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多地都受寒潮侵襲下,我們終於感受到了冬天惡狠狠的寒意。被稱為中國最冷的「北極」黑龍江省漠河,早在上個月就達到溫度已跌破零下40度,正式開始冰封模式。
偏偏這一遙遠而神秘的最北疆土,每逢冬夏都是旺季。大批遊客就愛到漠河來找北——這裡有最北村路牌、最北村小學、最北一戶人家、最北郵局、最北哨所……
畢竟這一坐落於大興安嶺的邊陲小城,才是世人對冬天該有的想像。在這裡能看到比其他地方更為磅礴壯觀的雪域,才能領略什麼叫「千裡冰封,萬裡雪飄」,還藏著中國最後的使鹿部落以及極光的傳說。
△漠河街景/圖蟲創意
單單打卡「中國最北」的儀式感,已經夠勾人魂魄了。但真正的漠河,除了北國極致風光之外,還有更值得看的冷暖故事。
到這裡來找北
究竟能找到什麼?
人類總愛追逐極點,這就是為什麼「漠河」這兩個字,仿佛自帶魔力buff。
在零下三四十度的環境下依舊願跋山涉水到烏蘇里淺灘外的黑龍江邊上,圍著北極石、北極碑、北極點打卡合影,矮小的金字塔上刻著精準的維度:53°29』52」58,其中一塊巨石還非常帶儀式感地寫著「恭喜你找著北」。
△北極點巨石/圖蟲創意
但這時候要說完成祖國最北點的尋北之旅,似乎還為時過早。傳說中最北的村莊——北極村,是漠河旅遊的頭牌。
它是我國大陸最北端的臨江小鎮,與俄羅斯阿穆爾州的伊格娜思依諾村隔江相望。
來北極村的文青必到「中國最北郵局」寄出祖國最北的明信片,「中國最北一家」看起來不過也就一座木刻楞民房,卻處處混雜了東北和俄羅斯的情結。
△北極村/圖蟲創意
除此之外,你還能找到「最北中心小學」「最北供銷社」「最北村牌」……光「最北廁所」就出現好幾個了。
但較真的人會說,比北極村還要多上4分緯度差的北紅村,才是地理意義上祖國最北的村子。這裡雖不像北極村那般享有盛名,但貴在保留了雪國原始古樸的味道。
除了銀裝素裹的雪景,更有冷峻挺拔的白樺林,冷風呼嘯間抬頭仰望澄澈的星空,美到好幾個瞬間都會產生不真實的幻覺。
△白樺林就是我想像的雪國標配/圖蟲創意
要是到了北紅村,會有種東北混雜俄羅斯的奇特感:大花被、花枕套、花布衫是民宿必備。這裡的村民超過40多戶有俄羅斯血統,村裡的俄羅斯元素更是處處可見:套娃雕塑、手風琴、俄羅斯烤麵包……
△北紅村的嫋嫋炊煙/圖蟲創意
漠河的旅遊旺季集中在每年的夏至和冬至前後,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造成漠河在這兩個時節容易出現黎明和晚霞交相輝映的極晝景觀,這裡的夏至時節晝長夜短,是中國唯一可以看到白夜的縣城,因此還被遊客稱為「不夜城」。
△這裡被稱為不夜城/圖蟲創意
而到了冬天,漠河擁有北國最長的滑雪期,不僅可以觀賞壯觀的冰雪霧凇,還能套上馬韁繩,備好雪橇,甚至騎摩託馳騁於雪場。
南方遊客無論在裝備和行為上,常常會有些「用力過猛」:做雪雕、打雪仗,光潑水成冰就足以讓南方人樂得像二百斤的胖子了,在空曠的雪原中還能乘著馬拉爬犁找北。
△潑水成冰和馬拉爬犁都是遊人快樂源泉/圖蟲創意
要是跟著當地村民,還能體驗到傳統的冬捕活動,在厚厚的冰面上鑿開一個窟窿,撒網冰釣的樂趣也就他們能懂。
這裡還藏著中國最後的使鹿部落。一提起馴鹿村民,很多人下意識的畫面都在北歐。殊不知在大興安嶺的森林裡,還生活著一支古老的遊牧民族:鄂溫克族。
△鄂溫克族馴鹿/圖蟲創意
傳說中的族人生活神秘而浪漫:他們逐鹿而居,諳熟森林裡的大自然法則,每遷徙一個地方,蓋木屋的標準也就一個——「要能看得見星星」。
漠河的荒漠
可不只「最北」而已
當找北之旅的遊人漸漸散去之後,漠河才會顯現出不為外人所知的荒漠和落寞。
漠河人並沒有找北的執念和熱情,他們只不過是極北之地的守護者。畢竟從歷史以來,漠河就是被放逐的邊緣地區。
△漠河自古就是邊緣之地/圖蟲創意
漠河位居中俄界河黑龍江之濱,東與塔河縣接壤,西和南與內蒙古自治區的額爾古納為鄰,北隔著黑龍江與俄羅斯相望。凡臨近邊疆的城市都帶著些異域風情,與漠河綁著的詞向來邊緣——「蠻夷之族」「流放之地」。
早在新石器時代,漠河就是北方少數民族的棲居之地。金元攻佔中原之地之前,漠河的出場永遠伴隨著掠奪和戰事。直到明代政權中心北移,漠河除了臨近邊疆這等意義之外,依然是流放之地。
歷史以來這裡就是人煙稀少的地方,興許最有存在感的一大標籤就是「淘金之城」。漠河境內豐富的林業資源和金礦資源豐富,黃金產量一度位居全國之首。
△曾經的漠河還是淘金之城/圖蟲創意
早在清末就興起一陣「淘金熱」,據說這裡產的黃金還曾給慈禧兌換過胭脂,那片區還因此得名「胭脂溝」。直到現今,胭脂溝還有很多現代化的採金船在運作,遺留下的古早手工採金器材,是漠河金礦開採史最有力的印跡。
漠河的人口暴增也得益於慕名淘金和伐木的外來人。但惡劣的天氣和自然災害依舊難以留存人口,依賴天然自然資源的產業終將會面臨淘汰,而漠河的興衰也從未能把握在自己的手裡。
上世紀90年代末為了開發旅遊業,這地方才改名為「漠河」,成為一個縣級市,獨佔「最北」這一頭銜。
△林業是漠河早期發展的重點/圖蟲創意
但當地的居民依舊與遊人形成截然兩面的生活圖景——他們在時代的探索中,終於逐漸靠本能和經驗習得在惡劣漫長的寒冷中建造漠河,現如今卻要靠旅遊業來守護這片林海雪原。
習慣於被流放的漠河人,隱藏在被人遺忘的角落,甚至歷史都封存得嚴嚴實實。
我們在微博熱搜上看到新奇的漠河現象,比如當地的凍梨、凍柿子、凍豆包等等東北凍貨,在天然室外凍得堅硬,就跟鐵錘沒啥區別,還能釘釘子。
這些看來是黑暗料理的極地美食,卻是漠河人抵禦寒冷的甜蜜和快樂之源。
當我們在新聞報導上看到北極鎮洛古河村的中國「最北」夫妻警務室裡的民警夫妻故事。我們也很難體會到,在最低氣溫能到零下50攝氏度的最北邊疆,這等對職業的堅守背後到底藏著什麼樣細水長流的平淡日常。
這些也只是漠河能顯露出來的生活碎片,而漠河的落寞,又有誰能明了?
北極的謊言
也掩蓋不住漠河的憂傷
關於漠河,網上一直存在一種論斷:傳說中的「北極光」,其實不過是一場營銷。
如果你跟專家請教,他們也會認真告訴你,在漠河基本上沒有多少希望看見極光,你被騙了。
從理論上說,漠河雖然是中國緯度最高的地方,但和經常能看到極光的北歐地區如芬蘭、瑞典和挪威等過比起來,緯度還是不夠高,尤其是磁緯度並不高,很難觀測到極光。
那些自稱在漠河上看到極光的人,從嚴格意義上可能看到的都是「偽極光」。可能是北極村的雷射燈或者煙霧等,或是漠河在夏天可能會出現高層大氣的雲朵被日光照射,而被觀察到的一種發光而透明的波狀雲,也就是「夜光雲」現象。
△這些網上漠河的極光照,有多少後期或者是人為的痕跡/圖蟲創意
除了北極光,還有人質疑「最北」的名頭和概念,認為中國最北點其實是烏蘇里淺灘以北的黑龍江中心航線,是在北極村以東五十公裡外的地方,按北緯度數看,比北極點更靠北。
但北極光節依舊是遊人到訪漠河的旺季,仍有成千上萬的遊客在漠河找北。即便這也許不過是當地的包裝噱頭,但並不妨礙漠河對人們的吸引力。
這裡的淡季和旺季實在太分明了。一旦過了旺季,人數寥寥的落寞和憂傷只屬於漠河,鐵路交通不便,機票價格高,旅遊帶來的物價虛高,並沒有帶來外地購買力。加上極端的天氣影響,這裡的房地產和外貿連連遭受打擊,依賴「最北」旅遊依舊留不住人。
△一到淡季,漠河恢復原有的冷清/圖蟲創意
這座黑龍江城市,也是東北空城的一大樣本,漠河口岸的競爭力還遠遠比不上黑河和綏芬河。
本地年輕人不需要找北,他們只想離開,或者像候鳥般外出打拼。
△東北移民向來都是大候鳥群體/圖蟲創意
在漠河這座城,有遠道而來找北找遠方的遊人,也有早就離開漠河的東北候鳥一代。還有一類人,他們可能更看重安身立命,更想把自己的內心,放在身邊的人事物,儘管這是一種沉重的羈絆。
Discovery探索頻道曾有一部人文紀錄片叫《生活在極境》,第七集有說到北極村村民的故事。曾經是伐木工的盧全林,如今因為旅遊業的發展,他成了保護樹木的護林員。當村民都走在致富或外出打拼的路上時,他選擇堅守,看護超過2000公頃的森林,30年來獨自居住於山上。
還有一首風靡過網絡,聽哭過很多人的歌——柳爽的《漠河舞廳》,這首歌來源於柳爽在當地聽到的一個真實故事:原型人物是張德全,在1987年舉國震驚的「五六漠河火災」中,他的愛妻不幸喪命火海。
往後的30餘年,張德全老人從沒有再婚,兩人生前也沒有子女。他們生前很愛跳舞,常在舊倉庫裡點燈學舞蹈。
漠河舞廳,就是他三十年如一日的堅守執念——一個人在漠河舞廳裡跳舞,因為他知道:她一直在身邊,從未離開。
這種憂傷莫名奠定了漠河的基調,熱鬧是外人的,冷清是自己的。
漠河依舊是遊人心目中最遙遠的理想北極,但漠河給我們的啟示,遠遠不止找北,還應該有那份堅守的意義。
△漠河的基調,依舊憂傷/圖蟲創意
參考資料:
連廣東都降溫了,漠河還不是最冷?中國國家地理
冬天與「北極」有個約會 宋汜波
黑龍江省漠河冰雪旅遊開發研究 苗雅傑
漠河:追尋極光 金晨
漠河冬夏旅遊氣候條件分析 吳樹森
漠河旅遊項目開發與景觀資源保護 張文薈
極北之地漠河:以極光為名,走進中國真正的冷酷仙境 鳳凰網旅遊
去漠河看「極光」? 劉強
漠河:中國最北的謊言 | 正午·地理 正午故事
漠河:一個「東北空城」樣本 Vista看天下
進入中國的極境,你能看到什麼 環行星球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新人文浪潮計劃籤約帳號【九行】原創內容,未經帳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對不起,我要去梧州養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