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20年,澳門文化發展引人注目

2021-02-23 中經文化產業

我們知道,博彩業是澳門的支柱性產業,拉動澳門近三成人的就業。澳門近年早已意識到單一產業結構對經濟的潛在風險。在中央對澳門提出當地經濟要適度多元化發展的背景下,旅遊、文化產業等正成為澳門引人注目的新產業,也成為澳門推進經濟適度多元化的重要舉措。

據「中經文化產業」了解,近年來,澳門文化產業的服務收益對整體經濟貢獻的增加值總額每年以約7%的速度增長。數據顯示,2017年澳門文化產業服務收益較去年上升4.8%,達到70.8億元;反映其對經濟貢獻的增加額為23.8億元,上升6.9%,佔澳門2017年整體行業增加值總額的0.6%,與2016年相同。

目前,創意設計、文化展演、藝術收藏、數碼媒體等四類文化產業已具一定規模。

澳門文化產業基金行政委員會代主席朱妙麗表示,澳門發展文化產業,不僅是促進產業多元,也是響應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符合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促進多元文化交流和區域合作的總體發展方向。 

此外,回歸以來,澳門旅遊業發展十分迅速。據了解,2018年澳門旅遊收入達3735.7億澳門元,較2017年同比增長13.9%。

其中,據澳門統計暨普查局數據顯示,2015年後,澳門非博彩類旅遊收入逐年增加,2018年實現收入696.9億澳門元,佔旅遊總收入的18.66%,同比增長13.6%。其中零售業、酒店業、餐飲業等旅遊相關行業都實現了強勁增長。

澳門如何在中央政府的領導下取得這些亮眼的文化和旅遊成績呢?

走在澳門大街小巷,異域風情的南歐建築與中國古典式建築相映交錯。

這裡有巴洛克建築風格的聖保祿大教堂、哥德式的聖美基西洋墳場、飛簷凌空的中國傳統廟宇建築媽閣廟、還有內有乾隆年間鑄造古鐘及石獅鎮門的蓮峰廟。

一些建築則將中西建築特色融合在同一棟大樓裡,譬如何東圖書館、鄭家大屋、南灣大宅等,無不提醒著人們澳門的歷史。

澳門的歷史文化遺產豐富又獨特,是澳門文化旅遊發展的寶貴資源。回歸以來,特區政府十分重視澳門的歷史文物保護和開發。

回歸以前,澳葡政府已經對澳門的文物進行法例上的確認,保障文物不受損害。

1999年澳門回歸後,特區政府每年都投入2000多萬澳門元進行文物建築保護工程。除了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對文物建築進行修繕,也對其周邊環境進行改善及維護。目前,特區政府的文物保護清單裡就有超過120個文物古蹟景點。

回歸早期,特區政府將「澳門歷史城區」的世界文化遺產確認工作放上日程表,經過祖國的支持、指導與協助後,將澳門的文化遺產進行了審核。確認了中國境內現存的不少第一進行大量文物考古的工作,比如第一座西式劇院、第一座現代化燈塔和第一所西式大學等,這些前期工作令澳門文化遺產推向世界。

最終,在多番與世界遺產委員會的交流與搓相,國家的支持下,「澳門歷史城區」在南非德班舉行的第29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被正式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31處世界遺產。

申報以後,在宣傳工作及規則訂定上,特區政府與民間付出了不少的工作。

比如,對於「澳門歷史城區」的文物修復有不少的規定,如位置、形式、材質、工藝、功能,以及氛圍等均需符合原有樣貌;在文物宣傳的工作方面,提出了文物大使的概念,進行澳門文化遺產、世界遺產的介紹、導賞和宣傳等,銳意支持發展該方面的專業人才。

法例修訂方面,早於1976年第34/76/M法令已明確指出不能因都市發展而破壞澳門的文化建築、藝術等。

往後的發展及修改確認了文物保護名單的出現,在2005年澳門歷史城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之後對舊有的第56/84/M及第83/92/M法令進行了不少的跟進及修訂。

最終,第11/2013號法律《文化遺產保護法》針對澳門城市發展與文化遺產之中的界線進行了劃定,亦確保了澳門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亦需要兼顧城市的文化保育及保存工作。

2006年,《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在澳門正式生效,為澳門文化建設注入新概念、新視野和新方法。「非物質文化遺產」逐漸成為澳門文化關鍵詞,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重要的社會現象。

2014年,澳門《文遺法》正式生效,當中提到澳門居民「可向文化局提交評定具重要文化價值的不動產的建議」,文化遺產保護委員會同年成立,負責評定建築物是否可受到法定保護的。

目前,粵劇、涼茶配製、木雕(神像雕刻)、南音說唱、道教科儀音樂、魚行醉龍節、媽祖信俗、哪吒信俗等8個項目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可見中華傳統文化在澳門得到了很好的傳承和保護。

自2004年開始談及經濟多元發展的概念後,直至2007年正式確立以文化創意產業作為多元發展的重要分支,並且於2010年,特區政府先後設立「文化創意產業促進廳」及「文化產業委員會」。

在討論機構及公權力實體之間的互相合作下,初步進行了對文創市場的數據搜集,然後於2013年正式成立的「文化產業基金」則成為了推動民間文化產業發展的資源供給機關。

三個機構之間分工及溝通,在《文化產業發展政策框架2014-2019》的指導下積極推動澳門的文化產業工作。

澳門文化產業基金會代主席朱妙麗介紹,文化產業基金從2014年開始,就在影視、出版、創意設計、時裝時尚等領域建立了綜合服務平臺,促進行業孵化工作,同時提供了5.06億澳門元資助,支持了創意設計、數碼媒體、文化展演、藝術收藏等領域的256個文創商業項目。

此外,為配合澳門加入聯合國創意城市網絡的契機,文化產業基金還設立了「小區文創」的專項計劃。該計劃由設計團隊與店家合作,利用文創元素協助傳統店家改造,增加小區吸引力;並與旅遊局合作,以澳門旅遊吉祥物「麥麥」為載體,鼓勵文創企業開發以文化旅遊為主題的各類文創項目及體驗服務。

同時,基金也與體育局合作,以「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武林群英會」「澳門國際龍舟賽」等大型活動為主題,推出文創產品。

統計顯示,2014年至2017年,澳門文創企業由1038家上升至2088家,增幅達101%。文化產業如今已成為澳門引人注目的新產業。

12 月 8 日,慶祝澳門回歸祖國二十周年 "2019 澳門國際幻彩大巡遊 " 舉行。新華社記者 張金加 攝

澳門開埠400多年,形成了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獨特文化面貌。回歸祖國20年,澳門文化工作者用一件件上乘的作品、一臺臺精彩的演出,打造出澳門獨特的文化身段,使400多年文化積澱重新煥發活力。 

回歸以來,澳門銳意發展大型的文化盛事,在原有基礎上舉辦充滿活力的文化活動。諸如城市藝穗節、藝術節、國際青年音樂節、國際青年舞蹈節、國際煙花比賽會演、國際音樂節、媽祖文化旅遊節、葡韻嘉年華、美食節、格蘭披治大賽車、光影節、國際幻彩大巡遊等,都已成為澳門知名的文化盛事品牌。

比如,持續半年的大型文化藝術盛會「藝文薈澳」10月落幕。41項藝文活動包括21項國際藝術展覽、6件融入城市景點的戶外藝術裝置、11項大型表演活動等,在澳門全城創造出「全城美術館,處處藝術園」的氛圍,吸引參觀者高達1600萬人次。 

「澳門不只有博彩業,還有優秀的藝術家和文化作品。」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局長穆欣欣說,「藝文薈澳」這樣的大型活動把政府、企業、學校、藝術家、市民和遊客全部串聯起來,為澳門提供了一個跟國際接軌的藝術展示平臺。 

然而,在資源投放、票務及贊助等方面的不平衡態勢下,註定了文化展演活動難以符合市場發展。在政府公共服務提供的概念上進行釐定,藝術文化活動亦是公共服務的一種,而若需創造產業,必然需要市場導向。

有見及此,文產基金在2017年及2018年的資助形式已經出現政策轉向,從早期的無償補貼,轉而以借貸形式進行,以期避免資源在應用方向上傾重於以公帑的形式補貼,設計更加符合從需求側思考,以市場作為主導文化項目發展的方針。

總結而言,在文化發展方面,澳門自回歸以來一直以政府主導,持續推進民間相關活動,在文化遺產作為重點項目的背景下,社會文化活動頻繁,自節慶活動到市場產業獲利的過渡,創造文化活動市場化、產業化的推進。

回歸祖國以來,澳門與內地文化和旅遊領域交流合作工作機制不斷完善、交流平臺不斷優化、合作水平不斷提升。

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張旭介紹說,文化和旅遊部與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籤署的《內地與澳門特區深化更緊密文化關係安排協議書》、促進澳門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建設聯合工作委員會等工作機製得到全面落實,文化藝術、文化遺產、文化產業、國際文化交流、區域旅遊合作、旅遊市場監管、人才培養等領域合作全面推進,澳門文化機構和人才常態化、機制化參與國家文化工作和活動,旅遊領域已成為對澳門開放程度最高的服務貿易領域之一。

回歸以來,澳門與內地文化交流量穩步增長。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內地與澳門文化交流豐富多彩,項目年均交流量達180項,交流人數近3000人次,2018年較2012年交流項目增長10%,交流人數增長30%。

「內地與澳門人員往來規模不斷擴大,互為重要的旅遊市場。」張旭說,回歸以來,澳門與內地旅遊交流規模不斷擴大,為增進兩地同胞相互了解和認識,推動兩地經濟社會共同繁榮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據統計,1999年至2018年,澳門赴內地旅遊人數從878萬人次增至2515萬人次,總計4.2億人次,內地赴澳門旅遊人數從163萬人次增至2526萬人次,總計2.6億人次。今年前10個月,內地居民赴澳人數2379.8萬人次,同比增長15.9%,佔訪澳總人數的71.2%;澳門同胞赴內地旅遊人數2207.6萬人次,同比增長6.6%。

「內地與澳門在重大活動合作、文化和旅遊交流、重要品牌打造、攜手共推文化和旅遊走出去等方面合作全面深化,促進共同發展。」張旭說,

一是支持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加強重大文化旅遊活動合作,鼓勵特區政府在「一國兩制」框架下參與和舉辦重大文化和旅遊活動,邀請特區政府文化和旅遊高官作為中國政府文化和旅遊代表團成員,出席「中國-東協(10+1)文化和旅遊部長會議」「金磚國家文化和旅遊部長會議」等國際會議。

二是文化和旅遊交流繁榮有序。內地與澳門互派優秀藝術團體和藝術家,積極參加各自舉辦的區域性、國際性文化活動,豐富當地民眾文化生活,為文化發展注入活力。專項資金扶持對澳門文化和旅遊重點項目,制定並實施《對港澳文化和旅遊交流重點項目扶持辦法》,有效引導並激勵更廣泛社會力量參與開展內地與澳門文化和旅遊交流。

三是文旅融合推動交流品牌提質增效。經過多年合作打造,「歡樂春節」、「濠江月明夜」慶中秋活動、「根與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藝海流金」內地與港澳文化和旅遊界交流活動、「港澳視覺藝術雙年展」等品牌項目影響不斷擴大,逐漸成為內地與澳門文化和旅遊交流的重要平臺。持續打造「內地與港澳青年文創交流營」「港澳青少年內地遊學」等品牌活動,加強澳門青少年對國家歷史文化和社會發展的認知。

四是攜手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共同講好中國故事。文化和旅遊部與澳門社會文化司共同支持澳門藝術團體和藝術家參加在海外舉辦「歡樂春節」「中國文化年」等國家文化外交品牌活動,用好海外文化中心、旅遊辦事處等對外文化和旅遊交流平臺,展示澳門中西合璧文化魅力和回歸以來文化和旅遊發展成就,提升澳門的國際影響力。

11月18日無人機拍攝的澳門西望洋山。 新華社記者 張金加 攝

「我們積極落實中央惠澳政策,不斷擴大對澳門開放程度。」張旭說,為促進澳門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建設,中央政府出臺多項惠澳政策,取得顯著成效。

一是穩妥實施「個人遊」政策。實施以來已涵蓋內地22個省(區、市)的49個城市,覆蓋超過3億人口。

二是認真落實《內地與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涉文化和旅遊政策措施。旅遊領域成為對澳門開放程度最高的服務貿易領域之一,文化領域也不斷擴大對澳門開放範圍。

三是支持澳門展覽展會,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支持澳門舉辦世界旅遊經濟論壇,文化和旅遊部大力支持論壇發展成為世界旅遊業界領袖共商旅遊經濟發展的重要平臺。大力支持澳門舉辦國際旅遊(產業)博覽會,每年組織近20個省(區、市)300多家文化和旅遊部門、企事業單位參展,促進內地與澳門文化和旅遊產業深化合作。

四是深化粵港澳區域旅遊交流合作,積極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開展《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編制工作。支持粵港澳大灣區舉辦重要的文化和旅遊活動,推進人文灣區、休閒灣區建設。聯合開展粵港澳旅遊宣傳推廣,共同開發「一程多站」旅遊產品,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旅遊目的地。

相關焦點

  • 回歸20年!澳門!澳門!
    20年前的今天, 是個特別的日子, 是個令全國人激動的日子! ——澳門回歸!
  • 盛世蓮花日日新 回歸20年澳門經濟社會發展紀實
    新華社澳門12月13日電 題:盛世蓮花日日新,幸福濠江處處和——回歸20年澳門經濟社會發展紀實新華社記者劉斐 劉暢 郭鑫 王攀從回歸前的社會動蕩,到如今的安居樂業;從博彩一業獨大,到經濟適度多元初見成效;從對接珠海橫琴,到不斷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回歸祖國20
  • 郵票中的澳門回歸祖國20年
    他花了800多澳門元購買郵票。「我和孩子都很喜歡郵票。回歸20年來,我們覺得澳門更加繁榮美麗。這次想多買點郵票,慶祝這個喜慶的日子。」他說。20日是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的喜慶日子。這天,澳門郵電局發行了以「澳門回歸祖國二十周年」為題的新郵品。當日上午,郵政大樓前的廣場上,前來購買郵票的市民和遊客排成約百米的長隊。
  • 盛世蓮花日日新,幸福濠江處處和——回歸20年澳門經濟社會發展紀實
    ——回歸20年澳門經濟社會發展紀實新華社記者劉斐 劉暢 郭鑫 王攀從回歸前的社會動蕩,到如今的安居樂業;從博彩一業獨大,到經濟適度多元初見成效;從對接珠海橫琴,到不斷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回歸祖國20年,小城澳門一步一個腳印,在中國南海之濱締造了一個發展奇蹟,在小桌子上唱出大戲。
  • 葡萄牙各界人士高度評價澳門回歸20年來發展成就
    新華社裡斯本12月18日電(記者溫新年 趙丹亮)連日來,葡萄牙各界人士出席研討會、座談會和圖片展等紀念澳門回歸中國20周年活動,讚揚澳門回歸20年來取得令人矚目的發展成就,高度評價「一國兩制」在澳門的成功實踐。
  • 澳門回歸|澳門回歸 舉世矚目
    1999年12月20日零時,在澳門文化中心花園館 1999年12月20日零時,在澳門文化中心花園館奏響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升起鮮豔的五星紅旗
  • 【聚焦】澳門回歸20年!中國建築心相「蓮」
    【聚焦】澳門回歸20年! 灼灼蓮花瑞熠熠生光輝12月20日是澳門回歸20周年的日子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情系濠江全力支持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 中英文畫冊《蓮花盛開》全面展現澳門回歸20年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蔣肖斌)12月20日上午,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在北京舉行新書發布會,推出新書《蓮花盛開:慶祝澳門回歸20周年》(中英文)畫冊,畫冊在澳門同日上市。2019年12月20日,澳門,《蓮花盛開》畫冊在「慶祝澳門回歸祖國二十周年慶祝大會」新聞中心現場擺放1999年12月20日,中國政府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遊子」終於回到祖國母親懷抱。
  • 回歸20年!澳門!澳門!
    20年前的今天, 是個特別的日子, 是個令全國人激動的日子! ——澳門回歸!
  • 中英文畫冊《蓮花盛開》展現澳門回歸20年巨變
    本報訊 (記者李婧璇)《蓮花盛開:慶祝澳門回歸20周年》中英文畫冊近日出版。畫冊由中國畫報出版社與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澳門特別行政區新聞局聯合編撰,通過珍貴的歷史圖片,全面展現澳門回歸20年來的巨變。
  • 20圖看澳門回歸20年 蓮花小城裡的大故事
    澳門文化藝術行業協會會長、中國澳門網商協會會長何健宇先生向中國網政協頻道(《議庫》平臺)推薦一批澳門回歸20年珍貴圖片(其中有張金加拍攝的已署名,未署名照片來自澳門新聞局),記錄了一個個精彩、感人的畫面,限於篇幅,特選編20張與網友分享。  20圖,帶你行走澳門;20圖,帶你觸摸澳門。
  • 20年20人:回歸以來澳門旅遊休閒產業價值人物揭曉
    嘉賓剪彩嘉賓剪彩 10月29日上午,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主辦,澳門基金會贊助的「20年20人:回歸以來澳門旅遊休閒產業價值人物
  • 澳門回歸20年,「一國兩制」啟新篇
    201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紀念日。20年前的12月20日零時,《義勇軍進行曲》響起、五星紅旗升起,闊別百年的澳門重回祖國懷抱。濠江之畔,日升日落;望洋山下,同心奔跑。世界版圖上的蓮花小城,用20年與國共進的美好時光,開創了澳門歷史上最好的發展局面,譜寫了具有澳門特色的「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華彩篇章——今日澳門以憲法和澳門基本法為基礎的憲制秩序牢固確立,治理體系日益完善,經濟實現跨越發展,居民生活持續改善,社會保持穩定和諧,多元文化交相輝映。新澳門,新夢想,新的願景與希望。一切巨變,其來有自。
  • 澳門回歸紀念日這一天:20年的新起點
    (澳門回歸20年)澳門回歸紀念日這一天:20年的新起點中新社澳門12月20日電 題:澳門回歸紀念日這一天:20年的新起點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龍土有 楊喆20日清晨6時許,北鄰廣東珠海的澳門關閘口岸1999年澳門回歸祖國那年,澳門各口岸通關總量為3691萬人次。20年來,澳門與內地人員交流日益頻繁,僅關閘口岸2018年通關量就達1.35億人次。上午7時許,澳門金蓮花廣場較往常聚集了更多市民和遊客。20年前,為慶祝澳門回歸祖國,中央人民政府向澳門特區贈送的《盛世蓮花》雕塑安座於此,廣場因此得名。
  • 盛世蓮花日日新,幸福濠江處處和——回歸20年澳門經濟社會發展紀實
    新華社澳門12月13日電 題:盛世蓮花日日新,幸福濠江處處和——回歸20年澳門經濟社會發展紀實   新華社記者劉斐 劉暢 郭鑫 王攀   從回歸前的社會動蕩,到如今的安居樂業;從博彩一業獨大,到經濟適度多元初見成效;從對接珠海橫琴,到不斷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回歸祖國
  • 澳門回歸20周年的日子 市民爭相購買澳門回歸20周年紀念郵票
    12月20日,是澳門回歸20周年的日子,集郵愛好者以爭相購買澳門回歸20周年紀念郵票來慶祝這一歷史時刻。排在隊伍首位的朱敏回憶起20年前的今天,1999年凌晨3點就過來排隊購買首次發行的澳門回歸紀念郵票,當時火車站郵政支局發售30套紀念郵票,她排在隊伍第二位,有幸收藏非常激動;回歸10周年還是同樣的郵局清晨5點來排隊,50套紀念郵票一搶而空;今天6點來排隊,因為知道有180套發售,肯定能買到。
  • 外媒:葡方高度評價澳門回歸20年成就
    據俄羅斯《勞動報》網站12月19日報導,耿爽指出,澳門回歸20年來,「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針得到全面貫徹落實,澳門取得的成就和進步舉世矚目。耿爽強調,中葡雙方基於友好和互信妥善解決澳門問題,為國際社會樹立了良好示範。中方願同葡方一道,繼續推動中葡關係不斷取得新的發展。
  • 珠澳青年系列快閃活動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武欣中 通訊員李少源)在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之際,近日,以「逐夢大灣區·珠澳正青春」為主題的珠澳青年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系列快閃活動在珠海、澳門多個標誌性地點開展,五星紅旗、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伴隨著青春的歌聲迎風飄揚,為祖國、為澳門送去祝福
  • 回歸20年,澳門賭贏了什麼?
    澳門賭贏了國運。文 / 巴九靈1999-2019年,澳門回歸20年。談及澳門,你會想到什麼?是《七子之歌》、蓮花、大三巴牌坊,還是葡京、永利、銀河、威尼斯人這些賭場?這座小而美的城市,回歸20年來竟有這麼大的變化。01一言不合,挖砂填海澳門陸地面積(不包括澳門大學橫琴校區)只有32.9平方公裡,是全國最小的省級行政單位。具體有多小呢?
  • 中國銀行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新鈔成功發行暨人民幣與澳門元...
    這次發行的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新鈔,正面以「盛世蓮花」雕塑為主景,背面以「港珠澳大橋」為主景,輔景是澳門海岸及城區建築,既展現了澳門獨特的歷史文化魅力,也體現了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時代特徵。中國銀行將以這次活動為契機,充分發揮全球化、綜合化優勢,繼續踐行「根植澳門·服務澳門」的理念,加快推進澳門業務「一體兩翼」發展,全力支持澳門發展特色金融產業,為澳門經濟社會長期繁榮穩定做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