵飯,出門的時候還要保鏢護身,4輛賓利護駕,她就是當時參加變形計的女孩劉思琪,估計看過這個節目的人是肯定不會忘記這個叫做劉思琪的女孩
  • 他是中國頭號懶人,23年不幹活,吃飯靠餵,父母死後,最後怎樣了
    他不僅靠睡覺出名四方,還以睡覺來滋養身體。陳摶可不是一般的能睡,根據《唐才子傳》記載,他一覺睡下不知道哪年哪月能夠起來,如此誇張的睡眠時間,著實震驚後人。據說陳摶曾經還寫過《喜睡歌》,大體的內容是他生性笨拙只是喜歡睡覺,除了呼吸之外什麼都覺得累。宇宙上面看起來空空的,人生大概就像喝醉了一般。辛辛苦苦忙忙碌碌都為了為誰,還不如在高大的廳堂睡一晚。
  • 組圖:武漢十萬「扁擔」大軍悄然退出漢正街
    「巷子少了,馬路寬了,老闆願意僱拖車,『扁擔』生意比以前差遠了。」劉傳平道出其中原因。1998年,他來到漢正街做「扁擔」時,漢正街幾百條巷子蜿蜒曲折,送貨只能靠「扁擔」們肩挑背扛。「我往街邊一站就有老闆叫擔貨,早晨4點到晚上8點都有生意。」劉傳平不記得每天在小巷裡穿梭多少趟,他每天能拿到80至100元,一月賺2500到3000元,相當於一個小白領的收入。
  • 孩子不吃飯,家長就追著餵?快點停止吧,這種吃飯方式對娃沒好處
    而孩子到了可以獨立進食的階段,又出現了不愛吃飯的情況,於是許多家長就選擇餵飯。可是經常餵飯真的好嗎?不妨先來看看給寶寶餵飯都有哪些負面影響。一、注意力被分散,吃飯積極性下降很多情況下,家長為了讓孩子乖乖吃飯,通常會用手機播放孩子愛看的動畫片或者講孩子愛聽的故事等來吸引他的注意力。
  • 解密「朱德扁擔」:挑糧沒能改變井岡山困境
    井岡山上生產糧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糧。從井岡山上到茅坪,有五六十裡,山高路陡,非常難走。可是每次挑糧,大家都爭著去。  朱德同志也跟戰士們一道去挑糧。他穿著草鞋,戴著鬥笠,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爬山。戰士們想,朱德同志工作那麼忙,還要翻山越嶺去挑糧,累壞了怎麼辦?大家勸他不要去挑,他不肯。有個同志就把他那根扁擔藏了起來。
  • 開路靠前人,引路靠貴人,走路靠個人
    引路靠貴人,走路靠自己,成長靠學習,成就靠團隊。人生的奔跑,不在於瞬間的爆發,而在於途中的持續。 累了,也不要輕易停下腳步。 有可能我們錯過的,不只是一個人生事業的機會, 而是一份責任、希望和夢想,每天送給自己一個禮物,那就是:尊重、感恩、自我鼓勵,前進,是需要一直堅持的事情。人生註定是一場自我的修行靠誰不如靠自己。
  • 《變形計》16歲「巨嬰」,吃飯要人餵,出行賓利代步,如今成這樣
    也有許多城市孩子改變自己的例子,《變形計》有一個叫劉思琪的零零後姑娘,16歲仍是「巨嬰」,吃飯要人喂,出行賓利代步,不過經過節目改造後,她也開始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如今發展很不錯。令大家意想不到的是,16歲的劉思琪一點生活能力都沒有,被父母寵溺成了一個巨嬰。在家吃飯穿衣都是保姆幫忙,她生活就像舊時期的大小姐一般,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就連平常最基本的,連三歲小孩都會吃飯,她也要讓人一口一口的喂,實在是讓人匪夷所思。
  • 他是關山月關門弟子,本想靠畫畫吃飯,反而靠拍「禁片」成名!
    一般對於名氣與地位極高的藝術家,都會在晚年時期收一位資質最佳的弟子,稱為「關山弟子」,意思是以後不再收徒,會把畢生所學全部授予關山弟子,而關山弟子也順理成章的會成為大師的接班人。按道理來說,徐錦江畢業後該老老實實做畫家,但在他21歲的時候,他選擇了去香港發展,儘管初來乍到的徐錦江,還曾幻想著靠畫畫吃飯,並且在香港舉辦了畫展,但任誰也想不到,沒有被畫壇看中,反而被導演麥當雄發掘,並且邀請他參演了某「禁片」的男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