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景常在 花園之城正揚帆
貴陽市烏當區高質量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吳楷林 趙林 周雅萌 漆雲
「翠屏旭日,繡嶺晴霞,南谷瓊林,環溪素月……」這是明成化年間,貴州巡按王子沂對洪邊景色的生動描述,洪邊就在今天的貴陽市烏當區。
烏當因生態而美,因健康而貴,作為全國首批13家「兩山」理論實踐創新基地之一,正書寫著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證明題。
美麗烏當似花園。李欣 攝
烏當區委書記朱剛介紹,2016年以來,烏當以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為抓手,確立了「溫泉景城融合,遊憩醫養共享」的全域旅遊發展主題,充分發揮區位、交通、生態環境優勢,以大健康概念聚合山地風光、民族風情、溫泉養生、城郊遊憩、農業體驗、戶外運動、文化休閒等資源,全力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打造全域旅遊這塊推進地方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金字招牌」,「美麗烏當·花園之城」主體架構初步顯現。
2019年,烏當區旅遊業總收入達138.93億元,接待遊客2308.81萬人次,接待省外遊客量同比增長27.8%,接待境外遊客量同比增長35.2%。
烏當區旅遊集散中心。趙林 攝
科學規劃引領
描繪「一心三區」全域旅遊新格局
9月5日,天高雲淡,群山如畫,烏當區香紙溝楓葉谷旅遊度假區內,四方遊客紛至沓來,鳥鳴聲交織著遊客的歡笑,處處蓬勃著生機與活力。
「這裡風景好,既能泡溫泉,又能看演藝,還有兒童樂園。」來自成都的遊客田維明被這裡的美景深深吸引。
烏當生態資源優越,有著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的先天底氣——780多米海拔落差,夏季平均氣溫23℃,森林覆蓋率近60%,16條河流,32處溫泉點,72個城市公園,被譽為中國的「綠色走廊」;得天獨厚的緯度、高度、溼度、溫度、風度、負氧離子濃度和空氣清爽、氣候涼爽、好客直爽的「六度三爽」,構成了最佳的養生生態,是貴陽市打造以山地為特色的世界旅遊名城的重要支撐。
坐擁豐富的旅遊資源,3個4A級旅遊景區,1個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1個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和全國生態文化村,20餘處旅遊景區(點),26家各級文保單位、國家及地方非遺等旅遊吸引物,是烏當發展全域旅遊的長板所在。
以豐富的溫泉資源做跳板,大力打造溫泉旅遊城,烏當區形成了以保利·溫泉新城、貴御溫泉、振華萬象溫泉等項目為代表的溫泉文化旅遊經營實體,並深入挖掘自然資源的生態價值、經濟價值、社會價值、旅遊價值,引導烏當旅遊業朝著品牌化、高端化、國際化的方向邁進。
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人文景觀,支撐了「美麗烏當·花園之城」的筋骨。
《烏當區全域旅遊發展規劃》清晰闡明:將打造「一心三區」全域旅遊新格局。「一心」即:以都市溫泉牽動,實現溫泉景城融合、遊憩醫養共享,全面打造都市溫泉康養大中心。「三區」即:偏坡鄉聯動下壩鎮打造最具民族特色的「醉美鄉村民俗生活區」;新堡鄉聯動水田鎮打造「醉美鄉村健康生活區」;百宜鎮聯動羊昌鎮打造「醉閒鄉村體驗生活區」。
從久負盛名的溫泉旅遊,到方興未艾的鄉村旅遊,再到全域健康旅遊,烏當旅遊發展正迎來前所未有的「黃金期」。
楓葉谷旅遊度假區水上樂園。趙林 攝
多種產業驅動
「旅遊+N」啟動全域旅遊新引擎
初秋時分,烏當區新堡鄉馬頭村葡萄園內,遊客一邊採摘品嘗葡萄,一邊拍照留影。每到這個時節,馬頭村一家家民宿門前,停滿了各地的私家車。小小山村,成了城裡人出遊度假的世外桃源。
近日,貴陽市烏當區偏坡村成功入選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錄,這張亮麗的「國字號」名片,成為烏當區鄉村旅遊建設成就的又一個嶄新徽章。
從「種莊稼」到「種風景」,一塊土地實現兩種經濟效益。原生態元素結合民族風情,融合「農、文、旅」發展,對單一民俗生態鄉村旅遊向複合休閒度假旅遊地轉型升級有重要示範意義。
如今類似馬頭村、偏坡村這樣的美麗鄉村,以高端民宿、農事體驗、觀光採摘等傳統與現代相融合的各式業態快速發展,依託鄉村振興新標杆建設,探索創新「三零一有」旅遊扶貧富民機制,帶動一方經濟的增長。
2019年,烏當區旅遊產業帶動幫扶建檔立卡貧困戶271人,共計增收144.36萬元。
「旅遊+N」的推進,不僅激發了傳統文化的潛力,也讓全域旅遊發展有了更多落腳點。
今年4月,為營造農文商旅融合發展的消費環境,烏當區按照「美麗烏當·花園之城」發展定位,圍繞「百園百品」鄉村振興示範點的打造,結合各鄉鎮發展實際,陸續推出精品鄉村休閒旅遊線路。
以「6個第一」——溫泉康養第一區、新堡養生健康第一鄉、新場高山養生第一地,偏坡最美民俗第一村、百宜鄉村休閒第一園、相思河裡第一景為主導的全域旅遊新動能有效釋放。
與此同時,隨著人口老齡化、亞健康、生態環境等問題受到社會關注,康養產品和服務的需求迅速增長,烏當迎來了大力發展「旅遊+康養」的好時機。
趁著周末,今年73歲的楊女士在女兒的陪伴下來到樂灣老年養護院辦理入住手續,還免費遊覽了樂灣國際溫泉、「原味小鎮·醉美偏坡」等南明河下遊生態走廊溫泉康養示範帶。
近年來,烏當出臺一系列政策鼓勵康養產業發展,著力培育溫泉養生和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知名品牌,開發多元產品。在市場準入、財稅金融、土地利用、醫養融合等方面加大改革和支持力度,大力推動貴州康養產業駛入發展「快車道」,以溫泉休閒提質升級,醫養旅遊融合發展,示範引領溫泉資源型旅遊目的地轉型升級。
作為貴州省大健康產業發展引領示範區、全省大數據大健康融合發展聚集區,烏當醫藥醫療,養生養老,健康旅遊,健康藥食材等領域產業抱團集聚,正洋溢著蓬勃發展的盎然生機,充滿著創新創業的無限潛力。
烏當區先後成立大健康醫藥產業辦,以及多家三甲醫院和苗醫醫院,集特色醫療康復、體育運動、文化體驗、養生養老等業態為一體的東風鎮——醫養活力小鎮也正式投入建設。一個以溫泉為載體、醫養為核心、民族醫藥為特色的集生態、避暑、康健、養老於一體的泉韻健康養生產業示範基地在烏當應運而生。
康養展翅,文化齊飛。在烏當這片土地上,「成山」文化、水東文化、苗族文化、布依族文化、「三線」文化、紅色文化異彩紛呈,宜融則融、能融盡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成為共識。
3月23日,烏當區文化館恢復遊客接待,眾多遊客迫不及待地帶著孩子前來參觀。天海美術館、新光裡文化創意產業園、羊昌·花畫小鎮、相思河等擁有文化底蘊的旅遊景區(點)備受遊客推崇,每月都會接待不少來自各地的研學旅行團。
近年來,烏當將單一文化景點周邊文化原色與旅遊資源進行統籌發展,極大加強了文化的影響力與競爭力,打破了烏當傳統文化旅遊的發展瓶頸。
交通便捷通達。鄧剛 攝
完善配套設施
高品質打造貴州重要旅遊集散地
近年來,烏當區把旅遊業作為支柱產業重點打造,旅遊業在一二三產業中比重加速提升。
發展全域旅遊,烏當區不僅把目光放在「旅遊目的地」上,如何構建全省重要的旅遊集散地,讓遊客留得放心、玩得舒心,是又一重要課題。
9月4日,高標準建設的烏當區旅遊集散中心人聲鼎沸,市民、遊客們在這裡尋求個性化、專業化的旅遊服務。來自廣州的遊客陳先生告訴記者:「朋友推薦我直接到這裡訂票、訂車、訂酒店,果然非常方便,一會兒工作人員就給我全弄好了。」
記者在旅遊集散中心現場掃碼下載了「美麗烏當」小程序,小程序包含景區、酒店、美食、交通、線路等旅途所需信息,為遊客提供吃、住、行、遊、購、娛等全方位、一站式服務。
烏當區委副書記、區長李成介紹:「完善旅遊集散地功能,用智慧服務撬動『旅遊槓桿』,這是烏當區轉變旅遊發展模式的創新亮點,也是烏當全域旅遊品牌建設的重要內容。」
據了解,烏當轄區內,貴陽高鐵東站,機場高速、高鐵北站環線、高鐵東站繞城以及貴甕高速形成立體交通網絡;城域區間快鐵、城市觀光巴士、專線公交和通景公路等實現旅遊有效連接;29條公交線路與即將開通的4條旅遊專線,串聯烏當全域各大主題旅遊景區景點,為烏當全域旅遊基礎服務提供有力的運輸保障。
為了保證遊客能夠第一時間享受旅遊服務,烏當區依託貴陽東站設置了旅遊集散中心,依託各景區設置遊客中心,依託公路服務區和酒店民宿建設旅遊諮詢服務點,形成了完善的三級實體服務網絡。
隨著貴陽環城綠色生態走廊、貴陽旅遊公路環線和區內通景公路的建設,城市綠化、亮化、美化及屋頂「四化」等工程的實施,現代城市、特色小鎮、富美鄉村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城景融合的城郊遊憩模式逐步形成。區級全域旅遊創建全面開花,為貴陽市全域旅遊發展積蓄能量。
圍繞「一核兩翼多點」發展布局的烏當區,將通過打造產業發展、環境宜居、設施配套、各具特色的城鎮發展體系,實現以產興城、以城帶鄉、產城互動、城鄉一體發展新格局。
任重道遠需奮蹄,風疾潮湧好揚帆。如今的烏當區正全力打造全省重要旅遊集散地,引領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建設,力爭到2020年底,全區旅遊總人數達2573.3萬人次以上,旅遊總收入達166.01億元,年遊客接待量達到本地常住人口數量10倍以上,各項指標達到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標準。
保利溫泉美景。陳景雄 攝
建設醫養共享的幸福家園
9月5日,正值周末,烏當區盤龍山森林公園美景如畫,遊客們穿梭於林間,呼吸著沁人心脾的空氣。
「這裡有珙桐、楠木、紅豆杉等植物200餘種,還有天麻、銀杏等野生藥用植物……」盤龍山森林公園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
盤龍山森林覆蓋率達94%,是貴陽市近郊面積最大、生長得最好的核心林區之一,堪稱「綠色大氧吧」,是一片不可多得的養生福地。
2014年,這裡規劃建設了5000平方米的休閒度假村,與森林環境融為一體,既有愜意的感受,又能詩意地棲居,遊客紛至沓來,給盤龍山周邊水田、下壩、新堡等鄉鎮帶去了人氣。
距離盤龍山森林公園僅10公裡的楓葉谷旅遊度假區,也很受遊客歡迎。
「這裡居然有這麼大片楓林,和我們北京香山的楓葉一樣漂亮,還可以泡溫泉放鬆休息,真是太美了!」北京遊客姚博雄看到眼前的美景,心情很是激動。
楓葉谷旅遊度假區負責人告訴記者:「入秋後,遊客泡溫泉舒緩身心的需求提高了,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帶給人們對健康的重視,現在景區每天接待的遊客甚至比往年還有增加。這些年烏當區溫泉康養的名氣打出去了,來我們這裡的外省遊客也越來越多。」
「40度的左右的溫泉水刺激後,血管奔騰著衝散因寒冷疲勞積蓄壓力的血脈經絡,皮膚毛孔在含有20多種微量元素的湯泉中浸潤出柔滑透亮的光澤。」這是貴陽市民汪玲微博上記錄的一段話,雖然汪女士年過半百,但皮膚依舊有光澤,到了冬天手腳也不發涼,她告訴記者:」這都得益於我泡溫泉的愛好,烏當的溫泉都很舒服,泡完還可以做理療,我退休後每隔20天左右就要來泡一次。「
保利國際溫泉酒店經理李紅瓊告訴記者,像汪女士這樣定期來烏當泡溫泉的顧客很多,現在酒店每個節假日幾乎都是滿房狀態,入住需要提前預定。
近年來,烏當區把發展以溫泉為龍頭的旅遊經濟作為第三產業發展的突破口,以大健康產業發展為引領,充分發揮區位交通便利、生態環境良好、地熱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的綜合優勢,以大健康聚合山地風光、民族風情、溫泉養生、城郊遊憩、農業體驗、戶外運動、文化休閒等為資源要素,大力發展「醫療康體、滋補養生、溫泉理療」三大養生旅遊產業,形成集療養、度假、休閒、娛樂、商務為一體的溫泉旅遊核心區。逐步使溫泉旅遊從單純的泡溫泉向康養度假模式過度,實現烏當區溫泉旅遊的縱深發展。
烏當區正利用自身獨特生態優勢不斷深入推進康養旅遊產業發展。
盤龍山森林公園、楓葉谷旅遊度假區、新堡體旅小鎮、百宜天貴茶園、雙溪溼地公園等多個城市生態公園遍地開花。「醫養結合」的大健康養老產業也正式納入烏當區打造大健康產業發展新高地的實施方案進行整體推進。
「以前生個小病也得去大醫院,排隊問診很折騰,現在家門口的社區醫院就能解決這些小問題了。」家住烏當區新添衛城的居民王琦華對如今看病就醫的便利非常滿意。
以曜陽養老服務中心、愛璽養老服務中心、樂灣國際老年養護院等為代表,烏當區現分布著養老綜合體、養老客棧、長壽園、養老養生谷、康體中心、榮軍療養院、日間照料中心、農村幸福院等各類養老產業。84歲的胡佩佩奶奶說:「在養老院,大家都有個伴,每天有人照顧我們,陪我們聊天,不舒服了按按鈴就有醫生護士來,挺方便的。」
目前,烏當區通過大力支持醫渡雲、醫目數康等企業與科研機構、技術創新平臺的深度合作,物聯化、互聯化、智能化的智慧養老正在逐步提高,老人們的生活也更加便利。
2019年10月,西南地區單體最大混合所有制大型三級綜合醫院——貴黔國際總醫院在貴陽市烏當區正式開業。該院致力於打造醫養護康健體系,擁有大型尖端醫療設備,以及上百位頂尖醫學專家,將極大地滿足市民健康需要。
記者從貴州威門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威門藥業正集中力量在烏當建設打造集「中藥材種植+科研科普+旅遊觀光+休閒度假+康復療養+養生養老」現代生態園區。同時,該企業位於烏當區下壩鎮的「醫養旅居」普渡半島生態產業園項目正啟動建設。
雄厚的醫藥產業基礎將成為烏當打造大健康產業發展引領示範區的「核心引擎」。
綠水青山間,融入醫療康養,揉入文化情懷。如今,行走在烏當,整潔的城市街道,筆直蔥翠的樹林,處處生機盎然,好風景「洗」眼,好空氣「洗」肺,好環境「洗」心的康養旅遊業,正在烏當地域上枝繁葉茂,締造著不可多得的幸福康養家園。
羊昌•花畫小鎮。趙林 攝
奏響農文旅深度融合交響曲
繁花似錦,花畫小鎮像一串綺麗珍珠,鑲嵌於烏當北苑;水墨如詩,氤氳著山水之色的布依偏坡,散發出獨特的人文氣質。
從詩意盎然的花海到古樸幽靜的小鎮,近年來,烏當區乘著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的東風,發力全域創建,創新農文旅融合,讓旅遊發展全面開花。
農文旅融合發展的背後,是扶貧模式的探索,是文化賦能的創新,更是傳統旅遊的華麗變身。
探索創新
鄉村旅遊打造扶貧富民模式
走進烏當區偏坡布依族鄉,路寬燈亮、窗明几淨,一棟棟民宿、農家樂鱗次櫛比,處處綠水青山、風景如畫。
「偏坡這幾年的發展越發紅火,我們家還不到周末,客房就全部訂滿。」旅遊開發後,村民王祥遠家開起了農家樂,一年收入幾十萬。車子買了,房子修了,日子越過越舒心。
另一邊,位於烏當區「羊昌·花畫小鎮」的羊昌村內,村莊就是景區,村民住在景區就地工作,他們找到了保安、保潔、綠化等工作,長期就業達100餘人,戶均增收3萬餘元。
這些年,烏當在實踐農村「三變」基礎上,依託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以合作社為抓手,以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載體,探索貧困戶「三零一有」扶貧富民模式即:投入零成本,入社分「紅利」;經營零風險,產業掙「現金」;就業零距離,務工領「薪金」;資源資產有收益,入股領「分紅」。
這一利好政策,得益於烏當區深挖發展潛能,大力發展鄉村旅遊。
據了解,烏當區借「原味小鎮·醉美偏坡」建設機遇,形成省民營龍頭、區國資平臺、村合作社協同發展的模式,促進了鄉村振興與旅遊富民。
僅2017年,烏當區通過旅遊產業帶動幫扶建檔立卡貧困戶271人,共計增收144.36萬元。
文創賦能
挖掘文化底蘊打響文旅品牌
一個小銅碗,一支銅製畫筆,偏坡鄉手工藝人賈流萍以白布為板,以蠟為料,在她的巧手下,一幅幅栩栩如生的蠟染作品快速創作出來。
賈流萍、陳盛書、陳榮方等「新鄉賢」返鄉創業,在他們的引領下,將民族技藝作為一種精神載體,開展布依文化傳承活動。弘揚傳承當地歷史文化的同時,也將這種民族文創產品展示推介給八方遊客。
「我來過貴州很多次了,第一次到這個偏坡小鎮,感受了蠟染繪畫、陶藝製作等技藝,覺得很有意思,下次一定帶家人來玩。」上海遊客王嵐對少數民族文化情有獨鍾,短短一天的體驗讓她讚嘆不已、流連忘返。
羊昌水東文化廣場,再現興盛於明代的土司文化;知青文化園,還原了六七十年代的生活場景,講述著知青時代的故事……
文創賦能,為鄉村振興注入發展活力。
近年來,烏當區深入挖掘背後的革命歷史、民俗風情等元素,融入到鄉村旅遊產品中,大力發展具有鮮明特色的田園觀光、鄉村民宿等文旅新業態,打造鄉村旅遊新亮點。
融合發展
擦亮生態底色實現「綠色紅利」
經濟發展,有所為,有所不為。
發展一度落後的新場鎮,近年來眼光高了,對招商項目變「挑剔」了,將任何一個可能影響生態環境的項目都拒之門外。
「經濟發展不能再靠犧牲生態環境來換取。」鄉領導表示。如今的新場鎮,正在綠色發展道路上行穩致遠。「我們將以打造萬畝杜鵑園為龍頭,結合民俗文化發展,打造可龍杜鵑花海生態旅遊度假區,激活綠色發展新動能」。
近年來,烏當區政府抓住全域旅遊發展快速通道開通機遇,依託優良的生態環境,踐行「兩山理論」,成為全國第一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將美麗鄉村與精品景區建設有機結合,是烏當區打造「烏當品牌」的發展「秘訣」。
據悉,烏當將通過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打造一批相對集中、業態豐富、功能完善的鄉村旅遊集群片區,實現鄉村旅遊串珠成鏈、統籌發展,擦亮生態底色實現「綠色紅利」。
一步一景,景景生輝;百步一畫,畫畫傳情。在融合發展的新理念下,農文旅深度融合的「交響曲」越奏越響。
今日之烏當,逐漸成為人們嚮往詩意生活的林中泉城。
新光裡文化創意產業園。趙林 攝
促消費 穩就業 保民生
點亮「夜經濟」 激活新動能
烏當的夜晚是迷人的,流光次第閃爍的街道,與城市高樓上絢麗的霓虹燈,接力了白天的繁華,並催生出不弱於它的夜經濟。
入夜,貴陽市烏當區新光裡夜市,沿街的趣味集市,琳琅滿目的美食,豐富多樣的品牌,吸引了眾多消費者。
促消費、穩就業、保民生,隨著夜經濟被逐步點亮,疫情後的烏當區,正在尋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新的發展動能也在風起雲湧。
夜「購」烏當 趣味市集迎客來
9月初的烏當區,夏季的餘溫未消。烏當區新添寨振華廣場的夜間市集,吸引了大批人群駐足停留。
市集的一角是李娟的攤位,攤位上可愛的羊毛氈公仔備受歡迎。「這是我20多年來第一次嘗試把做手工這個興趣愛好變現。」由於疫情原因,李娟家的冷凍海鮮銷售額減少,家裡面臨著很大的經濟壓力,「聽說可以在這裡賣東西,我就也來嘗試一下。現在每晚上收入300元左右。」李娟告訴記者。
夜市上人們來來往往,問價的、砍價的聲音不絕,熱鬧而有序。
據了解,烏當區以新添大道北段、育新路、順海中路、北衙路、高新路為核心打造高端商圈和趣味市集,正在成為市民和遊客的購物天堂,為烏當區的經濟發展提供鮮活動能。
夜「遊」烏當 文化盛宴享不停
烏當區的夜晚並不只是傳統夜市遍地開花的嫋嫋煙火,一批以文化元素為背景的景區、景點,正為夜間經濟提供能量。
下午時分,烏當區新光裡文化創意產業園遊人如織。這個以「三線文化」為主題的文化創意產業園是烏當區最有趣的地方之一。居住於貴陽市雲巖區的範偉,帶著孩子到這裡遊玩。「我父親就是支援『三線』建設來到的貴州,所以我想讓孩子了解這段歷史。」新光裡文化創意產業園內有極具特色的文化「三館」——「三線」建設博物館、貴陽松溪河美術館和貴陽市委初級黨校陳列館。
「除了歷史文化,新光裡周邊還有創意餐吧、藝術空間、電影院、茶樓、書屋、酒肆、非遺作坊、個性手工坊、品牌商店等能滿足遊客的一站式消費體驗需求。遊客們白天遊玩文創園,晚上就可以逛逛新光裡夜市,還可以去鄰近的松溪河溼地公園遊玩。這裡可以說是烏當區匯集潮流時尚、休閒娛樂、藝術體驗等於一體的文創主題商業旺地。」烏當區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當前,烏當通過以水東文化、三線文化、老街文化混搭美食夜市、打卡景點、購物街區,引進多家中高端國際知名品牌店,為市民、遊客打造高品質夜間經濟商圈。
夜「宴」烏當 舌尖美食促消費
「帥哥美女進來看一看」,「來來來,裡面還有位子」,臨近傍晚,烏當區新光路就開始熱鬧了起來,吆喝聲此起彼伏。
魏新蕪家的麻辣燙可以說是新光路的「大熱門」,每天下午不到5點,食客們便排起長隊。
「大家往裡站一站、小心車。」這位年輕的老闆,一到晚上,仿佛就成了一部複讀機。用他的話來說「就是景並快樂著」。
魏新蕪告訴記者:「這兩年我們烏當區好玩的地方多了,省外的遊客也來得越來越多,不少江浙一帶的遊客都到新光路來吃飯。」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新光路靠近松溪河溼地公園、保利溫泉、貴御溫泉、新光裡文化創意產業園等景區,隨著近年烏當區文化旅遊的發展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紅利。
據了解,為了讓消費者「吃得安心、買得放心」,烏當區所有餐飲門店都進行了嚴格的衛生安全檢查,保證環保的達標。並在疫情常態化防控期間,從疫情防控、食品安全和市容市貌等方面進行了維護。
烏當區商務局負責人介紹,「打造高品位夜生活、淬鍊高質量夜經濟、塑造高格局夜文化,培育發展『商旅文娛體』深度融合的夜經濟格局是烏當區目前的工作重點之一。不僅要滿足公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更要體現出烏當區城市管理智慧和營商環境的綜合實力。」
來源:貴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