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侏羅紀公園》中的5個錯誤,迅猛龍並不大,恐龍智商並不高

2020-12-25 手工jie

1、迅猛龍並不大

迅猛龍生活在白堊紀晚期,科學家認為它具有鳥狀,帶有叉骨,體重不超過15公斤。然而電影嚴重過度誇大了這些兇猛的生物的體積。古生物學家認為迅猛龍的大小與現代火雞差不多。最近的考古發現表明迅猛龍有羽毛,有翅膀但無法飛翔。雖然它們不像電影中描繪的與成年男人一樣大,但它們速度很快。他們的後腳上有臭名昭著的長爪,他們在捕獵獵物時劃撥地面。

2、吸血蚊子

被困在Hammond博士手杖琥珀中的蚊子,是一個保存完好的標本。仔細觀察,可以看到蚊子觸鬚和它上面的毛髮。這些毛髮稱為鞭毛。只有雄性蚊子才能看到肉眼可見的鞭毛。這證明Hammond博士的手杖裡有一隻雄性蚊子。然而根據害蟲防治公司Terminix的結論,只有雌性蚊子咬人,他們需要吸取血液中的營養成分才能成功產卵。因此只有雌性蚊子才含有另一種動物的DNA。因此除非Hammond博士能夠收穫雌蚊,否則他們對電影的描繪是不準確的。

3、青蛙DNA

你是否還記得,科學家使用侏羅紀公園的青蛙DNA 來填充從蚊子中提取的恐龍DNA序列中缺失的基因。其實青蛙DNA與人類DNA的關係比與恐龍DNA的關係更密切。科學家Hellsten的一篇文章說,來自兩棲動物和哺乳動物的DNA含有幾條基因排列順序相同的染色體。事實上,青蛙與人類有一些相同的疾病,如癌症,哮喘和心臟病。另一方面,恐龍DNA與鳥類的關係更為密切。脊椎動物古生物學和古人類學研究所正在證明鳥類是恐龍的後代。

4、有毒的恐龍

在第一部侏羅紀電影中,電腦程式員Dennis Nedry噴灑了來自雙棘龍的有毒唾液,因為他正在用偷來的恐龍胚胎逃脫。在現實生活中,雙棘龍沒有像侏羅紀公園所描繪的那樣吐出毒液或耳朵有褶邊。雙棘龍也比電影中描述的要大得多。侏羅紀公園描繪的這些恐龍大小與狗大小差不多,但實際上它們長6米,體重可超過450公斤。在美國一篇科學文章中,一專家聲稱沒有重要的證據證明有毒恐龍確實存在。

5、恐龍的智商

恐龍問歐文她是否可以吃克萊爾。當他搖搖頭時,恐龍服從。當他獨自與她交談時,恐龍再次與歐文溝通。恐龍是不是很聰明?根據現實生活中恐龍的大腦大小,人們認為它們的智力能力有點小,而且它們並不像大多數其他動物那樣聰明,也許他們甚至都沒現代鳥類那樣聰明。

相關焦點

  • ...侏羅紀公園時隔22年之後重新開張,在電影中正式登場的恐龍多達...
    2013年《侏羅紀公園3D》內地公映,票房狂收3.5億,足以見識中國觀眾對於這些史前地球霸主的熱愛,大量五花八門的恐龍更成為大家茶餘飯後的談資。如今《侏羅紀世界》登場,侏羅紀公園時隔22年之後重新開張,在電影中正式登場的恐龍多達17種之多,新品種的恐龍正等待觀眾檢閱。
  • 《侏羅紀公園》的恐龍
    26期 電影《侏羅紀公園》系列喚起了人們對恐龍乃至古生物的興趣,對此古生物學家們表示感激,但他們也指出了電影中不科學的方面。
  • 《侏羅紀世界》裡的迅猛龍那麼厲害,現實中卻比狗大不了多少
    不過總是聽到一些朋友在說「現實中的迅猛龍根本沒那麼大,迅猛龍也不長這樣」「侏羅紀公園的迅猛龍是虛構出來的」「這麼大的迅猛龍一定是以猶他盜龍為原型的」諸如此類的言論。這些觀點都是正確的嗎?又有哪些是非呢?這一期就讓我們來扒一扒《侏羅紀》系列中「迅猛龍」的各種是是非非吧。
  • 《侏羅紀世界》恐龍百科圖鑑
    2013年《侏羅紀公園3D》內地公映,票房狂收3.5億,足以見識中國觀眾對於這些史前地球霸主的熱愛,大量五花八門的恐龍更成為大家茶餘飯後的談資。如今《侏羅紀世界》登場,侏羅紀公園時隔22年之後重新開張,在電影中正式登場的恐龍多達17種之多,新品種的恐龍正等待觀眾檢閱。
  • 侏羅紀系列電影裡恐龍那麼多,你叫得出名字嗎?
    20世紀以來,一輪又一輪與恐龍有關的研究成果激發了公眾對於恐龍的好奇和關注,小說《侏羅紀公園》及其同名電影更是助推了人們對恐龍的興趣。不過侏羅紀系列電影裡的恐龍那麼多,你能一隻只叫出名字來嗎?如果想叫卻叫不出來,不妨看看今天這篇推送。
  • 侏羅紀世界2中恐龍太多記不住,記得這幾隻主角恐龍就好
    《侏羅紀世界2》上映12天已經是13.5億的國內票房了,破口大罵者有之,讚不絕口者也有之,其實都不用如此,拋開比較老套的劇情來說,就看看人家的特技也算很不錯的,如果你是侏羅紀世界的恐龍迷,如果你從《侏羅紀公園》看到了《侏羅紀世界2》,你會發現,這部電影有著不少對以前的那些侏羅紀系列的恐龍電影致敬的地方
  • 《侏羅紀世界2》恐龍種類大盤點,第七個是龍中哈士奇
    而該影片作為侏羅紀電影系列的第五部,相信大家也迫不及待的想前往電影院一睹為快,在這裡,我先帶大家了解下該電影中出現的各種恐龍,以便大家前往觀影的時候能有更好的體驗。1、霸王龍說到恐龍,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是霸王龍,霸王龍又名「雷克斯暴龍」,生存於白堊紀末期,是暴龍科中體型最大的一種,體長約11.5米-14.7米,平均臀部高度約4米。最高臀高可達到5.2米左右,頭高最高近6米。平均體重約9噸,(生態平均約7.6噸),最重14.85噸,頭部長度最大約1.55米。
  • 了解5部侏羅紀電影,這1篇就夠了
    下面,我們就來捋一下侏羅紀系列的5部電影,結尾順便來一波預測。   一.《侏羅紀公園》   第二部的導演仍然是斯皮爾大胳膊,這次他講了個有點複雜的故事——   時隔4年,「侏羅紀公園」已經荒廢,但島上的恐龍還在。   一支探險小隊來到島上,他們要調查並保護這些恐龍。
  • 《侏羅紀世界》這兩部電影害我愛上了兇猛的恐龍
    01侏羅紀世界現在有兩部電影這兩部電影的並非是人類穿越到了侏羅紀,也不是什麼歷史片,就是個驚險刺激的冒險片第一部,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對基因密碼已經掌握到了一定的程度,通過化石以及史料的記載人造出了恐龍,研究基因是需要大筆的資金,於是基因與商業進行了掛鈎,建立了侏羅紀主題公園。
  • 《侏羅紀世界》兩部電影 暴虐霸王龍和暴虐迅猛龍到底誰最厲害?
    近日在電影院放映的《侏羅紀世界2》延續了上一部的好口碑,影片中的各種恐龍形態迥異,種類極為豐富,而影片中的主角暴虐迅猛龍則是一個很厲害的角色。在上一部電影《侏羅紀世界1》中很厲害的角色被設定為暴虐霸王龍,兩部電影中的這兩隻恐龍都給大家帶來了很精彩的看點,但到底哪只恐龍最厲害呢?
  • 《侏羅紀》系列電影恐龍圖鑑手冊 電影重現消失巨獸
    作為一部冒險動作系列,《侏羅紀》裡人類與恐龍的追逐搏鬥是情節核心,因此性格溫順者如梁龍,個頭再大,通常也只是走個過場,頂多與主角親暱一下;反觀性格暴躁、嗜食肉類的吃貨恐龍們,則有著更多的出風頭機會戳這裡可以查看:《侏羅紀》系列5部劇情人物及劇照全盤點 霸王龍(Tyrannosaurus rex):
  • 回顧《侏羅紀公園》詳細劇情解析,開啟了恐龍電影序幕
    ;不久前科學家從億萬年前的琥珀蚊子體內提取到了恐龍的DNA;復活了已經滅絕的恐龍,於是準備把這些恐龍圈養在這座島上;建立一個轟動全球的恐龍公園,教授帶著他們參觀控制中心;還見證了小恐龍出殼的一幕,遊覽完之後
  • 恐龍統治地球?《侏羅紀世界2》懸而未決的8個重要問題
    至今已有25個年頭的侏羅紀公園系列今年迎來了第五部《侏羅紀世界2》, 該系列獨特的創意概念到現在已經有點單薄了。令人討厭的人物角色, 電影後半部分的倉促廉價, 以及對前幾部電影經典場景的強硬複製等等,一系列問題拖累著《侏羅紀世界2》。
  • 《侏羅紀世界》是不是和《侏羅紀公園》一樣劇情?
    該片講述了科學家歐文在納布拉爾島上的恐龍主題公園中與迅猛龍們打成一片,以及在公園發生的一系列意外的故事。該片曾獲得第19屆好萊塢電影獎最佳視效,第22屆美國演員工會獎最佳替身集體表演等獎項。為了吸引更多的遊客,「侏羅紀世界」主題公園研發出了一種更大更兇殘的混合基因的新型恐龍——暴虐霸王龍。意外的是,具有超高智商的暴虐霸王龍掙脫了人類的控制,讓公園近2萬名遊客及工作人員陷入了滅頂之災。「馴龍師」克裡斯-帕拉特將和公園主管布萊斯-達拉斯-霍華德等人聯手,與暴虐霸王龍展開生死對抗。
  • 《侏羅紀世界2》恐龍戰鬥力排行榜top5,「鐵頭功龍」上榜!
    《侏羅紀世界2》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恐龍,品種也非常多,有的僅僅只是一閃而過,有的卻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都知道恐龍分為食肉恐龍跟食草恐龍兩種,破壞力也不同,在電影中就有幾隻讓我們難以忘懷,下面隨著小編來盤點一下《侏羅紀世界2》中5種戰鬥力最強恐龍。
  • 《侏羅紀公園/世界》系列最致命的10種恐龍了解一下
    在侏羅紀公園的宇宙中, 每次都免不了要死好多人。從最開始對人類角色適度撲殺, 25年來, 除了擁有主角光環的主要角色之外,其他角色的生存機率似乎越來越低。隨著今年夏天第5部的到來, 大屠殺無疑將繼續下去。
  • 我們的童年噩夢丨「侏羅紀公園」史上最逼真的恐龍來了!
    在那個電影數字特效剛起步的時代,當滅絕數千萬年的恐龍躍然銀幕之上時,觀眾的心情恐怕都會像片中的角色一樣,震撼且興奮。《侏羅紀公園》帶來了一次技術革新,電影特效從實體模型走進了數字時代。不過機會終於來了,2015年6月10日侏羅紀公園第四集《侏羅紀世界》將在內地上映,這是該系列電影首次亮相中國大銀幕(不含之前的3D復映)。
  • 侏羅紀世界:又一部讓人類走開的電影,在這裡恐龍才是主角!
    在遙遠的1993年6月11日,《侏羅紀公園》在北美與觀眾見面,時隔22年之後,作為「侏羅紀系列」的第四部電影《侏羅紀世界》終於在2015年6月12日正式上映。而更為巧妙的是,《侏羅紀世界》的背景也恰恰設置在《侏羅紀公園》故事發生的22年後,如今,納布拉爾島已經發展成為一個龐大的主題公園和度假勝地——侏羅紀世界。本影片中的最大變數是一隻叫「暴虐龍」的新型混血恐龍,它混合了多種恐龍以及現代物種的基因雜交而成,智力更是非一般恐龍能比,它懂得偽裝,懂得躲避「熱感應」,而更讓觀眾毛骨悚然的是暴虐龍的「虐」,因為它不為覓食而殘殺其他生物,僅僅為了自我發洩。
  • 論恐龍公園的不可行性:回顧侏羅紀系列,越來越刺激!
    到了《侏羅紀世界》系列,傳統的復活史前恐龍已經不再新鮮,人類(電影主創)開始在更瘋狂的基因工程道路上肆意狂飆,終於開張的主題公園頃刻間被變種恐龍暴虐龍毀於一旦。到了《侏羅紀世界2》中,自食苦果仍不知悔改的人類繼續自作孽,炮製出了暴虐龍的升級版暴虐迅猛龍,一場不可避免的腥風血雨又將到了。
  • 了解5部侏羅紀電影,這1篇就夠了,你知道了嗎?
    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侏羅紀系列的5部電影1993年史匹柏的侏羅紀公園問世後,人類終於感受到了「恐龍遭尿」的恐怖在那個計算機技術不發達的時代,人們用「模型+動畫」的粗糙手法來完成恐龍的特效——但技術上的限制,絲毫沒有降低該片的觀影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