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鄉,遊埠古鎮。
這個有著千年歷史的集散碼頭,不僅有白牆灰瓦的江南民居,還有青石板的弄堂、木板當桌的早茶街,讓不少遊客慕名而來。這裡匯聚了蘭溪、龍遊、金華三地的風味,形成了口味獨一無二的遊埠菜,也令不少老饕垂涎。
古鎮嫻靜慵懶,飯店後廚卻刀光劍影。在遊埠為數不多的飯店裡,一家位置相對較為偏僻的飯店卻生意火爆,哪怕是過了飯點,依舊有不少人在用餐。這家飯店,稱得上是遊埠菜的代表。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遊埠菜,特色就在於選材均產自當地,味道在浙菜和徽菜之間,更偏重於徽菜,講究的是重油、重色、重火功。衢江的魚,可以煮出奶白色的湯;兩岸的白辣椒,皮薄肉嫩,爆炒後辛辣且回甘;油煎臭豆腐,外脆裡嫩。
做菜好比做人,細節不可忽略。在國家級烹飪大師邵少萍眼中,細節決定了整道菜品的口感,偷不得一點懶。
濃湯鱖魚,湯濃色白,不含魚腥味。鱖魚對水質要求很高,如果水受到汙染,鱖魚則會消失無蹤。這些年,經過「五水共治」,衢江水質優良,江中的鱖魚自然成為了餐桌上的美食。
在邵少萍手中,鱖魚下鍋前,需要在鍋中放入兩種油。「先放土菜油,熬香以後再放葷油,四六分。要稍微煎一下魚,但不能煎到兩面金黃的地步。」邵少萍說,菜籽油可以去除魚腥味,葷油則會讓魚肉更鮮嫩。
濃湯鱖魚,燒開的水是關鍵。魚下鍋後,用大火燒開,再放蔥結、姜、料酒等佐料。「姜需要拍過,這樣薑汁才能滲透出來。保持鍋中的水翻滾,才能煮出白色的魚湯,出鍋以後,再放鹽和少量胡椒,用以去腥。」邵少萍說,「高溫的水可以分解魚的蛋白質,這樣魚湯就會是奶白色,就像牛奶一樣。濃湯鱖魚出鍋以後,要用小爐灶給魚湯保溫,否則溫度不夠,魚腥味就散發出來了。待到喝湯的時候,在湯裡加一點米醋,魚湯會更加鮮美。」
一道濃湯鱖魚,每一處細節都不可偏廢,這樣的烹煮方式,是對食材的敬畏。另一道家常白切雞,也是注重細節的極致體現。
邵少萍介紹,白切雞最好選用兩年長成的雞,這樣的肉質最適宜。下鍋烹煮時,一定要掌握時機,需等到水燒開,才能把雞放進去。在雞正式下鍋烹煮之前,則要把雞放在水裡燙三四次,每次10秒左右,用涼水衝幹,最後把整隻雞放進鍋中烹煮,再加入黃酒、少量白酒提鮮。這其中,火候最為重要,什麼時候用大火煮,什麼時候改小火烹,都頗有講究。
這樣做出來的白切雞,可以把雞裡面的脂肪析出來,讓雞肉的口感更加滑嫩,而外皮呈現金黃光澤的質感。「這道白切雞很有歷史,從1988年到現在,一直很受老顧客的好評。」注重細節,或許就是白切雞經久不衰的緣由。
從21歲進入餐飲行業,邵少萍已經在這個行業幹了30多年。他說,如果不是因為熱愛,不會在一個行業堅持這麼久。
古鎮的名氣吸引著絡繹不絕的遊客。在享受寧靜之餘,一方特色遊埠菜則會讓人回味悠長。
記者 沈冰珂/文 蔣宇欣/攝
來源:蘭溪新聞網
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