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那會兒,大家還在討論「齡大剩女」,現在社會卻突然開始擔心「未婚剩男」原本受盡歧視的女性,如今居然在婚戀市場上成了搶手貨。根據前幾次人口普查的數據,整體來看,80後的男女比例是101.1:100,90是109.7:100,00是118.9:100。
他們所面對的婚戀市場完全不同,而你被「剩下」的原因正是性別失衡。從1970年到2009年出生人口的性別比例圖來看,在整個1990年代,出生人口性別比突然驟升。1989年男女比例為101.2:100。但到了99年,男女比例卻已經達到了117.3:100,這個數值遠遠高出國際警戒線的107:100,根本無法做到符合中國婚姻法的一夫一妻制,終究會有17個男人被這個社會「剩下」。
那麼,在這短短的十年間,到底發生了什麼,才會讓現在的社會對未婚適齡男性變得如此不友好?首先是受到了政策影響。雖然獨生子女始於1979年,但在農村卻很難推行。而在九十年代初,部分省份又推出了一孩半政策,只生了一個女孩的農業人口家庭可以再生育第二個孩子。其次是技術,第二個孩子是否為男孩,本是個隨機事件。但隨著超聲檢測技術和人工流產技術的逐漸成熟,根據陳玉宇等學者的估算,1980年代到1990年的40%到50%的新生兒性別失衡擴大,受到「必生男孩。不然絕後」的思想影響。
人們想著,既然只能生一個,或只能再生一個,總要生一個男孩,在鑑別胎兒性別之後,也決定了這個孩子的去留。所以在那個年代活下來的男孩越來越多,女孩卻越來越少。
我國新出生人口數量,近年來一直呈現下降趨勢。根據2010年的六普數據顯示,80後約2.19億人,90後約1.88億人,而00後只有約1.47億人,人口總數一直在下降縮水,男女比例失衡問題則也越來越嚴重。所以從目前來看,現今男女失衡導致的「剩男現象」,「光棍危機」已是中長期的難題了。
《2017年中國統計年鑑》的數據表示,全國未婚男性人口要比未婚女性多18%吧,在農村這個比例更是高達24%,這讓原本處於弱勢的女性在婚姻市場上,有了更多選擇的權利,也讓男性陷入了被動。我國各地從西北到嶺南,從中部到東部,時常出現關於「光棍村」的報導,條件稍差的男性只能被「剩下」,中國農村的很多貧困人口,都面臨著「娶妻難」的問題。
所以對於那些依然被必生男孩。不然絕後」的思想影響的父母,也是時候該想一想。您所希望的「香火」是否真的能如願以償地延續下去,還是親手把自己的兒子推向了光棍危機的深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