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消息僅作參考,我可不負責啊。因為當局的政策實在不好預測,很有可能今天還答應,但會因為某地又出現什麼情況而導致出現一些不可預見的事情,敬請見諒。
早在今年五月份的時候,交通運輸部就表示支持符合條件的郵輪公司及郵輪,在疫情過後積極參與海南郵輪無目的地航線試點。
但是根據《國內水路運輸管理條例》,外國企業不得經營國內水路運輸業務,國內水路運輸經營者原則上不得使用外國籍船舶經營國內水路運輸業務的原則。
那麼符合上述這一標準的郵輪無外乎就只有一隻手都能夠數的過來的幾家國內郵輪:
中國旅遊(集團)/中國遠洋(集團)一直都在深耕三亞至西沙航線的「南海之夢」郵輪(2.4萬噸);而另一艘是主打國際航線的「鼓浪嶼」郵輪(7萬噸)。
福建國航(集團)新購買的「藍夢之星」郵輪(2.4萬噸)。
渤海輪渡(集團)一直主打國際航線的「中華泰山」郵輪(2.5萬噸)。
當然《國內水路運輸管理條例》原則上是不允許外國企業在國內進行運輸業務,但事兒並非是不可變通的。
就比如說,雲頂香港近日就有消息對外透露,稱已獲得國內當局批准從三亞運營,並表示正在與其他地方當局談判啟動國內更多郵輪業務。香港企業如果也可以在內地復航,那麼其他外資郵輪公司如皇家、地中海、歌詩達等在國內復航也並不是不可能。
那麼根據現在手裡的一些線索和信息分析後,我大膽猜測一下:
國內郵輪極有可能在國慶節前夕復航,主要是為了能夠趕上國慶長假黃金周,而航線應該只有海南三亞為起點,前往西沙群島這一地。」
不過問題又來了,如果只有三亞這一個港口開航,那麼根本容不下多家郵輪公司進來分蛋糕,鼓浪嶼+南海之夢這兩艘估計都餵不飽自己,怎麼可能還會讓其他人來分一杯羹?
再說了由於歐美系的郵輪無論從噸位還是娛樂設施等當面或多或少都要優越於國內郵輪一些,你若進來,我如何處?根本競爭不過的好麼?
所以應該會根據親疏遠近的關係進行復航,其他的郵輪應該會先往後等等了吧?
有人會說:中國有那麼多的港口,難道其他港口就不能復航麼?
之前有關部門有過回復
第一:在航線政策上,交通部已經不會再進一步放開,但其他部委的事項還是很關鍵。比如公海遊,現在是國務院放在海南試點,試成功了才能複製(到其他港口)。現在(海南)開不起來,不存在複製問題。
第二:交通部前期已經和衛健委溝通過郵輪復航的事情,衛健委書面回復態度非常堅決,現在防輸入是重點,郵輪是高風險區域,不能復航。就算去低風險的國家,也不能接受。
當然這種事也不好說
海乘吧——海外工作(郵輪/陸地)新聞資訊平臺