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1月21日消息:據《新聞晚報》報導,「剩男剩女」已不僅僅是婚姻狀態,更成了一種社會現象。有專家稱,形成這一局面的關鍵是「愛商」低,擇偶標準「不靠譜」造成。國內某婚介網就當今年輕人擇偶標準做過一份調查,結果顯示,年輕人選擇戀愛對象考慮「經濟狀況與家庭背景」佔了42.6%,而選擇「人品修養」的人數僅為25.7%。
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婚介行業委員會總幹事田範江表示:「想要門當戶對的理性,也想要一見鍾情的浪漫。這種追求完美的心態,是最終把自己逼離婚姻的主要因素。」
物質年代,只能選擇隨波逐流?
是否「愛商」低無從查實,但當下擇偶標準的提高卻是有目共睹。有房有車高收入已成為當今很多女性擇偶的必備條件。應該承認,在這個物質社會,環境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時下人們生活的同時,也影響著擇偶的標準。對自己的婚戀對象有要求,從某種角度來說也是對自己負責的表現,但凡事過猶不及。
艾瑪已經三十出頭,總覺得自己各種優秀,找個男人結婚不成問題。但幾次相親後,問題就出現了。有房有車高收入的金龜男覺得艾瑪年紀偏大,也太聰明,做女性朋友或紅顏知己是不錯人選,但做老婆,相處會很累。現在生活壓力大,何必再給自己找個24小時的累贅?而那些自我感覺良好、條件一般卻還挑三揀四的男人,艾瑪正眼都不想看。她告訴記者,22歲就開始戀愛的她,從來都是她挑別人,如今卻被人挑還沒人要。一路走來,她所遇到的男性不能說都很優秀,但至少在物質條件方面無可挑剔。曾在銀行工作的她,接觸過不少金融業的白領精英,尤其是做投行的,不僅腦子聰明,更是多金。在眾人都在為奔小康勞心費神時,他們已經完成了資本積累的初級階段,朝中級和高級階段奮進。但是,聰明是這些人的優勢,太聰明也成為他們的致命傷。凡事唯錢是論的生活基調,讓還渴望一絲浪漫和真情的艾瑪望而卻步。
艾瑪承認,她喜歡享受,喜歡品牌,喜歡一切精緻而美麗的東西。曾經有個交往半年後分手的男生,在最後一次見面時對艾瑪說過這樣的話:「這年頭,男人要找『富家女』,女人要找『金龜男』,有錯嗎?沒錯!但是,當你的生活目標只剩下找『金龜男』、『富家女』的時候,感情對於他們來說已經成為奢侈品,而名車名牌卻取而代之成為生活的必需品,婚姻更淪為物質的犧牲品。戀愛,這個唯美而浪漫的東西,如今也已變成男女間談斤論兩的交易平臺。不少人雖然不甘心這樣變化,卻在不斷的掙扎和排斥中漸漸淪陷,最終成為熟練的交易者。但是,再精明,面對一次次錯過的感情和愛情,終究是一場失敗。」
艾瑪說,男孩的話,讓她思考了整整一個星期,她也懷疑自己的選擇是否錯了?但生活在物質年代裡的她,隨波逐流是她目前唯一的選擇。
婚姻穩定與否,並不取決於單一因素
無論是被指「愛商」低還是擇偶標準的不靠譜,似乎都與物質脫不了干係。確實,這年頭,許多人怕受窮,口袋裡有錢心裡就不慌。當父母和自身不具備這種物質條件時,婚姻,就成為唯一可以迅速接近目標的途徑,也是安全感獲得的主要來源。但是,還處於發展中的中國,大部分人屬於工薪階層,靠工資收入來維持必須的日常生活,靠自己的努力加快奔小康的速度。改革開放至今,先富起來的畢竟只是一部分人,怎經得起這麼多人的垂釣和追求,其中大部分追求者只能在一次次失敗中把自己的婚姻變成未知數。事實上,愛情婚姻的穩定感並不來自某種單一因素。情感基礎和經濟基礎,以及良好的生活態度,都同樣重要。有了錢,並不一定就有穩定感。
太多的文藝小說影視作品,都有這樣題材和內容。不久前剛上映的電影《失戀三十三天》中,年輕漂亮的湖南妹,在找婚慶公司安排婚禮的過程中,尋找各種機會顯貴,讓負責這項工作的黃小仙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一個看似有點品味和追求的男性,會看上這個膚淺低俗的女子?黃小仙在一個適當的時候向這位準新郎提出了自己的疑惑,新郎很簡單的兩句話,讓黃小仙頓悟:「像這樣的女人,名牌是她生活的必需品,而愛情對她來說是奢侈品。就我現在的經濟狀況,未婚妻所需要的必需品,我給得太輕鬆容易,至於愛情,到了我這年紀已經看得很淡,可有可無。我要的是個穩定的婚姻和一個看似幸福的家,畢竟對於男人來說,事業才是最重要的。」或許,在那個未婚妻看來,自己憑著美貌和年輕,釣到了理想中的「金龜婿」,她有效地利用了父母給予的原始資源,讓自己的人生藉助婚姻上檔升級。但是,青春美是短暫的,可以得意於一時,要想一勞永逸,僅靠外表並不足夠。加之,審美是容易產生疲勞的。所以說這個湖南妹現在認為自己是找對了男人,但是否能一輩子幸福,誰又能保證?儘管有富裕的物質條件,只是各取所需的婚姻,真的能長久嗎?
擇偶標準高,還是要因人而異
關於「愛商」和擇偶標準高這個話題,最津津樂道的應該還是網友們。網友「太師」說:這與我們社會迅猛發展是密不可分的,在這種大環境下,每個人都在高追求而且還忘我了。網友「jim」的說詞比較犀利:我不知道提出這樣論斷的專家有沒有子女,如果有,且是個兒子,自然一切由命;如果是個女兒呢?她的戀愛和婚姻,你作為家長能沒一點要求嗎?如果你敢說沒有,你肯定不是一個負責任的家長,即使是在西方,家長對女兒的戀愛和婚姻也是相當擔憂和重視的。西方擁有完善健全的社會福利和保障制度,公民享有很高的安全感,人們自然可以追求更純粹的戀愛和婚姻;可在中國行嗎?人們的生老病死都捏在自己手裡,當然對擇偶有所要求,尤其是女孩子。抽離了社會背景和生存背景,拿中西方人的擇偶要求做比較,根本就是一種片面和不公平。
網友「悟敏」稱:所謂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當今社會,年輕男女在擇偶標準上,男的要女方漂亮溫柔體貼寬容最好還有好家世和背景,女的則要男方又高又帥又有錢又專一,這根本就是一廂情願。別指望成為灰姑娘或者青蛙變王子,那只是童話,這樣的故事在現實中出現的概率太低了。老輩們說的門當戶對是經過驗證的真理,你自己有多少斤兩要知道。花高價買肉的傻子不多,知道被騙後會退貨的。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網友「濟寧」表示:說國人擇偶標準在全球最高,是否有數據證實?即便如此,也只能說明中國人把擇偶看得最重,或者說擇偶在中國人生活裡最重要。因為大多數國人還有一直堅持的婚戀觀,他們認為,婚姻關乎人生未來所有的價值觀,更有寄託於婚戀改變生活的期望值。當然比較合理而理智的做法,在擇偶問題上,還是要先掂量掂量自己,再去相對應地要求別人;在婚姻問題上,還是先掂量掂量愛情,再去適當地考慮其它問題;在考慮其它問題上,還是先考慮考慮自己的「半斤」,再去考慮對方的「八兩」;在考慮對方的「八兩」問題上,還是多考慮一下白頭偕老才好。
女人能力變強,還需更新觀念
針對國人的「愛商」低和擇偶標準太高的說法,上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顧駿表示:從社會學角度來說,當一個社會,在某一領域出現大面積的問題,因素應該不會僅僅是觀念上的出錯,更應該要直面現實。每個人都會算這樣一筆帳,當你的支出和收入不相匹配的時候,你肯定會尋找外援的資助,這種資助在眾多女性看來,就是讓她們充滿希望的婚姻。千百年來,我們的婚姻模式一直是男強女弱,當生產資料都集中掌握在男性手裡的時候,這樣的模式變成了規則和常態。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女性在各方面都在爭取與男性平權,並且這樣的爭取已見成效。問題是,即便她們變成了強女,卻依然希望找個比自己更強的男人作為伴侶,因此也就出現了「弱男沒人要,強女同樣也沒人娶」的局面。所以說,一個社會男女性別強弱關係,決定著這個社會的婚姻模式和走向。其實,「愛商」、擇偶標準、「剩女」,所有這些,都是別人的說法。婚姻應該完全是種個人行為,在如今社會不斷發展和開放的今天,生活方式的多元化早就成為一種趨勢,結婚與否也不應該再成為眾人討論和詬病的話題談資。更別去責怪女人現實,因為生活是現實的。
暢銷書作家、情感專欄作家趙格羽,也在她的最新小說《被單身》裡,對「女人現實」這種說法提出自己的解讀:這個社會,很多女人都想找一個自己欣賞的,比自己更強大的男人。那樣的男人都在塔尖上,大多數踮著腳尖都夠不著,夠著了可能因為爭搶而摔死。值得嗎?一個好的男朋友或者老公,不是他多有錢多優秀,那都是他的事情,他唯一和你有聯繫的是愛不愛你。否則即使是比爾蓋茨,那又怎樣?現在不少女人,總想通過男人來證明自己的價值,一輛車還是一棟房子?其實不是的,你的價值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